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黄瓜细菌性叶斑病最先由Prasad(1931)在印度发现。随后,Bryan(1933)和Vincent-Sealy(1982)分别在美国和特立尼达报道的此病。在我国,仅有孙福在等(1988)报道在北京发现有此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菊花矮化类病毒双向电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水方  舒秀珍 《植物检疫》1991,5(3):173-174
菊花矮化类病毒(CSV),是菊花的一个重要病害,引起植株严重矮化,花序变小而降低或失去其观赏价值。在1945~1947年,菊花矮化病在美国大流行,使30%~60%植株失去商品价值。此病在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有分布,在我国也有报道。但它在菊花生产中的重要性,它的分布及流行情况不清楚。在1987~1989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3.
杂草的防治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近代的农业中机械的或化学的防治方法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这些方法中也正显示出一些临界状态。因而,人们又在探求上述方法之外的杂草防治手段。在国外,特别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从本世纪初就开始着手研究这些问题,并正在取得许多成绩,尤其在外来杂草的防治方面。由于外来杂草  相似文献   

4.
百菌清是一个广谱杀菌剂,对蔬菜、果树及农作物上多种病害有效。早在1963年美国大祥公司曾报道其生物活性,于1969年首次在美国批准登记使用。随后相继在法国(1971年)、日本(1972年)、英国(1974年)批准登记在蔬菜、水果上使用。百菌清的急性经口、经皮毒性都很低,LD50>10000毫克/公斤。但在动物慢性饲喂试验中发现对大白鼠肾脏有影响,因此自1974年后对此药一直在进行慢性毒理学试验。在联合  相似文献   

5.
欧洲榆小蠹     
欧洲榆小蠹 Scolytus multistriatus(Marsham))是 Thomas Marsham 1802年在一份英国昆虫学杂志上记述的。1909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首次发现该虫,但它可能早在1904年在这里就存在了。它是通过做家具的喀尔巴阡榆木材从欧洲带来的。现在很可能在美国全国均有发生,或至少与榆树分布的范围相同。如果在美国东北各州走一圈,就可见到许多死了的榆树兀立在路旁及公园庭院中。  相似文献   

6.
1、矮腥孢子发芽与光照、温度及氧有关。 2、关于光源,不论是天光或用涂有发光物的水银蒸气灯持续光照都可以。但没有光照不能发芽。 3、温度作相当变化时,对发芽无影响,在无光中的试验,温度变化从 6℃到 14℃发芽仍很好。 4、在持续光照下,在冷藏箱中温度在 5℃发芽良好。 5、经光照活化的土壤绿色植物设想可作为氧源,高锰酸钾证明也可作氧源。 6、在天光照射下的试验,孢子发芽约在四周后开始,于7到8周后达到最高。在人造光照射下,发芽约在3周后开始,在4到5周后达到最高。 7、在实验室中对矮腥孢子的种子处理试验,可用下法进行:将染病的用药剂处理过的麦粒,分散放在粘土培养皿中,置于合适的光照与温度的环境下。 8、土壤消毒药剂可在实验室里用下列办法得到证明:在涂有矮腥孢子的粘土培养基上用供试药剂在大的罩子下喷粉,置于适当的光照及温度之下培养。  相似文献   

7.
柑桔大实蝇以蛹在桔园土中及幼虫在果实内、埋果坑土表越冬。4月22日至5月10日成虫开始羽化,羽化盛期在5月7日至6月11日,产卵盛期在6月14日至7月9日,落果盛期在10月5日至11月8日。根据大实蝇在龙山县的发生规律,提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布及为害榆韧皮部坏死病 Elm phloem necro-sis 只在美国发生为害。该病在1938年 swin-gle 首先报道,接着他又发表了病害在俄亥俄河流域发生流行,使很多美洲榆致死的调查研究。在1967年以前,大多数黄化型病害都认为是病毒所致,故他断定榆韧皮部坏死病也是由病毒引起。早期的报道(Garman,1899;Forbes,1912)有证据表明:该病在很久以前,可能早在1882年,就在俄亥俄河  相似文献   

9.
邓金保 《新农药》2005,(2):33-34
溴甲烷(简称MB)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在农业和检疫处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在其他国家,在日本也是如此。但在1992年蒙特利尔协议中将它列为破坏臭氧层物质,要求予以禁用。据此,发达国家已同意在2005年禁用。日本从2005年1月起将禁止MB作土壤处理剂使用。面对这种最终被取消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均在积极寻找替代技术和方法,当然日本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万惠恩 《植物医生》2007,20(6):51-52
春末夏初,倘若在绿草如茵的山坡漫步或是在田埂便道上行走,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昆虫,在引诱异性前来求爱。任何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恋爱"规律。只要掌握好这种规律,就可将它们消灭在"热恋"之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皿内测定方法对贵州省惠水县茶树叶斑病的病原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进行了病原生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病原菌可在SM、PDA、OA和MEA培养基上生长,菌株在ME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显著快于SM培养基、PDA培养基和OA培养基。病原菌适宜在OA培养基上产孢。碳素和氮素营养可影响菌株的生长及菌丝色素的形成。在PDA培养基上,菌株在33℃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最快,可适应酸性和碱性条件。但在弱碱条件下生长最为迅速。菌株可在PDB培养基中生长,接种菌碟后生长88 h进入稳定期。  相似文献   

12.
邓建明 《植物保护》1992,18(1):32-32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食性杂,但在棉田严重发生为害尚属少见。 在我场1988年发现此虫为害夏播棉苗,以后逐年加重,至1991年在全场大范围暴发,受害春、夏棉面积达6万多亩。此蛾在该地每年发生6代,在棉花上可发生为害4代。成虫喜在作物长势差  相似文献   

13.
福建水稻白背飞虱生活史及在杂草寄主上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4~1975年在福建沙县和1982~1985年在福州等地对白背飞虱生活史和某些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白背飞虱在沙县一年发生7~8代,世代历时夏季气温28~29℃为24~26天,秋冬季气温23~26℃时为32~40天。以卵越冬。一雌产卵量为180~300粒,多者达773粒。白背飞虱在稻株上的产卵部位,随水稻生育期的推延而逐渐上移。分蘖期卵多产在稻茎下部叶鞘组织内;孕穗期多产在稻茎中部;乳熟期多产在稻叶基部中肋组织中。水稻不同生育期长、短翅型成虫、幼龄和老龄若虫在稻株上取食栖息的部位不同。白背飞虱在稻田喜选择稗草产卵,并能取食,完成世代,“拔稗除卵”对防治稻飞虱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五年在衣阿华州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大豆病害,在大豆叶上引起棕黄坏死大斑。在大风时,坏死部分常坠地,使大豆叶呈现残破的外观。病征仅限于叶片,从未在茎  相似文献   

15.
经查阅文献苎麻花叶病在我国迄今未见报道。国际上尚无人研究过。1980年5月上旬,我们在抚州市郊首次见到苎麻花叶病发生为害,不久在抚州地区招待所自然生长的苎麻植株上又见到此病为害。1981年9月在黎川县亦见到。为了进一步了解苎麻花叶病在抚州市的发生为害情况,1981年春、夏我们多次前往  相似文献   

16.
阿魏侧耳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忠纯 《干旱区研究》1991,8(2):94-95,76
1、概述阿魏侧耳[Pleurotus eryngii(Dc.ex Fr.)Quelet]又名阿魏蘑菇,是干旱草原上大型真菌的代表种。它在我国仅分布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木垒等地区。在国外,广泛分布在南欧、中非和北非,包括摩洛哥、中非、法国、西班牙、土耳其、捷克、匈牙利及苏联南部地区;同我国近邻的印度克什米尔地区也有分布。在我国,阿魏侧耳主要寄生或腐生在伞形科阿魏属(Ferula)植物上;在欧洲,阿魏侧耳还寄生在伞形科植物刺芹(Eryngiun compestre)上,因而又叫刺芹平菇。  相似文献   

17.
锦熟黄杨(Buxus sempervirens)在土耳其马尔马拉海和黑海沿岸种植面积约为1000hm2。在2011年12月,在黑海西部地区发现了严重的疫病及落叶症状。叶片上出现灰白色圆形病斑,散布在叶片表面。粗枝  相似文献   

18.
杆草螟属 Diatraea Guilding 中有不少种为害甘蔗、玉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严重影响甘蔗的生产,在甘蔗苗期造成枯心苗,在中后期蛀蚀蔗茎,影响产量和品质。本属种类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南美洲,有些种类在南美洲常造成严重损失。本属螟虫在我国大陆尚未有分布,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南方玉米杆草螟 Diatraea crambido-ides(Grote),主要为害甘蔗,玉米等。  相似文献   

19.
李玉新 《新农药》2004,(3):27-27
据报道,中美洲地区的环保组织正行动起来,反对使用除草剂百草枯。该除草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在一些国家已经被禁用,但在中美洲仍在大量销售和使用。在该地区,平均每年因农药导致的中毒事件达40万例。百草枯被列在所谓的“恶劣的一打”农用化学品之首,尽管其生产者说只要使用得当,百草枯不会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20.
八氯二丙醚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八氯二丙醚对卫生害虫的杀虫活性。以八氯二丙醚为有效成分制成喷射剂和蚊香,在实验室内观察这2种剂型对蚊蝇和蟑螂的杀灭效果,同时对增效醚和增效胺以相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对八氯二丙醚以乙醇制成喷射剂,浓度在0.5%~1.5%时,对淡色库蚊的KT50在15.70~5.28min,24h死亡率在34.8%~73.2%;浓度在1.0%~1.5%时,对家蝇的KT50在15.75~11.63min,24h死亡率在10.7%~22.0%;浓度在1.5%时,对德国小蠊的KT50在18.30min,72h死亡率在15.0%;而增效醚和增效胺几乎无杀虫活性。以八氯二丙醚制成盘式蚊香,含量在0.5%~1.0%时,对淡色库蚊的KT50在6.9~10.3min,24h死亡率在76.0%~100%;而增效醚和增效胺无杀虫活性。表明八氯二丙醚对蚊蝇和蟑螂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