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业》2015,(11)
<正>1二化螟的危害在水稻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二化螟的危害呈现不同表现。一代幼虫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危害,受害稻株出现变色鞘、枯鞘、枯心苗。水稻受害后,生长发育缓慢,植株矮小,有效分蘖减少。二代幼虫一般从水稻分蘖末期开始危害水稻,在孕穗期出现死孕穗,抽穗期出现白穗,乳熟期至收获期出现虫伤株、枯死株。二代幼虫直接影响水稻抽穗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系螟蛾科昆虫的一种,又称钻心虫,长期以来一直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1、危害症状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俗称蛀心虫、钻心虫、枯心虫、蛀秆虫等。是我国水稻主要虫害之一。一般年份因二化螟危害造成减产约5%,严重时可达30%以上。一、危害症状二化螟初孵幼虫群集叶鞘内取食,造成枯鞘,后分散蛀茎为害,在分蘖期蛀入形成苦心苗;孕穗期蛀入造成枯孕穗;露穗到扬花期咬断穗颈,形成白穗;灌浆乳熟期为害造成虫伤株。二、识别特征1.成虫雌蛾体长12~15毫米,翅展20~31毫米,头、胸部黄褐色。前翅黄褐色或淡黄褐色,外缘有7个黑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1代二化螟主要在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枯心;穗期被2代二化螟为害后,以虫伤株为主,受害严重植株,造成枯孕穗和白穗,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防治上应掌握在2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至幼虫未侵入前施用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5.
<正> 二化螟别名蛀秆虫、蛀心虫。在我国各稻区都有分布。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玉米、甘蔗、芦苇和取食其他禾本科杂草。越冬后,部分幼虫还为害麦子、油菜、蚕豆和紫云英等。水稻被幼虫为害,在其分蘖期,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在孕穗抽穗期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在灌浆乳熟期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  相似文献   

6.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严重的能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7.
<正>二化螟是平江县水稻生产中的重大害虫之一,若虫害发生在水稻分蘖期,会造成水稻枯鞘,产生枯心苗;若发生在孕穗期、抽穗期,则易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若发生在灌浆期、乳熟期,则会造成植株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进而水稻减产。近几年由于机械收割田间遗留的稻桩高,减少了二化螟幼虫死亡率,间接改善了虫蛹越冬场所,虫害  相似文献   

8.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严重的能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9.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严重的能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10.
<正>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俗名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等,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水稻在分蘖期受害会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会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会减产3%—5%,严重时减产在3成以上。近年来发生数量呈明显上升的态势,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蚕豆、麦类等作物。传统的防治方法是发现水稻二化螟幼虫后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严重的能造成绝产。1.形态特征成蛾雌体长14-16.5mm,翅展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二化螟在我县常年都有发生,近几年在我县有加重的趋势,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到危害.并受到不同的受害状。部分田块发生造成严重减产。在防治上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采取狠治一代压低基数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二化螟学名Chilo supper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及稗、李氏禾等杂草。分布在我国南方、北方各稻区。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二化螟学名Chilo sup-per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及稗、李氏禾等杂草.分布在我国南方、北方各稻区.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1.为害特点1.1形态特征成蛾雌体长14—16.5mm,翅展23—26mm,触角丝状,前翅灰黄色,近  相似文献   

16.
稻水象甲(Lissovhopitrns oryzopnilus Kuschel)、二化螟是我市早稻前期主要害虫。稻水象甲以成虫取食叶片,幼虫藏在土中为害根部,造成早稻分蘖减少、坐苗;二化螟以一代幼虫钻蛀水稻,造成枯梢、枯心。近年来,我市早稻一代二化螟发生和危害呈上升趋势,稻水象甲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严重影响早稻生长和产量,据笔者多年的调查和田间试验,初步摸清了稻水象甲和二化螟在我市的发生特点、危害规律与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又名蛀心虫、蛀秆虫、枯心虫。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因二化螟危害造成减产3%~5%,严重时减产30%以上。 1 危害症状 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系螟蛾科昆虫的一种,又称钻心虫。以幼虫在稻茬、稻草及其他植物的根茬或茎秆中越冬。越冬代蛾在春季出现比三化螟早,春季气温达15℃左右即有成虫出现。成虫是一种灰黄色的蛾子,体长10~15mm,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喜欢在叶宽秆粗、生长浓绿的稻株上产卵;水稻分蘖期前卵多产在叶片正面尖端,圆秆拔节后多产在离水面6~10cm的叶鞘上。二化螟以幼虫钻蛀到茎内蛀食茎秆组织,在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在孕穗期造成枯孕穗,在抽穗期造成白穗,在成熟期造成虫伤株,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9.
水稻螟虫中危害最大的是二化螟和三化螟。二化螟和三化螟教师钻蛀水稻茎秆。二化螟在南方水稻区一年发生3代以上,以老熟幼虫在禾蔸、茭白遗株等处过冬。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受害。各代螟卵盛孵期大致是:  相似文献   

20.
黄金涛 《农技服务》2015,(3):106-107
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俗称钻心虫、蛀心虫,是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水稻分蘖期受害造成大量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可达3—5成以上。近年通过对水稻螟虫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系统监测和科学预测,采取绿色防控技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实行"防、避、诱、保、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因地制宜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有效控制螟害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