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水稻的合理施氮量及氮素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经济利用效果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施氮量从10斤增至40斤时,氮肥生产效率降低66%,每斤肥料所生产的稻谷仅为10斤氮时的1/3左右,每亩赢利降低30%,故以亩施氮素20斤左右较为适宜。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穗部或稻谷含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氮素也促进了水稻对磷、钾的吸收,随着施氮量增加,磷、钾吸收量也趋向增加,但单位氮素对磷、钾吸收的促进作用下降,因此,植株体内磷、钾含量的比例也随之降低,有可能导致营养失调。  相似文献   

2.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重庆地区2种代表性中性紫色土直,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提高了水稻株高、剑叶面积及穗长,降低了空壳率,以40%发酵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当季水稻产量增加2.5%-10.1%,为各处理最高,氮素利用率提高17.65%,随有机N的比例增加水稻产量下降。连续两年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速效P和有效K均有明显提高,且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及增幅亦增加,土壤破解N的变化不明显,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变化与鳞、钾的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3.
采用浮板毛管水培栽培模式,研究了低氮N1(6 mol/m3)、中氮N2(12 mol/m3)、中氮N2(12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3种供氮处理对樱桃番茄各生育阶段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阶段积累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氮磷钾利用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樱桃番茄叶片氮、磷、钾积累量峰值期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而延后;茎的氮、磷、钾积累量与氮素浓度成正比;N2处理有利于樱桃番茄果实氮、磷、钾积累;随着氮素投入量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比例、氮肥偏生产力、氮产量效用指数都不断降低,氮素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地上部吸磷(钾)量比例、磷(钾)肥偏生产力比例不断增加,磷(钾)产量效用指数不断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比例和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产量效用指数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吸氮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吸磷(钾)量比例与地上部吸磷(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磷(钾)产量效用指数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吸磷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吸氮量比例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吸磷量比例与地上部吸钾量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磷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氮产量效用指数与磷产量效用指数、钾产量效用指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N2处理有利于提高樱桃番茄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同时兼顾了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土壤肥力培养与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无机氮配比连续施用,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随有机肥比例增加而提高,养分比例更趋协调,含量与比例的差异形成了土壤肥力梯度,因而各具不同的生产潜力和肥效反应。4年比较,两肥配施其残效较单施氮肥增产25.6~44.3%,有机肥比例愈大,后效持续期愈长。随着肥力梯度的增高氮效愈加明显,而磷、钾效果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不同供氮量对水稻土壤无机氮残留、氮平衡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不施肥试验地设置供氮梯度试验(CK),研究了不同供氮量(N1 40 kg·hm~(-2)、N2 80 kg·hm~(-2)、N3 1200kg·hm~(-2)、N4 160 kg·hm~(-2)、N5 200 kg·hm~(-2)、N6 240 kg·hm~(-2))对水稻地上部生物量累积、氮素吸收、土壤无机氮残留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可为集约化农田最大化发挥化肥生态效应和优化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施氮对水稻生物量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有明显的影响,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施氮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生物量、氮浓度、吸氮量增幅分别为31.69%~109.83%、15.08%~103.17%和54.18%~395.24%,其中N4水平增加量最大,之后有所降低;氮素吸收率、氮素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氮浓度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整体上,土壤剖面无机氮含量自上而下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不同施氮处理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0 cm;0~50 cm剖面无机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其中施氮量在240 kg·hm~(-2)间增加缓慢,施氮量高于160 kg·hm~(-2)后快速增加。从氮素主要的输入输出项来看,不同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盈余,大部分盈余氮素均在土壤0~50 cm剖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水稻土壤无机氮吸收量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氮浓度达到160 kg·hm~(-2)时达到最大,水稻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水稻有效穗、单株穗、结实率、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氮浓度达到160 kg·hm~(-2)时达到最大,之后有所降低。以上结果说明氮素对水稻生物量累积和氮素吸收利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施氮量高于160 kg·hm~(-2)后促进作用有所降低。综合考虑绿肥的农学和环境效应,水稻种植体系中土壤供氮量应控制在16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6.
焦作市农田耕层土壤养分现状与施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对焦作市农田耕层养分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市土壤养分含量整体上处于高肥力水平以上。其中,有机质含量16.5 g/kg,速效氮103.49 mg/kg,有效磷15.81 mg/kg,有效钾129.51mg/kg。与1990年监测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较大提高,有机质增加16.31%,有效氮增加41.67%,有效磷增加65.52%,有效钾则下降11.92%。土壤养分随时间变异趋势与土壤养分平衡处于盈亏状况有关,一个轮作周期后,土壤—作物系统内,氮素盈余263.81 kg/hm2,磷素盈余38.9 kg/hm2,氮磷用量偏高未得到合理高效利用;而钾素亏缺71.88 kg/hm2,若土壤钾长期处于亏缺状态,会明显降低土壤供钾能力。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稻-稻连作制中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洞庭湖区稻-稻连作制中钾肥对早稻和晚稻产量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为112.5、150和187.5kg/hm^2的条件下,水稻能增产,但增产效果不显著。由差值法测得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27.3%,晚稻为42.8%。肥料氮的利用率随钾肥的施用而提高,这一趋势在晚稻上更为明显。在每季水稻施钾量112.5、150、187.5kg/hm^2的条件下,钾素平衡出现亏缺。在早稻施氮量150kg/hm^2和晚稻施氮量180kg/hm^2的条件下,洞庭湖生态区土壤上的氮素平衡中氮均出现盈余,氮素盈余量随钾肥用量提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氮与无机氮配比对海南茄衣田间生长发育和植烟土壤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氮与无机氮配比不仅对烟株的大田生长和根系发育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其中以有机氮与无机氮比例为5∶5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10年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以无肥 (CK)为对照 ,有机物循环处理 (C)可增产 5 6 .5 %,NPK配合增产6 2 .5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增产 80 .7%;施肥实现的水稻产量中由于化肥应用所占的贡献份额为 38.5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所占的贡献份额为 44 .7%;随着NPK配合程度的提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降低到基本平衡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能有效地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氮、磷和钾进入红壤稻田系统及系统内有机物循环利用 ,可增强土壤氮、磷和钾养分库。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发展有机水稻,以红花草-有机水稻轮作培肥水田土壤肥力,研究氮、磷、钾对红花草固氮根瘤菌生长及种植后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红花草的合理种植、培肥地力提供依据.2012~2013 2年稻后茬种植红花草,过冬前分别单独施用不同用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以不施肥为对照,探讨不同肥料不同用量对红花草产草量、固氮根瘤菌数量、固氮根瘤菌重量的影响及种植后的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红花草前期补施氮、磷、钾,氮素对红花草的影响较大,在施氮75 kg/hm2(N 46%)时,产草量最高,固氮根瘤菌数量最多,固氮根瘤菌重量大;种植后土壤全氮变化表现为不同施氮量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磷、施钾各处理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先降后升;土壤速效磷变化为施氮、施磷各处理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施钾各处理增幅趋势表现不明显;土壤速效钾变化表现为施氮、施磷各处理增幅变化趋势是随肥料用量增加先升后降,在施氮150 kg/hm2(N 46%)、施磷300 kg/hm2(P205 12%)时,土壤速效钾增幅达最大;土壤有机质变化表现为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所以,种植红花草,前期适当补施氮、磷、钾,可以提高红花草产草量,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莴苣最佳氮施用量,进行了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组配试验。结果表明:高有机氮与低无机氮的组合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有利于提高莴苣营养品质,低有机氮与高无机氮的组合处理有利于促进莴苣植株生长、增加植株经济性状和产量。其中,有机氮和无机氮各5 kg/667m~2的处理,兼具前两者的有利作用,该处理与CK(不施氮肥)比较,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2 g/kg,总孔隙度增加0.3个百分点,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4.7、2.1和3 mg/kg,莴苣产量增加1 473 kg/667m~2,增幅240.7%(P 0.01),纯收入增加5 803.76元/667m~2,增幅243.3%(P 0.01),增产增收效益极显著,因此,建议施氮量为有机氮5 kg/667m~2+无机氮5 kg/667m~2。  相似文献   

12.
有机-无机肥配施下氮钾的渗漏损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3年5季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稻季渗漏水中的氮以NH_4-N为主,麦季以NO_3-N和NO_2-N为主。稻季渗漏水中氮素形态的变化还因配施比例、烤田措施而变化。稻季渗漏损失的氮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氮,其中施肥的激发矿化作用对土壤氮的损失有较大影响。肥料氮直接渗漏的比例占26%~34%。稻季氮素渗漏损失量,在前期(拔节前)占全生育期总渗漏量的86%~90%,全期渗漏损失量占施氮量的18.2%~5.6%。随有机肥氮比例的增加而减少。稻季钾素渗漏量平均占施钾量的13%。肥料钾的直接渗漏损失占总渗漏钾量的75%左右。  相似文献   

13.
雷州半岛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理解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随林龄(1、2、3、5、7年生)的变化,为研究尾巨桉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空间代时间的研究方法,选取立地条件相近的5个林龄的林分,在各林分内设置3块样地,采用5点法分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并计算不同元素之间的计量比。【结果】尾巨桉人工林表层土壤(0~20 cm)的有机碳含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林龄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5年生林地全磷与全钾含量均低于或显著低于(P0.05)其他各林龄;不同林龄林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土壤全磷及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未产生显著差异;随林龄增加,表层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有增加趋势,土壤磷钾比、碳钾比、氮钾比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不同林龄间土壤氮磷比未产生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结论】研究区尾巨桉中幼龄期林下土壤碳氮循环速率较低,随林龄增加,土壤有机质矿化速率有所下降。5个林龄土壤磷元素含量较充足,氮元素成为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黄腐酸钾对植烟土壤氮素转化及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黄腐酸钾对植烟土壤氮素转化以及N2O排放的影响,采用实验室静态培养的方法,通过氮肥配施不同量黄腐酸钾来探究黄腐酸钾对植烟土壤氮转化以及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CK,硝酸铵(200 mg N·kg^-1,下同);T1,硝酸铵+2.5 g·kg^-1黄腐酸钾;T2,硝酸铵+5 g·kg^-1黄腐酸钾;T3,硝酸铵+10 g·kg^-1黄腐酸钾;T4,硝酸铵+15 g·kg^-1黄腐酸钾。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黄腐酸钾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当黄腐酸钾添加量≥10 g·kg^-1时,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增加;T1、T2、T3、T4处理的净矿化和硝化速率随黄腐酸钾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均显著小于CK处理(P<0.05);添加黄腐酸钾显著提高了N2O和CO2的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P<0.05),N2O和CO2累积排放量随黄腐酸钾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另外,N2O累积排放量与CO2累积排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7,P<0.001)。分析表明,添加黄腐酸钾促进了微生物对氮素的净同化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另外,添加黄腐酸钾也刺激了反硝化作用,提高了N2O累积排放量。CO2累积排放量可作为量化N2O累积排放量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按照河南省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工作方案要求,为进一步完善红薯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探讨有机氮替代效应,2019年6—10月,禹州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了红薯“2+x”田间肥效试验。笔者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1:无氮区(空白对照);处理2:优化氮(适宜用量);处理3:3/4无机氮+1/4有机氮;处理4:1/2无机氮+1/2有机氮;处理5:有机氮替代区。试验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小区面积150 m^2。处理2每667 m^2施肥量,氮为10 kg、磷为7 kg、钾为18 kg。各处理氮、磷、钾分别指纯N、P2O5、K2O。氮肥选用尿素,钾肥选用进口硫酸钾,磷肥选用12%的过磷酸钙,有机氮选用氮含量5%的史丹利生物有机肥。红薯品种为烟薯25。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发展有机水稻,以红花草-有机水稻轮作培肥水田土壤肥力,研究氮、磷、钾对红花草固氮根瘤菌生长及种植后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红花草的合理种植、培肥地力提供依据。2012~2013 2年稻后茬种植红花草,过冬前分别单独施用不同用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以不施肥为对照,探讨不同肥料不同用量对红花草产草量、固氮根瘤菌数量、固氮根瘤菌重量的影响及种植后的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红花草前期补施氮、磷、钾,氮素对红花草的影响较大,在施氮75 kg/hm~2(N 46%)时,产草量最高,固氮根瘤菌数量最多,固氮根瘤菌重量大;种植后土壤全氮变化表现为不同施氮量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磷、施钾各处理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先降后升;土壤速效磷变化为施氮、施磷各处理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施钾各处理增幅趋势表现不明显;土壤速效钾变化表现为施氮、施磷各处理增幅变化趋势是随肥料用量增加先升后降,在施氮150 kg/hm~2(N 46%)、施磷300 kg/hm~2(P_2O_5 12%)时,土壤速效钾增幅达最大;土壤有机质变化表现为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所以,种植红花草,前期适当补施氮、磷、钾,可以提高红花草产草量,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利用方式及不同开垦年限白浆土的肥力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白浆土为研究对象,以邻近的荒草地为对照,研究林地、旱田、水田3种利用方式及不同开垦年限(30~50年)旱地(大豆-玉米轮作)和水田的土壤肥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0~20cm)的pH值大小为:荒草地>林地>水田>旱田;旱田和水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分别减少44.17%和44.74%,但是亚表层(20~40cm)有机质提高.全氮含量分别减少19.92%和18.42%,全磷有所提高,全钾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旱田利用方式下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水田速效磷含量最高;旱田、水田速效钾含量显著下降(37.84%和60.18%).开垦30~50年后,旱田表层土壤pH值下降1~ 1.09个单位.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减少28.23%~43.78%、12.03%~31.20%;而全磷呈增加趋势,全钾含量变化不大.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2.32%~42.15%和77%~195.35%,速效钾含量减少38.73%~43.08%,且随开垦年限增加,有机质、全氮减小幅度增大,速效氮的增加幅度降低,速效磷的增加幅度上升.水田表层土壤pH值下降0.62~0.84个单位,有机质含量减少33.16%~59.92%.;土壤的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24.25%~78.1%和49.95%~60.73%);速效磷含量增加56.82%~281.9%,且随开垦年限增加,有机质、速效钾减小幅度上升而速效氮减小幅度降低,速效磷增加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8.
氮素形态和氮水平对烟草氮、磷、钾、氯积累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不同氮素形态和氮水平对烟草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开展了营养液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纯硝态氮供应的叶片氮、磷含量随氮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有铵参与供氮的叶片氮、磷含量随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钾含量随总氮供应变化的规律不同于氮、磷,其在铵硝比5∶5之前随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铵硝比达到7∶3之后随氮质量浓度增加而...  相似文献   

19.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养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吉林省公主岭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基础,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黑土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尤其以增量有机无机配施处理[1.5(NPKM)],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最为显著,而常量有机无机配施兼轮作模式[NPKM(2)]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休闲处理土壤中养分含量基本保持试验前的水平。秸秆配施无机肥(SNPK),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影响不是很明显。总之,从长期来看,合理的施肥尤以有机无机肥相结合会维持土壤性质和生产能力,更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有机无机肥料结合施用对紫色土性水稻土的肥力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勇周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Z1):138-142
连续多年的有机无机肥结合施用,增加了土壤氮、磷、钾养分的供应量,特别是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钾的比例,协调了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了施肥效应和化肥利用率,缩小了土壤基础肥力对作物产量的差异.有机肥结合氮磷化肥施用的田地,粮食产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而逐年提高,而单施氮磷化肥的田地,粮食产量则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