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5%戊唑醇水乳剂防治桃褐腐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在萧县进行了25%戊唑醇水乳剂防治桃褐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桃褐腐病发病初期用25%戊唑醇水乳剂2 000倍液、2 500倍液连续防治3次,每次间隔7d左右,对桃褐腐病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其3 000倍液和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且对桃树安全,可作为防治桃褐腐病的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樊会丽 《河南农业》2009,(12):28-28
桃褐腐病是桃树果实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分布很厂,北方桃区或南方桃区均有发生。褐腐病不仅在果园中造成落果和烂果。而且在贮运期亦可继续传染发病,造成很大损失。本病除为害桃外,还能侵害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为从根本上对此病进行防治,现将其发病规律及较为有效的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总结桃褐腐病的发生特点、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控制桃褐腐病的发生和危害,于2018年6月选用75%肟菌酯·戊唑醇WG、40%苯甲醚菌酯WP、50%扑海因WP、60%嘧菌·代森联WP、70%甲基硫菌灵WP进行了防治桃褐病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桃褐腐病的防效相近,均能较好地防治桃褐腐病,且对桃树和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桃褐腐病发生的病原及发病症状,分析了发病规律,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技术,以期为提高种植户对桃树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桃树常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桃树的主要病害如桃褐腐病、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桃缩叶病的发病特征及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桃树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蜜桃褐腐病又称果腐病,是为害桃果实的重要病害之一,导致水蜜桃出现大量的落果和烂果。近些年,水蜜桃褐腐病在福安市露地桃园发生较为严重,影响了当地水蜜桃的安全生产。基于此,笔者结合专业技术知识,对福安市水蜜桃褐腐病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总结,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8.
四种药剂对桃褐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能有效控制桃褐腐病发生与危害的适宜药剂,特于2018年5月进行了24%腈苯唑SC、70%丙森锌WP、50%速克灵WP、10%苯醚甲环唑WG对桃褐腐病的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药剂对桃褐腐病的防治效果相近,对桃褐腐病均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桃树和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9.
掌握温室油桃树病虫对油桃产量的影响,针对油桃发生的桃细菌性穿孔病、褐腐病、炭疽病、桃疮痂病、流胶病和红蜘蛛、桃桑盾蚧、桃蚜等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的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0.
<正>一、目前桃树管理的现状桃树是一种经济效益比较高的作物,土地适应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我国大范围地区都有所种植。但是桃树抗病菌能力较差,疾病种类较多,果农对桃树的研究不够深刻,不能科学有效掌握发病原因,也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二、桃褐腐病的发病症状和预防措施(一)桃褐腐病的发病症状桃褐腐病是桃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植物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花椒、大蒜和薄荷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并测定其在采后桃果实上对褐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提取物对桃褐腐病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提取物浓度为0.5 mg/m L时,8种植物提取物中花椒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2.42%,其次是薄荷和大蒜。测得花椒、薄荷、大蒜提取物的MIC为0.313、0.625、1.25 mg/m L,MFC为0.625、2.5、5.0 mg/m L;测得花椒、薄荷、大蒜提取物对采后桃褐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花椒提取物浓度为2.5 mg/m L时,能完全抑制桃褐腐病的发生。说明花椒、薄荷和大蒜体内的有效成分对桃褐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新型药剂氯氟醚菌唑与氟唑菌酰胺复配剂对桃树褐腐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出防治桃树褐腐病的有效剂量,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结果表明:400 g/L氯氟醚菌唑加氟唑菌酰胺SC对桃褐腐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400 g/L氯氟醚菌唑加氟唑菌酰胺SC 240 g/hm2可以延长桃的贮藏期,减少烂果.在本药剂的处理区果实大、...  相似文献   

13.
桃树的病害常发生于花前果后,对桃的危害极大,容易造成落花落果现象,应及时防治。但桃树对药剂非常敏感,因而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很有必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桃细菌性穿孔病、桃疮痂病、桃褐腐病、桃炭疽病、根癌病、流胶病等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桃树疮痂病和褐腐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周口市川汇区和西华县桃区的桃树疮痂病和褐腐病的症状鉴别、发病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桃褐腐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桃园土样中分离获得88个细菌菌株,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出8个对桃褐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CE对桃褐腐病菌的营养生长明显抑制,抑菌带宽度为9 mm,并致使菌丝细胞畸形,膨大呈泡囊状,后期细胞破裂,细胞质外渗。桃离体接种试验表明,直接接种病原菌的桃第2天的发病率就达到100%,而接种拮抗菌CE 12 h后再接种病原菌的桃第3天才发病,第4天的发病率仅为56.5%。表明拮抗细菌CE不仅对桃褐腐病菌的营养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能抑制病原菌的侵染,有延缓发病的作用,将为桃褐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很好的生防材料。  相似文献   

16.
宁化县桃褐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录红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6):91-91,100
介绍了宁化县桃褐腐病的发生规律,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消灭越冬菌源;及时防治害虫;加强管理,增强树势等。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对由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引起的桃褐腐病具有抑制作用的酵母菌株,采用平板对峙的试验方法,从新疆北部12个地区分离的102株酵母菌中筛选出7株对桃褐腐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酵母菌株,其中菌株EEQS-7D拮抗活性最强,该菌株对桃褐腐病菌的抑菌率达78.90%。人为打孔接种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显著降低桃褐腐病发病程度,抑制率达51.83%。生防相关性状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能够产生蛋白酶,透明圈直径达到34.5 mm,说明EEQS-7D主要通过分泌蛋白酶达到抑制桃褐腐病的效果。通过对菌株EEQS-7D的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以及2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  相似文献   

18.
目前,福建省古田县桃农防治桃褐腐病的农药有几十种,但防治效果基本上不理想。笔者从桃农们认为防效最好的农药中筛选出4种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只有24%腈苯唑悬浮剂3 000倍液(美国陶氏益农-应得)防效较明显,防效达80%~90%,但还是达不到理想农药的要求。其他3种效果较差,防效只是在60%以下,有的只有20%左右。因此防治桃褐腐病不能光靠农药,要结合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桃树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生产中,对桃树咋熬成危害的主要疾病有:桃白粉病、桃树褐腐病、穿孔病、炭疽病、桃流胶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类卷叶蛾螨类桃小食心虫介壳虫金龟子、蝽象等。桃树病虫害的特点和防治如下。  相似文献   

20.
桃褐腐病是上海地区桃树上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程度越来越重,给上海地区桃果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最大程度地防控桃褐腐病,降低果农的经济损失,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桃褐腐病在上海地区桃树上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发病因素进行了总结,并依此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供果农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