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芒果果肉象是云南芒果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蛀害芒果果肉,在果肉内形成纵横交错的蛀道或洞穴,粪便污染果肉,失去食用价值。该虫在云南景谷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树干翘皮裂缝、树洞或表土层中越冬。  相似文献   

2.
芒果柑桔小实蝇是云南芒果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取食芒果果肉,对3年芒果危害率为32.4%,对象牙芒果为34.7%。该虫在云南景谷地区1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全年均有活动,以老熟幼虫、蛹入表土中或成虫栖于杂草丛中越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3年芒果危害率降为2.3%,象牙芒果降为1.8%。  相似文献   

3.
芒果柑桔小实蝇生物学及其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芒果柑桔小实蝇是云南芒果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取食芒果果肉,对3年芒果危害率为32.4%,对象牙芒果为34.7%,该虫在云南景谷地区14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全年均有活动,以老熟幼虫、蛹入表土中或成虫栖于杂草从中越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3年芒果危害率降为2.3%,象牙芒果降为1.8%。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苯醚甲环唑在芒果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分析测定了其在云南、海南两地芒果中的残留动态。采用UPLC-MS/MS检测,建立苯醚甲环唑在芒果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测定苯醚甲环唑在云南、海南两地芒果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选择乙腈作为提取剂,优化去簇电压为125.9 V,碰撞能量为32.98 V。在0.010~0.100 mg/kg添加范围内,苯醚甲环唑在芒果全果和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9%~95%,变异系数为4.4%~8.6%,方法检出限为0.001 mg/kg,定量限为0.005 mg/kg。苯醚甲环唑在云南和海南两地芒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3.2 d、10.6 d,施药后21 d、28 d、35 d收获的芒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0.070 mg/kg,低于国家标准限定的残留值。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线性良好,可以用于芒果上苯醚甲环唑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5.
凯特芒果属晚熟品种,主要栽种于四川攀枝花和云南华坪地区。果肉溃败病是此区域凯特芒果的主要生理性病害。分析果肉溃败病果与正常果果肉、果核氮磷钾养分差异,结果表明:果肉溃败病果果肉氮、磷、钾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高出20%以上),果核氮、磷含量却显著低于正常果。过量施用氮、磷、钾肥是造成凯特芒果果肉溃败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经美国农业部种植与产业局的调查表明,菲律宾的邦阿西楠省和Ilocos地区未发现一例芒果象甲的虫卵、幼虫、蛹和成虫,因此,该地区被认定为芒果果肉象甲和芒果果核象甲的非疫区。据报道,芒果果肉象甲是一种严重的外来人侵虫害,会侵蚀芒果果肉。芒果果核象甲则影响芒果果肉和果汁品质,使芒果无法食用。  相似文献   

7.
印度果核芒果象、云南果核芒果象均是云南芒果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害50余种芒果核仁,对三年芒果危害率为41.3%~67.%,对象牙芒果危害率为42.2%~78.0%。印度果核芒果象占总数的76.3%~88.9%,云南果核芒果象占11.1%~23.7%。其生物学小佳和发生危害规律近似。在云南景谷地区一年发生一代。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对三年芒果危害率降为10.9%,象牙芒果降为11.7%。  相似文献   

8.
芒果挥发物对桔小实蝇成虫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不同生理状态下(性成熟与性未成熟)桔小实蝇(Dacus dorsalis)两性成虫在不同时间内(5,10,15,20,30,40,50,60min)对不同剂量完整芒果(250g,500g,750g,1000g)、芒果果肉(0.01g,0.1g,1.0g,10g)挥发物的反应。结果显示,桔小实蝇两性成虫对完整芒果挥发物不产生反应。芒果果肉挥发物对桔小实蝇两性成虫均能产生显著的引诱效果。剂量反应结果表明,随着测试剂量的增加,芒果果肉挥发物对桔小实蝇成虫的引诱作用增强。时间反应结果显示,随着测试时间延长,实蝇成虫对芒果果肉挥发物的反应增强。从生理状态上看,性未成熟成虫比性成熟成虫对芒果果肉挥发物的反应更加敏感。从性别上看,雌虫比雄虫对芒果果肉挥发物的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9.
桔小实蝇为害右江河谷地区芒果情况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小实蝇成为右江河谷芒果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有日趋严重发生的态势。该虫主要以幼虫在芒果成熟期蛀食果肉为害,造成大量落果或挂果果肉腐烂。防治方法以性诱剂与化学药剂综合使用效果最好,如在成虫交配产卵盛期喷洒敌百虫与红糖混合液的同时悬挂性诱剂诱杀等。  相似文献   

10.
印度果核芒果象、云南果核芒巢象均是云南芒果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害50余种芒果核仁,对三年芒果危害率为41.3-67.0%,对象牙芒果危害率为42.2-78.0%。印度果核芒果象占总数的76.3%-88.9%,云南果核芒果象占11.1%-23.7%。其生物学习性和发生危害规律近似。在云南景谷地区一年发生一代。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对三年芒果危害率降为10.9%,象牙芒果降为11.7%。  相似文献   

11.
云南境内5种象虫幼虫和蛹的形态描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别描述了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Situ et Zhang),多瘤雪片象(Niphades verrucosus Voss),粗刻点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 Langor,Situ et Zhang);果核芒果象(Sternochetus olivieri Faust)和果肉芒果象(Sternochetus frigidus Faust)等5种象虫的幼虫和肾的形态特征,并配备插图和说明,幼虫主要特征包括头部正面观、内唇、上颚、下颚、第Ⅵ腹节、气 门;蛹体正面观,背面观,臀板和臀棘。列出了幼虫检索表,并报道了5种象虫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FAO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参照蒋青等建立的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从国内分布、潜在的危险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移殖的可能性、危险性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对芒果果核象甲的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芒果果核象甲综合风险值为2.3,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陈述属名的变更和洞腹象属四种杧果象虫的分布,作出果核杧果象不同虫期的形态描述并与近缘种印度果核象S.mangiferae F.作比较。自1985~1987年,在云南一个果园观察果核柱果象的生活史和习性。文章阐明以前文献中没报道过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和分析当地气候因素对果核杧果象种群动态的影响,并介绍自然条件下捕食性天敌和真菌病原的作用。此外,文章列举品种的易受害性。  相似文献   

14.
蛀果杧果象首次在我国云南果产区被发现 .在记述该虫形态特征的同时 ,与印度果核象、果核果象和德宏果核果象 3种果象作形态比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杧果象的传播及四种杧果象的形态区别以及两种果核象在生物学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纳米磁珠(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的磁性分离特性,结合PCR技术,建立一种简单方便的芒果果核象甲Sternochetus mangiferae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可以较简便的提取出昆虫的DNA,且用时仅10min左右,相对普通DNA提取试剂盒效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1日龄雏鸡和未感染 IBDV的相应对照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中的浆细胞总数、成熟浆细胞和前浆细胞数量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总数和成熟浆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雏鸡;前浆细胞数在感染初期也呈现一定的减少。浆细胞的上述变化在法氏囊的淋巴小结皮质、脾脏的红髓和鞘动脉外周、盲肠扁桃体的弥散区、哈德尔腺的集合小管和排泄管周围、胸腺的髓质等区域最明显。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IBDV 后,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反应呈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8.
16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添加0、0.2%、0.4%和0.8%谷氨酰胺饲粮28d。每周末取鸡24只,每组6只,颈静脉放血致死,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电子分析天平称重,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显微摄影,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肉仔鸡中枢淋巴器官胚后发育的影响。结果为(1)试验3组1、4周龄和试验2组2、4周龄胸腺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2周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2组1、2、4周龄和试验3组4周龄法氏囊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1、2周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试验组胸腺小叶增多,皮质增厚,淋巴细胞密集,髓质比例减小,胸腺小体减少、减小;法氏囊皱襞内淋巴滤泡增多,皮质增厚,滤泡内淋巴细胞增多,但对照组4周龄皱襞内淋巴滤泡急剧减少。添加0.8%谷氨酰胺对肉仔鸡中枢淋巴器官的作用最为明显。结果说明,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肉仔鸡中枢淋巴器官胚后发育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对中枢淋巴器官,尤其是法氏囊的退化具有延缓作用。从组织学角度证明谷氨酰胺能够促进中枢淋巴器官的胚后发育及其内T、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频次法”、“指标法”等,对麦田食蚜蝇的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麦田食蚜蝇幼虫在田间分布型为疏密相间的负二项式分布,属聚集分布。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昆虫行为引起的,可能与成虫集中产卵于蚜虫附近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直接观察和摄像机同步记录的方式.观测大华丽蜾赢[Deltapetiolata(Fabricius)]的筑巢与育幼行为,包括选址、取水、取泥、筑巢、产卵、捕虫和封口等环节。结果表明,大华丽蜾赢一天的活动时间为8:00~18:00.完成1穴需要制作和搬运15~18个泥球,单次取泥时间为33~75s,单次取水时间为15~22s。筑巢耗费1个泥球的时间为41~209s,单穴储存2~4只夜蛾幼虫;每天筑l穴,连筑8穴,每穴产卵1粒.共8粒,幼虫发育30d左右,2只破巢而出,羽化为成虫,其余被寄生而未能完成发育。同时,成功地获得了包括巢内行为在内的视频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