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硅酸盐细菌的解钾作用,为利用该菌生产生物钾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不同地区土样筛选硅酸盐细菌,选出高效菌株DMS3,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的PCR分析,对DMS3菌株进行发酵,用发酵液浇灌绿豆,观察其对绿豆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DMS3菌株16SrDNA大约1500bp,该菌有较高的解钾能力,发酵液中K^+浓度达到1020.646μg/L,用该菌液浇灌绿豆可明显提高株高、根长、鲜重、干重等指标。[结论]硅酸盐细菌在液体培养过程中能够产生某些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同时能提高绿豆的抗旱能力,为该菌肥工业化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植物对其根际解钾菌解钾活性的影响。[方法]从环境相似度较高的红壤生境选取6种植物,筛选根际解钾菌并以钾长石为底物进行摇瓶解钾试验。[结果]分离得到6株解钾菌,6株菌株经4 d摇瓶培养,基础培养基解钾量为(16.875±3.173)mg/L,加富培养基解钾量为(242.878 3±142.851)mg/L。[结论]来源于不同种类植物根际土壤的解钾菌解钾能力不全相同,植物水浸液对相应根际解钾菌解钾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植物水浸液与根际解钾菌协同解钾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并鉴定具有解钾活性假单胞菌。[方法]以农田土壤为样本,在钾长石粉为唯一钾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分离并纯化解钾菌,并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经梯度稀释涂布和平板划线分离,经初筛获得8株生长良好并具有解钾透明圈的细菌。将初筛后获得的细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上清液中的速效钾含量,从中筛选出解钾能力较强的1株假单胞菌K3。通过形态观察发现,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F113亲缘关系最近,初步确定该菌株属假单胞菌属。[结论]该研究为微生物钾肥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试材。  相似文献   

4.
杨柳  唐旺全  蒋艳  段月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65-17267
[目的]分离与鉴定具有解钾能力的芽孢杆菌,并对筛选出的细菌进行代谢产物分析。[方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解钾能力且有一定抗逆性的菌株YJ09,对其进行生理生化性质研究、16S rRNA序列分析,并考察解钾菌培养液中的组分及各组分对钾长石的分解作用。[结果]菌株YJ09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解钾菌培养液中含有0.54g/L的有机酸、0.413 mg/L的氨基酸和2.80 g/L的多糖,起解钾作用的主要是多糖。[结论]该研究为具有解钾能力的地衣芽孢杆菌在微生物肥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硅酸盐细菌能分解铝硅酸盐类矿物中的钾、磷、硅等元素,直接供植物生长利用。采用低能N离子束注入技术对硅酸盐细菌进行诱变,然后经有氮培养基初筛、缺钾培养基复筛,获得解钾能力强的硅酸盐细菌S-05突变株,扫描电镜观察菌株的形态。进行盆栽试验,研究S-05菌株对水稻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发酵液50倍稀释处理组速效钾含量最高,比原菌株处理组(CK1)和空白对照组(CK2)分别提高55.79%和260.84%。  相似文献   

6.
秦岭山区硅酸盐细菌的分离、筛选以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秦岭周至县不同生境的土壤进行硅酸盐细菌的分离与筛选,对20株生长较好的硅酸盐细菌进行摇瓶培养,测定其发酵液的水溶性钾含量,挑选出解钾能力较强的菌株,并使用传统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和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仪两种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QL21为1株解钾能力较强的菌株,解钾率为25.1%,该菌为G+革兰氏阳性,菌体为长杆状,产生椭圆芽孢以及椭圆形肥大荚膜,其生理生化特征与芽孢杆菌很接近,经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为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7.
将采集的常年施用磷肥和钾肥的土壤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分别涂布于难溶无机磷和难溶无机钾的固体培养基上,分别获得24株解磷菌和15株解钾菌。将获得的解磷菌和解钾菌分别接种到含有难溶无机磷和解钾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和可溶性钾含量,筛选出5株高效解磷菌和3株高效解钾菌,其中溶磷效果最好的菌株为P-6-1,培养7d后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增加量达33.07μg·mL~(-1);菌株K-1-1的解钾效果最好,发酵液中可溶性钾增加量可达0.081g·L~(-1)。为获得兼具溶磷和解钾能力的菌株,将24株解磷菌接种到解钾液体培养基中,同时将15株解钾菌接种到难溶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通过分别测定解磷菌的解钾能力和解钾菌的溶磷能力,成功筛选出2株兼具溶磷和解钾能力的菌株,分别为K-1-1和K-6-4。其中解钾菌K-1-1可使含磷培养基中可溶性磷增加量达6.81μg·mL~(-1)。与目前报道的解磷或解钾菌株相比,菌株K-1-1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
硅酸盐细菌菌株的分离及其解钾解硅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李佳  刘金淑  朱宝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89-7891
[目的]研究硅酸盐细菌在不同供氧条件下解硅、解钾的能力。[方法]参照硅酸盐细菌菌株形态特征,从河北地区玉米田土样中分离得到1株h-3菌株。通过对其进行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并对h-3菌株进行解钾及解硅能力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h-3菌株为硅酸盐细菌,属于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通过将其解钾及解硅能力与市售生物钾肥k-7菌株比较发现,h-3菌株活性较高,具有作为生物钾肥和硅肥进一步研究的潜力。[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生物肥料用于旱田作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壤中钾矿含量丰富,但多以缓效态存在,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尤其在广大东北地区,土壤全钾水平较高,而速效态含量较低。因此,有效提高土壤中可给态钾的转化,对于减少施肥量,改善土壤微域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通过土壤培养和液体培养,研究了不同磷、钾水平对硅酸盐细菌解钾溶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添加0.2%钾矿粉接种钾细菌后,生物释钾率最大为38.7%。液体培养中磷矿粉含量0.1%时,生物释磷率最大为32.0%。随添加钾、磷矿粉含量的增加,硅酸盐细菌解钾溶磷有降低趋势。说明施入过量的钾矿粉,容易造成钾胁迫,抑制钾细菌的繁殖和矿化。  相似文献   

10.
以Z1、Z9、S5等3株硅酸盐细菌菌株为研究对象,对含钾岩石和海绿石两种不溶性含钾矿物进行发酵解矿,对其解矿释钾能力及发酵过程"菌-液-矿"各组分解钾动态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株硅酸盐细菌均有一定程度的解矿能力,解含钾岩石最优的为Z9菌株,解海绿石最优的为S5菌株,3株菌对2种供试矿的种类没有明显特异性。海绿石解钾率普遍高于含钾岩石解钾率,发酵过程速效钾浓度的差异主要由发酵液液相组分所含的速效钾决定。  相似文献   

11.
张祥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22-4823
[目的]探讨影响钼锑抗比色法进行磷细菌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测定的因素。[方法]以巨大芽胞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摇瓶发酵法培养有机磷细菌,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上清液中有效磷含量,研究超声波处理,发酵体积、活性碳、反应液pH值和发酵液离心等因素对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反应液最大吸收波长在720 nm左右;发酵体积、加入活性碳与否、反应液的pH值等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在筛选时可大大提高效率;超声波处理20 min效果明显;在用50 ml容量瓶进行定容时,取样体积以2.5 ml为宜;对发酵液进行离心效果更好些,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静置后取上清测定。[结论]该研究为建立有机磷细菌诱变筛选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好-厌氧交替发酵法用于脱水污泥规模化生产无害化、营养化、腐殖化的园林营养土的可行性。[方法]发酵物料配比为湿污泥∶菇渣∶菌土=1∶1∶1;交替方式为好氧5 d、厌氧3 d,交替3次,每次交替后翻堆1次,通气量0.44 m3/(min.t),通气30 min,停气20 min。[结果]发酵结束时,营养土中大肠菌群由7 300 MPN/100 g降至35 MPN/100 g,含水率由61.8%降至37.2%,腐殖质由10.73%升至11.32%,有效磷由1.87 g/kg升至2.26 g/kg,有效氮变化小,氮磷钾总量略降低,营养土种子发芽指数为96%。分析可知,营养土的含水率、腐殖质、氮磷钾总量均达到了考核指标,大肠菌群和种子发芽指数、氮磷钾总量、腐殖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CJ-248-2007)无害化、营养化、腐殖化的要求。[结论]好氧-厌氧交替发酵法用于污泥规模化生产营养土可行。  相似文献   

13.
朱波  倪俊  高丽  陆国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10-111
[目的]研究同时测定土壤中全磷全钾的方法。[方法]土壤消解后,按照仪器的标准曲线范围,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测定消解液的磷钾含量,完成土壤样品全磷全钾的测定。[结果]磷和钾的线性系数分别达0.999 9和1.000 0;土壤标准样品含量均在标准值范围内。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国标法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土壤中全磷、全钾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分析方法,对土壤中全磷、全钾大量样品的检测和快速指导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解钾菌对烟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解钾菌对不同部位烟叶农艺性状、烟碱含量、总氮含量、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钾含量、氯含量、主要化学成分比值、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施用B类解钾菌有利于提高烟株的植物学性状和SPAD值,各项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且其均价、产值等经济指标表现也优于其他处理,整体烟叶质量有一定的提升。[结论]B类解钾菌较为适宜在武隆烟区施用。  相似文献   

15.
硅酸盐细菌对磷矿石风化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1株硅酸盐细菌为例研究微生物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方法]在装有100目磷矿石粉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硅酸盐细菌,按不同时间取样处理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培养液上清液中Ca2+的质量浓度,磷钼比色法测定水溶性磷(DP)的质量浓度;细菌作用后的残留物用电子探针、透射电镜和能谱仪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硅酸盐细菌对磷矿石粉风化后,培养液中Ca2+和DP的质量浓度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细菌作用后的矿粉颗粒浑圆,边缘模糊不清,菌体及有机物对矿物有较强的剥蚀作用。[结论]经分析认为细菌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源自细菌生长导致的机械破坏作用、胞外分泌物的生化降解作用以及多种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缓释肥在设施农业条件下养分释放与土壤水分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定期检测缓释肥肥效的释放速度。[结果]缓释肥养分的释放受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影响,风干土样的有效氮含量由最初的28.80 mg/kg增加到试验结束时的43.08 mg/kg,而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00%的土样中的有效氮含量由最初的36.90 mg/kg增加到试验结束时的249.58 mg/kg,但有效磷和速效钾的释放量随含水量的增加效果不如有效氮显著。[结论]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升高,缓释肥的养分释放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糖厂滤泥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掌握采用糖厂滤泥经功能菌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广西蔗区糖料蔗产业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政府制定农业种植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在广西重要蔗糖生产区(来宾市兴宾区和崇左市大新县)开展以糖厂滤泥为原料、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研究糖厂滤泥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的特征及肥效.[结果]采用功能菌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的腐熟速度快,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发酵效果稳定,发酵温度最高达77.2℃,且70.0~77.2℃的维持时间长达12 d;发酵后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机酸转化率优势明显,分别较传统(自然)发酵提高30.2%和12.3%(绝对值).功能菌发酵生物有机肥对水稻、黄瓜和甘蔗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对应的平均产量分别为5971.5、76705.5和118780.5 kg/ha,较施等量传统(自然)发酵生物有机肥处理分别增产7.83%、41.19%和6.91%.施用功能菌发酵生物有机肥的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均高于施用传统(自然)发酵生物有机肥处理,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5.75 g/kg、67 mg/kg、14 mg/kg和69 mg/kg,而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结论]采用功能菌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较传统(自然)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更具优势,具体表现为腐熟速度快、发酵温度高且保持时间长、发酵后有机质含量和有机酸转化率优势明显,同时具有增产、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作用,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璐  曹宁  任爽英  冯冰  刘春  董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85-8387
[目的]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比营养液对日光温室无土栽培百合地上部分干物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百合西伯利亚为试验材料,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结果]通过模型,求出干物质量最高时营养液中氮、磷、钾的浓度分别为94.71、15.78和124.98 mg/L。[结论]磷对百合地上部分干物质量作用最大,氮次之,钾最小;在该试验条件下,营养液中氮磷钾的最适比例为1.00∶0.17∶1.3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同时高产甘露聚糖肽和乳酶生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以甲型溶血性链球菌H1S-33号为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在各个时间段分别取样测定活菌数及甘露聚糖肽含量,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在液体发酵过程中,28h发酵液中甘露聚糖肽含量最高为69.2μg/ml,活菌数最多为2.38×1016个/ml。[结论]同时高产甘露聚糖肽与乳酶生发酵条件为:培养基由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氯化钠组成,发酵温度37℃,最佳发酵时间28h。  相似文献   

20.
崔松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15-4417
[目的]研究影响乳酸菌接种发酵法生产的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因素.[方法]基于乳酸菌接种法新工艺,考察了不同发酵条件下乳酸菌接种法发酵的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试验表明,与自然发酵相比,添加乳酸菌发酵生产的酸菜不仅可以缩短酸菜发酵周期而且安全性更高;发酵温度和乳酸菌浓度等条件均对乳酸菌接种发酵生产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有抑制作用,均可提高乳酸菌发酵生产酸菜的食用安全性.[结论]研究可为酸菜接种发酵新工艺、新技术的安全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