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出现的疫病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近年来,新的疫病不断出现并且发病频率加快,主要是由于环境改变、人口增长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国际旅游、人类活动范围的拓展、抗药性、病原微生物的变异及生物恐怖袭击等因素引起。文章对新发传染病的诱发原因及流行特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遗传因素是造成动物个体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与抗性差异的根本原因。了解和认识动物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天然机制,需要克隆与鉴定宿主抗性相关基因,从基因水平揭示动物易感性和抗性机制,最终从本质上防止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现就动物抗性相关基因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种类与分布、抗性基因产生的基础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1发病原因1.1病原微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是奶牛腐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结节状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脆弱类杆菌、坏死梭杆菌等。1.2环境因素牛蹄长期受污水的浸渍,导致有害微生物不断繁殖,引起蹄底组织炎症。厩舍及运动场坑洼不平,砂石等导致牛蹄损伤,造成病原微生物感染。1.3营养性因素(1)饲料钙、磷比例失调:奶牛日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乳房炎病原的流行情况,在全省范围内采集奶牛乳房炎样品185头份,采用微流控基因芯片法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检出率最高的病原是乳房链球菌(66.49%),其次依次是牛棒状杆菌(43.78%)、无乳链球菌(19.46%)、大肠杆菌(10.27%)、支原体(10.27%)等,其中乳房链球菌、牛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为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无乳链球菌、支原体为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单独感染有89头份,占总检测数的48.11%;混合感染有96头份,占总检测数的51.89%。说明河南省内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奶牛乳房炎得到了控制,但仍需要警惕;环境性病原微生物的高检出率则需要牧场进一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春季猪病防控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王兴华 《猪业科学》2011,28(2):34-35
冬去春回,万物复苏,正是养猪好时节,但此时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多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易于繁殖和存活.如果日常管理不当,会导致猪的抵抗力下降,这些病原微生物会趁虚而入,造成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此,养猪场(户)春季养猪要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采用消除病原、改善环境、提高饲养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人手,多管齐下,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具体措施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DHAV)是导致雏鸭发生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1],鸭甲肝病毒包括3种基因型,即基因A型(DHAV-A)、基因B型(DHAV-B)和基因C型(DHAV-C),分别对应传统血清1型、台湾新型和韩国新型[2],以前在我国的流行毒株主要为基因A型鸭甲肝病毒[3-4],但近年来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的发生与流行日益增  相似文献   

7.
冬去春回,万物复苏,正是鸡孵化、添笼好时机,但由于春季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多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易于繁殖和存活,加上候鸟北迁,畜禽调运频繁,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如果日常管理不当,会导致鸡的抵抗力下降,这些病原微生物会趁虚而入,造成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此,养鸡场(户)春季养鸡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采用消除病原、改善环境、提高饲养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入手,多管齐下,确保养鸡业健康发展,具体  相似文献   

8.
正1病因1)导致羊腹泻除了感染病原微生物外,饲料的原因也会引起腹泻。具体原因有突然换草、换料、精料过多、饲料发霉等,长途运输到新的环境导致水土不服,也会出现消化不良性拉稀。病程一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其他病原感染。2)一般由于吃食饲料造成的拉稀很少有发烧和水状粪便的。吃食造成的拉稀,比如精料过多,虽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变暖的暖冬,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继续以比较快的速度生长繁殖,造成养殖动物感染疾病。特别是在冬春季节交替之时,易感动物更容易发生感染,进而诱发养殖业中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流行。这一过程在养殖业的圈养环境中更为明显。畜舍、池塘等小气候环境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被养殖动物更易发生感染。随着气温的升高,加上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导致畜禽采食量减少,肌体免疫力低下。此时,各类病原微生物便乘虚而入,给养殖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专家强调指出,温度升高导致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微生物在生长繁殖前必然先经过DNA复制,而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因此,温度升高的结果必然会引起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突变率升高。各类病原微生物在突变后其一些生理生化特点也将发生改变,如病原体的存活变异、抗药性变异等。发生变异后,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病毒)将突破其寄生、感染的分布区域进行扩散,形成新的传染病。或是某种动物病原体(尤其是病毒)与野生或家养动物病原体之间发生基因交换,导致病原体获得保护,从而躲过动物免疫系统的攻击,引起新的传染病。据数据显示,未经清洗的动物被毛、皮肤微生物数量可达10^5-10^6个/cm^2,刚排出的家畜粪便微生物数量可多达10^7个/g,瘤胃成分中微生物的数量可达10^9个/g。这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是不致病微生物,当气温升高后,其中一些微生物发生突变,致病力增强。这样,这些突变后的微生物就能够冲破肌体的防御系统,扩散至动物肌体的其他部位,此时变为严重的致病菌,例如大肠杆菌、坚强芽孢杆菌等一些耐热、喜温的芽孢杆菌属。从传染性的角度来看,气温升高会使病原微生物的传染途径变宽。  相似文献   

10.
桑蚕病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自从Bassi(1834)实验证明白僵菌寄生桑蚕体而导致白僵病发生,首创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病原学说以来,桑蚕多种病原微生物相继被发现,现在已知有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病原微生物一方面是引起传染性蚕病的主要因素,在蚕茧、蚕种生产中需要隔绝于养蚕环境外,另一方面也是宝贵的生物资源。桑蚕病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远在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新发生的动物病毒性疾病越来越多?为什么动物病原病毒的变异越来越快?为什么一些销声匿迹多年的病原细菌又有卷土重来之势?据了解,除了微生物本身的遗传变异因素外,许多社会因素导致的动物亚健康状态起着推波助澜作用。抗生素的滥用、重金属微量元素过度添加、动物源性饲料的不规范生产和使用、生物制品监控不严和不规范使用、单一目标导向的选育和引种、单一目标导向而不考虑动物福利的技术管理措施、对生物安全的漠视、气候变暖……凡此种种,导致动物体质的普遍下降,削弱了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病原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更使动物的承受力变得更脆弱,而且愈来愈多的新病种增加了动物免疫组织的负荷量。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猪的疾病在传统上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宿主-环境三者相互持续作用导致的。猪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正是由于三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了程度不同的呼吸道综合征,特别是一些新的病原的介入,导致呼吸道疾病更加复杂和严重,同时使得诊断和预防困难,治疗效果不理想。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猪高热病(高致病性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的出现成为热门话题,病原的种类也存在差异,加之管理水平,认识程度的不同,呼吸道综合征的防治效果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识并总结出呼吸道综合征的一般发病规律及一系列的相关的防制经验,在猪场运用取得了较好的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冠状病毒是感染多种家畜、家禽、宠物以及人类的重要病原微生物,第九次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冠状病毒科分为α、β和γ三个属。其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属于α-冠状病毒,其在全世界流行并导致仔猪腹泻[1]。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是TGEV的3个基因缺失的突变株,相当于TGEV的天然弱毒疫苗,因此其流行使TGEV的发生趋于下降[2]。严重急  相似文献   

14.
当前猪群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迅猛发展,猪群的传染病呈现出新的特点,老病仍发,新病涌现,给规模化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猪群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一、当前猪群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1.传染病发生种类增加猪是地球上饲养量及饲养密度较大的动物,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很容易出现新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新的传染病,再加上国内外人们交往的日益增加,很容易造成新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原有的主要传染病,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口蹄疫、仔猪黄白痢等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过去少见的或仅见于国外的一些传…  相似文献   

15.
1 牛冬季腹泻的病因 1.1 病原微生物导致腹泻 冬季气候寒冷,牛舍容易潮湿,对于气候突变和温度下降,部分体质较弱、抗病能力较差的牛很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威胁.一旦病原微生物进入牛的体内,就容易导致牛生病,出现腹泻的症状,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等.  相似文献   

16.
免疫抑制性疾病一般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传染性因素及非传染性因素所造成的疾病总称.目前普遍认为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营养因素、霉菌毒素、免疫耐受、应激和抗原竞争等,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视觉直观检测、对仪器要求低、价格便宜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本文综述了LAMP技术在9种鸭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以供鸭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乳房炎患病牛乳中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耐药情况及防控措施。总结出乳房炎患病牛乳中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 主要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克雷伯菌, 不同地区乳房炎乳样中的病原微生物不同, 产生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存在差异。旨在为减少因滥用和乱用抗生素导致药物残留和耐药性产生、降低乳房炎患病牛乳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以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金平  陈维 《猪业科学》2020,37(9):46-48
育肥猪肠道疾病问题是当前规模化猪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病因复杂导致防控难度增加,常见发病原因分为病原性因素与非病原性因素两种。病原性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非病原性因素如生产管理、饲料营养、应激等外部环境引起。在我国当前的养殖环境下,病原性因素引起的猪肠道疾病占据大多数,常见的导致育肥猪腹泻的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猪回肠炎)、猪密螺旋体痢疾、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寄生虫及部分病毒性疾病等的感染在我国的猪场广泛存在,这些病原微生物会导致育肥猪群发生急性或慢性消耗性腹泻,使育肥猪发生成活率降低、饲料报酬下降、生长速度减缓、僵猪和残次猪比例升高等情况,给生长育肥猪的正常生长和出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文章通过对育肥猪肠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与危害以及防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导致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因素1.1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许多病原微生物可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如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蓝耳病)、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瘟、猪肺炎支原体、猪伪狂犬(PRV)、猪附红细胞体等。这些病原所导致的多重感染,正是许多猪场暴发猪"高热病"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