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牧草来源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选用8头体重为(632±12)kg泌乳中期奶牛(135±16 DIM),随机分为4组,采用4×4重复拉丁方设计,共4期,每期21 d,其中14 d适应期,7 d采样期。四组日粮均以玉米青贮为基础,粗饲料分别由苜蓿草、燕麦草、羊草和稻草组成,日粮等能等氮且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含量相同。结果显示:(1)四组日粮中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液p H、NH3-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支链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稻草组乙酸含量偏低,丙酸含量偏高,但与其他三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2)稻草组奶牛每日尿排泄量有增加的趋势(P=0.08),牧草来源对每日尿酸排泄量无显著影响(P=0.87),但稻草组中尿囊素显著低于苜蓿草、燕麦草和羊草组(P=0.01),造成总嘌呤衍生物(PD)含量显著降低(P=0.01),稻草组微生物蛋白(MCP)产量比苜蓿草组降低124 g/d。综上可知,在日粮NDF和NFC含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牧草来源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无显著影响,且苜蓿草、燕麦草和稻草组微生物蛋白合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燕麦草、羊草、稻草和玉米青贮共5种牧场常用的粗饲料瘤胃降解特性.试验选用体重为(650±25) kg的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牛,采用尼龙袋法评定其DM、OM、CP、NDF和ADF的瘤胃降解特性和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①5种粗饲料中苜蓿的DM、OM、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均在50%以上;稻草这3个指标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均最低;②玉米青贮的NDF、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均最高,苜蓿均为最低.综合考虑,苜蓿的瘤胃降解特性最好,奶牛饲喂价值最高,玉米青贮和燕麦草次之,而稻草最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科尔沁肉牛对不同粗饲料的降解特性,采用尼龙袋法测定苜蓿干草、玉米秸秆、羊草、稻草、玉米青贮和苜蓿草块6种粗饲料在肉牛瘤胃内干物质(dry matter,DM)、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的瘤胃降解率。结果显示:DM和CP的肉牛瘤胃有效降解率(ED)以苜蓿干草最高,稻草最低,苜蓿草块、玉米青贮、羊草和玉米秸秆居中;NDF和ADF的肉牛瘤胃ED以苜蓿干草最高,羊草最低。结果表明:从科尔沁肉牛对6种粗饲料的降解特性看,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最高,稻草的营养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来源日粮对泌乳中期奶牛乳中脂肪酸组成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8头泌乳中期奶牛,随机分为4组,采用4×4重复拉丁方设计,共4期,每期21 d,其中适应期14 d,采样期7 d。四组日粮均以玉米青贮为基础,粗饲料分别为苜蓿、燕麦草、羊草和稻草,日粮等能等氮且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含量相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粗饲料来源日粮对干物质采食量和奶产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乳中C4∶0、C12∶0、C14∶0、C18∶0、C18∶2、C18∶3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稻草组血液中球蛋白浓度显著低于苜蓿组(P0.05),但与燕麦草组和羊草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间血液中葡萄糖、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和β-羟丁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知,当日粮等能等氮且NDF和NFC含量相同时,可考虑使用低质牧草替代优质牧草饲喂泌乳中期奶牛,对其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三步法(瘤胃液法-胃蛋白酶-胰酶)研究绒山羊常用粗饲料原料的体外营养物质降解率。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比较研究6种粗饲料(玉米秸秆、谷草、苜蓿、玉米青贮、燕麦草、羊草)的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粗饲料原料均在65℃干燥并粉碎过40目筛,在体外模拟瘤胃内环境培养48 h,模拟胃内环境消化1 h,小肠内环境消化24 h,测定粗饲料的干物质(DM)、有机质(OM)、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HCL)、粗灰分(Ash)和总能(GE),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结果显示,苜蓿和玉米青贮的DM、OM、CP、EE瘤胃-胃-小肠体外降解率分别在96、94%、97%、88%以上,DE高于16 MJ/kg,体外瘤胃的NDF、ADF、HCL降解率较高。苜蓿、玉米青贮的DM、OM、CP和EE在绒山羊体外瘤胃的降解贡献率多在70%以上,玉米秸秆最低,低于65%;谷草的OM和EE降解贡献率低于60%。研究表明,苜蓿和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高于谷草、燕麦草和羊草,玉米秸秆最低。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的粗饲料对驴盲肠体外发酵过程中各项参数产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体外盲肠发酵法比较研究苜蓿、燕麦草、全株玉米青贮、羊草、玉米秸秆和谷草的体外盲肠发酵参数,以谷草为对照组,不同粗饲料作为处理组。结果表明,在各项发酵参数中,苜蓿的产气量和氨态氮含量最高;全株玉米青贮菌体蛋白含量最高,谷草最低;苜蓿和燕麦草乙酸含量较高,玉米秸秆和谷草较低;全株玉米青贮和燕麦草丙酸含量较高,谷草最低;燕麦草的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最高,玉米秸秆和谷草较低。粗饲料多项组合效应值排序为苜蓿>燕麦草>全株玉米青贮>羊草>玉米秸秆>谷草。研究表明,苜蓿、燕麦草、全株玉米青贮和羊草的体外盲肠发酵效果较好,玉米秸秆和谷草的较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青贮、全株小麦青贮、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燕麦草(2种)、稻草、花生秧、谷子秸秆和小麦秸秆共10种粗饲料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为科学配制奶牛饲粮提供数据参考。采用尼龙袋法评定其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72 h动态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苜蓿青贮的DM有效降解率最高,达到58.24%,小麦秸秆的最低,为34.20%;CP有效降解率最高的是苜蓿干草,与依次降低的全株小麦青贮、苜蓿青贮、全株玉米青贮、燕麦草、稻草、小麦秸秆、谷子秸秆和花生秧差异显著(P0.05);全株小麦青贮的NDF有效降解率与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燕麦草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全株小麦青贮的A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综上所述,苜蓿干草和苜蓿青贮的瘤胃降解率较高,营养价值较高,小麦秸秆和谷子秸秆品质相对较差,花生秧与上述秸秆饲料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干草、玉米青贮、燕麦草和羊草这4种常用牧草在湖羊瘤胃中的降解特性。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湖羊,利用尼龙袋法,测定6、12、24、48和72 h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消失率和降解参数。结果表明:苜蓿的各营养物质瘤胃消失率和有效降解率最高,玉米青贮次之,燕麦草较低,羊草最低(P0.05)。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3×5非平衡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体重(540±23)kg、18~20月龄的健康科尔沁公牛5头,分别采食稻草秸秆、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青贮、全株玉米青贮和苜蓿干草5种粗饲料日粮,精粗比为50:50,每天每头牛进食10 kg日粮(干物质基础),进行90 d的消化代谢试验,利用口腔采集瘤胃液和全收粪法进行瘤胃发酵特性和氮代谢的测定。结果表明:5种粗饲料日粮组科尔沁肉牛瘤胃pH在6.98~7.32(P0.05);氨态氮浓度在0.32~6.31 mg/dL,且苜蓿干草高于其他日粮(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在38.97~55.22 mmol/L,苜蓿干草和全株玉米青贮高于其他日粮(P0.05);苜蓿干草和全株玉米青贮食入氮高于其他日粮(P0.05),稻草秸秆氮利用率和沉积氮低于其他日粮(P0.05),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青贮和玉米秸秆氮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苜蓿干草和全株玉米青贮对科尔沁肉牛的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特征影响显著,稻草秸秆不利于氮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7种粗饲料(玉米秸秆、玉米青贮、甜菜颗粒、麦秸、大豆皮、燕麦草和苜蓿青贮)的常规营养成分差异及其在山羊瘤胃液的降解特性,为粗饲料在山羊生产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4只12月龄,体质量相近[(50±2.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ANKOM DAISYⅡ技术进行饲料的体外瘤胃降解。然后分别测定样品的干物质(DM)、中性洗低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特性,及瘤胃发酵参数(NH_3-N、VFA)。结果表明:7种粗饲料原料中苜蓿青贮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粗饲料(P<0.05);麦秸的粗灰分(ASH)含量最高(P<0.05);玉米秸秆的ADF和NDF含量最高(P<0.05)。DM有效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玉米青贮>苜蓿青贮>甜菜颗粒>燕麦草>大豆皮>麦秸>玉米秸秆;NDF有效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苜蓿青贮>甜菜颗粒>玉米青贮>燕麦草>大豆皮>麦秸>玉米秸秆;ADF有效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苜蓿青贮>甜菜颗粒>玉米青贮>燕麦草>大豆皮>麦秸>玉米秸秆。48 h玉米秸秆的NH_3-N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粗饲料(P<0.05),48 h玉米青贮、甜菜颗粒和苜蓿青贮NH_3-N含量显著低于其余粗饲料(P<0.05),但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青贮TVF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粗饲料(P<0.05),其次为甜菜颗粒和燕麦草。说明7种粗饲料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特性均存在差异,其中,玉米青贮、苜蓿青贮和甜菜颗粒的可利用价值较高,大豆皮和燕麦草的可利用价值居中,麦秸和玉米秸秆的可利用价值低。  相似文献   

11.
12.
测定冀桑2号在营养生长期、花期、果期和果后期4个时期的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的鲜重和干重,计算叶片鲜重含水量和绝对含水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从营养生长期到花期,冀桑2号3个部位叶片的鲜重含水量与绝对含水量均有上升;从花期到果后期,3个部位叶片的鲜重含水量与绝对含水量呈递减趋势。叶片含水量都以花期最大,果后期最小。  相似文献   

13.
桑树不同品种及取材部位中的主要芪类成分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芪类物质是桑树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不同桑树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取材部位的桑皮苷A、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等主要芪类成分含量。芪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的桑树品种有中生火桑、黑鲁桑、塘10、小鸡冠桑等,4个桑树品种样品中芪类成分的质量比分别为3 228.3、3 162.7、3 049.7、2 462.4μg/g。桑树不同取材部位中,以1年生枝条中的芪类成分含量较高,新梢和桑叶中的含量较低,3个部位样品中的芪类成分质量比分别为3 879.0、813.2、501.6μg/g。检测结果可作为筛选芪类成分含量高的桑树药用材料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比较不同品种、刈割时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总皂苷含量变化及添加剂处理的苜蓿青贮后总皂苷变化的程度,采用比色法对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总皂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 <0.01),总皂苷含量范围为0.69%~0.98%。不同刈割时期苜蓿青贮间的皂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 <0.01),第2茬不同生育期比第1茬相应时期皂苷含量都有增加趋势,不同生育期以现蕾期含量最高,苜蓿皂苷含量最高的时期比最低时期要多51.72%。不同添加剂处理的苜蓿青贮以对照组含量最小为0.65%,蔗糖和绿汁发酵液处理的苜蓿青贮皂苷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 <0.01)。苜蓿鲜样中总皂苷含量最高为1.07%,与苜蓿青贮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 <0.01),苜蓿青贮总皂苷含量较青贮前明显降低。选择‘先驱者’、‘首领’2个苜蓿品种,在第1茬初花期、第2茬结荚期进行刈割,以蔗糖和绿汁发酵液作为添加剂制作青贮,可以有效降低总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5.
锈病是鸭茅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鸭茅产量与饲用品质。鸭茅对锈病的易感性已成为限制其在我国南方被更广泛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草地的生产能力是评价牧草是否具有建植价值的标准之一。为弄清鸭茅混播豆科牧草、鸭茅单播条件下,刈割对牧草产量和鸭茅锈病的防控作用,研究设计了不同刈割间隔处理[30d、45d、60d、不刈割(CK)],以鸭茅单播为对照,观察不同刈割间隔处理对鸭茅锈病和鸭茅混播豆科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得出:(1)刈割处理对不同建植模式下鸭茅锈病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且混播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较鸭茅单播模式更易控制鸭茅锈病。(2)鸭茅+紫花苜蓿、鸭茅+白三叶混播的产量高于鸭茅单播,尤其是鸭茅+紫花苜蓿。(3)不同刈割间隔处理的年干物质产量差异显著,间隔30d刈割和45d刈割处理的年干草产量较高。本研究得出,豆禾混播草地提高了牧草的产量,鸭茅+紫花苜蓿混播尤为明显,且合理刈割,既能增加草地产量,也可有效控制鸭茅锈病。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7,(3):13-15
为比较松属素和木犀草素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功效,将正常培养的肺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及神经胶质瘤细胞(U87、U1172)经不同浓度的松属素和木犀草素(40,80,160μm)分别处理24和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SRB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核凝集和片段化;Hoechst 33258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膜联蛋白A7(ANXA7)、procaspase3和LC3B的表达。结果表明,松属素和木犀草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A549、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而对U87和U172细胞的抑制功效较弱。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MDA-MB-231细胞中,松属素和木犀草素上调LC3-Ⅱ的水平,促进细胞凋亡。这说明松属素和木犀草素对肺腺癌和乳腺癌细胞具有抗肿瘤功效。  相似文献   

17.
不同建筑类型及管理方式对冬季鸡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通辽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管理方式的鸡舍,测定了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舍内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结果表明:A和C舍之间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B舍(P<0.05)。A、B两舍之间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C舍(P<0.01)。氢气的浓度A、C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舍极显著高于B舍(P<0.01),C舍显著高于B舍(P<0.05)。二氧化碳浓度B、C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舍极显著高于B、C舍(P<0.01)。硫化氢气体用1~10mg/m3检测管未测出含量。气流速度A、B、C三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基本符合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及不同性别在建立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方面的差异。将65、70和75 mg/kg 3个浓度STZ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雌、雄性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36 h后尾静脉采血测血糖,3周后进行裂隙灯检查,每天测量动物饮食量及排粪尿量变化,每周测定体重。试验结果显示,70 mg/kg STZ比65 mg/kg STZ糖性白内障发生时间缩短约1周,且比75 mg/kg STZ死亡率低。同浓度STZ腹腔注射后雌性大鼠糖尿病发生时间为72 h,雄性大鼠为36 h,白内障发生时间雌性比雄性大鼠慢约1周。试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70 mg/kg STZ在糖性白内障模型建立所需时间及模型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雄性大鼠较雌性更易于建立糖性白内障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Moench’)和玉米(Zea mays ‘Linn’)在青海不同海拔生态区及甜高梁不同刈割次数的植株养分含量,以3个甜高梁和1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整株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3个海拔生态区甜高粱的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糖含量均高于玉米,而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低于玉米;海拔1850~1990m甜高粱粗蛋白含量高于玉米,磷含量极显著高于玉米(P<0.01).刈割次数对甜高粱养分含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第1次刈割甜高粱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灰分和钙含量最高;对照(不刈割)无氮浸出物、磷和糖含量最高.表明甜高粱是优质饲料作物,应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摘要:以16年生‘华酥’梨为试材,分别于盛花期和果实发育期,采用叶面喷施和土施两种方式施用氨基酸硒肥,结果表明:氨基酸硒肥可以改善梨果实品质,如极显著提高果肉中硒元素的含量(能够达到对照的8.8~16.3倍)、降低石细胞的含量(比对照降低39.9%~50.2%),喷施氨基酸硒肥还可以改善叶片质量。综合考虑施肥效果和硒的利用率,盛花期喷施氨基酸硒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