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性杀虫剂川楝素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在研究、开发和使用新型植物性杀虫剂的过程中,以菜青虫为主,对苦楝、川楝树皮的呋叶三萜类物质--川楝素,从药效,致毒机理、使用技术以及剂型加工工艺等方面了10多年的研究。这种植物性杀虫物质可破坏菜青虫的中肠组织,并引起一系列生理病变。用楝树皮提取物为主要成份加工配制成0.5%楝素杀虫乳油,取名“蔬果净”,已正式投入生产。该剂安全、高效,使用后无毒害残留,尤适于经济作物上防治有害昆虫,是配合“无污染“  相似文献   

2.
楝属川楝素含量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用高速液相色谱测定了川楝素含量的各地楝树样品水提物及几种川楝素产品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讨论了川楝素含量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叶、果样品中虽不含或仅含少量川楝素,但对试虫仍表现出一定的活性。皮中含有较丰富的川楝素,其含量与拒食活性呈正相关,但与毒效作用不相关。四川样品川楝素含量及生物活性均很高而值得重视。川楝素粗产品相对于纯川楝素而言对试虫具更高的生物活性。这种川楝素含量与活性的非线性关系说明样品中其它成份也具活性或与川楝素有着协同作用。通过测定、分析和讨论,指出用川楝素粗产品防治菜青虫是一经济、有效,可行的措施。文中应用了评判援效型杀虫剂的新方法,供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产印楝树皮中印楝素测试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TLC法测知引入中国种植的印楝树皮中含有印楝素;用对印楝素有典型中毒反应的菜青虫、玉米螟所做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也表明树皮提取物中含有一定量的印楝素;用HPLC法测定印楝素含量为0.65mg/g干树皮。其结果有助于直接用印楝物质作为杀虫剂及印楝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印楝树因其具有杀虫等独特的优点而备受关注.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赞誉为“21世纪的树”。美国农业部更是将其褒奖为“可解决全球问题的树”。印楝树全身是宝,叶、枝条、皮、根和果均可入药,尤其是从其果实中提取的印楝素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优良生物农药。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种植,并已开发出商用印楝素杀虫剂和多种日化产品及附属产品。据专家估  相似文献   

5.
由西北农业大学张兴副教授等科研人员经多年研制成功的新型植物性无公害杀虫剂“0.5%楝素杀虫乳油”(原名“蔬果净”),是以川楝、苦楝树皮为原料,经浸提,真空浓缩、喷雾干燥法获得楝素原粉,再用复合溶剂、增效剂、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等成分配制而成的。该剂以1000~2000倍水稀释液喷雾施用可有效地防治菜青虫,甘蓝夜蛾,银纹夜蛾,黄守瓜和金龟甲成虫等多种蔬菜,果  相似文献   

6.
几种杀虫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药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几种杀虫剂对铁力地区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小菜蛾和菜青虫等的防效,结果表明:植物性杀虫剂印楝素和微生物杀虫剂Bt作用效果缓慢,杀虫速度显著低于阿维菌素类和化学农药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但是持效性明显高于这两类杀虫剂,施药后14 d,防效在85%以上。阿维菌素类杀虫剂同高效氯氰菊酯相比,杀虫速度较快,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7.
建立液相色谱仪快速检测川楝树皮中川楝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70%、回流温度70℃、回流时间1h;色谱条件为甲醇与水的混合物[V(甲醇)∶V(水)=65∶35)]作流动相,检测波长215nm,流速1.0mL/min,柱温25℃,进样量5μL;川楝素得率2.81‰,添加水平为0.75~3.00mg时,回收率为97.33%~99.33%。该方法能准确快速检测样品川楝素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8.
川楝素对菜青虫呼吸作用及其它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川檩素对菜青虫幼虫呼吸作用的影响及其它几种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川楝素中毒的幼虫呼吸强度降低,呼吸商升高,呼吸节律完全失去控制而为直线型。结合幼虫血淋巴总量、比重、含糖量、pH值、蛋白含量及肠液pH值等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说明川楝素中毒的菜青虫幼虫的生理代谢受到干扰,体内进行不正常的生物氧化,且代谢水平降低.同时也证明对幼虫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尤其是在全球正在兴起的有机农业浪潮中,采用安全、有效、可生物降解的、对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将是农药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印楝树因其具有杀虫作用等独特的优点而备受关注,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赞誉为“21世纪的树”,美国农业部更是将其褒奖为“可解决全球问题的树”。印楝树具有适应性广、耐干旱贫瘠,是水土保持和环境绿化的优良树种,更因为它全身是宝,尤其是从其果中提取的印楝素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优良生物农药。目前,许多国家如美国…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黃荊的叶、种籽及根皮均含有杀虫、拒食的生物活性,但活性物主要在叶部和种子。黃荊叶片的二甲苯提取物对菜青虫、斜纹夜蛾幼虫及菜蚜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其LC50分别达186倍、259倍及371倍;它同时对菜青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探讨软枝黄蝉杀虫活性成分.以菜青虫为靶标昆虫,采用生物活性示踪法分离鉴定软枝黄蝉杀虫活性成分,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活性成分对菜青虫幼虫的杀虫活性;3种活性成分鉴定分别为黄蝉花定、黄蝉花辛和黄蝉花索。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种活性成分对菜青虫5龄幼虫均有很强的拒食作用.处理后48hAFC.加值分别为0.071,0.045和0.103mg/mL,同时,3种化合物对菜青虫还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中,以黄蝉花素毒杀作用最强,其LC50值仅为0.026mg/mL,优于对照药剂川楝素(0.033mg/mL);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能是软枝黄蝉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植物性农药的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军 《世界农业》1999,(5):37-38
“植物一害物”常被人们看作“弱者一强者”,但目前已知具有杀虫作用的植物在1000种以上,可食虫的植物有450种之多,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也不计其数,这些富含高生理活性次生物质的植物可能被直接加工成农药而用于农业生产上。植物性农药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残留低、选择性高、害物一般难以对其产生抗性、又易和其他生物农药相配合等优点,在当今环境保护及农业生态系统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倍受全世界农药研究及应用部门的广泛重视。一、植物性农药的研究与发展全球农业的发展自20世纪60…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2007,(7):48-48
一、蔬菜农事七月是盛夏季节,正处农历"小暑"与"大暑"二节气,蔬菜农事主要是抓下列几点。 1、安全使用农药:在蔬菜上严禁使用甲胶磷等17种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杀虫素、BT等生物农药和锐劲特、乐斯本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使用农药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浓度,要对症下药,在早上或傍晚喷药,避开中午高温时间,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可用BT加杀虫双、杀虫素、锐劲特等;  相似文献   

14.
昆虫病原丝状菌Nomuraea rileyi,在沙氏培养基中,于22℃、暗条件下振荡培养两周以获得菌体。用甲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从菌体中提取Nomuraea rileyi的毒性物质。以鳞翅目昆虫斜纹蛾和菜青虫进行毒性和杀虫试验,证明该物质是具有生理活性的杀虫毒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毒素是一种多肽。  相似文献   

15.
程少敏  邓忠贤 《新农业》2011,(10):46-47
印楝素是一种植物源生物杀虫剂,原料来自于印度、缅甸等国家楝树的种子。作为杀虫剂的研究是从1968年,由国际上科学家和学者成功地分离出印楝素后,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研究和开发的,并从印楝素中提取了许多类似物物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印楝素及制剂,取得可喜成果。目前,  相似文献   

16.
<正> 植物性中药制作“泡脚汤”①取桐子树皮10克、鸡蛋花树皮10克、滇刺枣树皮10克。将上述3味药料切碎水煎,取药汤洗脚,每日2~3次,可起到清热去湿,杀虫止痒的疗效,主治脚癣篷痒、疮疹溃烂等症;②取土槿皮、蛇床子各30克,黄柏、没食子各15克,枯  相似文献   

17.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博士生导师张兴教授主持的“雷公藤杀虫作用研究”,于2004年4月27日通过了由教育部组织、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持的技术成果鉴定。该项目(1)首次系统地研究了雷公藤的杀虫作用,发现其对菜青虫、小菜蛾等主要农业害虫具有触杀、胃毒、拒食、麻痹、杀卵、抑  相似文献   

18.
红果米仔兰抽提物对菜青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楝树科植物红果米仔兰叶的甲醇抽提物用氯仿萃取,所得萃取对菜青虫3龄幼虫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萃取物有较高的毒杀与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浸叶饲喂10g/L药液处理,5d试虫的生长比率为22.5%,7d后死亡率达96.3%,而拒食与触杀作用则为中等活性,对试虫的拒食率为74.9%,点滴处理LC50为24.3g/L,以植物性杀虫剂川楝素与楝油做药效对照,表明萃取物在胃毒与生长发育抑制活性方面与印楝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不同地区楝属植物中川楝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高速液相色谱(HPLC)对我国楝属(Melia)植物主要分布区的川楝、苦楝的树皮、果实及叶片中川楝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地区川棘、苦楝样本中川楝素的含量差别较大。树皮中的含量以贵州(沿河),陕西(西乡)采的苦楝及河南(扶沟)采的川楝较高,分别为5.160、4.697和4.223mg/g。果实中川楝素的含量都较低,苦楝果中仅含微量或测不出。杭州采的川楝果中川楝素含量却显著高于其它楝果样本,而且比其树皮的含量还高(分别为0.800和0.574mg/g)。所采的楝叶中在该测定条件下测不到川楝素存在。楝科中其它9种非楝属植物树皮中不含有川楝素。从整个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川楝素只存在于楝属植物树皮中,果中也有少量分布,川楝中川楝素的含量不一定高于苦楝。各样本中川楝素含量的差异是否与其分布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及土壤等因素有关,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苦楝皮药材中川楝素UPLC的测定方法,并评价不同来源苦楝药材的质量,为苦楝皮药材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来源苦楝皮中的川楝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2.1×100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4∶66),流速为0.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0℃时,川楝素在0.044 8~0.784 0μg的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3%,RSD小于3%(n=6)。不同来源苦楝药材中川楝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同部位(茎皮)中川楝素的含量差异达10倍以上,同植株不同部位的药材川楝素的含量以根皮茎皮枝皮的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