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我省杭加湖、宁绍地区的外荡养鱼,一般在阳历十月到翌年二月间进行成鱼捕捞。这期间,不仅水温降低,鱼类活动能力减弱,鱼群集中,易于捕捞,而且也便于运销外地供应市场。  相似文献   

2.
定置张网常年捕捞新渔法于1988-1991年分别在三座水库(养鱼面积计1319ha)中进行试验。试验期间共捕捞成鱼53.80万kg,占同期成鱼总产的60.99%(最高的水库达93.02%);单箱捕鱼年产量平均为1.35万kg(最高的水库为2.25万kg);成鱼捕捞成本平均为0.70元/kg(最低的水库为9.60元)。该渔法的综合经济效益比传统的联合渔法捕捞平均高38.8%。  相似文献   

3.
“反网”亦称“炸箍”,是我地在成鱼捕捞驱赶鱼类途中,对鱼群因受惊向拦网外逃现象的俗称。惠亭水库渔场1982年利用“赶、拦、刺、张”渔法,第一网次捕捞成鱼18万斤,其中利用15米深的张网捕“反网”鱼11万斤,占网产的61%。第二网次捕捞成鱼10万斤,其中捕“反网”鱼5万斤,占网产的一半。实践证明:截捕反网鱼是提高网产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如何准确的使用探鱼仪在水库进行瞄准捕捞,做到既能探测到鱼群,又能捕获到鱼群,这是目前水库渔业工作者所关切的问题。笔者从1985年12月至1987年1月间,就这个问题先后在福建省福清县的东张水库、莆田县的东圳水库和长泰县的活盘水库进行了多次的实测。现针对探鱼仪在水库捕捞中的适用性,以及对探鱼仪有关技术性能的分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鱼群侦察是一种捕捞性侦察,是保证联合渔法获得良好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鱼群侦察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捕捞的成败。目前,各地水库的侦察技术都以耳闻目睹的经验判断为主。在少数技术力量较强的生产单位,也试用海洋用的鱼群探测器来侦察水库鱼群情况,但由于仪器性能上的适应性问题,侦察效果并不显著。常用的鱼群侦察方法就是直接观察水库鱼群的跳跃和倾听鱼群或个体鱼发出的各种响声来判断鱼群的种类、数量和洄游动态。具体方法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去侦察: 一、观察鱼起跳现象 1.鲢鱼成群出现时常伴有个体鱼起跳的现象。鳙鱼比鲢鱼较…  相似文献   

6.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2,27(8):27-27
夏秋季节,精养池一部分成鱼已达上市规格,及时捕捞上市,既有利于鱼类进一步生长,又可减轻池塘的载鱼负荷。夏秋季捕捞“热水”鱼应把握以下几项关键技术。1.捕捞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好天气,气温凉爽,鱼不浮头的下半夜黎明前后,或早晨水温较低时进行(具体时间依照离市场远近程度,销售时间而定)。这时拉网捕鱼对塘鱼的影响小,又可及时将捕起的鲜鱼供应上市。阴雨、闷热天气和塘鱼有浮头征兆或鱼病发生等情况时,不宜拉网捕鱼,以免引起大量死鱼。傍晚不能拉网,否则会引起上、下水层提早对流,加速池水溶氧的消耗,造成池鱼浮头。2…  相似文献   

7.
随着银鱼移植技术的推广普及,水库银鱼移植面积越来越大。但由于银鱼属小型鱼类,捕捞方法不同于水库内的大型鱼类,因此,不少单位到南方湖泊中学习银鱼的捕捞技术方法。但水库与湖泊相比,具有面积小,库形复杂多变,水较深的特点,应用湖泊银鱼拖网在水库作业,操作麻...  相似文献   

8.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中层拖网捕捞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我国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智利竹笑鱼(Trachurus murphyi)渔捞记录和现场收集的资料,对中层拖网捕捞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层拖网主要在夜间作业;捕捞水层主要集中在30~80m水深;网位与鱼群的相对位置可分为5种类型,即鱼群在网口的中间、上纲紧贴在鱼群的上部、下纲紧贴在鱼群的下部、鱼群在上纲的上部和鱼群在下纲的下部。(2)鱼群进网数量可根据网位仪映像加以判断。(3)网位(y)与曳纲长度(x)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式为:y=0.4427x-36.604。(4)捕捞效率随拖网速度而增加。(5)较高捕捞效率的表层水温指标为11.5~13.5℃。根据研究结果还对我国今后在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笑鱼捕捞技术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1海区的选择 养殖鲍的海区要求水深流畅,水质清新,无污染,附近无河流,海藻资源丰富,海水盐度比较稳定。且较高。具体要求是:1.1 水深 养鲍海区海水不易过浅冰深最好能达到 15~20 m。1.2 水 温鲍生存的水温范围在 1~28℃ ,生长最适水温为14~22℃,所以,养鲍海区冬季水温不低于1℃,高温季节水温不超过28℃ 。1.3盐度 鲍属于能适应较高盐度的海洋生物,要求海水盐度能稳定于29~31,最低不低于27,最高不超过36。1.4 水流 因为鲍喜欢水流畅通,所以应选择正规的往返流的海区,流速应以 50~…  相似文献   

10.
生长在水库内的银鱼属小型鱼类,捕捞方法既不同于库内大型鱼类,又不同于湖泊内银鱼的捕捞。水库与湖泊相比,具有库底不平,库形复杂多变,水库较深的特点。因此,湖泊银鱼拖网捕捞技术在水库中应用,使用效果不好。作者把几年来摸索出的水库捕捞银鱼的两种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 银鱼拉网  相似文献   

11.
杨吝 《水产科技》1996,(3):38-39
等深线就是深度等值线,鱼道是鱼群通过之路线。对于定置网捕鱼来说,等深线是定置网附近的鱼类洄游路线,它比其它渔业的鱼游路线狭窄。定置网捕捞是被动捕捞,捕捞的成功与否决定于网的敷设地点和网墙相对于鱼道的敷设方向。决定沿岸水域鱼道位置有4种因素:(1)等深线的特征,(2)海底天然礁的分布,(3)海底地形和海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罗非鱼生长快、耐低氧、耐密养、耐肥水等许多优点.许多渔民已把它作为一种优良鱼类混养.但是罗非鱼在水温14℃以上才能安全越冬,故在湖南的冬天必须全部起水.在一般情况下.用网很难拖起.我校经几年捕捞实践.摸索出一种冬不需干池、简便易行而又极为有效的捕捞方法。具体做法是:选择水温在13~15℃时下网。罗非鱼在此温度下,活动能力大大减弱,摄食停止.游泳缓慢,因此很容易捕起.  相似文献   

13.
杨人伟 《海洋渔业》1982,(4):187-188
<正> 近几年来在日本、美国、非律宾、澳夫利亚等国家均用试验浮鱼礁,且都取得一定的成绩。他们利用浮鱼礁诱集中上层鱼类鲣、麦氏金枪鱼、肥壮金枪鱼等,还诱集鲨和小鱼、微生物。这些鱼聚集在浮鱼礁的附近或下面,数量往往很大。如在热带水域的浮鱼礁附近看到金枪鱼鱼群,有时估计超出100吨。它们的聚集给渔船捕捞带来了方便。大大提高了渔获量。鱼类所以会聚集在浮鱼礁附近,原因  相似文献   

14.
鲮鱼是广东水库主要养殖品种之一,在大型水库,鲮鱼已形成优势种群,成为主要底层鱼类。但水库地形复杂,障碍物多,又因鲮鱼具有喜流水、喜钻孔穴、分散活动等特性,捕捉较难。目前,采用刺网捕捞鲮鱼的效果较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刺网的渔获性能,选择最佳刺网及其网目尺寸,现将流溪河和水迳等水库的捕捞试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拖网是一种先进的运动性渔具。双拖作业特点就是利用两只渔船拖曳一顶袋形网具.将其所经过地段的鱼、虾类等捕捞对象拖入网内,作业主动灵活,操作简单,劳动强度轻,可以捕捞水库中各种鱼类,捕捞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大型水库的捕捞问题,一直是水库渔业生产发展的一个制约性因素。本文从鱼群侦察,制订生产计划,拦鱼、赶鱼、刺鱼、张鱼和生产指挥等方面,较为详细地总结了从事用联合渔具渔法捕捞鲢、鳙鱼的新安江开发公司捕捞队的一些实际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水库深水捕捞和汛期防逃难题,HGL—1型电赶拦鱼机受水利部委托由我所研制完成并投入批量生产,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各种类型的水库、湖泊渔业中经受了实践检验,在电赶捕捞和电拦鱼防逃上取得了显著成效。1电赶捕捞方法及装置1.1大水面电赶捕捞应用H...  相似文献   

18.
西德的渔业研究是由西德渔业研究所负责的,其研究范围很广,包括从资源评估到网具研究和食用技术等。然而,渔业研究所的首要任务是监测可开发鱼群,调查捕鱼活动对鱼群的影响,以及鱼群的各种生物学和环境学变动,以这些研究的结果为基础.来制定国家渔业政策和开展国际讨论,确定捕捞限额和资源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9.
野杂鱼类是水库水产资源的一大组成部分。由于野杂鱼类适应性强,又能在水库中产卵繁殖,所以在大中型水库中野杂鱼类的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日前,对野杂鱼类的捕捞除采用小丝网进行刺捕外,其它有效的方法尚不多见。福建省古田县水产场根据古田溪水库消落区火(每年枯水期水位下降20余米)的特点,在枯水期使用密网眼小张网拦捕退水的野杂鱼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塘水库位于湖南衡阳市常宁城郊,是一座小(Ⅰ)型水库,集水面积0.58平方公里,蓄水130万立方米,灌溉3个村、26个村民小组、2500亩农田。养鱼水面80亩,平均水深8米。近三年来,共捕捞成鱼44500公斤,年平均亩产185.5公斤,最高的1984年产鱼17500公斤,亩平均218.75公斤,1985年虽受严重旱灾威胁,产量仍然达到了15500公斤,亩平均193.75公斤。这个水库成鱼高产有三条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