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采用魔芋的根状茎、带蒂顶芽、球茎切块、整球茎4种播种材料进行种芋繁殖,观察比较各繁殖方法下萌芽出苗、生长、发病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根状茎繁殖法、整球茎繁殖法出苗早,且魔芋软腐病发生较轻;而顶芽带蒂繁殖法、球茎切块繁殖法出苗相对晚,发病较重;不同繁殖方法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魔芋种芋的采挖及越冬贮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Amorphophallus sp.)为天南星科魔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贵州、陕西南部、四川北部以及湖北、湖南、广西和甘肃等地。魔芋用途广泛,食用、药用及保健价值较高,且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开发和利用前景十分广阔。魔芋多用块茎和根状茎(芋鞭)作种。通常一年一挖或多年一挖,魔芋地下球茎体积大、皮薄、水分多、组织柔嫩,易受创伤和感染病害,加之留种量大,贮藏比其他作物困难。  相似文献   

3.
周扬家 《种子科技》2008,26(5):55-56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陕西、湖北、湖南、四川的北部、广西、甘肃、云南、贵州等地。魔芋用途广泛,食用、药用及保健价值较高,且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魔芋多用块茎和根状茎(芋鞭)作种使用,通常为一年一收或多年一收。魔芋地下球茎体积大,皮薄,水分多,组织柔嫩,易受创伤和感染病害,加之留种量大,贮藏比其他作物困难。  相似文献   

4.
魔芋种芋的无性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的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其地下块茎可作食用、药用和工业用.魔芋的繁殖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生产上多采用无性繁殖来获得大量种芋.近年来,我们通过种芋的无性繁殖技术,为云南省大部分芋区提供了大量种芋,现根据我们多年来在种芋无性繁殖方面的实践经验,对魔芋种芋的无性繁殖技术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魔芋人工栽培,单产高,受益快,但要发展魔芋生产,必须做好魔芋的贮藏保种工作,确保魔芋种安全过冬。综合各地芋农实践经验,主要有以下六种保种方法: 1 就地越冬保种:即当年不收挖魔芋球茎或根状茎而使之留在地里自然越冬。此种方法只适宜海拔  相似文献   

6.
白魔芋不同繁殖材料田间生理指标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通过对白魔芋三种自然繁殖材料作田间试验比较及其部分生理指标的测定,总结分析生产上采用白魔芋种子作为繁殖材料的可能性。研究表明:白魔芋种子的部分田间性状(叶幅/株高、叶柄直径、平均球茎重)虽不如球茎和根状茎,但三种繁殖材料中重要的经济指标——膨大倍数,种子的最高为24.52倍,远高于根状茎(5.68倍)和球茎(2.84倍)。说明白魔芋种子个体生产力强,可作为白魔芋繁殖材料来利用。从三种繁殖材料在展叶完全后部分生理指标来看,种子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27.637mg/g,种子的根系活力明显高于球茎和根状茎,为1.45mg/g·h(FW),而种子叶绿素含量低于球茎,但大于根状茎,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仅有8.55mg/g,,其结果中表明,种子繁殖表现是出较高植株生活力,对其膨大倍数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魔芋人工栽培,单产高,受益快,对振兴山区农村经济已显示重要作用,但要发展魔芋生产,必须做好魔芋的贮藏保种工作。我县芋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成功地总结了以下4种保种方法。 就地越冬保种 是指当年不收挖魔芋球茎或根状茎而留在地里自然越冬。具体应抓好如下4点:(1)在  相似文献   

8.
不同处理对魔芋种芋萌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魔芋种芋进行不同处理,分析研究各处理对其萌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促进魔芋生产提供有关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选用魔芋良种魔花15为供试品种,为头年所收获的地下球茎,单茎重在14g左右。供试薄膜为0.008mm聚乙烯农用塑料薄膜(云南塑料厂生产),幅宽90cm。1.2试验方法试验设低温、药剂浸种、清水浸种、覆膜、不浸种不覆膜(对照)5个处理。低温处理即播种前将种芋放置于5℃冰箱冷藏30d,药剂浸种即播种前用200mg/kg农用链霉素浸种3h。试验于2002年3月至8月在云南农业大学作物…  相似文献   

9.
对魔芋脱毒微球茎及根状茎的萌芽出苗特性、地上部性状、地下部性状、发病率及产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原种、原种球茎较小,播种后会因土壤干燥严重影响萌芽出苗.脱毒微球茎的分苗数多,繁殖系数高,球茎膨大倍数大、发病率低.但随着球茎体积的增大,膨大倍数逐渐减少,发病率也相应增高,因而播种前应对较大的脱毒种芋进行消毒.脱毒微球茎具有膨大倍数大、繁殖系数高、发病率低等优点,生产上加强栽培管理,在种芋繁殖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魔芋是近几年新开发种植的一种高产经济作物。由于它怕冻害 ,魔芋贮藏保种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只有按照技术要求贮藏 ,才能确保魔芋种子安全越冬。1 适时收挖一般魔芋地上株倒后 1个月内 ,地下球茎停止生长 ,根茎 (鞭芋 )与球茎完全分离 ,日均气温1 2℃以下为最佳收挖期。过早  相似文献   

11.
李春龙 《科学种养》2010,(12):23-23
<正>魔芋别名蒟蒻、蒟芋、蒟头、蛇头草、花杆莲、麻芋子,属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栽培种群。主要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时可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一、繁殖方法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主要用于育种)、块茎繁殖、切块繁殖(选500克左右重的块茎分切为艹立句艹弱艹立句艹立句  相似文献   

12.
白魔芋的引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种是优质种质资源扩大栽培区域和基因交流的前提。为研究魔芋种质资源引种适应性,以白魔芋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田间操纵试验及实验室鉴定等方法系统评价了其在引种区恩施州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白魔芋在恩施州海拔450~1250 m区域能安全越冬,且能正常生长发育,在4年以上完成其生活史;营养繁殖试验中根状茎数量随球茎质量增大而增加,根状茎质量与主球茎质量比值为56.93%,白魔芋繁殖系数9.83显著高于清江花魔芋的3.88;有性繁殖试验中,群体花期短,一般在5~10天,花期随群体数量增大而延长,单株平均收获实生子54粒,2010—2012年百粒重分别为19.18、17.05、26.14 g,23.93 g的平均质量高于相应年份花魔芋13.48 g的77.52%;干旱胁迫严重影响其繁殖,主要是根状茎数量显著减少和根状茎质量在变态茎总质量的比例降低;精粉中KGM含量及出粉率表明,白魔芋品质优于花魔芋,同时首次提出,40~100目出粉率可用于快速评价白魔芋品质。白魔芋不适宜恩施州大田繁殖引种,但可用于育种引种,同时抗耐病性、耐光性、耐高温等评价指标的引入对构建魔芋引种的系统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魔芋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大,传统的繁殖方法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而组培快繁等方法成本高,投入大.因此,探讨新的繁殖方法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一种以芽头繁育种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秦巴山区白魔芋和花魔芋抗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秦巴山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魔芋的出苗时间推迟。各品种出苗率的高低与种芋所带菌量有关。播种前进行种芋药剂消毒可明显提高出苗率。白魔芋抗病性强于花魔芋。花魔芋中,农林2号抗病性相对较强。8月中旬至下旬为病株率上升的最快时期。随着海拔升高,发病率有所下降。发病种类以白绢病为主。  相似文献   

15.
花魔芋与湖北贝母一年两熟轮作栽培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花魔芋和湖北贝母的周年轮作栽培新模式,以花魔芋、湖北贝母为材料,考察其生育期、产量、病虫害、经济效益及栽培生理,探索新的轮作高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花魔芋和湖北贝母轮作,生长期衔接良好,净作产量和效益分别为12377.85 kg/hm2和6189.25元/hm2,轮作中魔芋产量12489.00 kg/hm2、贝母产量8889.00 kg/hm2,总效益151335.00元/hm2。与对照相比,病害无显著差异,魔芋增产0.89%,虫害升高1.92%,综合效益高107.66%。同时,首次报道花魔芋根状茎的栽培生理问题,发现了其生育期与种芋安全贮藏的重要关系,提出生育期达184天以上方能基本保障根状茎的生理成熟。由此得出,花魔芋—湖北贝母一年两熟轮作栽培新模式可解决山区可耕作土地少、中药材野生种质资源湖北贝母过度开采等突出问题,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魔芋的传统栽培是整块繁殖,其生产成本高,制约了魔芋生产;利用魔芋顶端休眠腋芽的特点,通过对整芋切块后包衣处理,诱导腋芽成苗,实现了魔芋的切块种植,降低了生产成本;魔芋软腐病是制约魔芋高产的瓶颈,软腐病防治应坚持“健身栽培”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病理念,提高魔芋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魔芋种芋在不同海拔地区进行分级栽培,对各级别种芋进行生育性状、农艺性状、病害的发生情况、多叶发生率进行考察,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山区不同海拔地区魔芋种植的合理栽培方法.结果表明:在海拔800m的地区以选用150g左右的种芋做商品芋栽培,经济效益好,发病率较低,在海拔1000~1200m的地区,以选用250g左右的种芋栽培最好.  相似文献   

18.
魔芋软腐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志勇 《科学种养》2013,(11):32-32
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上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魔芋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旦发生就难以控制,常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是制约魔芋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常在球茎、土壤、病残体内和杂草根际越冬,并成为初次侵染源。种芋消毒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经过处理可以杀灭或减少种芋带病数量。本试验通过对种芋进行不同药剂处理,以期从中筛选出最佳的处理药剂,达到减少种芋带菌,降低软腐病发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规格魔芋种芋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开展3种规格魔芋种芋的不同播种密度等试验研究,探讨与花魔芋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播种大种芋出苗早,出苗率高,抗病性强。同一规格种芋随着播种密度增加,出苗率和软腐病发生呈下降的趋势。随着种芋增大,收获率和单芋重量提高,小区产量下降,膨大系数降低,但不同密度的膨大系数差异缩小。15g、100g和250g种芋播种密度分别以10cm×20cm、30cm×40cm和40cm×50cm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魔芋种芋经不同时长的低温冷藏和紫外线辐射后,对其萌芽出苗特性、生长、抗病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魔芋种芋经低温冷藏、紫外线辐射后,明显推迟其萌芽出苗,但对其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同样能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能有效控制魔芋软腐病的发生,其中5℃冷藏30d及紫外线辐射5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