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血淤症是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因此采用活血化淤治则治疗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血液病及血栓性疾病等在内的许多疾病,都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乌龙茶具有通过降低红细胞压积、防止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度以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推测乌龙茶亦应能防治血栓形成的作用。本文在复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观察乌龙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实验条件和方法 (一)动物及分组 选择健康新西兰种兔28只,体重2~2.5公斤,雌雄兼用。在正式实验分组前,所有家兔分笼饲养,给予普通饲料100克/日/兔,喂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的维生素P活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P(VP)有多种生化效应,以促进结缔组织代谢,增加毛细血管韧性、加速创伤愈合、防治多种出血疾患,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等研究报道较多。1950年Kursa-nov,A.L.等研究茶叶的VP活性在缺乏VP小白鼠上证明茶叶的多酚类物质有减少毛细血管出血作用,但未见国内报告有关资料。 我们根据乌龙茶的药效特点,实验观察了这种茶的VP活性——对小白鼠肺血红蛋白指数(PHI)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所用的乌龙茶,系采摘铁观音(Camellia Sinensis)无性系品种茶树叶子制成的一级福建铁观音,1982年采制,密闭装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香高味醇、回甘耐泡。乌龙茶内含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乌龙茶具有抗氧化、预防肥胖、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防龋齿、抗过敏、解烟毒、抑制有害菌、保护神经、美容护肤、延缓衰老等功效。有专家预言"乌龙茶将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茶类"。  相似文献   

4.
日本伊藤园商社是液态乌龙茶创始者。现在伊藤园又试制成功速溶乌龙茶和酒乌龙茶,将与“三多利”(啤酒厂商)合作在明年四月开始在全国推销。 速溶乌龙茶是以我省乌龙茶Y303、Y403、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乌龙茶防治癌症的作用机制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本文着重从饮用乌龙茶与防治癌症的关系、乌龙茶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及类黄酮化合物的抗癌作用,加以简述。希望有助于消费者对乌龙茶的防癌作用有更深的了解。一、乌龙茶预防癌症发病率的普查结果自1973年至1977年,Hirade等人曾对日本茶叶主产区静居民的胃癌死亡率进行了连续5年的调查。统计结果表示,该地区胃癌死亡率为全国同种疾病的1/5以下。几乎在这同一时期,静同集立大学的小国伊太郎教授等人也发表了近似的调查结果。经过因果关系的分析,他们认为静闹县茶叶产区居民的胃癌…  相似文献   

6.
台湾乌龙茶     
台湾乌龙茶及包种茶属半发酵的乌龙茶类,其采制方法和品质特点则与福建和广东的乌龙茶略有异同。从鲜叶原料看,台湾乌龙比较细嫩带有毫芽,而福建、广东则要求采成熟的嫩梢,即新梢形成驻芽时(俗称开面)采摘。从制造过程发酵程度看,台湾乌龙茶发酵最足,汤色偏红。其次是福建闽北的乌龙茶如武夷水仙及广东的水仙。再次是福建安溪的乌龙茶如安溪铁观音。而包种发酵程度最轻。茶汤汤色也依次逐渐由红而转为杏黄。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与红茶因其制法不同而香气类型有明显的区别,前人已做过报道。众所周知,萎凋是乌龙茶香气形成的重要工序。本文将通过比较不同萎凋处理的乌龙茶香型,观察乌龙茶加工中萎凋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乌龙茶抗病原菌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龙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对乌龙茶在抗病原菌作用方面所进行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力图在作用机制方面也加以阐述。希望借此有助于读者对乌龙茶加深了解。1乌龙茶多酚类化合物的抗病原菌作用乌龙茶中含有儿茶素及半发酵过程中聚合成的大分子茶多酚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抗老化和防癌作用,而且也显示出很强的杀菌、抑菌活性。1.1防治虫牙作用80年代初期,东京医科大学的大西正男教授等[1]人曾经对日本新县饭后饮用一杯茶的298名小学生与185名饭后饮用水的小学生进行虫牙发病率的对比调查。结果表明,饮茶可以明显的减少虫牙…  相似文献   

9.
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及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阮逸明 《中国茶叶》2005,27(3):13-14
台湾先后引进了乌龙茶、包种茶、红茶、绿茶(龙井、眉茶及煎茶)等制造技术并得到发展,使台湾成为兼具不发酵茶类(绿茶)、部分发酵茶类(包种茶、乌龙茶)及全发酵茶类(红茶)产制技术的产茶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茶树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的环境条件对茶树生长发育以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对环境条件与乌龙茶品质关系的详尽研究尚未见报道。乌龙茶是福建特种茶类,其特殊的品质风格决定了对环境条件的严格要求。茶园生态失调已经成为福建广大乌龙茶区的严重问题;研究影响乌龙茶品质的立地条件因子和作用,对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条件,提高乌龙茶品质,从而提高福建茶叶生产的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萎凋对乌龙茶香气形成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前作者已报道了乌龙茶与红茶香型的差异可能是由二者的不同制造工艺所引起的。 本文对乌龙茶香气产生有重要作用的工序——萎凋工序,通过不同萎凋处理制造的乌龙茶香型作了研究,并对乌龙茶制造有特殊作用的萎凋工序进行讨论。 乌龙茶和炒青绿茶制造工序示于图1。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主要产于我国福建南部(闽南)、北部(闽北)及广东和台湾等地,不同产区乌龙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品质特征。本文选取不同产区有代表性的乌龙茶样品,采用专家感官审评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了香气感官品质审评和香气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香气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酮类、醛类、酯类、碳氢化合物、酚类、含氮化合物等,但不同产区乌龙茶香气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反-橙花叔醇(40.96%)与α-法尼烯(20.00%)是台湾高山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反-橙花叔醇(46.22%)、吲哚(15.20%)和α-法尼烯(23.01%)是闽南清香型铁观音的主要香气成分;反-橙花叔醇(13.51%)、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11.87%)和紫罗酮类物质(5.26%)是闽北水仙的主要香气成分;而反-橙花叔醇(31.43%)和吲哚(35.83%)是广东乌叶单枞的主要香气成分。本文还分析比较了不同做青程度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同时探讨了香气成分含量与乌龙茶香气品质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桂花乌龙茶是福建安溪茶厂生产的传统出口商品之一,销往港澳、东南亚诸国及西欧部分国家,甚受爱好者的欢迎。兹就桂花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介绍如下。桂花乌龙茶制作工艺过程: 茶胚处理花胚处理茶与花拌合(堆窨)—→通花—→烘干—→筛分与拣剔—→匀堆装箱。  相似文献   

14.
据香港《明报》报道:日本去年进口乌龙茶四千吨,为了减少乌龙茶的进口量,正着手研究发展国内生产。最近由静岗县经济联合会试制的三种乌龙茶,征求178家茶叶专卖店评价的结果:有三家认为是有希望的商品;有九  相似文献   

15.
乌龙茶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乌龙茶的高产、优质,不仅取决于其自然生态条件与优良的茶树品种,还取决于良种的栽培技术。乌龙茶茶树良种多,种植技术也不同,现将闽南乌龙茶品种(以铁观音品种为代表)和闽北水仙、肉桂品种的主要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乌龙茶对MNNG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乌龙茶对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乌龙茶不仅能降低MNNG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还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此外,还对乌龙茶的抑癌作用机制等进行了讨论,认为乌龙茶的抑癌作用可能与茶叶中的多酚破坏胃液中N-亚硝基化合物以及乌龙茶对免疫功能具有保护或调整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一、乌龙茶的脂肪乳化作用 为阐明乌龙茶有促进脂肪消化作用,对茶浸出液含有的皂角苷的界面活性效果进行了研究。本试验用轮环法测定茶浸出液的表面张力以考察界面活性化作用。 实验方法:分别称取乌龙茶(安溪色种S101)、红茶(混合茶)、绿茶(煎茶A)加入沸水180ml,静置五分钟,保温20℃,用Du Noug式表面张力测定装置于20℃下测定,均重复三次以上,求出其平均值及标准偏差。 试料浓度以上述茶浸出液为基础,取其倍数。例如×5即表示15g,茶用180ml沸水浸出,下同。  相似文献   

18.
福建乌龙茶是福建出口的乌龙茶产品的总称,包括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以及以品种名称命名的福建所有乌龙茶。我省最早出口的茶叶称武夷茶,至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随着武夷茶大量出口,才有乌龙茶之名。乌龙茶名称的前身称“乌余”,又称“青茶”。“青茶”原先是指乌龙茶的在制  相似文献   

19.
乌龙茶预防食管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资料表明,茶叶中的主要组分茶多酚、儿茶素可能对多种化学致癌物引起的肿瘤(特别是上消化道肿瘤)具有预防作用[1 ̄4]。福建省安溪县是全国乌龙茶的主要产地,每年产量为3万t,为了探讨饮用乌龙茶与食管癌的关系,并为今后食管癌的预防提供依据,我们与安溪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在国际上素负盛名。了解乌龙茶品种的不同叶位叶片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对了解乌龙茶的品质形成是有益的。为此,作者对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叶片进行了系统的电镜观察,并作了必要的生理生化测定。制乌龙茶的芽叶必须是半开面。如果采一芽二叶,则制不出乌龙茶的特殊香味,同时只有适制乌龙茶的品种才能制出乌龙茶的特殊香味。针对这种现象,作者试图从茶树叶片结构上找到解释。因此,三年来对福建安溪和广东汕头地区适制乌龙茶的各主要品种,如铁观音、凤凰水仙、黄旦、毛蟹、梅占、本山、岭头单(木丛)、奇兰等进行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叶片结构观察。关于透射电镜下观察适制乌龙茶各品种不同叶位叶片的超微结构,过去尚未见到过文献报道。材料于1981年8月下旬、1982年4月下旬、198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