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行25%噻嗪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药效研究,结果表明:25%噻嗪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可达99.63%,且对水稻安全。从药效和经济角度考虑,推荐施用量为370~450 g/hm2,注意使植株均匀着药。  相似文献   

2.
2013年在昭平县马江镇进行20%敌敌蚜可湿性粉剂防治西瓜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西瓜蚜虫发生期,用20%敌敌蚜可湿性粉剂900、1 050、1 200 mL/hm2剂量喷雾防治,药后1 d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8.9%、97.0%、98.8%,药后7 d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6.0%、94.9%、96.2%,均优于对照药剂20%已丙威2 250 mL/hm2处理的防效,持效期在7 d以上。从防治效果来看,建议20%敌敌蚜可湿性粉剂900~1 050 mL/hm2、喷药量9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及安全性,特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可有效防治水稻稻飞虱,且对水稻安全,使用剂量以有效成分60~75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25%吡嗪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吡嗪酮WP是国内最新研制的一种药剂。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吡嗪酮WP对麦蚜防效优于对照药剂5%敌杀死EC,且对小麦生长安全,无任何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广两优676为供试水稻品种进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稻飞虱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对水稻和非靶标生物安全。当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为112.5 g/hm2时,药后1、3、7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57%,95.03%和96.08%。生产上适宜的有效成分用量为93.75~112.5 g/hm2。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西安海浪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10%吡虫啉WP,每公顷用药400-600g,喷液量600kg,能有效地控制麦蚜危害,其速效性好,持效期长,防效高于标准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7.
1试验目的评价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适宜用量及其安全性等。2材料与方法2.1环境条件。试验田设在武宁县澧溪镇上菁村一农户稻田中,各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及水肥管理条件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40%烯啶·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使用方法和适宜剂量,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0%烯啶·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60g/hm2对水稻稻飞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1~45d的防效为75.21%~99.01%,表现出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d即可发挥药效,持效期高达45d以上;建议用量为180~360g/hm2,即12~24g/667m2,兑水50~60kg/667m2。  相似文献   

9.
试验表明,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防治柑桔潜叶蛾,于幼虫初期施药,药后30d防治效果为88.5%~91.6%,明显优于杀虫双和氰戊菊酯等常用药剂。  相似文献   

10.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附子浸渍液对观赏园艺植物花卉上常见的桃蚜和月季长管蚜具有较高的毒性,LC50为原液稀释14.99倍和15.07倍。室内药效试验表明,稀释10倍的附子浸渍液对桃蚜和月季长管蚜药后48h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85.56%和89.94%,稀释15倍的附子浸渍液对桃蚜和月季长管蚜药后48h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79.97%和81.08%。经DMRT于5%水平检验与田间常用化学药剂40%氧乐果乳油1500倍液和45%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4种药剂防治黄芪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5%吡蚜酮悬浮剂1 25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4 000倍液、20%百虫净乳油800倍液对黄芪蚜虫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溴氰菊酯施药后1d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具有速效性.药后7 d25%吡蚜酮、20%百虫净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93%以上,具有持久性.4种药剂处理对黄芪茎粗影响不显著,但20%百虫净处理对黄芪株高影响显著(P<0.01).25%吡蚜酮和20%百虫净对黄芪高效、安全,环境兼容性好,毒性较低,是防治黄芪蚜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2.
自2012年4月下旬始发期起,每隔10天调查1次泰山白首乌蚜虫数量,2013年进行防治泰山白首乌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泰山白首乌蚜虫发生期在4月下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在6月下旬;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好,施药后7 d各剂量下差异不显著,对泰山白首乌安全、环境兼容性好,毒性较低,是防治泰山白首乌蚜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3.
蔡东明 《农技服务》2010,27(7):867-868
蚜虫对我国小麦生产已经构成严重危害。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北方冬麦区常见的3种蚜虫(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形态特征,并针对麦田抽穗面积在90%左右时蚜虫达到一定基数的规律,简要叙述了防除时机、防除药物、防除技巧及防除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蚜虫属于同翅目蚜总科,是一类重要的园林植物害虫。因此,于2003年的4—5月份采集合肥市园林植物的蚜虫标本共125号,查清其种类,结果表明危害合肥市园林植物的蚜虫有7科21属31种,分析了蚜虫大量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对策,为从事园林绿化工作者在防治蚜虫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10.5%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0.5%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5%啶虫脒乳油有效成分18.00g/hm^2、20.25g/hm^2、22.50g/hm^2对黄瓜蚜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以10.5%啶虫脒乳油有效成分20.25~22.50g/hm^2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6.
新农药防治抗性棉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1995年在太原、临猗等地进行了咪蚜胺、硫丹和丁硫克百威防治棉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新农药对棉花苗期蚜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以咪蚜胺和丁硫克百威的防效最为突出。在棉蚜发生盛期,25%咪蚜胺可湿性粉剂以2000倍液喷雾防治,2~14天的防效可达95%~100%,持效期在14大以上;20%丁硫克百威乳油以1000~2000倍液喷雾,1~5天的防效可达92%~100%。试验充分说明咪蚜胺的防效和持效,明显好于对照农药40%久效磷水剂,是理想的防治抗性棉蚜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防治辣椒蚜虫效果较好的杀虫剂,采用浸叶法,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明确了噻嗪酮、多杀菌素、吡蚜酮、印楝素、吡虫啉、甲维盐、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等8种杀虫剂对江苏里下河地区辣椒蚜虫(桃蚜)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监测其防效和持效性。结果表明,8种杀虫剂毒力大小表现为噻嗪酮多杀菌素吡蚜酮印楝素吡虫啉甲维盐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田间试验中,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药后1 d防效达90%以上,15 d维持在95%左右,阿维菌素、印楝素和多杀菌素作用速度慢,但3 d后防效迅速提高至90%左右,15 d防效仍高达80%左右。结合本文结果和生产实际,笔者建议本区域蚜虫危害时优先使用多杀菌素、印楝素和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而在蚜虫大爆发时将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作为补充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明确75%吡蚜酮WP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设置66.00 g/hm275%吡蚜酮WP、100.05 g/hm275%吡蚜酮WP、160.05 g/hm275%吡蚜酮WP,以300.00 g/hm225%吡蚜酮WP为对照,研究各处理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药后3 d 66.00 g/hm275%吡蚜酮WP、100.05 g/hm275%吡蚜酮WP、160.05 g/hm275%吡蚜酮WP的平均防治效果为71.75%、79.19%、84.60%,药后20 d的防治效果为65.23%、76.52%、81.11%。[结论]160.05 g/hm275%吡蚜酮WP可有效地控制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9种常用杀虫剂对蔬菜蚜虫的毒力,筛选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方法]采用琼脂保湿浸叶法,测定9种杀虫剂对江苏里下河地区蚜虫的室内毒力。[结果]高效氯氰菊酯对蚜虫的毒力最高,其48 h致死中浓度(LC50)值为0.077 9 mg/L;阿维菌素、毒死蜱、甲维盐和吡虫啉次之,LC50值分别为0.204 5、0.434 5、0.948 9和1.090 3 mg/L;9种杀虫剂对蚜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甲维盐、吡虫啉、印楝素、吡蚜酮、多杀菌素、噻嗪酮。[结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甲维盐和吡虫啉可作为田间蚜虫防治的首选化学药剂,而印楝素和多杀菌素可作为田间蚜虫防治效果较好的生物药剂。  相似文献   

20.
张洁  杨茂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97-11898
[目的]为评价和充分利用食蚜瘿蚊的控蚜作用。[方法]将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分别设置5个密度,并用甘蓝蚜作种内干扰竞争试验,研究食蚜瘿蚊对3种蚜虫的捕食作用。[结果]食蚜瘿蚊对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食蚜瘿蚊对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一昼夜的捕食上限分别为13、11、12头,猎物密度相同时对甘蓝蚜的寻找效应始终高于桃蚜和蔷薇长管蚜。食蚜瘿蚊幼虫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平均捕食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大逐渐减少。[结论]食蚜瘿蚊的捕食数量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寻找效应随蚜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食蚜瘿蚊对甘蓝蚜的捕食量最高,捕食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