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近日,记者从"首届国际草莓品牌大会暨溧水草莓—美莓品牌全球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首届国际草莓品牌大会定于2018年3月24~25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举行。大会以"莓动世界,品牌共享"为主题,旨在培育中国创造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草莓品牌,提升我国草莓产业的影响力。专家认为,首届国际草莓品牌大会的召开,有利于促进我国优质草莓走出国门,推进我国草莓产业转型升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特有的农业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为种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种子产业在良种培育、基础设施、生产经营、质量控制、市场管理以及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南京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都市农业功能的显现和国内较大的种子贸易集散地的形成,使种子已经成为南京市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3.
大豆产业包括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大豆生产、加工、贸易和服务,大豆加工业是连接大豆产业上下游的关键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目前世界各国的大豆加工业均以油脂加工为主,大豆贸易的主要用途是油脂压榨,我国大豆产业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推广品种的单产和含油量较低,应从高产、高油新品种选育着手,研究配套技术,提高大豆生产效益,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贸易和营销对促进马铃薯消费、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贸易和销售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新常态和新形势下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贸易策略和营销策略。研究结论表明:(1)中国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贸易小国,出口以鲜薯为主。(2)中国马铃薯生产价格底线约为0.82元/kg。(3)马铃薯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价格季节波动明显。(4)马铃薯营销方式传统,营养价值认识不足,消费形式单一,制约国内马铃薯消费。(5)营造良好的贸易发展环境,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马铃薯主食化和综合利用产品的消费,促进马铃薯贸易和消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新疆发展草莓的优势和机遇,并详细论述了新疆草莓生产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并对新疆草莓发展提出了建议,为新疆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思路及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詹孟于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5):141-14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而通过发展形式多样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不但可以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还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特殊的经营主体,基本覆盖了目前中国农业的上、中、下游生产组织形式,参与和衔接了农业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本文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内涵和现状,功能定位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质量、土地使用规模、金融制度建设、人才培育体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农户的能力和意识及信息化和数字化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目的是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这四大特征方面发展更加完善,在中国绿色农业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草莓设施栽培产业的发展,草莓连作愈来愈普遍,从而导致草莓枯萎病日趋严重。草莓枯萎病是主要的土传性连作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病源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循环与传递、致病机理、抗性遗传、抗性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枯萎菌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分析了现行防治方法很难大面积的推广的诸多影响因素,进一步认同培育兼有日系草莓品质的抗枯萎病品种是解决草莓枯萎病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作者认为通过分子技术对草莓枯萎病抗性QTL及其附近的抗性基因进行研究来获得枯萎病抗性QTL位点及其相关的抗性基因,对于研究草莓枯萎病的抗性遗传和高效育种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和中国的猕猴桃生产、贸易和竞争力都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以世界粮农组织(FAO)数据和相关文献为基础,分析了猕猴桃生产和发展情况以及我国猕猴桃贸易和竞争力。世界猕猴桃的收获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我国猕猴桃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单产与新西兰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世界和我国猕猴桃的进口和出口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中国猕猴桃进口量和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量和出口额。中国猕猴桃出口竞争力很差甚至极差水平上,在国际猕猴桃果市场上中国出口猕猴桃果品质中等偏低。针对中国猕猴桃生产和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善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北方温室大棚草莓生产经济效益可观,草莓棚室栽培产业发展迅速。主要从品种选择、子苗繁殖、定植方式、肥水管理、温度调控、花期授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草莓大垄双行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草莓种植户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托管种植是社会化服务直接服务农业和农户最现实、最简洁的方式,是实现农户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经营模式,是实现服务规模经营的有效方式。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聚焦规模化主导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中粮贸易有限公司与北大荒农场合作,从农场手中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经营托管种植探索,发挥国有农场种植优势和中粮贸易营销优势,实现强强联手,低成本掌控一手粮源。基于此,论述了玉米规模化经营的托管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线辣椒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线辣椒作为制干辣椒的一个重要类型,在中国年种植约43.3万hm2,它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线辣椒产业将面临若干挑战,如老基地的污染引起残留超标进而面临“绿色壁垒”;品种相对单一且更新换代速度滞后于生产发展的要求;某些发展中的辣椒生产大国的崛起等。针对上述挑战,加强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方法研究,加强综合生产技术研究并建立绿色生产基地,发展加工品以逐步取代辣椒干的直接出口,在WTO规则范围内调整相关政策并加强“绿色补贴”,这些措施及对策的综合应用将推动中国线辣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继续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中国贝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选用生产要素和进出口2个层面的4个指标,即资源禀赋系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测算2001—2011年中国贝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综合分析得出中国贝类产品在生产要素层面具有突出的资源禀赋优势;在进出口层面中,代表市场占有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及代表进出口的贸易竞争优势都表现出极强的优势,而反映出口所占比例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则较弱。根据结果提出合理调整贝类产品贸易出口结构、加强实施品牌战略和设立贝类产品生产安全卫生管理体系3个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非洲“棉花四国”棉业发展分析与开发合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弄清非洲“棉花四国”生产、贸易发展情况和中国与其合作的成效,可为中国相关机构和企业推进合作提供参考。笔者依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库查询的非洲“棉花四国”棉花生产和贸易数据,分析了上述四国1961―2017年的57年间,尤其是2011年以来的棉花生产动态和贸易形势。自与中国在棉花领域开展合作以来,非洲“棉花四国”通过国内政策支持和中国的援助,实现了棉花总产、收获面积的大幅增加,持续提升了“四国”在非洲植棉中的比重;近年出口到中国的棉花呈减少趋势;马里和布基纳法索的已梳棉出口从无到有,增长迅猛。反映出在“四国”植棉发展政策和中国合作援助的共同推动下,其国内棉花生产积极性提振,产能得到快速提升,且棉花加工业初步发展。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结合四国棉业政策,提出在这些国家进行棉业开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徽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安徽种业发展的现状如市场空间广阔、企业经营良好、科研实力较强、生产基地稳定、基础设施较好、人才优势显著。指出目前还存在市场集中度不够、科研创新活力不足、品牌化程度偏低、人才队伍不稳定、行业管理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安徽种业发展的对策:在发扬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应该面向市场,积极地推行品牌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扶持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加强研发,改善科研管理体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重视人才培训开发;强化行业管理力度,完善行业服务体系。只有实现种业的战略性市场调整,才能促进安徽种业快速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贸易情况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引导罗非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分析了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的基本情况、出口区域情况、出口目标国情况,并对罗非鱼的贸易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分析显示,中国罗非鱼产品供应以国际市场为主。2002 年以来,对外贸易基本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增长速度在逐步放缓。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中国罗非鱼出口产品已转为以冻罗非鱼片为主,罗非鱼出口省份有广东、海南、广西和福建4 个省份,这4 个省份的出口产品也基本以冻罗非鱼片为主。中国罗非鱼最大的出口国是美国,出口目标国的增加也代表着中国罗非鱼市场正趋于多元化。与此同时,中国罗非鱼在未来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如贸易竞争国竞争力的提高、贸易竞争品种对有限市场的挤占、严峻的国际环境对罗非鱼产业的考验等。罗非鱼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要依靠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产品品质的提升和营销渠道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对中国养蜂业生产、贸易和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全面了解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养蜂业的影响,笔者对全国193户养蜂户和30多家蜂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调查。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结合专家访谈和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文章从生产、贸易和企业发展等多角度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地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蜂产品出口整体形势较好,但蜂王浆制剂产品的出口受到影响较大,出口锐减;中国蜂蜜也暂时退出美国市场;金融危机对养蜂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对专业养蜂户的影响更大,挫伤了蜂农的养蜂积极性。此外,内销型企业受影响程度也要高于内外贸型企业。鉴于上述问题和金融危机的周期性,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扶持专业养蜂户、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等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奶业新特点、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奶业发展历史悠久,其生产端、消费端乃至流通贸易方面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中国奶业振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对2000年以来美国奶业生产、价格、消费、贸易等方面所呈现的新特点进行分析,对奶业相关的支持政策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梳理。研究发现,近年来,美国奶牛场数量向北部和西部集中,500头以上规模化牧场成为主流,奶牛存栏增加;技术进步推动奶牛单产突破10 t,生鲜乳产量接近1亿t。基于分级定价的乳成分定价机制不断完善,近5年生鲜乳价格低位运行,2019年快速复苏。乳制品加工业向龙头企业集中,奶酪是主要加工产品。乳制品消费逐年增长,年人均消费量达292.90 kg,奶酪是主要增长点且增速加快。乳制品贸易波动增加,出口目的地集中在北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品类以奶粉、奶酪和乳清为主。奶业产业支持政策广泛涵盖生产、消费、贸易等各环节,各政策间功能互补、协调配套,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合力与综合效能。美国奶业在产业组织、运行机制、政策配套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对推动完善中国奶业利益联结机制、优化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奶业支持政策体系和培育乳制品消费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香蕉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香蕉生产国,香蕉产业在热区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总结了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的成就、机遇和有利条件,指出了香蕉发展中存在的种植结构不尽合理,生产缺乏组织协调机制,蕉园抗灾能力弱,科技支撑力度不足,产品加工业薄弱,质量标准建设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继续深化农业部香蕉产业升级计划,创立品牌,实施产业化经营,实施香蕉深加工和综合开发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山西枣果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果品之一,而山西是中国红枣主要产地之一。笔者研究分析了山西省枣果生产现状和发展优势,针对山西省枣果生产盲目发展、管理水平低下、贮藏加工环节落后、政府扶持管理不够和产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领导和组织管理、优化生产布局、强化基地和示范园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和组织产业化开发、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力度和健全配套的产销服务网络等对策,以加速枣果产业化进程,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