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章剑 《河北渔业》1999,(6):13-14,19
龟类具有独特的营养、药用、观赏和出口等其它动物无法替代的经济价值。加大力度开发龟类养殖,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逐步复苏,养龟业将会成为出口创汇、振兴国民经济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养龟业已经成为不少地区的支柱产业。作为特种养殖业,养龟业具有养殖技术易懂,生产强度不大,养殖场地可因地制宜,养殖效益较好等多种优势。而且,龟类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历为国人所喜爱。由于龟的用途较为广泛,以至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尤其是三线闭壳龟等珍稀品种,其价格往往比一般龟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相似文献   

3.
龟类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历为国人所喜爱。由于人类对龟的需求量猛增.加上龟的成活率远高于鳖,促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养龟。随着养龟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预防龟病的发生,做到健康养殖,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州市恒兴乡养殖专业户朱云龙养殖乌龟已有5年历史,去年,他花10万多元陆续从广东、上海等地购回色种,开始规模养殖,目前已拥有草龟、山色、黄喉水色及巴西七彩龟等2300余只,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龟场一恒兴养角切。自然状态下乌龟的生长速度极慢,每年仅增量50克左右。朱云龙采用人工加温饲养乌龟,冬天保证色的正常觅食,加快了龟的生长速度。该场饲养最多的是巴西七彩龟,该龟具有适应性强、寿命长的特点,还具有无毒、无臭味、不自相残杀等优点。既有滋补、药用价值,又有观赏功能,养殖前景广阔。通州建成养龟场@陶汉清$江苏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东省龟鳖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包括种苗繁育、商品养殖、饲料、经销流通和病害防治等产业链雏形。越来越多的外来资金悄悄流入养龟行业,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养殖的人群也由极少数爱好者逐渐扩散到民间投资者。龟这种动物养在深闰人未识的时代已绝尘而去,各路资金涌入掀起了养殖热潮,养龟业俨然成为了一个备受看好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6.
甲鱼热过后,龟类养殖正悄然兴起。金钱龟、金头龟、鳄龟、七彩龟、黄喉水龟、鹰嘴龟和眼斑水龟等二十多种龟类是目前“炒种热”中的热门品种。主要原因是龟类资源日趋枯竭,营养价值除以植物食性为主的山龟外,都超过甲鱼。集滋补保健、药用观赏、肉嫩味美的优良品质为国人所青睐。尤其抗癌、治疗疑难杂症有特效的金钱龟、含肉量高达85%的鳄龟和生长繁殖较快的七彩龟等都是龟种的佼佼者。因此有人断言:在“炒种热”之后,龟类养殖很快会进人稳定的发展期。尽管龟类性情温和,易养好管理,病害少,对养殖环境条件的要求没有甲鱼高,但在自…  相似文献   

7.
龟在生物学上属爬行纲、龟鳖目、龟科。近年随着养鳖业的大幅下滑,龟类养殖正悄然兴起,原来庭院式的养殖规模被不断地改建、扩大。有专家曾预言:龟类养殖即将成为继甲鱼养殖热后又一个热门养殖行业。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一、玩赏价值龟类长 \具灵性,作为...  相似文献   

8.
龟的观赏     
<正> 龟类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两栖爬行类动物,它浑身是宝,经济价值很高。随着科学的发展,龟已被广泛利用。由于龟具有独特的营养、药用、观赏和出口创汇等其他动物无法代替的经济价值,所以,近年来,养龟业发展较快,全国约有10%以上的县市有养龟项目,并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养龟场,养龟产业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的养龟业是在早期民间小规模养殖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迅猛,到2014年达到高峰。至目前,我国无论是养殖品种和养殖产量均居全球首位,成为一个龟业大国。然而从2015年开始我国龟市价格持续下行,给我国养龟业健康发展造成重创,也伤害了业者的信心。那么我国龟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研究市场找出原因并放正心态  相似文献   

10.
于清泉 《齐鲁渔业》2003,20(9):21-21
近年来,随着养龟业的发展,龟白眼病多有发生,使养殖生产受到影响,甚至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对此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其防治工作,以促进养龟业的健康发展。 症状:病龟眼部发炎充血,眼球和鼻孔有白色分泌  相似文献   

11.
何杰 《科学养鱼》2007,(2):43-43
四眼斑水龟系珍稀龟类,并且可培育成高档观赏龟——孔斑绿毛龟,开发前景很好。一般人工少量养殖均作观赏宠物,利用水族箱或其他缸、钵等均可饲养。若规模饲养,繁殖商品龟则应慎重考察、论证,首先学习养龟技术,建设养龟场地,然后以雌雄配比2:1的比例引进种龟。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龟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现在龟类的野生资源正急剧减少,发展人工养殖是维持生态平衡、保护龟类资源的重要手段。目前养龟的方式从温度的角度可以分为温室控温养殖和自然温度养殖两大类,其中自然温度养殖又以池塘养殖为主。池塘养龟拥有模仿自然环境并可进行大规模养殖的优势,具有龟类生长速度快、疾病较少、养殖管理方便等特点,池塘养成的龟类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龟类原有的优良肉质,为人类提供了健康的食品。  相似文献   

13.
《渔业科技产业》2006,(4):44-45
目前,中国龟鳖业市场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养鳖业“多云转晴”,养龟业“晴转多云”。主要原因是龟鳖占比平衡打破,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市场转型总量上升。近年来由于养龟业的迅猛发展,龟与鳖的比例由原来的1/15逐渐上升到现在的1/7,龟鳖总量上升,尤其是养鳖业正在扩大,养龟业基本维持现有的规模。  相似文献   

14.
邓厚群 《齐鲁渔业》2007,24(1):36-38
龟类集观赏、食用、医疗、保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深受各界人士喜爱,身价越来越高,促进了近年来养龟业的快速发展。但除个体业余养龟者外,规模养龟投资大风险也大,初涉此道者必须谨慎,切忌盲目引种: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1合理确定养殖品种目前国内已开发的龟类养殖品种达30多个,除较大型的综合性养殖场外,业余养龟者应按观赏、食用、医疗、保健等不同用途确定、选择养殖品种。其中三线闭壳龟(又称金钱龟)是最珍稀、昂贵的高档观赏兼药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龟类市场到底有多大 ?年产商品龟 1万多吨 (鳖的 1 /8) ,产值 5亿元 (鳖的 1 /6) ;年需龟种苗 2 0 72万只 ,1 .5亿元 ;年需专用龟饲料 2万吨 ,产值 1 .5亿元 ;年利润总量 1 .5亿元。目前我国的养龟业处在开发初期 ,有些龟类养殖处在暴利阶段 (如鳄龟、石龟、金钱龟 )。1 市场分析乌龟是我国养龟业中开发较早的品种。年产乌龟苗 5 0万只、商品龟 2 0 0吨 ,养殖地区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 ,市场主要集散在武汉。当前商品乌龟的市场参考价 5 5元 /5 0 0克 ,乌龟苗 1 1元 /只。至今没有真正的专用乌龟饲料 ,一般用鳖饲料代替。巴西龟…  相似文献   

16.
鳄龟,又名鳄鱼龟、蛇鳄龟、肉龟等。它隶属鳄龟科,鳄龟属。鳄龟分为大鳄龟和小鳄龟两种。鳄龟原产于美洲,我国于1997年引进养殖。鳄龟不仅具有食用、药用、观赏为一体的经济价值,而且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适温范围广,含肉率高,易养殖。人工养殖可投喂各种动物内脏、苹果、菜叶等,并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所以深受广大养殖户和养龟爱好者青睐,小水体养鳄龟技术简单,占空间小,操作方便,投资少,见效快,产值高。又能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阳台、楼顶、厨房等闲置场所。特此介绍小鳄龟的小水体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7.
章剑 《水产科学》2001,20(2):34-36
益生元主要指低聚糖,其重要功能是维持动物全内已建立的而且是健康的消化道菌群,90年代以来,先在畜禽养殖中使用,近年来在台湾首先应用于龟类养殖,大陆在鳖的养殖中已经开始应用,效果显著,提出养龟中益生元的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18.
2004年7月~2005年5月我们对浙江的湖州、杭州、平湖等地龟鳖养殖场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道如下。一、养殖现状1.养殖户来源调查发现,养殖户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部分中、小型中华鳖养殖户在中华鳖一路价跌后,利用现有池塘改养龟;另一部分是养鳖大户,除继续养殖中华鳖外,增添养殖各种龟。另外,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用龟鳖的群体逐渐增加;此外,龟作为宠物进入了宠物市场,销量逐年上升,也吸引了一部分人投资养殖龟;尤其在2003年后,浙江省海洋渔业局将龟鳖规划成为浙江淡水优势养殖业后,龟类养殖户迅猛递增,使浙江省在继续保持养鳖大省地位的…  相似文献   

19.
正二、前景展望前年,笔者曾发表过《养龟业前景仍好暴利不再》的讨论性文章,引起了业内反响,两年过去了,不但国家发展带来了有利产业发展的信息,龟业也出现了新势态,那么养龟的前景到底如何,笔者认为前景仍然看好,理由有以下几点。1.国家进入小康社会有利产业发展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形态也将逐步进入康养社会,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不再是吃(温饱)、住(住房)、行(有车),而是娱(娱  相似文献   

20.
鳄龟(Chelydra Serpentina)又名蛇龟、肉龟、小鳄鱼龟,原产于北美洲及中美洲,我国于1997年引进。鳄龟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体型大、含肉率高、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受到养殖户和消费的青睐。为了探讨鳄龟的养殖技术,广西水产研究所于2002年9月购进鳄龟苗进行养殖技术研究,就养殖条件、龟苗放养、养殖方法、饲料投喂、水质管理以及病害防治等技术环节进行了试验观察,经2年的养殖,从稚龟养至成龟,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掌握了一套鳄龟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