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国内和沈阳市农科院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选育方法,以及它们的遗传机制和在国内辣椒生产应用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35  
耿三省  王志源 《园艺学报》1994,21(2):165-169
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表明,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发在四分小孢子形成以前。由于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高度液泡化,挤压小孢子母细胞,严重影响了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不能形成正常花粉粒而导致败育。辣椒雄性不育系的花器明显小于保持系,前者成熟花药瘦小,干瘪,无花粉粒或花粉粒极少,花粉粒磺化反应不着色或着色极淡。扫描电镜下观察:辣椒雄性不育系的共粉粒表面光滑,无明显乳状突起,保持系花粉粒则有明  相似文献   

3.
薛庆华 《辣椒杂志》2007,5(1):18-19
辣椒的杂种优势很强,杂交辣椒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栽培。过去大都采用人工去雄杂交制种,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育种途径逐渐更新,辣椒雄性不育系包括雄性不育两用系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简称三系)育种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辣椒雄性不育系制种具有保证杂交种的纯度,提高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防止亲本流失等特点。如何发挥这些优势,研究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辣椒雄性不育系制种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杂种优势非常明显,一代杂种已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辣椒杂交种的生产主要靠人工去雄、授粉,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种子纯度难以保证。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辣椒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繁育技术及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杂交制种技术的研究,在苗床土壤消毒、种子处理、田间管理及杂交授粉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与改进,保证了种子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辣椒一代杂种种子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1 利用模式 根据已报道育成的辣椒雄性不育遗传资料,辣椒雄性不育在生产上能够利用的模式有两种:①核基因不育型,雄性不育只受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可育对不育为显性,在生产上可用两用系制种,即制种田亲本中有50%植株可育,应拔除,50%植株不育,作为母本.  相似文献   

6.
辣椒杂种一代的制种迄今几乎全靠人工授粉进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或劳动力。利用雄性不育繁制杂交种子已在不少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上得到利用,至于辣椒雄性不育的研究于1958年曾有过报道(Peterson,1958)。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由与S细胞质互作的隐性基因rf控制,但雄性不育的表达对温度敏感,在冷凉条件下会产生可育花粉(Peterson,1958;Shifriss & Guri 1979;Shifriss,1997)。  相似文献   

7.
朝天椒雄性不育系TC111A具有育性稳定、不育度高、配合力强等优点。阐述了辣椒核胞质不育系TC111A及其保持系TC111B的选育过程,并利用该不育系配制出高辣、高产、抗病新品种石辣1号等,通过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以促进石柱县辣椒产业向高效益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辣椒育性恢复的遗传及恢复系和保持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cms)CCA-4261与恢复系Pantc-1的杂交组合的育性恢复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Pantc-1的育性恢复遗传属于单基因控制性状.对全部属于C.annuum的48个辣椒品种(系)和5个甜椒品种(系)进行筛选,以查明它们是否存在育性恢复基因或雄性不育保持基因,并根据雄性不育细胞质是否转移到比较理想的辣椒品系讨论了这些品种(系)究竟属于保持系还是恢复系.  相似文献   

9.
《吉林蔬菜》2005,(5):1-1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辣椒加工企业的发展,速冻红椒的大量出口,腌渍、干制、提取色素等加工型辣椒的种植面积逐年递增,而该类型的辣椒杂交新品种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求,国内许多辣椒种植加工基地仍采用地方常规品种,或是采用韩国等进口品种,针对目前生产状况,天津神农种业辣椒课题组利用引进的不育源9801A,经过多年回交转育和筛选,筛选出胞质雄性不育系KA和恢复系亚-6C,并培育出加工型辣椒新品种津红1号。现已通过市级鉴定并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0.
辣椒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辣椒H97643分离世代中的胞质雄性不育株为不育源,通过测交、回交进行辣椒黄绿苗96-140突变体(96-140YBM)雄性不育的转育.在测交中发现辣椒黄绿苗96-140突变体(96-140YBM)有较强的雄性不育保持性,通过单株选择、连续回交转育,选育出了4个园艺性状接近96-140YBM、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96-140YBMA-n和相应的4个保持系96-140YBMB-n,并对不育系、保持系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1.
对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cms)CCA-4261与恢复系Pantc—1的杂交组合的育性恢复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Pantc—1的育性恢复遗传属于单基因控制性状。对全部属于C.annuum的48个辣椒品种(系)和5个甜椒品种(系)进行筛选,以查明它们是否存在育性恢复基因或雄性不育保持基因,并根据雄性不育细胞质是否转移到比较理想的辣椒品系讨论了这些品种(系)究竟属于保持系还是恢复系。  相似文献   

12.
辣椒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辣椒雄性不育的遗传类型,不育基因的来源、分布及其特性和不育植株在形态、细胞学和生理指标上的表现,并且分析了辣椒雄性不育在生产中的应用,提出了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范妍芹  刘云  严立斌 《园艺学报》2004,31(3):422-422
 ‘冀研8号’是利用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91-8为母本,以优良辣椒自交系L16-2为父本配制成的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果实牛角形,商品性好,单果质量70 g,味辣,抗病毒病,较抗疫病,适宜华北地区春季塑料大拱棚和露地地膜覆盖栽培,产量49.6~63.6 t/hm 。  相似文献   

14.
辣椒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水 《辣椒杂志》2009,7(4):24-25
辣椒为常异花授粉植物,其不同品种或类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通常辣椒一代杂交品种比常规品种增产30%以上,且抗病性、抗逆性等优势明显。辣椒具有繁殖系数大的特点,其杂种优势能在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目前,我国鲜食辣椒品种已经实现了杂种化。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通常有4种:常规途径、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功能性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5.
辣椒雄性不育杂交种规模化制种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辣椒杂种优势非常明显,一代杂交品种已大规模应用于我国辣椒生产,但我国辣椒杂交种的生产主要靠人工去雄、授粉,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种子纯度难以保证,因此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解决这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我国辣椒雄性不育研究在细胞学、内源激素、物质代谢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分析了辣椒雄性不育在生产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辣椒上同时存在细胞质不育和细胞核不育两种遗传类型的雄性不育,是研究植物雄性不育育性表达很好的试验材料。介绍了辣椒雄性不育的小孢子败育机理、育性与生理生化指标昀关系、育性相关基因遗传特点以及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辣椒雄性不育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李海燕  何龙 《蔬菜》2006,(2):8-9
神农红8号是天津神农辣椒研究所利用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KA和恢复系亚-6C培育出的加工型辣椒优良品种。经过在河北望都、山东平度、内蒙开鲁及辽宁北票等地区种植,表现出优秀的商品性状、丰产潜力和极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9.
江淮8号是以辣椒雄性不育系A-921为母本、甜椒雄性不育恢复系C-097为父本配制的辣椒一代杂交新品种。该品种早中熟,植株高度约65 cm,植株开展度约60 cm,株型紧凑,首花节位10~11节,挂果集中,果实牛角形,青果绿色,果面光滑,果长度12 cm左右,果肩宽度6 cm左右,平均单果质量约65 g,辣味中等。667 m2产量约3 800 kg,抗疫病、炭疽病等病害,耐热耐湿,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20.
辣椒杂种优势非常明显,优良组合比传统主栽品种增产30~40%,辣椒杂种一代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目前辣椒杂交制种均采取人工去雄、授粉制种的方法,成本高,种子价格昂贵。雄性不育的利用则是迄今为止有可能降低辣椒制种成本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国内外对辣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