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陇南山区农林复合模式划分与种植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波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203-205,220
甘肃省陇南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15%。坡耕地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山坡地及梯田中进行农林复合栽培,可提高土地产出率,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根据生产方式和栽培结构将陇南山区农林复合栽培的模式种类划分为林药复合、林粮间作、田间地埂利用、果菜种植、特种林粮复合、庭院经营、小流域综合治理、林草复合等8种农林复合栽培模式,以便在坡改梯、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中较好地应用复合农林业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红壤坡地不同农林模式表层土壤水力特性差异及其对土体储水量的影响,该文分析了红壤坡地"农-林-草"、"农-林+横坡耕作"、"农-林+顺坡耕作"和"纯林"4种典型农林复合模式表层土壤(0~0.30 m)的土壤水力特征参数,并通过Richards方程数值求解模拟了不同表层土壤水力特性下的土壤含水率动态和土体储水量。结果表明,农林复合模式对表层土壤水力特性有较大影响,"农-林-草"、"农-林+横坡耕作"、"农-林+顺坡耕作"、"纯林"模式的表层土的土壤性质依次表现为:土壤黏性增强(土壤进气值倒数减小)、透水性减弱(饱和水力传导度减小)。饱和水力传导度、土壤进气值倒数与土壤容重的相关系数为-0.98和-0.96。当仅考虑表层土壤水力特性差异时,土体储水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农-林-草"、"农-林+横坡耕作"或"农-林+顺坡耕作"和"纯林"模式土壤。"农-林-草"模式表层土壤具有在蒸发期减少深层土壤水消耗、在降雨期增加深层土壤水补给的作用,该土壤储水机制为"农-林-草"复合种植模式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简述了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并分析了该省实施的“畜 沼 果 渔”、“果 草 牧 菌 沼”、“南方庭院经济”、“有机食品开发生态工程”和“废弃物综合处理与利用”5种典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特点与效益 ,并提出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非竞争性土地种植优良作物或牧草收获的绿色营养体喂养畜禽鱼换取肉蛋奶是解决我国21世纪16亿人口食物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研究证明,用绿色植物营养体比用粮食及其副产品喂畜可获取更多的畜产品.农牧结合型营养体农业生产主要推广了闲置田地粮-草-畜模式、荒坡地林-草-畜模式、荒山和果园果-草-畜模式、湖州和水库塘(或消落区)鱼-草-畜模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闽北山区坡地农林复合经营生态模式,优化配置了杉木-胡枝子-食用菌和杉木-百喜草-黄花菜2种具有较好生态经济效益的模式,分析了其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试论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经营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在阐述农林复合经营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几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并对黄土高原实行农林复合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针对目前的治理状况,认为农林复合经营是治理黄土高原,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因而开展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闽北山区坡地农林复合竖营生态模式,优化配置了杉木-胡枝子-食用苗和杉木-百喜草-黄花菜2种具有较好生态经济效益的摸式,分析了其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土壤通报》2015,(4):889-894
为探讨农林复合系统对红壤丘陵区侵蚀坡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农-林-草型、水保农-林型、常规农-林型、纯林型4种农林复合系统和裸露荒坡地0~20 cm、20~40 cm土壤酶活性和主要微生物类群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原侵蚀裸露荒坡地建立农林复合系统后能够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特别是农-林和纯林系统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但农-林-草系统降低了脲酶活性。总体上农林复合系统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裸露荒坡地,以水保农-林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最高。侵蚀环境下的红壤丘陵区坡地营造农林复合系统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类群数量,但受草类与农作物和果木林之间竞争等的影响,农-林-草系统对提升土壤微生物学活性的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农林复合系统的构建、土壤肥力的高效利用以及实现坡地生态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找出最适宜于越南中部山区、预期综合环境效益最佳的、更利于生态平衡的农林复合模式,该研究以越南和平水电站库区4种主要农林复合模式:马占相思树(Acacia mangium)-玉米(Zea mays)、马占相思树-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赤桉树(Eucalyptus camandulensis)-旱稻(Oraza sativa)和马占相思树-木薯-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盖度、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蓄水能力、水土保持能力等指标进行环境效益的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在4种农林复合模式中,马占相思树-木薯-玉米复合模式具有最高的水土保持效益和综合环境效益;赤桉树-旱稻复合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和综合环境效益均最低;实践中应该增加前者的种植面积,限制和减小后者的种植面积。在马占相思树-木薯-玉米复合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出了预期综合环境效益更好的马占相思树-木薯-玉米-肉桂(Cinnamomum cassia)复合模式,为农林复合系统在和平水电站库区的应用提供更好的选择,同时也为世界上有类似气候环境条件的地区农林复合模式的采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丘陵沟壑区27户果畜沼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1)果畜沼复合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养分;(2)果畜沼复合经营模式可以提高果园地优果率和商品果率,降低畸形果率和病虫害发生次数;(3)增加了沼气这种可再生能源,减少了石化燃料的需求,保护了环境;(4)该经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村的收入,提高了果园的经济生产力.因此,果畜沼复合经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沙地试区农田林网种植模式和农果、农条间作等不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阐述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建设对沙地试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及生产潜力,为黄淮海平原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沙地试区农田林网种植模式和农果、农条间作等不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阐述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建设对沙地试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及生产潜力,为黄淮海平原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连续6年对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具有显著的保水效益;粮经果复合垄作以聚土垄作与农林复合为基础,在减少用工投入的基础上增加系统产出、减少径流、控制土壤侵蚀与降低非点源污染方面起得非常重要的作用;粮经果复合垄作能有效改善坡耕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垄作的物理阻挡作用对土壤径流的截持与减少泥沙的流失,有效的改善了土壤的养分含量。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比粮经果复合平作模式土壤孔度提高9.38%。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增加了0.02 mm土壤颗粒含量。与纯粮顺坡平作相比,径流量、侵蚀量平均减幅分别为97.83%,47.49%。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水保效益显著,经济效益高,广泛适于三峡库区坡耕地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丘陵农区非竞争性耕地合理利用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竞争性土地种植优良作物或牧草收获的绿色营养体喂养畜禽鱼换取肉蛋奶是解决我国21世纪16亿人品食物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研究证明,用绿色植物营养体比用粮食及其副产品喂畜可获取更多的畜产品,农牧结合型营养体农业生产主要推广了闲置田地粮-草-畜模式、荒坡地林-草-畜模式、荒山和果园果-草-畜模式、湖州和水库塘(或消落区)鱼-草-畜模式。  相似文献   

15.
林草复合经营模式在目前的退耕还林工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林草复合模式的林与草之间的营养元素关系,对矿质养分相互关系的研究为合理搭配林草提供重要依据,以期为退耕还林各模式建立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3种退耕还林林草模式林、草、土壤养分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桉树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径流场观测方法,对桉树-牧草、桉树-农作物和桉树-药材3种复合经营模式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进行定位观测,筛选出水土保持效益好的复合经营模式,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桉树间作牧草、农作物和药材后,地表径流量分别降低了21.07%~31.02%、33.91%~38.71%和1.51%~67.12%;土壤侵蚀量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但种植2年后,桉树3种复合经营模式均未产生土壤侵蚀;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降幅最明显,初步认定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较好,是比较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经营具有物种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主要模式有:庭院复合经营,桤、柏混交林—粮间作,生物篱埂梯地复合经营,杉木—黄连间作,杜仲—茶间作,杉—粮间作等,复合经营是变土地资源单一利用为综合利用、改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油茶林投产周期长,一般需5年以上,其幼林期的空间利用率低,开展复合经营可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实现多重收益。笔者以油茶林下种植丹参的复合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介绍"油茶+丹参"复合经营技术要点(整地、选苗、造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油茶+丹参"复合经营模式是在油茶幼林期经济效益见效快、可操作性强的经营模式,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林药复合经营是一种高效的林下经济模式,可以提高种植圃地的综合经济效益,助推林药产业化发展.根据泰州地区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开展豆梨良种苗木培育与中草药复合经营技术探索,明确了复合经营的优势及适宜泰州地区复合经营的豆梨良种和半夏、白及、白背三七等中草药植物,从圃地准备、植物种植、土肥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豆梨苗木密度调控与...  相似文献   

20.
“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陕西省洛川县"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财务分析方法,对模式整个周期进行了经济评价,并与非模式户的产出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拥有0.33hm2苹果园的模式户年投入1.16万元,比非模式户少600元;年均纯收入为7571元,比非模式户增加2445元;模式户产投比为1.66,比非模式户增加16.2%.财务分析表明,模式户净现值为4.86万元,内部收益率为73.2%,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67年;年均净现值为5927元,比非模式户高1891元."果-畜-沼-窖-草"五配套模式户收益显著优于非模式户,"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是经济效益好、财务可行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