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蔟中管理主要是对蔟室内温湿度的控制。蔟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蚕茧品质的二个重要因素,其中温度不仅影响蚕的生理活动和丝物质的合成与分泌,还会影响到茧丝质量。而在以往研究家蚕营茧适宜温度的报道中,以恒温试验为多,即在营茧过程中以一种温度作为试验材料,而进行变温试验的却很少。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各个蚕期的蔟中大部分时间处在自然变温之中,尤其是农村分户养蚕之后,蔟室的种类更多,蔟室昼夜温差较大,势必对蚕儿的吐丝过程和茧丝品质造成影响。为了初步探明这种影响程度的大小,本试验模拟自然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温…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蔟具及蔟中环境对彩色茧品种秋丰×黄3茧丝质影响的分析,我们得出:在自然通风或封闭环境中,用方格蔟上蔟蚕茧的一茧丝长、解舒长、解舒率、净度和清洁度要比用蜈蚣蔟好,其中解舒率分别提高了6.6%、5%;用方格蔟或蜈蚣蔟上蔟,在自然通风的蔟中环境下所得到的蚕茧茧丝质量比在封闭环境下高,解舒率更是分别提高了11.4%、9...  相似文献   

3.
茧丝的平均纤度及其最大开差、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等特征数据和每百回茧丝纤度分布曲线是原料茧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关系到缫制生丝的规格、定粒配茧工艺设计、生丝品位(如生丝偏差、总差与均匀一、二度变化)等。家蚕茧丝均匀度与以上茧的特征关系密切,可以认为茧丝纤度及其均匀度是影响生丝规格、生丝品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本文在调查一定数量品种的基础上,选取茧丝均匀度较好和较差的品种作为材料,用经典遗传学方法进行茧丝均匀度的遗传及与其它性状间相关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纸板方格蔟上蔟具有茧率高、解舒好等优点.据调查,纸板方格蔟比普通上蔟设备提高上茧率20%左右,茧丝长增加100m左右,能显著提高蚕桑整体效益和生丝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 3个不同茧丝纤度蚕品种的茧丝表面及断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发现不仅其纤度大小有极显著的差异 ,而且茧丝切口形态也有很大变化 ,并与生丝的物理性质测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优良蚕品种在不同的上蔟环境中吐丝面结成的蚕茧性状的调查,发现在合理的环境中上蔟时,茧形大,上茧率高,缩皱细,茧丝的强力大,伸度适当,净度成绩好。而在其他环境中上蔟,都不同程度地对茧丝品质有影响,特别是多湿环境上蔟时对茧质性关的影响最大。因此上蔟环境的合理控制是生产优质原料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目前缫丝行业中人工捻鞘带来的不同绪间质量不统一且效率低等问题,在缫丝机上设计并安装茧丝自动集聚装置,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案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茧丝自动集聚装置在丝条交叉次数为1次、摩擦轮材质为尼龙的条件下所缫制生丝的表面形态、断裂伸长率、丝片回潮率等物理性能指标与常规缫制的生丝基本一致,而断裂强度、抱合优于常规缫制的生丝。该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可为替代丝鞘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蔟中环境与生丝洁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用蚕品种春·蕾×镇·珠生丝洁净成绩与蔟中环境关系的研究认为 :中等偏低温度 (2 2~ 2 3℃ )配以中等偏高相对湿度 (80 %)的蔟中环境 ,能提高生丝洁净 ;生丝洁净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随湿度增加而提高 ;相对恒定的温湿度条件优于纯自然的变化环境 ;蔟中湿度增加 ,有影响解舒的倾向 ;中、高温下的干燥环境也是节多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苏红梅 《广西蚕业》2005,42(3):26-26
从蚕茧质量而言,丝量多少和丝质好坏,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蚕品种、桑叶质量、饲养技术、蔟中管理及蚕茧收烘等,而本文主要讲蔟中管理对茧质的影响。农村中不少蚕农往往忽视了上蔟中的环境条件和蔟中管理,导致蚕茧质量低劣,丰产而不丰收。影响蚕结茧和茧丝品质的环镜条件,主要有:温度、湿度、气流、光线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蜕皮激素应用与茧丝纤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蜕皮激素应用于养蚕生产,不仅印证了前人使蚕老熟齐一,省力、节省桑的结论,同时提出了以前未被重视的问题,即蜕皮激素的应用会使茧丝纤度变细而影响生丝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4批次在不同季节改善营茧环境因素的试验,研究营茧环境因素与茧丝质量的关系。发现无气流的密闭区死笼率偏高,虫蛹生命率比对照区降低2.44%~15.09%,通风区虫蛹生命率为97.00%,比对照区略高,说明上蔟室密闭,死笼茧增加,虫蛹生命率会明显降低。蔟中环境因素对蚕茧的上车茧率和净度影响不大,高温多湿的营茧环境对一茧丝长、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解舒率的影响最大,无气流条件下的解舒率比对照区降低29.49%~54.17%。影响解舒率的主要因素是蔟中的湿度和气流,其中气流对解舒率影响更大。因此在高温多湿的季节,通过加强上蔟室的通风排湿等改善营茧环境因素的措施,可以提高蚕茧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从而提高茧丝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色茧丝开发新衣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耀祖 《蚕桑通报》1999,30(4):26-26,
要开创衣料领域中的一流商品,不论哪个消费者,都要求开发出“别具一格”的新产品,在提高生丝的穿着舒适性与机能性方面,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也都要求较以往能有进一步的提高。要振兴养蚕地区的经济,首先就得开发出能发挥蚕茧特色的产品;过去虽有过利用不同纤度的茧丝来发挥茧丝在衣料性能方面的特色,而目前则着眼于利用作为蚕茧遗传性状的有色茧丝,来开发各种衣料新素材。一、有色茧丝的特征 黄茧、红茧的色素中含类胡萝卜素,由叶黄素及叶红素所构成,而竹色茧的色素中,则含类黄酮系的成分;这些色素绝大部分存在于丝胶层,一般都在…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在茧丝价格下降,市场疲软的形势下,三眠茧丝——超细纤度生丝在市场上却十分走销,吨丝外贸收购价在18万元以上。发展三眠茧丝这种特种茧丝前景良好,这对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出口创汇,具有重要的意义。珥陵镇是丹阳市蚕桑重点产地之一,是国家星火计划攻关项目《SM—1诱导三眠蚕生产超细纤度茧丝的研究》的农村中试基地。这个项目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联合攻关研究,1986年通过鉴定,1988年12月获国家科委二等奖。饲养三眠蚕技术简便易学,蚕儿发育快,经过短,发病少,茧质优,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家蚕粗纤度实用品种新苗×明日的育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运用杂交育种和对茧丝纤度的定向选育等方法 ,育成了粗纤度蚕品种新苗×明日。其实验室成绩达到了茧丝纤度 5.2 1 7dtex,解舒丝长 870m。其生丝和织物的性能测试表明 ,适合于厚型、抗皱、挺刮的真丝面料及其服饰产品的开发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不断优化,临安市於潜镇的种桑养蚕产业发展也较快,全镇桑园面积从2002年的569 hm2,增加到目前的733 hm2.为探索不同营茧方式对茧丝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提高蚕农种桑养蚕的生产效益,2003年着手进行了方格蔟具与常规采用的蜈蚣蔟(又名草龙蔟)具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6.
微茸又称分离细纤维,是畸形茧丝的一种,它产生的原因除蚕品种因素外,由于蔟中环境恶劣影响其正常吐丝,致使蚕绢丝物质的分泌能力与吐丝能力失调,丝素粒子陷入丝胶层而单独纤维化,因此形成分离细纤维,由于它的形态酷似鹿角上附着极微细的茸毛,故称微茸。蔟中温度过高,使蚕吐丝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我国茧丝产业“东桑西移”的大趋势和对广西茧丝产业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对广西茧丝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建立完善的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与体系,打造国际一流茧丝质量强省”的观点。并提出了“完善与深化桑蚕良种繁育质量监督管理是基础,加强鲜茧收烘质量的监督管理是保障和推行桑蚕干茧与生丝质量公证检验制度是根本”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陆鹏祥 《广西蚕业》1996,33(2):34-37
本通过对本厂从广西宜山调进的蚕茧,其品种“两广二号”进行抽样缫丝调查,发现这批蚕茧茧丝长短不一,粒间、粒内茧丝纤度开差大,按原来“桂夏二号”的缫丝工艺生产,生丝品位下降.通过改进缫丝工艺设计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茧丝水解氨基酸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养蚕大国,所产蚕茧大部分制成生丝或直接出口,而对茧丝的开发利用没有形成规模,其实茧丝除了直接水解成蛋白质或多肽用于护肤养颜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水解成氨基酸,因为丝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门冬氨酸等含量特别高,而这些氨基酸是人体所必需的,所以将茧丝制成含氨基酸的保健品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桂蚕2号家蚕品种在花蔟、方格蔟、折蔟上所营的茧进行单粒缫丝,以每间隔30 m抽一个样进行茧丝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测试,并对单茧平均茧丝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及其茧内变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花蔟、方格蔟、折蔟所营的茧的单茧平均茧丝断裂强力均值分别为11.450c N、11.516 c N、11.772 c N,差异不显著;茧内茧丝断裂强力变异均值分别为22.930、21.379、21.260,差异不显著;单茧平均茧丝断裂伸长率以折蔟最大,为32.150%,方格蔟和花蔟分别为28.974%和28.388%,差异显著;茧内茧丝断裂伸长率变异以方格蔟最优,为14.780,折蔟和花蔟分别为17.540和17.740,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