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北方冬油菜区,由于冻害、冬旱,历年有相当大面积的油菜废弃.据省农业厅统计,全省油菜常年废弃面积20%,有些年份占30%,我县1978年至1980年废弃面积达30%左右.有种无收,挫伤了农民种油菜的积极性.为了弥补油菜冬种无收的损失,1980年春我县河坞公社农科站,进行油菜春播试验.3月4日播种,面积O.14亩,结果收获油菜籽26斤,折亩产185.7斤.1981年春,我  相似文献   

2.
我国油菜主产区大部分分布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和北方春油菜区。长江中游油菜主产区常常受到秋、冬干旱危害,而长江上游油菜主产区和北方春油菜主产区则常常受到春旱的危害。干旱是限制油菜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长江流域秋旱发生  相似文献   

3.
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俗称麻秆、烂杆,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冬油菜区发病最严重,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一般减产10%  相似文献   

4.
油菜旱害,主要与自然降水量较少有关。我国油菜主产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和北方春油菜区。长江中游油菜主产区常常受到秋、冬旱危害,而长江上游油菜主产区和北方春油菜主产区则常常受到春早的危害。干旱是限制油菜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长江流域秋旱发生更为频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不同生态区化学杂交剂SX-1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方法】在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分别采用4个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学杂交剂SX-1,对YD66A和Cn10 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2次喷施杀雄处理,第1次喷施在油菜最大花蕾的花粉母细胞进入单核期时进行,第2次喷施在第1次喷施后10~15d内进行,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研究在不同生态区喷施SX-1的杀雄效果,并探讨其对油菜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冬油菜区A2(6.0mg/L+7.0mg/L)和春油菜区B2(6.5mg/L+7.0mg/L)处理的YD66A和Cn10的全不育株率分别为:98.11%,100%和100%,100%,且无药害反应,植株叶色变浅,茎杆微紫,生长轻微受到抑制,株高和主花序长度有所降低,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略有增加。【结论】SX-1在冬油菜区以质量浓度6.0mg/L+7.0mg/L,在春油菜区以6.5mg/L+7mg/L,分别在油菜最大花蕾的花粉母细胞进入单核期时进行首次喷施,首次喷施后10~15d进行第2次喷施,均可获得较好的杀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1 蚜虫的发生1.1 蚜虫的种类我国油菜蚜虫有3种,即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是为害油菜最严重的害虫。萝卜蚜、桃蚜在全国都有发生,其中又以萝卜蚜数量最多,甘蓝蚜主要发生在北纬40°以北,或者海拔1000 m以上的高原、高山地区。1.2 蚜虫的为害油菜整个生长期都会受蚜虫的为害。但是不同栽种区,虫害盛期有差异。冬油菜区,幼苗期蚜虫最猖獗;春油菜区,盛花期最猖獗;暖冬年份,春冬油菜受蚜虫威胁大。蚜虫常以成蚜和若蚜群集于油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区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为甘蓝型油菜的高含油量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6个含油量不同、遗传差距较大的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为亲本,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模式Ⅰ配制36个试验组合(正反交+亲本),在大荔冬油菜区和张掖春油菜区2个试验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F1代油菜籽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并分析环境效应。【结果】在2个不同生态区仅有少数组合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在张掖春油菜区正向中亲优势组合比例为80.00%,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生态区的表现有差异,但出现杂种优势的组合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不同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90%,狭义遗传力均接近80%;各亲本含油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配合力虽受环境影响,但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趋势总体上一致;在张掖春油菜区,含油量正反交效应达极显著水平,而在大荔冬油菜区正反交效应并不显著。【结论】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同时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高含油量杂交油菜育种应以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为主;为春油菜区配制杂交种还需考虑组合的正反交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不同区域油菜氮磷钾肥增产效果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研究中国油菜氮、磷、钾肥增产效果,明确不同区域油菜施肥效果概况和区域特点,为区域推荐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总结2005—2010年中国2 106个油菜田间试验数据,通过计算获得最高产量时氮、磷、钾肥的增产量、增产率和农学利用率,分析各油菜区域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结果】中国油菜施用氮肥增产量和增产率均值分别为1 044 kg•hm-2和87.4%,主要分布在500—1 500 kg•hm-2和5%—100%范围内,99%的试验有增产效果;磷肥增产量和增产率均值分别为634 kg•hm-2和39.9%,主要分布在200—1 000 kg•hm-2和5%—40%范围内,94%的试验有增产效果;钾肥增产量和增产率均值分别为420 kg•hm-2和22.9%,主要分布在100—600 kg•hm-2和10%—40%范围内,88%的试验有增产效果。每千克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平均增收油菜籽6.2、7.8和5.4 kg。长江下游冬油菜区氮、磷肥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均值分别为128.8%和51.3%,长江中游冬油菜区钾肥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均值为24.6%,春油菜区氮磷钾肥施用增产效果较低,增产率均值分别为42.6%、31.6%和21.3%。【结论】中国油菜施用化肥增产效果显著,具体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素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养分因素。春油菜区氮磷钾肥增产效果较差,长江下游冬油菜区氮、磷肥增产效果最好,长江中游冬油菜区钾肥增产效果最好。部分试验施用肥料不增产或肥料用量不合理,需要进一步改进施肥量,实现油菜施肥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孙秀 《新农村》2004,(10):23-23
俄罗斯油菜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栽培面积已达2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10多万吨。已先后育成油菜品种300多个,包括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的冬油菜和春油菜品种。目前油菜育种工作的重点是:双低育种、黄子育种、低纤维育种、抗寒育种、芥菜型油菜芳香油育种等。育种手段以常规育种为主,包括杂交育种、辐射育种。目前主要引进欧美国家的育种组合,并着手开展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俗称麻秆、烂杆,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冬油菜区发病最严重,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一般减产10%~70%,含油量降低1%~5%。由于该病的发生发展又与多种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油菜的形态特征与产地分布 油菜是一种喜凉耐寒作物,其发芽、出苗的适宜温度为10℃~15℃,幼苗期抗寒能力特别强,能抵抗-10℃的低温.气温4℃以上开始现蕾,大于10℃迅速抽薹.甘蓝型油菜一般在14℃以上开花,花期为20~40天.根据这些特性,我国的油菜生产分为两大区域,即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  相似文献   

12.
1.1从市场需求看,我县发展油菜生产有很大的优势长江流域冬油菜带是全国的油菜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对全国的食用植物油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县自然条件有利冬油菜生长,是江苏省油菜生产水平较高的县之一。属于优势生产区。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双低油菜特别是双低杂交油菜快速发展,我县成功推广了“荣选2号”、“油研7、8号”等双低优质高产良种和“秦油2号”等杂交高产良种,应用面积不断扩大。油菜单产水平已稳定达到140kg/亩以上。目前国产油菜籽价格接近或高于进口油菜籽价格,  相似文献   

13.
春油菜是我省油菜生产上的新生事物.三年来,在各地通过试验、试种、示范都获得良好的结果.1973年淮阴地区30个示范点300亩春油菜,一般亩产100—200斤,徐州地区睢宁县试种两年,多数亩产100—150斤.1974年初冬油菜遇到严重干冻,不少单位补种了春油菜效果也良好.南京市遵义林场补种2.3亩春油菜,平均亩产166.2斤,而受灾的冬油菜,每亩只收37.3斤.1975年生产示范面积进一扩大,据徐、淮、盐三地区不完全统计,约种春油菜8000亩.盱眙县三河农场春油菜全部采用机直播.该场周王生产队种31亩,平均单产141斤,小刘生产队43亩春油菜,单产107斤,全场共繁殖6503良种15000斤.在试  相似文献   

14.
对2002—2016年国家冬、春油菜参试的2 075个新品种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国家区域试验油菜新品种以杂交品种为主,占90.84%。冬油菜区主要性状变异系数为单株产量(0.29)单株有效角果数(0.26)产量(0.15)每角果粒数(0.11)千粒重(0.10)种子含油量(0.06);春油菜区主要性状变异系数为单株产量(0.25)单株有效角果数(0.20)产量(0.12)千粒重(0.08)每角果粒数(0.06)种子含油量(0.05)。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春油菜区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且长江上游、下游区的这2个指标均高于其他各区。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区及黄淮区和春油菜区5个产区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与油菜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春油菜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在黄淮区、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区二者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长江上游区、黄淮区和春油菜区单株产量与油菜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产量与种子含油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油菜新品种的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将是中国油菜遗传改良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提高产量是油菜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探讨油菜品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变化趋势,对今后油菜育种方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通过查阅行业资料和相关文献,对2001—2017年我国油菜生产现状以及244个国家审定的冬油菜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7年来,我国冬油菜单产逐年递增,审定品种区试单产平均每年提高48. 7 kg/hm~2,每角粒数平均每年提高0. 14粒,千粒重基本不变,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病毒病病株率呈下降趋势,而历年审定的冬油菜品种的菌核病较重;油菜籽芥酸含量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均已大幅度降低至国家"双低"油菜标准。审定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与生育期、含油量、每角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01)。建议今后将提高每角粒数作为冬油菜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区以往都是春播油菜,当地新源试验点1955年9月26日进行了小面积油菜冬播试验,越冬后苗高5—6厘米,全期生长正常,获得每亩479.5斤的产量,冬油菜优点很多,经考种结果对比如下:1.分枝低:平均26.3厘米,而春油菜都在112厘米左右。2.主分枝数多:平均7个,结荚多到100个以  相似文献   

17.
油菜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分冬油菜和春油菜。冬油菜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云南、贵州以及陕西、甘肃、河南的南部地区,广东、广西、福建的北部也有种植,河北、山东、山西等省也有少量栽培;春油菜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新疆、内蒙、西藏、宁夏等省、自治区,河北、山西的北部地区也有栽培。  相似文献   

18.
油菜是主要的油料作物。在油菜生产上,除春油菜区播种量大,用小麦播种机将种子和颗粒肥料混合机械播种以外,冬油菜区多采用开沟人工溜种,生产效率低,播种深浅不一,质量差,混合肥料易烧种,播期遇干旱缺苗严重,播量一般超过500g/亩,浪费种子,播期雨水充足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植物油料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油菜种植面积逐年也在扩大。泾川县每年油菜种植面积达2 000 hm2以上,形成了荔堡问城、飞云阎崖头两个超千亩的种植村。天油10号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抗寒、耐旱、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易栽培管理等特点,已发展成泾川县冬油菜区主栽品种。本文通过多年的引种推广生产,摸索出了白菜型冬油菜丰产栽培技术,供农民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和提炼油菜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定量描述冬油菜绿色面积指数动态与品种类型、生态环境和生产技术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运用系统工程与动态建模的方法,以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动态生长度日为主线,建立了系统化和广适性的冬油菜适宜绿色面积指数动态设计的知识模型,它包括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和角果面积指数动态.利用不同生态点的常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不同品种类型、不同产量目标资料对所建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知识模型对不同条件下冬油菜适宜绿色面积指数的设计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