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地(包括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是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在水土保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蔡家川流域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分析与测定,研究比较了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最大有效拦蓄量的大小排序为:虎榛子林(2 85mm)>沙棘林(2 38mm)>刺槐林(1 88mm)>油松×刺槐林(1 31mm)>油松林(0 77mm)。不同植被类型0~60cm土层的林地土壤最大拦蓄量为:虎榛子林(248 2mm)>油松×刺槐林(241 0mm)>刺槐林(210 2mm)>油松林(198 1mm)。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为该区水土保持林的合理经营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给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以尧山林场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等3种主要人工纯林为对象,利用常规测试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林地土壤肥力进行了测定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腐殖质层pH值显著高于其他土层;刺槐林碱解N含量随土层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腐殖质层有效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油松林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侧柏和刺槐林;刺槐林土壤pH值和碱解N含量显著高于油松和侧柏林,速效K含量显著低于油松和侧柏林;土壤有效P含量油松林>侧柏>刺槐林;3种林分土壤综合肥力差异较大,肥力综合分值油松林(1.01)>侧柏林(-0.34)>刺槐林(-0.99);油松林有机质含量高、刺槐林碱解N含量高;油松和侧柏林地土壤碱解N亏缺,刺槐林地速效K缺乏。  相似文献   

3.
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的土壤水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5月12 日-10月12日间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以每30 min监测1次的频度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50 cm土层中次生林地蓄水量是刺槐人工林地的1.4倍,有整地措施的油松林地蓄水量与次生林地相近.人工林较次生林多消耗的土壤水分主要是深层的土壤水分,次生林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消耗浅层土壤水分维持其生长.从表层到深层次生林地蓄水量逐渐增加,而有整地措施的油松人工林地蓄水量逐渐减少.随深度的增加各林地蓄水量的变幅逐渐减弱.0~150 cm土层的平均蓄水量8月最低.层次越深,蓄水量的最低值出现时间越晚.90~150 cm土层的蓄水量5-10月处于消耗状态.生长季刺槐人工林地0~150 cm土层耗水量为249.73 mm,油松林人工林地为248.09mm,次生林地为129.40 mm.刺槐人工林地最大的日耗水量为4.70 mm,油松林为4.77 mm,次生林为2.28 mm.刺槐与油松人工林地的耗水量明显大于次生林,因此,在干旱的黄土区应该模拟次生林营造水土保持林.  相似文献   

4.
针对辽西地区油松纯林多、小老树多、生长量低、病虫害严重的问题对30年生的油松纯林实施带状皆伐工程,皆伐带与保留带比例为1:1,带宽50m,同年在皆伐迹地上栽植山杏、刺槐。土壤为栗褐土,土层厚度45~50cm,坡度6°,年平均降水量450mm。对油松×山杏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纯林三种模式的树木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林下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状况、水土保持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山杏、刺槐与油松混交后,可改善油松林分结构,形成人工针阔混交林,促进了油松生长,混交林林下植被盖度增加,植物种类增多,枯落物的厚度加大,林地的渗透性及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减少了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其生物量、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分配规律,为该地区人工林碳效益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12年生刺槐人工林和12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的方法,研究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不同器官、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以及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刺槐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468.44 g·kg -1)低于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512.77 g· kg -1);刺槐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458.00~496.96 g·kg -1,不同器官碳含量表现为干>枝>叶>根>皮,油松人工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503.83~536.27 g·kg -1,不同器官碳含量依表现干>叶>枝>皮>根;刺槐林草本层、灌木层及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90.52,398.72和402.82 g·kg -1,油松林草本层、灌木层及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分别为413.17,436.85和414.03 g·kg -1;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碳含量依次降低,0~10 cm土层土壤含量显著高于10~20,20~30和30~50 cm土层;刺槐林0~50 cm 土层土壤平均碳含量(4.96 g·kg -1)高于油松林(4.45 g·kg -1);刺槐林植被层生物量为54.80 t·hm -2,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别占95.88%,2.65%和1.46%;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为24.37 t·hm -2,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别占93.43%,5.17%和1.40%;刺槐林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1.36和0.55 t·hm -2,分别是植被层的2.48%和2.12%,油松林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0.92和0.39 t·hm -2,分别是植被层的3.78%和3.09%;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31.15和24.35 t·hm -2,0~10 cm土壤层碳密度较高,分别占0~50 cm土层土壤碳密度的40.19%和38.73%;刺槐林植被层生物量(54.80 t·hm -2)高于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24.37 t·hm -2);刺槐林和油松林生态系统总碳密度分别为57.60和37.38 t·hm -2,且均表现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结论】刺槐林和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表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生物量均以树干占比最大,分别为40.02%和37.29%;2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主要分布在土壤和植被中,且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延安对刺槐、油松、侧柏纯林及刺槐 侧柏、刺槐 油松混交林等几种黄土高原主要人工林群落外貌结构、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群落外貌结构较为复杂,林下植物群落类型各不相同;林下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2 57~0.674 88和2.012 88~1.479 67,刺槐 油松林最高,16年生刺槐纯林最低;32年生刺槐纯林林下植物优势度最高者是糙隐子草,16年生刺槐纯林则为牡蒿,其它林型都是铁杆蒿;本地区选择防护林类型时,应优先选择刺槐 油松或刺槐 侧柏混交,对已有的成熟或衰退刺槐纯林可采取择伐萌蘖抚育,并间植油松或刺柏,形成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油松天然更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的天然更新,是以油松林木的自身能力,借助于自然条件进行天然下种、恢复森林的。因此,油松林地的天然更新好与坏,直接影响油松林分是否长期生存、速生丰产和永续利用的大问题。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影响油松天然更新的因子。我们对沈阳市东南山区内的油松林地天然更新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摸索油  相似文献   

8.
对朝阳地区油松人工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及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等不同类型林分中松毛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越冬幼虫的虫口密度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朝阳地区的松毛虫发生区,混交林对松毛虫的自然控制能力明显高于油松纯林。其中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比油松纯林分别减少38.0%和74.8%;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的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比油松纯林分别减少43.9%和80.8%,3种油松林分对松毛虫的自然控制能力顺序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9.
通过穿透降雨和树干径流自动采集系统,对油松、侧柏、刺槐3种植被截留试验数据的分析,比较了3种典型人工林在天然降雨条件下林内穿透降雨和树干径流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植被林内穿透降雨与林外天然降雨都具极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平均截留率大小关系为油松侧柏刺槐。相同林外降雨量下产生的树干径流量大小关系为刺槐侧柏油松。此外,使用洒水称重法研究了灌木和草本植被的最大截留量,发现每千克灌草所截留的水量,油松林下为0.322kg/kg,侧柏林下为0.609kg/kg,刺槐林下0.316kg/kg,荒坡灌草地为0.453kg/kg,即侧柏荒坡油松刺槐。  相似文献   

10.
以河北太行山区4种典型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对混交林(栓皮栎-侧柏)、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的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含碳率以及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生物量分别为51.94,86.40,90.19,18.08t/hm^2,栓皮栎林和油松林生物量高于4种水土保持林生物量的均值(61.65t/hm^2),而混交林和刺槐林生物量分别占生物量均值的84.25%,29.33%。不同林分各器官在乔木层生物量中分配顺序均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4种典型林分各器官含碳率分别为45.16%~58.93%,58.48%~64.61%,51.16%~58.37%,52.35%~62.30%。4种典型林分碳储量为10.10~53.85t/hm^2。不同林分类型各器官碳储量与生物量呈正比关系,与生物量趋势基本相同,碳储量大小表现为油松林>栓皮栎林>混交林>刺槐林。  相似文献   

11.
植树造林的成败,与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确切地做到适地适树,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油松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的分析”中探索评定油松林地和宜林地的立地质量,确定油松的适生立地条件,以达到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和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因此,我们对本地区的油松林分进行了生长与环境因子的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用多元回归方程,找出了影响本地区油松生长的主导因子,划分了立地条件类型;为本地区造林规划设计和如何经营油松林、预测生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辽西地区油松纯林适宜的改造方式,对封育、不同阔叶树种混交改造后的油松林分的生长、土壤物理性质、植物多样性及天然更新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封育油松纯林生长状况最好,其次是油松-刺槐、油松-毛黄栌、油松-山杏混交林。封育油松纯林、油松-山杏、油松-毛黄栌混交林土壤改良效果较好。封育油松纯林、油松-山杏、油松-柠条混交林各项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封育油松纯林天然更新树种种类及油松幼苗幼树数量最多,油松-柠条、油松-刺槐、油松-元宝槭混交林林下基本无油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3.
辽西半干旱区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比较、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辽西地区几种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分别阐释13项土壤因子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林分改良土壤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混交林无论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方面都明显优于油松纯林;(2)不同类型油松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应是不同的;(3)不同类型林分改良土壤综合指数排序为:油松-紫穗槐混交林>油松-黄栌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油松-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油松纯林;(4)林分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我国松属中,油松的分布范围仅略小于马尾松,而占第二位。山西、陕西为其分布中心。据调查,我省拥有油松林496万亩,在省直林区中龄林以上的油松林150万亩,可供采脂的油松林约50万亩。油松具有工业采脂的价值,太岳林局近几年试生产的经济效益也是好的。油松采脂是综合利用油松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搞活林区经济,促进山区农民致富,为实现林业总产值翻两番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83年,我们接受省科委下达《油松化学采脂的研究》课题,进行了三十烷醇采脂  相似文献   

15.
<正> 油松是华北地区营造用材林和防护林的优良树种之一。它具有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耐瘠薄的特性。但因在幼树期生长缓慢,特别是在干旱瘠薄的土地上,培育用材林周期长,加之近些年松毛虫的危害,极大地限制了油松林的发展。采用油松良种,培育壮苗,营造油松速生丰产林,是发展油松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于1990年春引进油松良种进行了塑料拱棚营养杯法培育油松良种苗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4 .4 针阔混交型水土保持林营建模式4.4.1 模式适宜条件 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气温 8~ 10℃ ,年平均降水量 40 0~5 0 0mm的地区适宜推广应用这一模式。4.4.2 技术思路 刺槐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适应性强 ,分布广 ,栽培面积十分广大。仅陕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就有 80万hm2 ,且大部分已近成熟、衰退 ,急需更替。但刺槐具有根瘤菌 ,土壤改良作用大。油松是黄土高原的优良乡土树种 ,材质好 ,用途广 ,但自身的土壤改良能力差 ,且火险性大 ,又易发生病虫危害。如能将油松与刺槐混交 ,充分利用种间关系 ,用油松更替刺槐 ,刺槐…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了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不同植被(刺槐林、荒草和油松)下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稳渗率依次为刺槐林地0.9mm/min,荒草坡地为0.7mm/min,油松林地为0.65mm/min。并采用Horton公式、Kostiakv公式和Philip入渗公式对入渗过程进行模拟,Horton模型更适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模拟。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区油松残次林采脂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满田  张福计 《林业科学》1993,29(4):384-388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我国北方分布广、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据调查,山西有天然油松林22.6万ha,其中林龄在45年生左右,每公顷蓄积在45m~3以下的低产残次林13.3万ha,集中分布在太行山区。为了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在改造前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油松残次林采脂试验研究。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选在太行山森林经营局铁桥林场的大西沟作业区,位于东径113°25′,北纬37°32′,海拨1400-1500m,坡度25-35°,油松林平均林龄43年,平均树高8.7m,平均胸径17.4cm;优势树种油松,植被绣线菊、沙棘、胡枝子等;土壤薄-中层褐土。  相似文献   

19.
对油松其种群结构及类型划分等方面的研究可为分类经营、森林结构优化、天然林合理培育、封山育林措施的制定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鉴于此,在研究区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标准地进行野外调查,运用Excel以及DPS等软件对所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研究其群落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群种油松从年龄结构判断呈稳定群落,15-50年生的树较多,但新生植株较少,这可能与群落的自疏作用有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群落的更新;②运用DPS软件对所调查27个标准地的山地油松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后进行类型划分,共划分为5中类型,分别为:Ⅰ.高山杜鹃—油松林;Ⅱ.胡枝子—油松林;Ⅲ.黄栌—油松林;Ⅳ.绣线菊—油松林;Ⅴ.锐齿栎—油松林;③不同类型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灌木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即乔木层多样性指数高的种组灌木层亦高;群丛Ⅰ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Sha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都最低,由于群落Ⅰ处于山脊,旱生环境,土层较薄,肥力较差,水分条件差;④山地油松5个群落均为集群型分布,天然油松种群的分布格局取决于该种群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20.
油松耐干旱瘠簿,适应性强,是北方土石山区营造护坡林、水源涵养林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有较高的森林经济价值和水土保持效益。二十多年来,本区采用直播和栽苗等方法营造油松林取得了不少经验,现归纳叙述如下,供各地营造油松林时参考。一、整地方法土石山区营造油松林,由于坡地土层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