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东优质籼稻抗稻瘟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广东优质籼稻品种抗瘟性研究、抗病品种的系谱分析以及抗病育种实践的回顾,综述了广东优质稻抗性育种历史及现状,剖析了优质稻抗瘟育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提出开发利用不同稻作系统的抗病资源,构建遗传多样性丰富的抗病优质种质,延长品种抗性寿命及解决品种优质与抗病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油茶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重要油料经济树种.培育优良品种是油茶产业发展的根本和重要任务.从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良种选育、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分子育种等方面综述了普通油茶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探讨了当前油茶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展望,以期为油茶品质进一步改良和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主要刊登农牧业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论文、综述、简报等。设有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陇东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生产影响要素及育种目标与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自然因素分析指出,在陇东黄土高原旱地干旱少雨,低温寡照,病虫危害是该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小麦育种实践,提出小麦产量结构模式,旱地品种特征特性和抗旱、抗寒、抗病、优质育种目标。提出了旱作种质引进创新,选择当地品种作亲本,采用聚和杂交,利用逆境定向选择,多生态水、旱交替选育,实行穿梭育种,多元化抗锈育种,加强优质专用品种选育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5.
利用优异基因资源改良小麦抗旱性是应对干旱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结合国内外小麦抗旱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本研究组的研究实践,概述了现行主要抗旱性鉴定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评价指标,以及小麦抗旱种质创新、抗旱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提出未来小麦抗旱性研究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即建立基于高通量表型鉴定的抗旱性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建立基于高通量基因型鉴定的抗旱基因资源发掘平台,创建基于综合运用多学科技能的智慧育种策略,以期为加快小麦抗旱性遗传改良提供信息资源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稻瘟菌侵染引起的稻瘟病是威胁水稻安全生产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鉴定克隆水稻抗稻瘟病基因, 系统深入研究稻瘟菌与水稻的相互作用, 揭示水稻的抗病机制, 进而创制推广抗稻瘟病新材料, 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稻瘟病抗病基因和感病基因的鉴定、分子机理解析和应用等进展, 总结归纳了抗病基因聚合、分子设计育种、感病基因编辑、抗病基因的病原诱导表达等抗病育种主要策略。最后提出充分利用种质资源, 利用新技术挖掘新基因及创制新材料, 深入研究叶瘟和穗瘟抗病机制差异等是稻瘟病抗病育种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国内辣椒种质资源中高辣椒素、抗白粉病等辣椒种质资源缺乏,已成为限制育种进程的主要因素。为更好扩充辣椒种质资源,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于2015年通过农业部"948"项目"辣椒种质引进、评价、改良与利用",直接从国外引进了抗病、抗逆、高辣椒素等优异辣椒种质资源。近日,该项目通过了重庆市农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渭麦8号选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旱地小麦育种在保持抗旱,抗寒,多蘖、多穗等基本特点的同时,应主攻高产和优质,由此应扩大亲本种质资源,提高选择水平,降低株高,增强耐肥抗倒能力,增加穗重,提高抗病性的选择强度,实现抗旱性与丰产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国内外54份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归纳其遗传亲缘关系,为合理利用燕麦品种(系)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4份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5个质量性状(粒色、粒型、穗型、小穗型、抗病性)以抗病性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粒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8个数量性状(单株分蘖数、株高、穗长、小穗数、轮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以单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变异系数最大。(2)聚类分析将54份种质资源的8个数量性状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为高秆、大粒型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Ⅱ为矮秆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Ⅲ的有益性状不明显,为多目标性状育种的亲本材料,类群Ⅳ为增加轮层数、小穗数等育种目标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0.
筛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源品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90年,对305个国外品种和广西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品种间对细条病的抗性差异显著;抗病品种占66.23%.其中,稳定抗性高的品种有56个.这是抗病育种可利用的好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1.
新疆野苹果资源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新疆野苹果是现代栽培苹果的原始祖先,也是苹果育种中的重要材料,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但近几年由于对新疆野苹果林的不合理利用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了新疆野苹果资源的持续减少.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对新疆野苹果林的主要威胁因素及其保护和研究状况进行了评估,认为超载放牧、不合理的嫁接改造、病虫危害及过度的果实采收是造成新疆野苹果林持续衰退的主要因素.现有保护区数量少、保护范围小、保护手段单一,难以满足对野苹果资源的保护需要.据此,提出了加强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建设、健全野苹果林保护体系、加强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异地保护、促进野苹果林群落的更新恢复和保护、加强对野苹果林演替动态及更新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部分中国栽培稻资源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苗期16个稻瘟病生理小种的抗谱测定以及成株期叶瘟、穗颈瘟鉴定结果为依据,分析了75份中国栽培稻稻瘟病抗性资源的抗瘟性。结果显示,不同抗性品种的抗谱以及对成株期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反应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苗期抗谱测定结果与成株期叶瘟抗性显著相关,而与穗颈瘟,以及叶瘟与穗颈瘟间相关不显著。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抗性资源可分成9个类群,其中以第6类群包含品种最多,抗谱最广(81.3%~100%),并高抗A、B、E、G群生理小种和抗穗颈瘟,可作为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和自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是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远距离迁飞性害虫。特别是褐飞虱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为严重,对我国当前水稻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水稻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核心种质及其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现有核心种质资源状况,结合我国水稻核心种质研究存在的问题,联系国外种质研究的新动向,提出我国水稻新种质研究中构建抗褐飞虱兼抗自背飞虱的核心种质,为解决我国水稻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育种种质基础狭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陇东旱塬自然环境特点、"西峰号"品种遗传基础得出干旱少雨、低温寡照、病虫危害是该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白齐麦、山西小白麦、碧蚂4号、农大183及钱交麦、新乌克兰83、苏联早熟1号、早洋麦三大基因群是当地小麦抗旱、抗寒的遗传基础。结合6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实践,分析提出小麦产量结构模式,旱地品种特征特性和抗旱、抗寒、抗病、优质育种目标,并提出了旱作小麦种质及其评判指标,建议选择当地品种作亲本之一,采用阶梯式杂交,利用逆境定向选择,多元立体鉴定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5.
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7-1990年对2017份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抗细菌性条斑病鉴定,经重鉴筛选出抗细菌性条斑病的普通野生稻资源30份。其中抗细菌性条斑病兼抗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有2份,抗细菌性条斑病兼抗白叶枯病的有8份,并明确抗病资源在广东、海南的分布情况。这批抗源可供育种部门作抗病育种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斜纹夜蛾已发展为影响大豆生产的世界性虫害。对大豆抗斜纹夜蛾种质资源进行鉴定是开展抗虫育种的基础。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祖先种,遗传多样性远远超过栽培大豆,从野生种质中发掘斜纹夜蛾抗性资源可以拓宽抗虫育种遗传基础。采用室内喂养斜纹夜蛾幼虫的方法,以幼虫重和蛹重为指标,鉴定了35份野生大豆和20份栽培大豆对斜纹夜蛾的抗性。结果显示:不同种质饲喂下,幼虫重、蛹重和幼虫历期在种质间差异极显著,遗传变异幅度较大,幼虫重和蛹重极显著相关。采用标准品种分级法对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划分,从55份供试资源中筛选出6份高抗种质,均来自野生大豆;5份高感材料,1份来自野生大豆。本研究为大豆抗斜纹夜蛾育种提供了原始材料,同时有助于大豆抗虫遗传研究与新基因发现。  相似文献   

17.
花生种质资源对花生根结线虫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1991年,搜集国内外花生种质资源共4189份,经过自然病田及人工病圃等抗性鉴定研究,从中筛选出高抗资源2份,中抗资源3份,耐病资源5份及特异株90株,为抗病育种提供了优异抗源材料,并为抗性机制及遗传规律研究提供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迁西  苏生春  肖平 《江西植保》2006,29(2):67-69,66
苎麻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广为栽培,其韧皮纤维为纺织原料中的天然纤维之上品,国际上称为“中国草(China Grass)”,而荨麻科苎麻属野生苎麻种是未被利用的种质资源,是苎麻遗传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的珍贵材料。在野生苎麻种质资源中蕴藏着很多栽培种所没有的优异基因,如抗寒、抗旱、抗虫、抗病、抗倒伏、无融合生殖等优异基因。这些优异基因,丰富了作物基因供体,对加速新品种选育,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新选育和引进的糯高粱种质资源对川南高粱丝黑穗病菌主要生理小种的抗性,利用4个高粱鉴别寄主分别对2013年和2014年自川南泸州、宜宾、自贡3市高粱上采集的丝黑穗病菌Sporisorium reilianum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于2014—2018年对新选育和引进的55份不育系、88份恢复系和20份常规品种糯高粱种植资源进行丝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川南3市采集的高粱丝黑穗病菌生理小种均为1号生理小种。不育系糯高粱种植资源对丝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抗性较强,对丝黑穗病免疫材料有45份,87.3%不育系糯高粱种植资源为抗性材料。恢复系糯高粱种质资源抗丝黑穗病菌1号小种的能力弱于不育系,对丝黑穗病表现为免疫、高抗、抗病、中抗的种质资源分别为32、1、2和5份,抗病恢复系糯高粱种质资源占恢复系糯高粱种质资源总数的45.5%。糯高粱种质资源常规品种对丝黑穗病菌1号小种的抗性最差,抗病糯高粱种质资源常规品种占常规品种总数的45.0%,其中对丝黑穗病免疫的糯高粱种质资源常规品种仅有1份,为国窖红3号;对丝黑穗病高抗和抗病的糯高粱种质资源常规品种无,主要表现为中抗,应加强川南地区糯高粱常规品种的丝黑穗病抗性改良。鉴定的对丝黑穗病免疫的糯高粱不育系、恢复系和常规品种可作为川南高粱丝黑穗病病区主栽品种或抗丝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现有胡麻种质资源抗旱性及其与重要育种性状间的关系,研究胡麻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和鉴定指标,为抗旱育种及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15份国内主栽胡麻品种建立的抗旱性综合评价体系,以227份国内外胡麻种质、育成品种、地方品种为材料,考查与其成株期抗旱性相关的5个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采用抗旱指数、因子分析、模糊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抗旱型划分和评价指标筛选研究。结果显示:被考查性状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程度及关联程度各异,可选择与抗旱性关系密切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为优先选择指标;D值与产量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据D值将供试胡麻种质划分为7个抗旱级别,可较好地反映各供试胡麻种质的抗旱性及其特点。说明有选择地测定与D值密切相关的6个性状指标,以其D值作为评价参数可有效且准确的鉴定胡麻种质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