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七连(邮编:833408)女农工车亚萍,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的西红柿(番茄)提前40天上市,以每667平方米(1亩)产8吨优质西红柿的产量,成为当地有名的“西红柿大王”。她探索出了“早、密、矮、优”的大棚西红柿栽培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打响了“齐欧“牌无公害西红柿牌子后,临邑县临南镇周道口村的农民真正做到了卖西红柿不出村.村里现在每天凌晨都有不少商贩慕名前来收购,全村280多棚无公害西红柿为农民增收160万元.……  相似文献   

3.
利用日光温室大棚搞反季节蔬菜栽培,是时下农村常见的种植方式,大棚养殖也不新鲜.灵机一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将种养结合在一个棚内,搞生态农业,吉林省辉南县金川镇金川村吴家趟子屯农民栗朝祥做到了.几年来,他走出了一条“一吨水泥二千砖,人畜粪便往里填,三口之家全够用,四季赚钱无农闲”的“四位一体”日光温室生产、科技致富之路.现他家建有日光温室10栋,总面积3000平方米,年创产值12万元,纯利 9万元.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东海县浦南镇龙浦村农民素有种菜传统。近年来,随着农业先进技术在蔬菜种植上的应用,这个村建有日光温室大棚500多栋,年产备类蔬菜400万公斤,被人们誉为“大棚村”。不建楼房建大棚_三年前,龙浦村菜农付恩建用自己准备建楼房的资金建起日光温室大棚,年收入常某主动登门找赵某协商合作,两人·拍即台。他们一个以土地和劳力折股,一个以资金入股,风险共胆,利益同事。按事先约定的股份分红原则,两人合伙建起一栋大棚,作纯收入近万元。种菜日记天天不忘近年来,“大棚村”里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写“种菜日记”。青年农民恃守“大棚村”…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文成县樟台乡是欠发达山区乡镇,近几年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帮助农民致富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山坑等村发展了大棚草莓基地100多亩,并进行草莓一水稻连作,实现了草莓亩产值过万元、水稻产量过千斤的良好综合效益。我们在大棚草莓种植技术方面主要掌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6.
我们无极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冀中南山前平原,是一个自然条件、生产条件较好的农业县。蔬菜生产是我县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蔬菜栽培是从1986年开始起步的,1987年只有50多亩,1988年仅日光温室蔬菜就达500多亩,到1990年已发展到1320亩。几年来已向石家庄市提供蔬菜200万公斤,向本县及周围县市提供鲜菜1800万公斤,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缓解“双节”蔬菜市场紧张局势做了一些工作,同时为农民致富创出了新路。据统计,全县日光温室平均亩产值达9500元,纯效益为5000元左右。几年来发展日光温室的主要体会是:各级齐抓共管,四个服务在先,上下形成合力,迅速普及全县。一、顺应形势,科学决策。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追求高效种植业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农民致富的渴望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7.
在烤烟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黎川县德胜镇黎明村村民纷纷走上种植烤烟致富路。今年,该村种植烤烟面积达1300多亩,成为该县烤烟生产第一村。黎川县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走“一村一品”致富之路.全县食用茵、烤烟、果业等80多个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架起了一座座致富的“金桥”。  相似文献   

8.
冬暖型大棚西红柿换头再生结果技术张国华,李海平,刘桂军(泰安市副食品基地办公室基地科271000)为探讨大棚西红柿周年栽培技术,提高冬暖型大棚利用率,1992年我们在泰安市郊区房村乡西良甫村安排了冬暖型大棚西红柿“主秆扭枝缩秧换头再生”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山西五寨县前所乡中所村村民任翠兰。是全县有名的致富女能手。她种植的两个冬暖式大棚年收入达到2万元。她指着由农业部颁发的《绿色证书》和县里颁发的《农民技术员》证书对笔者说:“手里没技术,地里就没收入,咱农民致富就靠的是这两个本本。”而不少农民都把像任翠兰这样有“本本”的农民称为“执照农民”。如今在五寨县,像这样的“执照农民”已达7000多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县75%的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一亩地的年收入可达到2万元,你信吗?在吐鲁番市的设施农业基地,这样的收入已经是普遍现象。科技让这个市的耕地变成了金。亚尔乡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的种植大户刘晓波,从4万元起家种植温室大棚蔬菜,仅仅三年多的时间,他已经是拥有40多个日光温室大棚的种植大户,仅此一项,他投入到大田里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了近200万元。吐鲁番市像他这样靠种植温室大棚富裕起来的农民至少有百余户。在他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实行科学的立方体栽培模式后,辣椒套种西甜瓜,占地1.3亩的一个温室大棚早春一季的收入就能达到3万元。农村大田能生金,农民依靠土地能致富,这其中的秘密是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安达市安达镇农民李厚纯扣大棚,有两下子.一年之内,他的日光节能温室能种出5茬菜.今年39岁的他,去年种植棚室蔬菜3.6亩(1亩=1/15公顷),纯收入两万多元.被誉为绥化市农民科技致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大王.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0月19日一大早,山东省安丘市王家庄镇阎戈庄村农业科技学校的教室里就坐满了年龄不一、性别不同的“学生”,该村从寿光市洛城镇聘请的蔬菜专家刘凤祥,正在利用早上的空闲时间为村民讲授大棚黄瓜嫁接、珍珠西红柿育苗技术。据介绍这个村办科技学校每年开课120多天,有5000多人次接受农业科技培训。 阎戈庄是个库区村,人多地少,为了使村民尽快富裕起来,前些年,村“两委”从外地引进了西红柿、韭菜等新品种在村里推广大棚蔬菜,可是很多村民怕技术难掌握,纷纷持观望态度,仅几户农民建起了大棚。为了打消村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东潘家埠村致富不走“独木桥”,各唱各的“拿手戏”,各打各的优势仗,涌现出各类专业户22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8%,是当地有名的富裕村。 大棚不歇地 东潘家埠村共有各类蔬菜大棚220个,户均0.8亩。近几年来,在蔬菜大棚生产中,村民们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增效益,摸索出了一条蔬菜大棚立体种植模式。村民刘登良种植了一亩简易蔬菜  相似文献   

14.
山西五寨县前所乡中所村村民任翠兰,是全县有名的致富女能手。她种植的两个冬暖式大棚年收入达到2万元。她指着由农业部颁发的《绿色证书》与县里颁发的《农民技术员》证书对笔者说:“手里没技术,地里就没收入,咱致富就靠的是这两个本本。”而不少农民都把像任翠兰这样有“本本”的农民称为“执照农民”。如今在五寨县,像这样的“执照农民”已达7000多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县75%的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5.
"县长包联我村两年来,访农户,调思路,让我们打时间差,大力发展大棚青椒这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致富产业,全村500多户椒农都发了椒财,盖起了小洋楼."陕西省富平县留古镇联合村村书记宋满成指着今年新增的300亩大棚青椒欣喜地说.  相似文献   

16.
郭媛媛 《农家参谋》2021,(10):24-25
曾为全国"菜篮子" 2000年前后,云阳镇蔬菜种植名扬全国,服务功能齐全、基础设施良好,环境优美,辐射功能较强,一度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和农资集散基地,被称为"西北寿光". 当时,云阳全镇有蔬菜专业村20多个,万亩大棚黄瓜、万亩大棚西红柿、万亩花白、万亩芹菜等种植基地面积达到6万亩,反季节日光温室大棚7000...  相似文献   

17.
凉州区高坝镇碌碡村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起步早,发展迅速,在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蔬菜的市场适应能力,提高效益。我们对该村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较典型的几种高效种植模式进行了投入、产出、效益、栽培技术、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了几种效益较好的种植模式,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①秋冬茬(前茬)为黄瓜,冬春茬(后茬)为辣椒或茄子;②架豆-西瓜(两茬);③西瓜-西瓜(四茬);④西红柿-架豆;⑤黄瓜-西红柿。  相似文献   

18.
孙钎溧 《中国农技推广》2007,23(2):24-24,32
河北省平泉县卧龙镇八家村青年农民杨勇军从1998年开始在自己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里进行效益高的农业生产项目研究,并于2004年成功地研究出一项矮化密植、优质高产高效、投资小、省时省工易管的勇军1号油桃设施栽培新技术。这一技术使该桃产量提高1倍多,而且提前1个月成熟上市。2004年在他的0.6亩日光温室里200株,第一年纯收入达1万元。2005年12个大棚平均亩产值1.6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科技致富户。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安达市安达镇农民李厚纯扣大棚,有两下子。一年之内,他的日光节能温室能种出5茬菜。今年39岁的他,去年种植棚室蔬菜3.6亩(1亩=1/15公顷),纯收入两万多元。被誉为绥化市农民科技致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大王。谈起种植棚室蔬菜这事,李厚纯打开了话匣子,用他的话说,搞棚  相似文献   

20.
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南卧石村位于淄博市最东北边缘,东临青州,北接广饶,与寿光毗邻。全村共有670户,2400余口人,总耕地面积370多公顷。十几年来,该村立足蔬菜大棚做文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村拥有冬暖式蔬莱大棚2500多个,村集体资产达到200万元,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多年来,南卧石村以蔬菜生产和加工运销为主,现已形成全国最大的深冬西红柿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西红柿批发市场,1997年被中国特产经济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西红柿第一村”等多项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李连寿同志也被评为“山东科技大王”等称号。 ——立足实际为民选出致富路。以前,这里的农民以种粮为主,虽然连年丰产,但却是远近闻名的“高产穷村”,到1990年人均纯收入仅600元。根据临近淄河、土地多、水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经过村“两委”一班人仔细考察,把发展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的蔬菜种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说干就干,1992年村委会多次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