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黄免疫球蛋白(卵黄抗体)制剂,是指从免疫禽蛋中提取出的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可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肠道致病菌的生长。鸡蛋中富含IgY,利用超免疫鸡可将特异性抗体稳定持续地传递至卵黄中的特性,采用生物技术从产蛋鸡收,进入血液后能与特定病原菌的粘附因子相结合,使病原菌不能粘附易感细胞而失去致病性,从而可对非肠道病原菌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日本大坂大学生物研究所研究出一种能使母鸡产出防龋齿鸡蛋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先从人体的龋齿中分离出变形链球菌,从菌体中提炼出葡萄糖基转移酶抗原,将其注入母鸡体内,隔六周后再注射一次,使母鸡体内产生这种抗原酶,所产的鸡蛋中就含有预防龋齿的抗体  相似文献   

3.
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蛋黄抗体是将K88、K99、987P和HRV的大肠杆菌抗原免疫产蛋母鸡后,使血清产生相应抗体,产蛋母鸡又以产蛋方式将含有抗大肠杆菌K88、K99、987P和HRV的高效价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有效地转移到蛋黄中,即免疫球蛋白,简称IgY,再采用理化方法从高免鸡蛋中提取纯化IgY,即肠毒性大肠杆菌蛋黄抗体粉.  相似文献   

4.
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康吉克改采用鸡蛋黄代替血清,通过测定卵黄中抗体滴度的高低,来反映鸡新城疫的血凝抑制抗体(HI),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方法是用氯仿从鸡蛋中提取和低速离心卵黄制剂,然后用于血凝抑制试验,从中找出卵黄提取液与血清 HI 抗体几何均数(CMT)间的关系。试验共检测了136枚试  相似文献   

5.
免疫鸡卵黄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献胜  周新民  王锋 《中国家禽》2005,27(10):41-42
卵黄抗体(IgY)指从免疫禽蛋中提取出的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自1893年Klemperer首次报道鸡蛋中存在抗体以来,卵黄抗体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在卵黄抗体的形成、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已研究得比较清楚,并且卵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和防治药物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本文就免疫鸡卵黄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一种从普通鸡蛋蛋黄中培养出的抗体混合物,可能阻止源于食品、且每年导致数千美国人丧生的病菌传播。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ofAlberta)的研究者发现,注射过大肠杆菌等食物产生的病原体的母鸡,可以产生对该病菌的抗体。这种抗体会在该母鸡产下的鸡蛋蛋黄中积累。该研究由阿尔伯塔大学的食品化学家HoonSun-woo负责,报告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的年会上。在给母鸡注射过不同病原体之后,研究者对蛋黄中产生的每一种抗体进行了提取、处理并干燥冷冻。然后将这些抗体混合在一起;科学家认为这样配制成的混合液可以对付大多数源于食品的病菌。…  相似文献   

7.
重链抗体的可变区VHH是目前天然存在的具有完整功能的最小抗体分子片段,该抗体在基础研究、药物开发等领域应用前景极为广阔。为了构建双峰驼天然单域抗体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从5峰未经免疫的健康骆驼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提取其总RNA,之后反转录为cDNA,利用PCR技术扩增全套编码重链抗体可变区的基因序列,将经过回收并酶切纯化的VHH序列克隆到噬菌体载体上,电转化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共转化343次。结果表明,构建的双峰驼天然单域抗体库库容为4.4×10~7,转化阳性率为75%,多样性良好,体现为CDR3区碱基序列及长度存在显著差异。成功地构建了双峰驼天然单域抗体库,为今后从中筛选出具有应用价值的特异性单域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蛋鸡进行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接种后,体内B细胞通过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最后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产生的抗体进入血液后,血液中的抗体能从输卵管上皮层分泌滤泡分泌到卵黄内。免疫蛋鸡后采血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或制备血清抗体过程中,抓鸡采血时经常造成惊吓而引起产蛋率降低,因而人们想到能否用卵黄抗体代替血清抗体进行上述工作。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免疫后的蛋鸡血清抗体和卵黄抗体进行测定比较,看两者之间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辛酸-硫酸铵盐析法从经过鸡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法氏囊高免的卵黄中提取二联抗体-IgG,提取液首先用琼脂凝胶沉淀试验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抗体和鸡新城疫抗体,并通过血液凝集试验和血液凝集抑制试验测定鸡新城疫抗体的血凝抑制滴度。结果表明,所提取的二联抗体对鸡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法氏囊抗原具有明显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仿鱼鸡蛋     
仿鱼鸡蛋日本佐野营养源研究所开发出一种可与金枪鱼、沙丁鱼媲美的仿会鸡蛋,其方法是将从金枪鱼或沙丁鱼脂肪中提取的含有DHA和EPA的油脂,以0.5-1.0%的比例混合在饲料中喂鸡,结果使所产生的鸡蛋中,每100克含DHA达1700毫克,比普通鸡蛋(每1...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辛酸一硫酸铵盐析法从经过鸡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法氏囊高免的卵黄中提取二联抗-IgG.提取液首先用琼脂凝胶沉淀试验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抗体和鸡新城疫抗体,并通过血液凝集试验和血液凝集抑制试验测定鸡新城疫抗体的血凝抑制滴度。结果表明,所提取的二联抗体对鸡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法氏囊抗原具有明显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水禽世界》2007,(6):45-46
本发明提供了卵黄抗体的冻干制剂,包括二联或多价卵黄抗体冻干制剂。所述卵黄抗体冻干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制备细菌或病毒免疫原,用于免疫非免疫产蛋鸡,收集该被免疫鸡所产鸡蛋,从其卵黄中提取出针对该免疫原的卵黄抗体;利用酸化蒸馏水去除上述卵黄中的脂类,再用少量氯仿去除残余不溶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卵黄免疫球蛋白(egg yolk immunoglobulins)是指从免疫禽蛋中提取出的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简称为IgY。自Klemperer(1983)首次报道鸡蛋中存在抗体以来,对卵黄抗体的研究越来越多,认识越来越深入,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卵黄免疫球蛋白价格便宜、制备方便,具有其它抗体不可比拟的优点,是当今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4.
卵黄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黄抗体的研究进展肖勇(四川省南充市饲料公司)前言产蛋母鸡可将所有抗体(lgG、lgM、lgA)通过循环血液或输卵管传递至鸡蛋中,鸡有10多种传染病的母源抗体可转移到卵泡中进而出现于卵黄中。卵黄中的抗体主要是lgG,含量高,每毫升卵黄液约3~25mg...  相似文献   

15.
《饲料工业》2004,25(8)
6月24日日本大金工业公司环境研究所和早稻田大学最近合作开发出一种生物过滤器,可在1min内使空气中流感病毒灭活,使其丧失感染能力。据《日本经济新闻》24日报道,这种生物过滤器使用了从鸡蛋中提取出的对病毒有免疫能力的抗体,将其涂在过滤装置上,通过抗体免疫反应即可将吸附的流感病毒灭活。除了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H5型之外,对乙型流感病毒的多种类型也同样有效。在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病毒进行的观测显示,在1min之内,空气中99.99%的流感病毒都会丧失感染能力。研究人员计划通过进一步研究,将这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给母鸡注射或饲喂含有大肠杆菌的药物或食物,母鸡体内可产生针对该菌的抗体,这种抗体会在母鸡产下的鸡蛋蛋黄中累积。研究者对蛋黄中产生的每一种抗体进行了提取、处理,将这些抗体混合在一起,这样,所配制成的混合液可以对付大多数来源于食品中的病原菌。在试管内的初步研究中发现,与抗体接触后,食品源病菌无法进行繁殖,科学家称,进一步的研究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利用这个原理,将所获得的抗体混合液喷洒在食物表面,可以有效阻止病原菌在食品中的繁殖。如果这些混合液能被进一步研究应用,就可以适用于生产肉类食品的各个…  相似文献   

17.
<正>研究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20枚(只)从鸡胚9日龄至雏鸡5日龄的血液抗体Ig G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血清抗体Ig G从0.27μg/m L递增至18.27μg/m L,并以雏鸡3日龄时血液中Ig G抗体含量最高。1材料与方法1.1鸡Ig G的提取与鉴定Ig G从蛋鸡血清中提取,按何昭阳等[1]报道的方  相似文献   

18.
鸡蛋中的一些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癌活性,已有研究者从鸡蛋中提取各种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将其应用于各种病症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在工业上已开始对部分鸡蛋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发达国家蛋制品技术和设备已达到较高水平。本文综述了鸡蛋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国内外鸡蛋的综合利用情况。以期望拓宽对卵白、卵黄、蛋壳的综合开发思路,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侯伟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5):1688-1696
噬菌体展示技术作为目前应用广泛的展示抗体技术,逐渐成为生产基因工程抗体的重要工具。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以噬菌体或噬菌粒为载体,通过将外源多肽基因整合到噬菌体基因中,以融合表达的形式将外源蛋白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来,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抗体筛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制备抗体的方法相比,噬菌体展示技术具有通量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且通过该技术筛选得到的抗体不仅可在标签蛋白的辅助下进行选择和纯化,还可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得到单链抗体的完整基因序列。笔者首先对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分类,根据抗体的来源将噬菌体抗体库分为天然抗体库和免疫抗体库,通过免疫动物制备的抗体文库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天然抗体文库;其次简述了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流程,其中噬菌体表达载体的选择是展示技术的关键,整合了噬菌粒基因的辅助噬菌体侵染其特异性菌株,从而通过抗生素平板对该系统进行选择性筛选;最后讨论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疾病防控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抗体的首次人源化使同源性抗体在临床上应用成为可能,后续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动物同源性抗体的研发进一步证明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用于生产诊断或潜在治疗试剂的能力。该综述主要聚焦于噬菌体展示系统的构建及其在疾病防控领域的应用,以期对后续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单链抗体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抗体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1代抗体为血清多克隆抗体,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创立了单克隆杂交瘤技术使第1代抗体发展到了第2代抗体即单克隆抗体,但由于鼠单抗对人体具有免疫原性,不能重复使用,影响疗效,而且生产单抗的成本较高,难以普及使用,1984年国外首次报道人-鼠嵌合体在骨髓瘤细胞中成功表达,开创了基因工程抗体技术,标志着第3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诞生,随后1985年人源化抗体构建和表达成功,1988年第首次证明抗体的Fab和Fv片段可以在大肠杆菌中正确地装配成保持抗原特异性的小分子抗体,1991年报道了用附着型载体构建成功抗体库,利用抗体库技术获得全人源化的抗体,因此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改造已知的抗体,也可以不经细胞融合及免疫动物直接从基因水平制备抗体是继杂交瘤技术之后抗体产生技术的又一次革命,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人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根据需要改造和制备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