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确定大马力四驱拖拉机整地机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大型拖拉机整地机组牵引效率、作业效率和燃料经济性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计算和优化,在作业中整地机组获得理想的牵引效率和作业效率,以及较好的燃料经济性的匹配条件:机组作业速度6.3208 km/h,牵引24个圆盘耙、11个深松铲、100个弹齿耙。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旋耕机械在我国已被广泛使用,正逐步发展成为农业机械的一个重要门类。我国目前的驱动型耕作机械产品有旋耕机及复式作业机、驱动式圆盘犁、耕耙犁、水田驱动耙、立式转齿耙等,但产量比较大的主要为旋耕机。旋耕机在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应用中已占80%比例,北方的水稻生产、蔬菜种植和旱地灭茬整地也广泛采用了旋耕机械。一、旋耕机的特点它具有如下作业特点:1.碎土性能强,作业后地面平整。在旱地作业时,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带动旋耕刀转动,对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目前的驱动型耕作机械产品有旋耕机及复式作业机、驱动式圆盘犁、耕耙犁、水田驱动耙、立式转齿耙等,但产量比较大的主要为旋耕机。一、操作方法1.刀片安装为适应不同的农艺要求,不同的刀片安装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耕作效果。1.1内向安装:左、右弯刀都向刀轴中间弯。此法旋耕后在耕幅中间有垄,适用作畦前的耕作。也可使机组跨沟作业,起到填沟作用。1.2外向安装:指左、右弯刀都向刀轴两端弯,刀轴最外  相似文献   

4.
浅谈旋耕机正确使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旋耕机械在我国已被广泛使用,正逐步发展成为农业机械的一个重要门类。我国目前的驱动型耕作机械产品有旋耕机及复式作业机、驱动式圆盘犁、耕耙犁、水田驱动耙、立式转齿耙等,但产量比较大的主要为旋耕机。1.旋耕机的使用方法1.1速度控制。对于旱耕作业来说,其前进速度应控制在2-3千米/小时,对于水耕、耙地作业来说,其速度应控制在3-5千米/小时。对于旱耕或耕作比阻较大的土壤,应将旋耕机刀轴转速  相似文献   

5.
液压驱动式圆盘耙设计与仿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黏重板结、秸秆量大和土壤含水率波动大的作业情况,设计一种液压驱动式圆盘耙。【方法】分析确定圆盘耙结构和作业参数及液压驱动系统的设计,依据机组前进速度确定圆盘耙组转速;分析得出缺口圆盘耙片的运动轨迹及满足功能要求的耙片临界偏角;基于ANSYS/LS-DYNA对圆盘耙片切削土壤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圆盘耙组转速为60~168 r·min~(-1),耙片临界偏角为23°。仿真结果表明:圆盘耙片刃口切削土壤其耕作阻力呈周期性变化,随切削土壤深度的增加耕作阻力逐渐变大,后趋于稳定;对比被动圆盘耙片与液压驱动圆盘耙片作业效果,液压驱动圆盘耙片抛翻土量大,耕深稳定。田间试验表明:液压驱动式圆盘耙耕深为85~120 mm,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为9.6%。【结论】液压驱动圆盘耙组作业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耕整机     
耕整地机械种类很多,湖南省保有量最大的多是耕整机(见第24页图2),总保有量超过170万台,广泛使用的是双轮耕整机.该机为两轮驱动,是由小型手扶拖拉机加农具组成的一体式机组,以犁耕作业为主,翻耕土壤时,将表层的植被翻埋到底层,在翻耕的同时兼有碎土作用.双轮耕整机结构紧凑、功能多、可靠性强、操作使用方便,可一机多用,直接可用于水田的翻耕、平整、压茬滚耕;配旱地旋耕刀滚可对旱地进行旋耕;将铁轮换成橡胶轮并加装托斗,就可进行田间短途运输.耕整机价格低廉,平均价格在2000元以下,配备柴油机工作效率每小时1000平方米以上,是农民朋友最简单最方便的耕地工具.  相似文献   

7.
山区坡地多,平地少,地块小而分散,不适合大中型农机作业。现有小型拖拉机为手扶两轮驱动,平地作业机组平稳,工作效率高,但在坡耕地上作业,机组随坡形倾斜,工作稳定性差,影响作业质量,有时无法完成作业。1DH-1多功能环轮作业机设计成独轮驱动,配置两个可仿形导向轮,能够完成平地和坡地作业。还可根据农艺要求调整轮距幅宽,而且可以配备多种农机具实现一机多用。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旋耕机械在我国已被广泛使用,正逐步发展成为农业机械的一个重要门类。我国目前的驱动型耕作机械产品有旋耕机及复式作业机、驱动式圆盘犁、耕耙犁、水田驱动耙、立式转齿耙等,但产量比较大的主要为旋耕机。1.使用方法1.1刀片的安装方法为适应不同的农艺要求,不同的刀片安装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耕作效果。1.1.1内向安装法:左、右弯刀都向刀轴中间弯。此法旋耕后在耕幅中间有垄,适用作畦前的耕作。也可使机组跨沟  相似文献   

9.
滚移式喷灌机是一种半自动化的喷灌机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及维护。该机具有高传动效率,能节省能源,降低运行成本。该机适用于方形或长方形地块类型,适用于多种矮茎作物,具有实用、先进、喷洒均匀、节能、节水等特点。滚移式喷灌机可以降低劳动力需求,提高作业效率,提高灌溉均匀度,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卷盘机的应用,对该设备的推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旋耕机如今在我国已被广泛使用,逐步发展成农业机械的一个重要门类。我国目前的驱动型耕作机械产品有旋耕机及复式作业机、驱动式圆盘犁、耕耙犁、水田驱动耙、立式转齿耙等,但产量比较大的主要为旋耕机。一、旋耕机科学使用方法1.刀片的安装方法为适应不同的农艺要求,不同的刀片安装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耕作效果。1.1内向安装法:左、右弯刀都向刀轴中间弯。此法旋耕后在耕幅中间有垄,适用作畦前的耕作。也可使机组跨沟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壤表面粗糙度预测降雨影响下的表层土壤孔隙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表层土壤(0~40 mm)孔隙度与降水量和土壤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预测表层土壤孔隙度的新方法。基于此目的,在德国波恩大学Dikopshof试验站,以两块采用不同耕作方式(地块1:铧式犁+圆盘耙;地块2:旋转锄+圆盘耙)处理过的耕地为研究对象,以耕后50 d内的表层土壤孔隙度(TSP)与土壤表面粗糙度(SSR)为测量对象,分别采用地面激光扫描仪和气压比重计对TSP与SSR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连续测量,以研究TSP与SSR两者的动态关系。自2006到2009年,每年夏天进行1次重复试验,以研究不同降雨量对TSP与SSR关系的影响,并引入累计平均日降雨量(ARF)的影响指数。通过4 a试验,得出结论: TSP随ARF增加而降低,随SSR降低而降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由ARF和SSR预测TSP的多元线性模型,且模型通过了F检验。结果表明,借助于地面激光扫描仪和降雨量数据,该模型可快速连续估算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表层孔隙度。   相似文献   

12.
土壤耕作技术对小麦出苗质量、根系功能及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针对黄淮平原农作区一年两熟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严重影响麦苗质量的突出问题,探索适宜的土壤耕作技术以提高小麦幼苗质量,最终提高产量。【方法】 2016—2018年连续2年,在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黄岗村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翻耕、耙、镇压3个因素组合配套实施8个处理,分别为深翻耕+旋耕(DT+RT;DT:30 cm,RT:15 cm)、深翻耕+耙(DT+H)、深翻耕+旋耕+镇压(DT+RT+C)、深翻耕+耙+镇压(DT+H+C)、旋耕(RT)、旋耕+耙(RT+H)、旋耕+镇压(RT+C)、旋耕+耙+镇压(RT+H+C)。对小麦出苗率及幼苗质量进行调查,并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蜡熟期对根系进行调查分析,分别在灌浆期对小麦籽粒性状、收获后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小麦播种后20 d,不同土壤耕作处理间幼苗质量差异显著。旋耕后出苗整齐度高于深翻耕,而深翻耕后出苗率、基本苗数和株高高于旋耕。相同耕、镇压因素处理下,耙后出苗率增幅为1.0%—5.7%,相同耕、耙因素处理下,镇压后出苗率增幅为0.06%—8.3%;同时深翻耕后,极少出现缺苗、断垄,RT处理缺苗、断垄的累计长度最高,两年平均为55 cm。从越冬期到蜡熟期,不同土壤耕作处理的根系活力均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DT+H+C处理最高;在越冬期和拔节期,镇压和耙处理后,与无镇压、耙处理相比,根系活力均提高。单株次生根数目在抽穗期达到最大,DT+H+C处理最高,两年最高值分别为45.2条与40.2条;与无耙处理相比,耙处理后,单株次生根数目最高增加14.8%,与无镇压处理相比,镇压处理后,单株次生根数目最高增加12.2%。花后5—10 d,DT+H+C和RT+H+C处理的籽粒灌浆速率增长幅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开花后20 d达到峰值,其中DT+H+C处理籽粒灌浆速率比其他处理高1.0%—19.4%,达显著水平。灌浆期籽粒千粒重,在花后0—15 d,DT+H+C处理增长最快,DT+RT处理增长最慢,花后25—30 d,DT+H+C处理千粒重最高,较RT处理提高20.8%。从不同土壤耕作技术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来看,DT+H+C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耙和镇压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变化并不规律,籽粒产量均有明显提升,幅度为1.4%—12.2%。经济效益方面,与当地以往耕作方式RT相比,RT+H、RT+H+C、RT+C、DT+H+C、DT+H处理所得效益均高于RT处理,其中DT+H+C处理产生经济效益最高,两年平均比RT处理高12.3%。【结论】 黄淮平原农作区当前一年两熟制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技术影响幼苗质量,旋耕有利于出苗的整齐度提高,而深翻耕则有利于出苗率及幼苗均匀度提高,株高增高,为冬前形成壮苗奠定基础;深翻耕将耕层加深,利于根系下扎,促进次生根数目的增加以及耕层根系活力的提高,间接影响籽粒产量。综合考虑植株根系生长发育、生育后期籽粒灌浆速率、粒重形成和产量表现等,研究认为黄淮农作区DT+H+C处理土壤耕作技术是当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阐明了小型水田驱动耙的设计方法和依据,并对样机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小型水田驱动耙的碎土率达74.49%,平整度为82.5%,班次生产率达0.26hm2/h。提出小型水田驱动耙是解决水田整地机械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5种土壤耕作方式在山东龙口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处理中夏玉米的灌浆速率符合“S”型曲线,可与Logistic方程Y=k/(1+ae-bt)很好的拟合。相对于常规耕作,耙耕秸秆还田方式能提高叶面积指数和灌浆速率,增产14.5%,与旋耕秸秆还田方式无明显差异,而免耕秸秆覆盖方式减产11%。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移动式风洞仪对北京市保护性耕作下农田土壤风蚀影响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六种地块下土壤风蚀量以裸露翻旋地最高,种植越冬覆盖作物能显著降低土壤风蚀量;不同免耕播种机和秸秆处理方式下,风蚀量区别主要在于播种机,以迪尔风蚀量最低,农哈哈机型最高;四种耕作方式下土壤风蚀量以旋耕地最高,翻耕地比旋耕地降低80.81%,重耙和免耕地风蚀量分别比旋耕地降低95.35%和97.71%;冬小麦五种不同播期下土壤风蚀量随着播期的推后逐渐增大。(2)四种作物中小麦田的覆盖率最高,其次为紫花苜蓿和小黑麦,油菜覆盖率最低;四种耕作方式下耙耕小麦田覆盖率最高为84.00%,旋耕最低为55.33%;五个播期下9月27日播种的小麦田覆盖率显著高于其他播期,10月7日和10月12日最低。(3)将土壤风蚀量作为依变量,覆盖率、作物株高和土壤容重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173.186-0.449x1-0.485x2-72.699x3。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适宜盐碱地区玉米生产的耕翻方式,以郑单958为试材,采取免耕(CK)、深翻+旋耕、深松+旋耕、旋耕4种耕翻方式播种玉米,研究了不同耕翻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旋耕方式的松土保墒和玉米增产效果最好,深翻+旋耕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7.
旱地玉米保护性机械化耕作技术和机具体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在6年的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先后试验研究了碎秆免耕,碎秆深松,倒杆免耕,立秆免耕,碎秆免耕+耙,碎秆深松+耙等保护性耕作方案,研制出组合式限深切草轮,行间压草轮,以及单体防堵分草板等免耕播种机的关键作业部件,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减少水土流失,增产增收的效果,已形成一和中新的机械化旱作技术和机具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悬挂在丰收—35拖拉机上的农机快速联结装置,本装置具有更经济的和有效的快速联结部件,它适合于南方水田地区。可以悬挂在本装置的农机具包括有:悬挂旋耕机,悬挂水田犁、水田星耙,而且机组的工作特性没有变化。快速联结装置是一种简单装置,轻便而且可靠,只要是熟练驾驶员,一人便能操纵。本文也指出了结构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微耕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我国国情,分析了微型耕耘机(微耕机)的实用意义和国内外微耕机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简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微耕机研究领域的不同特点和我国微耕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适合棚室作业的电动力微耕机是最近研究的热点,指出在该研究方向的核心技术集中在电源问题上。目前,国内微耕机消费市场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对其质量检测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展望了我国微耕机的几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