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析秋蚕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阳县在2005年秋蚕饲养期大面积发生僵病,面上发病率达85%,部分农户损失达10%。极少数农户颗粒无收。此次僵病发生在本地养蚕史上属罕见,笔者就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小结如下:1僵病发生情况射阳县2005年秋蚕期饲养蚕种52440张,其中一秋蚕15570张,于8月22日发种。二秋蚕36870张,于9月22日发种。一秋蚕在三眠起开始发生黑尾病,在四眠眠中和5龄的第2、3天发病加重,最严重的农户损失率达40%。二秋蚕在二眠眠中开始发生僵病,全县重点镇面上发病率达80%。通过调查分析及时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僵病的蔓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僵病…  相似文献   

2.
射阳县在2005年秋蚕饲养期大面积发生僵病,发病率达85%,部分农户损失达10%,少数农户颗粒无收。通过调查,笔者就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小结如下:1僵病发生情况射阳县2005年秋蚕期饲养蚕种52 440张,其中一秋蚕15 570张,于8月22日发种。二秋蚕36 870张,于9月22日发种。一  相似文献   

3.
浅谈秋蚕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台市许河镇在2000年秋蚕饲养期大面积僵病发生率达80%,损失达20%,极少数农户颗粒无收,此次僵病发生在本地养蚕史上属罕见.现把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各蚕期有许多农户发生白僵病,为什么僵病如此猖獗?现有防僵药品防僵效果如何?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全区400多个农户进行了调查,并在早秋、中秋蚕期对现行药品的防僵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简报为下:  相似文献   

5.
<正>家蚕真菌病是秋季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较严重的一类蚕病。近年来,我镇秋蚕期僵病发生流行,为此对每年秋蚕期发病比较严重的几户农户进行跟踪调查,在僵病发生流行情况下,选用不同药剂进行应用试验,经初步调查发现,使用不同药剂对防  相似文献   

6.
秋蚕期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僵病是危害秋季养蚕生产的主要蚕病之一,不同种类的病僵菌寄生在蚕体引起不同的僵病,秋蚕期高温多湿发病率较高,对秋蚕生产造成损失常较大。一些蚕区发病率可达80%,损失在20%以上。因此,加强秋蚕期僵病防治对夺取秋季养蚕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1僵病发生原因分析僵病的传染途径是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僵菌孢子附着在幼虫体壁上,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约经10小时吸湿膨胀,芽管通过所分泌酶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7.
2004年秋蚕生产季节县蚕桑站陆续接到兴隆乡三溪、庙首、版书等地电话,反映旌德县蚕桑站卖劣质、带病蚕种给养蚕户,使秋蚕发生严重病害.县蚕桑站立即派员深入养蚕户进行调查处理.根据调查,2004年秋蚕发病类型以白僵病、软化病发生较为普遍.初步统计,全县饲养秋蚕(含晚秋蚕)5 500张,发病面积达30%,平均损失率为40%,发病严重的农户约占5%,基本无收.  相似文献   

8.
2006年,泰兴市秋蚕僵病发生严重,农户损失较大。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9.
蚕僵病又名硬化病,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蚕病。金坛市2007年秋蚕僵病发生严重,以白僵和绿僵为主,绿僵较往年明显增多,导致蚕茧产质量和养蚕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家蚕黑尾病近几年在射阳县重点蚕区发生呈增长趋势,春秋季都有发生,尤其以秋蚕发病率高.2003年盘湾镇秋蚕近40%农户发生了家蚕黑尾病,个别农户仅有20%的收成.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会影响射阳县蚕桑生产发展和蚕农养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我县在秋蚕期和晚秋蚕期,常常遭遇连绵阴雨天气或较强降雨,空气湿度大,为僵病的发生、蔓延创造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桑螟、桑尺蠖、野蚕等野外昆虫危害桑树的高峰期,这些害虫在感染僵病后可通过其污染的桑叶,传染给家蚕,导致家蚕发生僵病。我县家蚕发生的僵病有白僵病、赤僵病、黄僵病、绿僵病等几种,以白僵病为主,约占全部僵病的95%左右。白僵病发生将造成蚕量减产,最终影响蚕农收入,所以应搞好白僵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养蚕布局的的不断调整,秋蚕饲养量加大,养蚕物件不配套,秋蚕重叠饲养,大、小蚕套养,蚕室、蚕具、簇具套用,导致了蚕病的多发,尤其是僵病。(秋季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适宜僵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射阳县盘湾镇秋蚕壮蚕期家蚕尾部出现了黑色病斑,经鉴定为黑尾病.据调查,全镇近40%农户发生了家蚕黑尾病,个别农户仅有20%的收成.这不仅影响了蚕农收入,还影响了蚕茧质量,个别农户误认为蚕种质量有问题,增加了行业不稳定因素.为此就秋蚕黑尾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秋蚕发病情况安康县今年秋蚕蚕病危害的总情况是:僵病显著下降,病毒病明显上升,总发病率下降。从6个乡14个调查点的发病率调查结果看:秋蚕平均发病率为26.28%,比去年同期(33.47%)下降7.19%,其中僵病发病率为6.995%,比去年同期(16.06%)下降9.065%,以川道蚕区下降最明显;中肠型脓病为9.917%,比去年同期(2.12%)增加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开展情况僵病是秦巴山区各期秋蚕的主要病害.据1981年调查,危害损失率达5.71%.在一些海拔较高的蚕区发病率可以高达50%以上,是影响秋蚕产量的重要因素.安康县历年秋蚕饲养量约占全年的45%以上,由于僵病危害,损失十分惨重.据县药材公司收购符合药用标准的僵蚕(一般为五令蚕发纯白僵病的尸体)数量的统计.1980年全县收购  相似文献   

16.
王玉云 《四川蚕业》2006,34(4):39-40
2004年射阳县饲养晚秋蚕47800盒,9月6日出库,9月17日收蚁一日孵化率在95%以上。1~2龄前期小蚕发育良好,整齐健壮,2龄后期部分养蚕户发生血液型脓病,3龄又发生一定数量的僵病,5龄后期至上蔟大量发生蚕病和不结茧蚕。据调查,全县80%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发生蚕病,发病严重的户损失70%以上,个别户甚至颗粒无收。对此蚕农反映强烈,有人认为蚕种质量存在问题。为了正确分析蚕发病的原因,10月19日中国蚕业研究所专家对病蚕进行了鉴定,其结果是:大部分为血液型脓病,少量蚕有微量化学因子积累性中毒症状,蚕发病及不结茧主要是由于消毒防病及饲养不善造成…  相似文献   

17.
僵病是秋蚕的主要病害,不少养蚕户因蚕期发生僵病而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僵病的分生孢子量大质轻,随风飘移,分布广泛,而且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和致病性。二是为避开秋季农作物治虫用药高峰,秋蚕一般集中在8月中旬到10月中旬饲养,造成了三季秋蚕重叠饲养。小蚕、大蚕同室共养,蚕室、蚕具、簇具没有严格消毒而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18.
谈谈桑蚕僵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焕生 《广西蚕业》1998,35(1):28-29
在我区桑蚕生产中,僵病常有发生,危害也是相当严重。70年代,在浦北县的泉水、张黄等乡村养蚕农户曾发生较多的桑蚕僵病,发病率相当高,有的养蚕农户甚至整批蚕茧都颗粒无收。80年代,桂林地区蚕种场自养原蚕或饲养普通种也曾经常有僵病发生,有时整批蚕饲养失败。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来,由于受到气候、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真菌性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从二龄期起,就有曲霉病发生,三、四龄期,全县有40%的蚕户饲养的秋蚕程度不同地发生以白僵、黑尾为主的真菌病。给蚕桑生产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控制家蚕僵病的危害,减轻因家蚕僵病发生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2009年蚕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任务要求,2009年江苏省苏北综合试验站,在射阳、海安、如皋、东台等试验基地,组织对218户蚕农饲养的850.20盒蚕种进行了蚕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春蚕期平均盒种产茧43.21kg,每667m2桑园产茧68.57kg,平均蚕病发生率1.33%。中秋蚕期平均盒种产茧39.26kg,每667m2桑园产茧48.77kg,平均蚕病发生率4.44%。晚秋蚕期平均盒种产茧44.11kg,每667m2桑园产茧68.96kg,平均蚕病发生率4.62%。从蚕病发生情况看,病毒病是目前影响江苏蚕业生产安全的主要传染性蚕病,约占蚕病和中毒损失率的40%以上,尤以血液型脓病为主;农药中毒亦已成为威胁江苏秋蚕生产安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