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茶饮料行业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按照《GB/T 21733—2008茶饮料》国家标准,茶饮料按产品风味分为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复合茶饮料、茶浓缩液等。其中调味茶主要有果汁类、果味类、奶味类、碳酸类等不同风味。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茶多酚、咖啡因作为原料调制茶饮料。茶饮料与传统的茶叶不同,它是茶叶的深加工产品。中国茶饮料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后不断快速发展。据2014年饮料行业数据显示,饮料按产量份额格局分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中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及发展动态。从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茶叶市场经济体系;科技兴茶,提高茶叶单产;调整茶叶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开发茶饮料等新产品;加强茶业综合开发等5个方面论述了提高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速溶茶和茶饮料生产中香气的损失及改善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龙新 《中国茶叶》2006,28(6):12-14
香气是构成茶饮料风味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茶叶香气不仅决定色香味中的“香”,而且与味也有密切的关系。作为茶饮料、速溶茶生产的原料——茶叶,由于受其品种、生产区域(气候、土壤、海拔)、采收季节、加工工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卢振辉  罗龙新 《茶叶》1994,20(3):2-4
当前饮料正在向方便化、液态化、保健化方向发展。1992年,美国茶饮料销售值超10亿美元;中国台湾茶饮料销售值超过咖啡1倍以上。1993年,日本茶饮料产量总计达230万吨。茶饮料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茶的保健,适用与加强宣传。中国饮料市场起步晚。当前其持点:碳酸饮料急剧下降,原汁饮料逐渐上升,保健饮料异军突起,茶叶饮料尚待开发,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茶饮料生产概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茶饮料的定义 茶饮料,在GB10789—1996软饮料分类中的定义为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酸、果汁、牛奶、食用香精或植物提取液等调制而成的制品;在拟定中的茶饮料轻工行业标准中的定义为以茶叶抽提液、茶粉及茶叶抽提液的浓缩液为原料,经加工、调配(或不调配)等工序制成的饮料。可见,以茶叶的水提取液、茶浓缩液或速溶茶为主要原料,经过滤、调配、杀菌、灌装等加工工序,含有一定量的茶叶有效成分且具茶叶风味的液态制品称为茶饮料。 2.茶饮料的分类 根据GB10789—1996,茶饮料分为四类: 茶…  相似文献   

6.
作为传承上千年的饮品,茶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气息和历史内涵。随着科技的发展,茶也与时俱进,在传统茶叶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以茶叶为依托的茶饮料,同时也开启了工业化生产的篇章。由于茶饮品具有传统茶叶的健康、天然的属性,同时又具有年轻群体所喜好的清新、时尚的口感,故有专家认为,21世纪的饮料市场将由茶饮料独领风骚。我国茶饮料工业尽管起步较晚,但由于丰厚的历史底蕴等缘故,发展势头甚是强劲。本文在此情况下,分析了我国茶饮料市场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绿茶饮料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针对目前绿茶饮料的产销现状,选用优质绿茶为原料,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解决茶饮料加工过程中的保色、保香、防混浊沉淀技术难题,旨在加工出汤色黄绿、滋味醇爽,具有营养、卫生、方便、高雅特色的现代天然饮品。同时,利用该工艺技术和有关保鲜技术研制与开发红茶、乌龙茶、花茶以及其它保健茶饮料,以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和充分发挥茶叶饮品的社会效益。1 国内外同类产品研究与开发现状1.1 研究现状 茶饮料大致分为碳酸型茶饮料和非碳酸型茶饮料;碳酸型茶饮料属于添加色素、香精、二氧化碳等充气饮料;非碳酸型茶饮…  相似文献   

8.
福建是乌龙茶主产区,茶区分布广,品种资源丰富。文章针对日本乌龙茶饮料市场近年来受其他非糖性茶饮料冲击,乌龙茶饮料增长幅度有所减缓的情况,着重提出:①稳定乌龙茶的品质,采取科学的拼配加工持巧;②从乌龙茶的品种特性出发,开发乌龙茶的新产品;③生产茶叶“绿色食品”提高乌龙茶市场的竞争力;④发展茶叶深加工,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邹阳 《广东茶业》2004,(5):60-60
广东农垦上茗轩茶叶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茶叶产业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茶叶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目前拥有茶园资源1.8万亩,其中直接租赁承包10000亩,与茶农签约收购茶青面积达到8000亩,成为广东最大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传统饮茶方式向现代饮茶方式的发展,茶叶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形成由红茶热转向乌龙茶热再向普洱茶热、茶饮料热、名优绿茶热等发展的趋势。茶叶消费更向个性化发展,带动了茶叶产销,今年1-9月,上茗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发酵茶饮料是一种新兴的保健茶饮料.茶叶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可以增加许多微生物代谢活性物质,产生新的茶叶风味.本文对细菌发酵茶饮料、酵母菌发酵茶饮料、霉菌发酵茶饮料、药食用真菌发酵茶饮料、其他微生物发酵茶饮料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我国对微生物发酵茶饮料的研究进行应用的还较少,将茶叶生产技术与食品工程技术结合,才能推动微生物发酵茶饮料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思金 《福建茶叶》2022,(4):266-268
中国是世界茶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影响到世界对茶叶的认知态度.而在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茶饮料商品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在日本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其茶饮料开发的过程,分析其茶文化传播的形态,探究茶文化在日本传播的经验,从而为我国茶饮料商品的国内传播与海外传播,提供借鉴和支持.本文通过结合茶文化的...  相似文献   

12.
茶饮料提取技术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军峰 《中国茶叶》2006,28(1):9-10
茶饮料提取一般是指以水为主要溶剂将茶叶中的各种有效成分溶出的过程。茶叶提取液是茶饮料后续加工的基础,是茶饮料品质好坏的关键,因此,茶饮料提取工序是茶饮料生产中最关键的作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在发酵茶饮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发酵茶饮料是一种新兴的保健茶饮料,茶叶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品质得到很大的改善。本文就微生物发酵茶饮料的应用研究现状做一综述,并对微生物在茶叶发酵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阐明了实施郴州茶叶产业化的有利条件;描述了郴州茶叶产业规划及前景;并从切实加强领导、组建茶叶产业“龙”头企业,认真抓好茶叶产业化基地建设,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努力增加投入,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兴茶,加强茶叶综合开发、加大茶叶宣传力度等5个方面论述了实现郴州茶叶产业化的几点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输日茶叶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日两国茶叶贸易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中国输日茶叶贸易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从日本茶叶生产和消费结构、绿色壁垒、日本茶饮料的发展及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输日茶叶贸易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绿茶和乌龙茶的输日潜力较大,同时日本茶叶生产和消费结构对中国输日茶叶贸易影响最大,从根本上决定了输日茶叶贸易必将进一步扩大,而茶饮料市场并未对输日茶叶贸易构成实质影响,日本政府的绿色壁垒及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劣势在中国输日茶叶贸易中起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饮料市场看茶饮料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根洪  吴赐宝 《茶叶》1995,21(1):2-4
世界饮料市场发展迅速,总体方向是发展无醇低醇饮料。茶叶已成为世界性饮料,和其它饮料相比,茶饮料具有历史久远,低热量,高营养,卫生保健,价廉物美等特点,因而具有取代碳酸饮料成为世界饮料之王的可能,积极开拓多功能,多品种茶饮料,应成为茶饮料市场的发展主题。加强饮茶有益健康的宣传,扩大生产大国的茶叶内销,有利于开掘茶饮料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7.
茶饮料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冲泡作为茶的主要消费方式日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日本首先在80年代成功开发出罐装茶饮料,很快风糜欧美及台湾地区,我国也于80年代开始进行茶叶饮料的研制开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茶叶饮料生产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各种先进技术如膜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茶叶饮料在海外异军突起,投入大量资本及人力开发茶叶饮料。1994年8月,长期推据世界软饮料市场的可口可乐公司和名列世界速饮品(咖啡、牛奶等)市场前矛的雀巢公司宣布联手合作开发茶叶饮料。而在我国,近年来由于各种饮料的兴起,茶叶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号称“国饮”的茶叶在广阔的饮料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却越来越少,而一些国外的名牌茶叶饮料却已开始“入侵”中国,准备“抢滩”,占据有利可图的中国市场。所以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茶叶冷饮料成了中国茶业界和食品业有识之士的当务之急。一、国内茶饮料开发现状及制约因素中国的…  相似文献   

19.
茶饮料中具有丰富的维生素、糖分、矿物质、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物质,可以帮助人体补充水分,缓解疲劳、补充营养、增强机能等,还能治疗一些疾病,使其不仅成为一种日常休闲饮品,而且成为体育运动员常用的饮品之一。本文就以茶饮料对运动员功能影响作为研究对象,从茶叶功效及茶饮料的发展谈起,重点分析茶饮料有利于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调节运动员运功状态。  相似文献   

20.
液体茶饮料加工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体茶饮料是利用茶叶可溶物制成 ,饮用方便。主要有调味混合型及纯茶型二类。由于茶汤对热、p H等各种环境因素十分敏感 ,因而在加工与贮藏过程将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 ,而茶乳酪的形成又是茶饮料加工的固有特征 ,这些都是从根本上影响茶饮料品质风味的主要原因。国内外不少学者在有关方面作了一些研究 ,本文对此进行归纳 ,期望能有益于茶饮料的研究与开发。1 液体茶饮料在加工及贮藏中的化学变化1 .1 主要香味物质的变化根据末松伸一等 ( 1 992 )及我国卫生部( 1 997)分别对日本与中国市售罐装茶水饮料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在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