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2.
高原湖泊地区由于生态环境刚性约束以及耕地面积狭小分散和农业生产技术受限,发展农业经济必须走生态农业道路。文章以洱海这一典型的高原湖泊为例,基于洱海流域近年来生态环境数据和地域发展趋势,运用定性经济预测法,分析洱海流域生态农业在科技投入、产品生产质量和生态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的现状,把握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借助洱海流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以期更好地实现生态农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协同。研究结论对促进与洱海流域相似的高原湖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示范区的基本涵义、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建设程序等方面分析了生态示范区的可持续性,并以湖南省绥宁县生态示范区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其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该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成效表明,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能够实现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资源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探讨生态农业良性循环链的模式与技术,提出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识;加快技术创新,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为发展循环农业创造良好环境的建议,以期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促进湖南生态农业发展建设农业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农业是湖南的主产业,建设创新型湖南要求把湖南农业发展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真正维护好农业生态环境,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把主产业提升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和创新型湖南建设的双重要求。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同时,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是保障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研究分析了湖南生态农业现状,提出了应从生产方式、基础设施、政策机制等着手,适应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构筑湖南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的生态农业是指因地制宜地利用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生态卫生是指在由人与环境以及社会网络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中,运用生态学原理,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准则,建设生态卫生设施,将无害化处理后的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是我国喀斯特地形地貌区的典型代表,为稳步推进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以花江示范区为切入点,融合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及数字治理理论要点,系统探究“云经济”助力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的综合途径。结果表明:将“云经济”引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是推动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以从丰富生态农业、完善线上服务、延长产品供应链、拓宽生态农产品销售渠道、革新生态农业建设技术几个角度切入,推进花江示范区生态农业现代化建设,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引导、实现贵州省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青田县实际出发,加快发展高新生态农业,首先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其次,应充分发挥青田县生态观光农业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陕北地区的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区域生态退化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三农问题、矿区经济系统的低水平运行、能源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失衡等制约生态产业发展的五大问题,提出了陕北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整合的基本思路,即:规划建设和谐的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产业链、生态旅游以及政策创新和相关保障措施等,为探索陕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和实现建设世界级能源化工基地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为切入点,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生态示范村和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推动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了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控制农业生产污染及重大污染源转移农村落户,建立了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二是全力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由于当前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的现代农业将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归宿,对广大山区来说,农业的这种生态转型更加急迫.较之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面临着机械化难度大、水土矛盾等不利条件的挑战,但也拥有农业物种资源丰富、区域生态质量相对较好等优势条件,据此,山区应当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互为依托,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特色资源,科学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按照生态县、小流域、生态农户3个基本层次制定规划,落实农业项目和公共管理资源,走生态型的现代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生态型设施农业示范田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以农户责任田为对象,以沼气为纽带的地下、地表、空中立体开发生态高效设施农业模式,拓展了农业生产空间,使植物、动物、微生物结合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沼液(渣)替代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经济价值,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地处汕头市濠江区河浦街道的河玉围地区的资源环境、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评价,提出合理规划方案.[方法]对广东省汕头市河玉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该地区原有的农业基础进行分析;运用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制定发展规划方案.[结果]该地区拥有土地资源优势和综合区位优势,具备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但也存在农业生产模式落后、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土地集约流转不确定性等问题,制约了该区的发展,需要重新定位.[建议]针对河玉围现状及发展需求,提出“一岸、两轴、三心、四区”的功能区布局.同时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建设道路设施建设工程、排灌设施建设工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生产设施建设工程、江堤治理与绿化工程、接待及科研设施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并提出制度保障、资金保障、防灾保障、土地使用保障等保障措施以保证规划区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近年来,农村快递物流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和农用品下乡的“枢纽”,其不仅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也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来看,农村快递物流仍然需要努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而这也成为推进农村快递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对福清市江阴镇农村实地进行考察,结合区域方位分布,分析了当地农村快递物流的运行现状,剖析了农村快递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文章指出要通过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制定政策保障制度;做好现代快递物流人才储备培养工作,加强人员管理;着力加快建设农村快递物流信息化工作,积极提高快递物流服务效率;打造村级电子商务共享服务站点,解决快递输送流程最优化问题等措施来刺激农村快递物流末端配送有效健康发展,为农村快递物流未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建立生物资源消费账户、能源消费账户、污染物消纳账户,运用生态足迹法分析永顺近年来生态足迹、生态安全状况.结果显示:永顺县人均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指数分别由2003年的0.285、1.684增加到2007年的0.379、1.867,生态经济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分别由2003年的1.097、0.963增加到2007年的1.130、1.094.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评估生态功能单元的社会-生态恢复力,采用多准则评价、相关性分析方法,构建全国尺度的社会-生态恢复力指标体系,探讨了我国各生态功能区的社会-生态恢复力水平。结果表明,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的社会-生态恢复力水平由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特征决定,恢复力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从全国尺度来看,自然生态恢复力水平指数在0.10~0.56区间内,呈南方高、北方低的格局,受系统慢变量特征影响显著;社会经济恢复力水平指数在0.18~0.93区间内,呈中部及沿海地区高、其他地区低的格局,由系统的社会资本、交叠管理、创新性等特征的差异导致。研究表明,基于恢复力准则构建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揭示区域恢复力格局,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整体区划和工程布局应考虑各生态功能单元社会-生态恢复力的异质性,并根据社会和自然生态恢复力的综合水平制定差异性的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石漠化地区生态建设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以贵州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可持续性提供参考,以贵州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生态建设综合治理示范区的查尔岩、法郎两个村民组为样本,抽样调查了86户农户的生产及经济收入情况。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生态建设是区域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发展具有整体性、协调性以及连续性等特征;农户是石漠化治理的直接主体,农户经济收益决定着其采用何种经济生产行为,其经济行为是理性的;同时,受当地习俗习惯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理性也受到限制。要推进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建设,需要培养农村新的增长极,完善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发展复合型农业。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决策行为的影响——以稻虾共养技术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湖北、湖南和安徽省共980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和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从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社会参与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效果不显著;2)社会信任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即信任周围邻居传播的技术信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而信任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传播的技术信息仅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3)从不同经营规模探究发现,对于规模户而言,参与技术推广活动、信任农技推广单位传播的技术信息对其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小农户而言,参与村集体选举活动、信任周围邻居和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传播的技术信息对其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在未来技术推广过程中应更加重视社会资本对农户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藏区32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4年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时空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发展增长态势较为平稳,2014年生态农业发展综合指数为0.449,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其生态农业综合水平的提升,主要贡献来源于资源环境安全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四川藏区生态农业的发展依然依赖于资源要素的追加投入。在空间变化上,由于农业自然资源的空间异质性和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平衡,9个县处于初步实现阶段(0.5X≤0.7),22个县(市)处于起步阶段(0.3X≤0.5),石渠县尚处于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