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水体中硫化氢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海建 《科学养鱼》2002,(10):47-47
硫化氢(H2S)是一种可溶性的有毒气体,带有臭鸡蛋气味。在水产养殖业中危害较为严重,当养殖水体中含H2S约0.5毫克/升时可使健康鱼急性中毒死亡,高于0.8毫克/升时引起大批量死亡,在虾蟹育苗水体中危害更为严重,含0.3毫克/升的H2S即引起轻度死亡。笔者曾在合阳县黄河滩区做了几年养殖试验,总结了一些防治硫化氢气体的方法与经验,现供养殖者参考。一、硫化氢气体产生的原因池塘中有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产生硫化氢气体:①存在于养殖池塘中的硫化物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硫酸盐;②异氧菌分解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硫化物…  相似文献   

2.
林德忠 《内陆水产》2001,26(11):11-12
针对我县池塘(特别是大水面池塘)产量低、效益差的实际情况,作者于2000年进行了青、精、肥相结合的池塘高产高效养殖试验,具体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池塘1口,面积1公顷,平均水深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进、排水口用铁丝安装防逃设施。1.2养殖方式青、精、肥相结合微流水养殖,草鱼分2批投放同时搭配部分鳙、鲢夏花苗种。1.3苗种来源及放养(见表1)1.4青、精、肥来源1.4.1青饲料利用池塘周边荒地种植黑麦草,苏丹草及管理人员采集的野草,养殖期间共投放青料1万千克…  相似文献   

3.
桑沟湾栉孔扇贝不同养殖方式及适宜养殖水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桑沟湾内,对栉孔扇贝Chlamys(Azumapecten)farreri(JonesetPreston)的笼养与串耳养殖等不同养殖方式及不同水层(1m、2m、3m、4m)的养殖效果进行了综合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串耳养殖的扇贝平均壳高增长比笼养扇贝生长快,两种方式效果差异极明显(P<0.01);(2)串耳养殖方式以2m为最佳养殖水层,其次为1m和3m,4m水层最差,而且2m与4m的养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3)笼养方式的最佳水层为4m,其养殖效果依次为4m>1m>3m和2m。试验显示,在不同的养殖方式下,栉孔扇贝最佳生长的养殖水层是不同的。本文还对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1.目前对虾主要的病毒性疾病有几种?如何进行防治? 当前对虾的主要病毒性疾病有“白斑病”及“桃拉症”,防治的方法为:①种苗须经过病毒检测确定无毒后,才能进入养殖环境;②投喂优质的全价饲料,并在饲料内添加0.2%“多糖”、0.1%“人参皂甙”及稳定型0.2%Vc;③每5~7天向养殖水体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5~0.6ppm或“二溴海因”0.3ppm1次;④养殖季节内,每15天全池泼洒“季胺盐络合碘”1.5ppm;⑤经常在养殖水体内使用生物制剂,以保持水环境的稳定。 2.对虾附肢发红是何原因?如何进…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虾农在养殖南美白对虾过程中获得高产,现将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的技术要点概括如下:一、养殖环境1.虾池切断病源是对虾健康养殖的第一因素。虾池底质应彻底清塘消毒,并设有贮水池。经筛网过滤后的水首先进入贮水池消毒、沉淀,再进入放养池。清塘可采用塘克宁(水深15厘米,6~8亩,用1千克);底质的消毒可采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或生石灰。2.水体优良的水体是对虾健康养殖的根本保证。优良的水体应具备如下四大指标:酸碱度pH7.8~9.0;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氨氮小于0.5毫克/升、亚硝酸盐0.01毫克/…  相似文献   

6.
海虾养殖的水质要求和管理(三)硫化氢在厌氧条件下,某些异养菌利用硫酸盐或其它含硫的氧化物新陈代谢,并泄出硫化物中的电离物。在沉定物中,氧化还原作用是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的一个支配因素(Connel&Patrick1968)。硫化氢在水中以非电离的H2...  相似文献   

7.
八、其它养殖方式养殖罗氏沼虾除了采用一般池塘养殖方式外,还有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及河道养殖等方式。现分别予以简介:1.工厂化养虾工厂化养虾就是水温、水质、溶氧量等都在人为控制下不受自然干扰,应用全价颗粒饲料,投饲、管理达到高度机械化,单位水体内虾产量较高的一种养虾方式。(1)工厂化养虾的设施  养虾池、贮水池、加温池和水质净化设施。(2)工厂化养虾的方法①放养  一般采用3~4级放养方法,每级养殖1个月左右,第一级(淡化苗养至2~3cm),放养密度2000~3000尾/m2,二级(3c…  相似文献   

8.
1养殖对象选择的原则名贵水产网箱养殖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进行的,选择养殖对象主要应考虑以下原则。1.1适应性强即能否适应高密度的网箱环境,当地水温、盐度、酸碱度(pH)等生态因子能否满足其要求。1.2食性广养殖的品种有广泛可靠的饲料来源。1.3鱼苗来...  相似文献   

9.
目前,海水污染制约了养虾业的发展,利用高盐度井水、渗水养殖方式是新型养殖模式。2001年我们利用高盐度井水兑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简述如下。    一、养殖设施    1.池塘条件    养虾池5口,总面积15亩,可纳地水深度2.2m,水体2.2万m3。    2.打井1眼(深40m),井水盐度46%,作为咸水水源;淡水利用当地沟渠黄河水、雨水,按照对虾生长的不同阶段兑成13‰~28‰的咸水作为养虾用水。    3.养虾池配有叶轮式增氧机9台,进、排水4对潜水泵1台,8时离心…  相似文献   

10.
卞宏娣 《内陆水产》2002,27(8):29-30
1鳖用药物的基本作用1.1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目前大部分鳖用药物都有灭杀和抑制病原作用,如抗细菌方面的药物如磺胺类、抗生素以及大蒜等,抗真菌方面的药物如食盐、福尔马林、中草药五倍子、菖莆等,抗寄生虫方面的药物如硫酸铜、氨水、高锰酸钾等。这些药物通过间接的方式(如磺胺类药物、某些抗生素等)或直接的方式(如高锰酸钾、硫酸铜、福尔马林等)而达到杀灭病原体的作用。1.2改良养殖环境它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发挥其作用:(1)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如漂白粉、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等;(2)改良鳖池的水质和底质,如生…  相似文献   

11.
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介绍的技术,主要适用于沿海滩涂低盐度水域养殖,同时也适用于不破坏环境条件前提下的内陆淡水养殖。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en)因其具有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的优点,目前已广泛推广于纯淡水中养殖。比较海水养殖,淡化养殖南美白对虾具有以下优点:(1)生长快,放养0.8~1.2cm的虾苗,在水温28℃以上,投喂常规对虾饲料,经70-80天的养殖期即可达上市规格。(2)病毒性疾病暴发率低,在淡水中养殖南美白对虾,避免了海水养殖换水时带入病毒中间宿主的危险,基本上切…  相似文献   

12.
小网箱养鱼(即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技术)是美国奥本大学水产博士鲁迪·史密脱先生30多年来一直研究和推广的一项水产养殖高产高效技术,一般每立方米水体产鱼可达150-300公斤。1991年该项技术引入我国,1997年结合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我区在南城县石溪水库(一座约500亩水面的小〈一〉型水库)投放共计90个小网箱300平方米,进行罗非鱼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材料1.网箱:2×3聚乙烯线编织,网目25、3公分两种,网箱规格为1×1×12(20个)和2×2×17(70个)两种。2.浮动网…  相似文献   

13.
曾国清 《内陆水产》2000,25(5):27-28
2鳜鱼的人工繁殖2.1亲鱼的选择和培育2.1.1亲鱼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一是从湖泊、水库、外荡等水体收集 ;二是从江河中捕捞天然鳜鱼进行单独培育 ;三是从外地池塘、网箱等人工养殖的水体中选择 ,与本地亲鱼配组。严禁选用近亲交配的后代。选择的鳜鱼应是无病无伤、体质健壮 ,雌性个体体重在1.0kg以上的2~4龄鱼 ,雄性个体应是体重不小于0.75kg的2~4龄鱼。2.1.2亲鱼培育是鳜鱼人工繁殖的重要的环节。亲鱼培育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鳜鱼性腺的成熟度、催产率、鱼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以及鱼苗培育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0月下旬至12月26日,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北京市通州区小务养殖示范基地,采用温室大棚进行南美白对虾工厂化淡化养殖试验,试验2个月以来进展顺利,取得初步成功,为工厂化养殖高附加值海产淡化水产品打下了基础。一、材料与方法1.虾苗来源:由广西引进盐度已经淡化到2‰,体长0.5cm~1.2cm的虾苗,共计75万尾。2.试验条件:在温室大棚内,养殖用水为加热后的地下水,采用净化循环水养殖。全天进行水质监控,室内温度控制在28℃,水体温度控制在29℃~30℃,pH值控制在8.2~8.5,溶解氧6m…  相似文献   

15.
轮虫是一种良好的动物性天然饵料,繁殖最适温度为20℃~25℃,春秋季易出现高峰,在渔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养殖水平的提高,单产量的增加,池塘负荷越来越大,养殖环境明显恶化。在天津各区县相继出现了因轮虫大量繁殖而造成的泛池,致使大批量成鱼死亡,给渔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在武清区大黄堡,上马台等乡镇更为严重。一、轮虫出现的主要原因1.水体老化,有机质含量过多;2.放养比例不合理,轮虫得不到合理利用;3.因干旱缺水,渔民经常蓄注河、渠等底层水(渗透水),这样可能蓄入大批量虫卵。二、水体…  相似文献   

16.
三疣梭子蟹底充氧养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内设置底部充氧装置,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体环境。从而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养殖产量。结果表明:试验塘中苗养殖成活率为60.6%、56.1%,而对照塘为33.2%。667m^2产量达92kg、90.6kg,而对照塘产量为48.5kg。数据检测表明:在底充氧养殖模式中能使池塘水体溶氧维持在5mg/L以上。而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明显低于常规养殖塘(对照塘)。  相似文献   

17.
4.湖泊(水库)网箱培育特殊技术备有不同网目系列网箱供不同饲养时期更换网箱选用。卢敏德等(1996)试验结果,稚鱼———乌仔期为100目/厘米2,乌仔———夏花期为60目/厘米2,1~2龄鱼种在每目1.5厘米的网箱中培育最好,以满足鱼种不同生长期对水流流速、溶氧量和鲜活水质等水域生态因素的需要。更换网目分箱时也要调节网箱入水深度,根据风浪与水体变化及时调整网箱出水高度。酷暑(超过28℃)网箱内覆盖(1/10~1/4)漂浮生物(水葫芦等)起到遮荫降温,平衡水体日温差,调节网箱水体铵态氮含量的综合效…  相似文献   

18.
何望 《内陆水产》1994,(10):10-12
高效鱼肥精在0.1、0.2、0.4ppm浓度下,分别比对照组(0.0ppm):水体DO平均高出0.70、1.50、1.76mg/1;24h水体初级毛生产量增加8.38、16.38、24.97mg/1·d;实验前期24h水体净生产量分别增加3.89、37.99、53.57mg/1·d,同时,实验期第2天,试验组透明度比对照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南方大口鲶苗种自残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晖林 《科学养鱼》2002,(10):15-15
一、产生自残现象的主要原因1.饵料不足或不适口:饥饿是大口鲶发生自残现象的主要原因,饵料不足(育苗水体中浮游动物量低于每毫升水5个;或适口的饵料鱼水花与大口鲶苗种比小于1∶1)时,大口鲶在开食的第3天(此时规格尚且整齐)即开始互相残食(前期阶段主要是咬对方的尾鳍)。然而即使饵料充足,但若不适口(饵料规格过大或过小)也会导致自残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投足适口饵料。2.苗种规格不整齐:全长8厘米的大口鲶能将全长5厘米的大口鲶完整地吞到胃中,可见,大口鲶可吞食全长占自身2/3的同种。因此饲…  相似文献   

20.
戴小弟 《科学养鱼》2002,(12):37-37
近几年来,由于青鱼的天然饵料(螺蚬)价格上涨,青鱼养殖增产不增效,而甲鱼养殖由于天然饵料(螺蚬、小鱼)缺乏和疾病增多,也出现了效益滑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于2001年探索了池塘鱼鳖生态混养技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池塘二只,共计16.2亩(以下称1#和2#),1池面积2.2亩,水深1.8~2.2米;2#池面积14亩,水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2.清塘两池池底均曝晒至1月8日,使底泥开裂坚硬后,两池于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