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利用水浸提的方式对人工栽培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并在3种光强照射下处理萝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雷公藤植株内的化感物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效应,在每日无光照条件下各处理对萝卜发芽指标的影响提高幅度远大于12 h光照和24 h光照。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浸提的方式对人工栽培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杉木种子发芽实验进行生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雷公藤的水浸提物在高浓度下能够抑制杉木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但是在中、低浓度下对杉木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有可能为雷公藤与杉木合理混交密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预处理及光照条件对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芪种子硬实及内源抑制物质的存在,导致黄芪发芽率低,严重制约了黄芪人工栽培的规模化生产。为探明不同预处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设置7个黄芪种子预处理,分别在光环境和暗环境下培养,观察黄芪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机械破种及浸种均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指标,其中,双因素组合浸种法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为最高;全光照和全黑暗条件对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浸提的方式对人工栽培和野生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萝卜种子发芽实验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生境的改变对雷公藤化感物质的表达可能有重大影响,野生雷公藤水浸液大多对萝卜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而人工栽培雷公藤水浸液大多对萝卜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根和鲜叶水浸提液的抑制效果最为强烈,因此在雷公藤田间栽培推广中应慎重与萝卜间作、轮作或者混交。  相似文献   

5.
人工栽培雷公藤醇提取物对杉木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醇浸提的方式对人工栽培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杉木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50mg/kg的雷公藤各器官醇浸提液对杉木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新疆鼠尾草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为新疆鼠尾草的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贮藏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对新疆鼠尾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其发芽率。[结果]在光照和贮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温度为20℃时,各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最高;在最佳温度20℃条件下,新疆鼠尾草种子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率变化不大;在温度20℃及黑暗条件下,经过冷藏处理的种子其平均发芽率为89%,对照种子发芽率为90%,两者相差不大。[结论]温度对新疆鼠尾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质栽培的生产方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栽培的4个白菜品种(矮脚黄、苏州青、上海青、上海五月慢)进行冬季大棚栽培,分析栽培后30、60 d 4种白菜品种形态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以棚内恒温环境为对照。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环境下不同品种白菜发芽时间和长至4叶期时间皆长于恒温栽培。生长30 d,大棚栽培环境下,矮脚黄形态指标变化不大;苏州青株高较恒温栽培增加,叶长、叶柄长增加;上海青叶宽减小,其他形态指标差异不显著;上海五月慢植株开展度降低,叶柄长增加。各品种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略有减少,维生素C含量显著升高。低温变温环境中,叶绿素含量直接制约白菜苗期生长时间和形态指标形成。生长至60 d,大棚栽培环境下,不同品种白菜叶宽、开展度、叶长等指标显著低于恒温栽培相应品种。低温、变温环境显著影响白菜的叶柄和叶宽指数,导致叶柄伸长、叶宽减少,叶面积减少。不同品种白菜根冠比无显著差异。苏州青、矮脚黄可在-1~-5℃下生长良好且可形成较好的营养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来源的西藏地方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材料,分别采用NaCl浓度为0、60、120、180、240mmol/L的溶液对13个参试的白菜型油菜种子进行处理,并进行发芽试验。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指标及胚根长、胚轴长和总鲜重等幼苗生长特性,比较盐胁迫对白菜型油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种子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不同胁迫间有明显差异;雍布拉康和桑耶镇聂果村种源耐盐性弱,多那村、扎布村和雪巴村3个参试白菜型油菜耐盐性较强;其中11个参试白菜型油菜发芽特性可分为4个类群,山南市多那村和日喀则市吉定村白菜型油菜分为一类,该类在中低盐胁迫条件下,发芽率高,出苗快,耐盐性最好。13个参试材料中,山南地区多那村、扎布村、雪巴村和日喀则吉定村的4种白菜型油菜耐盐性强。  相似文献   

9.
梁子宁  赖开平  朱意麟  方峰  叶一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34-13036,13044
[目的]明确不同条件下五月艾种子的发芽特性。[方法]通过发芽试验,考察了不同发芽床、温度、光照、pH、水势、播深、不同预处理条件、不同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等因素对发芽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的发芽床中,五月艾种子在纸上(TP)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为94.32%;在20~35℃条件下发芽率较高,其中在25℃下,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67.50%和93.25%;光照对发芽无明显影响;种子在pH值为4~10时,发芽率较高,为80.21%~92.98%;最适萌发水势为0~-0.2Mpa,发芽率为88.25%~93.02%;最适播深为0~1cm,出苗率大于92.53%;赤霉素处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在冰箱中保存,可以较长时间保持种子的活力。[结论]该试验对不同条件下五月艾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明确了其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五月艾的引种、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对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测定5、10、15、20、25、30℃恒温光照及15/25℃、20/30℃光照黑暗交替变化条件下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动态指标,探寻温度条件对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素花党参种子发芽质量随温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条件下终发芽率变幅为1.33%~96.33%,发芽势变幅为1.33%~50.33%,发芽指数变幅为0.08%~21.52%,活力指数变幅为9.22%~53.52%;25℃、20℃光照条件下和15/25℃光照黑暗交替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尤其25℃恒温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高,幼苗生长最佳.说明25℃恒温光照条件为素花党参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条件,可作为其种子发芽质量检验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了6个浓度的磷胁迫对雷公藤1和3年生幼苗一个生长季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 )、蒸腾速率( Tr )、气孔导度( Gs )、胞间CO2浓度( Ci )和叶绿素含量( Chl)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低磷处理对1和3年生雷公藤Pn、 Tr、 Gs、 Ci 和Chl影响差异显著(P<0.05),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大致呈下降趋势,并随胁迫程度加重,显著降低,1年生雷公藤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更为灵敏,环境温度波动对雷公藤Pn、 Tr的季节变化影响大,而对3年生雷公藤叶片Chl影响较小,高温会抑制雷公藤的Pn、 Tr ,3年生雷公藤比1年生雷公藤更耐高温。雷公藤幼苗对缺磷环境有一定的调节适应能力,在轻度(20 mg· kg-1)和中度(15、10 mg· kg-1)缺磷水平的林地上可维持保证植株光合作用正常进行,而重度(5、0 mg· kg-1)缺磷条件下会对其叶片光合机构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低磷胁迫下3年生雷公藤相对于1年生雷公藤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中度和轻度缺磷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2.
毛竹雷公藤混农经营技术与固土保水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7 a毛竹雷公藤混农经营试验表明,采取“中间带状”混农经营模式种植雷公藤,毛竹林的密度应控制在2100-2400株.hm-2。该密度不仅利于笋用林和笋竹两用林的经营,还使雷公藤平均基径增粗23.3%,平均支数增加20%。混农经营的林分由于雷公藤的覆盖,毛竹林地免遭雨水直接袭击,此外,雷公藤落叶与宿根还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作用。与毛竹纯林相比,混农经营地土壤结构和水分性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表土层>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3.17%,结构体破坏率降低4.51%,土壤持水量增加37.4%,水源涵养量增加736.513 t.hm-2。  相似文献   

13.
陈艳彬 《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31-132,135
杉木林下套种雷公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林下套种雷公藤生长发育较好,植株基径、每丛枝数和单丛干物质重量等明显优于纯雷公藤,而单位面积产量与纯雷公藤相当,经济效益更好。六年生平均基径达1.5 cm,每丛枝数平均11条,每丛干重3.71 kg,分别比纯雷公藤提高25.0%、37.5%和32.97%,产量达28 t/hm2左右。同时,林下套种还有利于提高杉木林分生产力,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坡位、坡向等立地环境因子对雷公藤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坡位以下坡生长最好,坡向以半阴半阳坡生长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14.
收集了7省29县(市)生长健壮的29个雷公藤种源113个无性系,并对不同雷公藤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进行苗期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雷公藤无性系萌芽时间、叶色及初花期均存在差异,不同雷公藤无性系在不同时间内萌芽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雷公藤无性系苗期性状存在较大差异,1年生苗木的主径、主枝长、生长量差异极显著。以离差平方和法对生长情况较好的51个雷公藤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成粗壮伸展型、分枝长根型、中间型和普通型4个类型,并采用指数选优法选择出15个各性状表现较好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恢复植被对沙地土壤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毛乌索沙地南缘生长年限相同的5种代表性人工恢复植被(油蒿、沙柳、花棒、小叶杨和紫穗槐)样地为研究对象,以裸露沙地为对照,研究不同人工恢复植被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人工恢复植被能够改善沙地土壤理化特性,不同植被对土壤的作用强度不同;紫穗槐和花棒样地的土壤容重等物理性质改善明显;人工恢复植被样地的土壤粒度频率分布均呈现双峰,紫穗槐样地土壤平均粒径最小。分选性最差;人工恢复植被对沙地士壤养分改良效果不明显。[结论]人工恢复植被对沙地土壤特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沙地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显著,而沙地土壤化学性质改良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伍晓春  邹盛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093-7094
[目的]为了测定并比较不同年限野生及种植的杏香兔耳风总黄酮的含量,为杏香兔耳风药材的栽培及采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仪器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杏香兔耳风中总黄酮含量的可行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生长年限野生及种植杏香兔耳风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生长年限和种植方式对杏香兔耳风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影响。人工种植杏香兔耳风的总黄酮含量较高,比野生杏香兔耳风高20% ̄50%。1年生种植杏香兔耳风总黄酮含量最高,达5.92%。[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杏香兔耳风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准确、快速,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杏香兔耳风药材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雷公藤绿色嫩叶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雷公藤优良无性系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雷公藤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培养的影响显著,最优诱导培养基为MS+IAA 0.2 m.gL-1+KT 0.5 m.gL-1+6-BA 1.5 m.gL-1;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雷公藤不定芽增殖培养的影响极显著,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NAA 0.1 m.gL-1+KT 0.1 m.gL-1+6-BA 1.0 m.gL-1;不同培养基对雷公藤生根培养的影响不显著,生根培养适合的培养基为1/2MS+NAA 2.0 m.gL-1+KT 0.1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