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桑品种川 799系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采用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经多年室内观察调查及鉴定和 2年区试结果 ,农村示范推广应用 ,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 ,平均 1 /1 5公顷 (即每亩 )产桑叶 1 ,551 .53kg ,比对照湖桑 32号高1 1 .6 4%。 1 996~2 0 0 0年列为省科技厅“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选育研究”重大科技项目桑树主攻品种 ,2 0 0 0年1 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桑树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合格品种。现将川 799桑品种的性状介绍如下 :1 选育经过1 979年以油桑自然杂交种子经 6 0 Co -r射线 ,2…  相似文献   

2.
<正> 根据农牧渔业部(82)农(农)字第94号,关于《全国桑品种审定条例》的通知和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确定本单位为全国桑品种审定鉴定网点黄河流域鉴定点,从1983年开始,承担7307,707、湖桑87号、新一之濑、选792、临黑选、湖桑32号、藤桑等八个中晚生桑品种鉴定任务。1987年按田间设计栽植,根据《全国桑品种审定工作细  相似文献   

3.
以高产优质、耐干旱和栽培适应性广作为桑树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四川蚕区保存的抗逆能力较强的桑品种北一号为母本,以丰产性能较好的川桑6031为父本进行杂交,对F1代单株连续12年进行定向选择及无性繁殖,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桑树新品种川桑48-3。新品种在四川省进行了多年多点的田间栽培试验及养蚕试验鉴定,全年桑叶产量比对照品种高19.06%,桑叶饲养5龄期家蚕的50 kg桑产茧量、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高3.97%、3.60%、2.93%,而且还具有比对照品种更强的耐干旱能力。2013年,该品种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晚生壮蚕用桑的桑树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蚕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正>"川桑98-1"桑树品种系四川省三台蚕种场从"苍溪49号"的激光芽变中选出的"台激76"作母本,"红芽792"作父本,有性杂交育种,从F1代单株选育,以优良单株无性繁殖定向培育而成。2008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优育合格品种,2009年3月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10年作为我省主要推广新桑品种,目前已在省内外大力推广。1品种特性该品种属中早生稚、壮兼用桑品种。树型紧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育成的四川省首例优质、高产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团桑6号(编号:川审201303)和团桑11号(编号:川审201304),于2013年5月5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技术鉴定,同年11月28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新桑品种川799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桑品种川799系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采用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经多年室内观察调查及鉴定和两年区试结果,农村示范推广应用,该品种表现较好的丰产性,平均亩产桑叶1551.53kg,比对照湖32高11.64%。1996~2000年列为省科技厅“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选育研究”重大科技项目桑树主攻品种,现将川799桑品种的主要性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桑品种区域性鉴定(又称桑品种审定)是新品种选育的必需程序;是加强桑品种管理,加快优良桑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实现良种布局区域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王可荣 《中国蚕业》2001,22(2):51-52
璜桑14号是高级农艺师张朝骥同志在璜山地区选育成的优良桑品种.1984年获得诸暨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得绍兴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86年通过省级鉴定;1989年通过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6月由农业部明文可在长江流域试栽、推广.十多年来该品种种植面积从少到多,受到的反映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9.
大田选种育出新型叶果兼用桑品种叶果一号,通过四川省多点多年田间栽培及生物鉴定,表现抗性强,桑叶丰产性能优良,产量超出湖桑32号18.89%,叶质较优,各项指标均超过对照种,结果性强,产果产量较高,是比较理想的叶果兼用桑品种,于199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0.
冯永德 《四川蚕业》2004,32(4):56-57
由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四川省农科院农业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八五、九五”桑树品种选育研究的台桑90-4、台桑14-1、川799、嘉陵20号、长柄桑、北桑三号等桑品种于2002年3月通过了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四川蚕业》2013,(1):36-36
<正>四川省农业厅最近发出《关于公布四川省2013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川农业函〔2013〕43号),提出2013年四川省主导蚕桑品种是川山×蜀水、川蚕26号和川桑98-1。由四川省南充蚕种场选育的家蚕品种川山×蜀水,2005年通过四川省审定,该品种属二化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工诱导加倍桑树染色体的方法,获得丰产性能更优的桑树多倍体品种。将鲁桑系二倍体杂交组合塔桑×农桑14号F1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碱处理诱导出人工四倍体植株,经过对优良人工四倍体株系的选择、扩大繁殖以及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强桑2号。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在区域性试验中与对照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比较,桑叶增产18.93%,桑叶养蚕的万蚕茧层量提高3.03%,并表现出抗桑疫病、抗旱耐瘠等特点。新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13.
<正>桑树新品种"川桑48-3"系四川省三台蚕种场采用远缘抗性实生材料"北一号"作为母本,以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川桑603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F0代种子,在经连续多年的单株定向无性繁育,对抗病性、抗虫性、品质、产量等综合评价,定向提高选育而成。于2014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属中晚生稚、壮兼用桑品种。现已在我省川北蚕区的三台等部分市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 1989年4月3日至6日,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重庆举行了第八次会议。会议通过了第一批全国桑品种鉴定总结报告和1987—1988年家蚕品种审定结果报告,对25个桑树品种、8对家蚕品种的试验资料进行了审议,认为其中11个桑树品种和3对家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可以推广。这些品种是,可供长江流域试栽、推广的新桑品种育15号、育237号、育2号、7307、璜桑14号;可供黄河流域试栽、推广的新桑品种选792;可供珠江流域试栽、推广的伦教40号、塘10×伦109号、试11号;可供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工诱导创造的桑树多倍体品系为亲本材料,选育适合四川蚕区栽植的优质、高产和抗逆性强的桑树品种。从引进的化学诱导桑树四倍体材料国桑21号的植株中,选择出目标性状优良的株系,再经过株系选育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品种团桑11号。新品种2009—2012年在四川省多点进行的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中与二倍体对照品种湖桑32号相比,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增产27.88%,桑叶养蚕的万头茧层量提高4.60%,100 kg桑叶产茧量提高4.02%,表现出多倍体桑树品种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米条长产叶量高、秋叶硬化迟等特性,并且具有耐干旱和对桑黑枯型疫病的较强抵抗力等特点。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四川省及其他相似生态条件蚕区的平原、丘陵和山区缓坡地栽植。  相似文献   

16.
唐翠明 《广东蚕业》2006,40(3):48-49
由我所育成的果桑品种“粤椹大10”和桑树多倍体杂交品种“粤桑10号”、“粤桑11号”及家蚕四元杂交种“粤蚕6号”于2006年1月10日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的第二十五次品种审定会议上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依次为粤审桑2006001、粤审桑2006002、粤审桑2006003和粤审蚕20060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1月6日至12日,全国第一批桑品种审定、鉴定工作会议在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丝绸公司,华南农业大学和来自浙江、江苏、四川、山东、湖北、陕西、吉林及广东等8个省桑品种鉴定基点的代表,审定委员等近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总结了全国第一批参加鉴定的25个桑品  相似文献   

18.
<正> 1991年1月25日四川省桑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省桑品种审定会委员,省作物品种审定会委员、省科委、省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省蚕研所等单位的代表,会议审议了省蚕研所课题组提供的川852选育及应用报告,实物标本和图片、重点对852品种的丰产性能、叶质和抗病力等经济性状作了详细评议,并进行了质疑答辩。最后会议通过了审定意见,认  相似文献   

19.
以二倍体桑品种7707的新梢芽为材料,用0.4%秋水仙碱+3%二甲亚砜的混合液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多个变异芽植株,将变异芽植株嫁接繁殖,并进行单株选择、系统选育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获得性状表现稳定的四倍体桑树新品种,2014年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桑优1号。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在区域适应性鉴定中与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比较,桑叶年产量增加18.75%,桑叶养蚕的产茧量提高6.18%,茧层量提高5.63%,并且抗寒性及抵抗桑疫病、桑黄化型萎缩病的能力较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抗逆能力较强的四倍体桑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20.
<正> 省农科院受省科委委托于今年五月在平昌县召可了新桑品种7681技术鉴定会。省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农业大学李存礼教授,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省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徐继汉农艺师,省科委杨德勋、章济安工程师,省农科院姜珊珊副研究员等专家、教授应邀参加了这次鉴定会。参加会议的还有合川县、苍溪县、南充地区、平昌县、省蚕研所的科技人员和有关领导共38人。代表们首先对平昌县灵山乡民意村十组进行了现场考察,再进行技术审查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