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2013年黑龙江省实施的"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研究项目,在玉米、水稻"一田三区"总示范面积4207.4115万亩,共增产粮食175.966万吨,增产效益43.46亿元,为黑龙江省粮食丰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黑龙江项目区以全面提升黑龙江省玉米、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针对制约黑龙江省玉米、水稻生产中存在的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单产不稳、总产不高等主要阻碍因素,开展玉米、水稻的高产攻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成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3大平原12个粮食主产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共同启动实施的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为进一步明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2004~2014年实施期间取得的成效,该研究从"一田三区"(高产攻关田、核心试验区、技术示范区、技术辐射区)增产增收成效、关键技术创新、重要成果和组织管理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项目实施对河北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所提供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自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2017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粮食生产稳定增产与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在促进全国粮食"连续增产"前提下实现"节水节肥"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粮食安全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管理》2017,(6):57-60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紧迫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安徽省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介绍了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提升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水平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深入研究中低产田土壤培肥改良技术、肥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粮食作物轻简机械化栽培技术、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等加强安徽省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的建议,以期为安徽农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科技工程。为了探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对我国粮食增产的作用,从我国粮食需求、该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工程实施成效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从"三区"建设(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大作物的技术集成、技术攻关、超高产突破、储粮减损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涉农企业与工程结合模式等几个角度具体分析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6.
<正>据郑州召开的全国粮食丰产科技工作经验交流会得知,自2004年以来,由国家4部委联合12个粮食主产区人民政府实施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2008年10月1日,经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联合办公室批准,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课题辛集示范区5亩玉米高产攻关田(品种为丰玉4号)进  相似文献   

8.
<正>2004年,在经历了全国粮食连续5年减产,国际国内粮食供需矛盾加剧,粮食安全形势极其严峻的形势下,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粮食局等4部委联合紧急启动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并一直延续至今。河北省从2004年以来,一直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区,"十五"项目获国家专项经费支持1100万元,"十一五"期间1350万元,"十二五"三期项目共2835万元。河北省政府领导对粮丰工程项目非常重视,主管科教的副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科技》2014,(7):30-33
<正>1999~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4年连年减少的危机,粮食总产量从1999年的5亿吨下滑至2003年的4.3亿吨。在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关键时点,科技部联合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与主要粮食生产大省,果断启动了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次大规模会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相似文献   

10.
<正>一、建设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获良机。1、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三农"问题。在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非常关注农机化工作: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生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稳  相似文献   

11.
我区作为川南粮食生产大县,2006年被四川省农业厅列为全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水稻试点县。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下,结合我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和省增粮增收“三百”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12.
7月29日,继2004年和2007年两次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签约仪式后,科技部围绕农村科技工作、特别是粮食科技工作,在河南郑州召开全国粮食丰产科技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由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出席会议并讲话。除此之外,出席会议的还有农业部、国家粮食局有关同志、部分粮食主产省负责科技工作的省政府领导、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农业》2007,(12):56-57
“十一五”期间。中国计划投入资金3.2亿元,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组成的国家丰产工程联合管理办公室和河北、辽宁、吉林等12个项目重点实施省近日在京签署了课题执行协议。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将以恢复和持续提高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效科技支撑为目标.对粮食持续丰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后减损增效技术攻关、技术集成转化与大面积应用示范、粮食丰产监测与安全战略研究进行系统设计和部署。  相似文献   

14.
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提高小麦整体生产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本文介绍了蒙城县所承担该课题的实施情况,总结了主要做法和经验,并就如何做好下一步课题实施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子课题之一,我省承担的“东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实施两年来,通过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创新运行机制.在技术攻关、集成创新、示范推广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相似文献   

16.
《辽宁农业科学》2015,(1):93-94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12个粮食主产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共同启动实施的。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依靠科技创新,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16日,"吉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助推合作社快速发展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送科技下乡榆树现场会"在榆树市五棵树镇举行。这是由吉林省科技厅主办,榆树市人民政府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承办的,旨在展示依靠粮食丰产科技,以农业合作社为载体,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效果,使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的一次科技现场观摩会。  相似文献   

18.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是要靠科学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要从根本上解决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农业问题,科技兴农尤为重要。粮稳天下稳,粮足百姓安。历史上,我们曾经出现过粮食产量下滑而带来的危机,在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关键时点,2004年,科技部联合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开始策划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次大规模会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6年,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正式开始实施,它为我国粮食的连年增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工作会议在吉林省召开。与会专家指出,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吉林省承担的这个项目,经过2004和2005两年的实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对全省粮产连续两年创历史最高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加强产学研合作 全力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是科技创新成果之源。为推进其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产学研结合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加速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课题研发成果的示范带动作用,课题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对进一步促进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