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对不同坡向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木材主要的解剖特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对樟子松人工林的解剖特征、物理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管胞长度、管胞直径、长宽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培育措施对人工林樟子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培育措施的人工林樟子松管胞形态特征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探讨了培育措施对人工林樟子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的培育措施(初植密度、间伐强度、坡向、坡位)对樟子松人工林木材的绝大多数管胞形态特征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初植密度对管胞长度、管胞直径的影响差异显著;间伐强度和坡位对管胞直径的影响差异显著;坡向对管胞长度、管胞直径、长宽比的影响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可选择1.5 m×1.0 m、轻度间伐、阳坡、坡下林分进行定向培育,加快树木生长,从而培育高产、优质的樟子松用材林.    相似文献   

3.
初植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解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初植密度 (1 .5m× 1 .0m、1 .5m× 2 .0m、1 .5m× 2 .5m)的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 golica)人工林的主要的解剖特征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初植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的解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管胞长度、管胞直径有显著性差异 ,而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人工林樟子松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樟子松单板解剖构造与染色效果的相关指标,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影响木材染色效果的主要解剖因子。结果表明,解剖因子与其各染色效果指标间的复相关系数在0.573~0.786。影响樟子松木材染色效果的主要解剖因子为管胞比量、木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和晚材管胞长度等。  相似文献   

5.
不同坡向人工林赤松材性变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延吉市林业局帽儿山林场赤松人工林为例,对北坡和南坡两种坡向赤松人工林木材的管胞形态特征和物理力学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及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管胞直径和微纤丝角及生长轮宽度等指标表现为差异显著。在相同轮龄范围内,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壁腔比、微纤丝角、生长轮基本密度、晚材率、生长轮宽度等指标中,除生长轮基本密度平均值指标北坡的比南坡的大之外,其它指标的平均值均为南坡的大于北坡。  相似文献   

6.
坡向对人工林落叶松纤维形态及造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坡向(阳坡和半阳坡)的人工林落叶松(Larix olgensis)木材为试材,测定了木材纤维的纤维形态特征(包括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壁腔比、微纤丝倾 角及管胞长宽比)、物理特征(包括生长轮宽度、生长速率、晚材率及密度)和化学特征(包括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树脂含量及1%NaOH抽提物)等指标,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的长白落叶松木材的大多数纤维形态指标和物理、化学特征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采用综合评分法对不同坡向长白落叶松木材的制浆造纸性能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半阳坡的长白落叶松用作造纸材较好。  相似文献   

7.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木材构造计算机视觉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下及其材性变异规律进行分析,建立了木材解剖特征计算机视觉分析系统,提出了适合木材解剖牲的图象处理分析方法。对木材解剖特征灰度图象的二值化处理过程中,最佳阈值的判定与选择、图象质量的改善等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测量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木材分子的几何尺寸,如管胞的径向和弦向外径和内径,管胞的壁厚,以及生长轮内木材的胞壁率等,并对管胞分子的边缘进行检测。得出了  相似文献   

8.
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主要研究了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管胞长度随温度增加而增长,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管胞径向直径与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管胞径与弦向壁厚和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胞壁率与温度呈正相关;纤丝角与日照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得出气象因子对木材解剖特征有显著影响的结论。这为红松林的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滨海沙地和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管胞形态的测定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滨海沙地湿地松人工林木材除硬度大于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外 ,其余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均稍小于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 ;滨海沙地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管胞长度和宽度在同一年轮内均小于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 ,长宽比大于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 ,且滨海沙地湿地松人工林工艺成熟期比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早两年左右。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 :滨海沙地和山地红壤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中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冲击韧性差异极显著 ,抗弯强度差异显著 ,其余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湿地松人工林培育和木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初植密度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落叶松人工林为例.对3种初植密度(1.5m ×2.0m、2.5m×2.5m、3.0m×3.0m)林分的落叶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进行研究。结 果表明:①微纤丝角、管胞壁厚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胞壁率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②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微 纤丝角、管胞壁厚、胞壁率等指标均表现为差异显著。作为纸浆材培育宜选择 3. 0 m × 3. 0 m的初植密度.有利 于提高纸张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质对人工林落叶松纤维形态及造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不同土质(暗棕壤和白浆土)的人工林落叶松(Larix olgensis)木材为试材,测定了木材纤维的纤维形态特征(包括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壁腔比、微纤丝倾角及管胞长宽比)、物理特征(包括生长轮宽度、生长速率、晚材率及密度)和化学特征(包括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树脂含量及1% NaOH抽提物)等指标。对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质的长白落叶松木的大多数纤维形态指标和物理、化学特征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采用综合评分法对不同土质长白落松木材的有关指标进行制浆造纸性能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土壤为暗棕壤的长白落叶松用作造纸用材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黑桦生长特征和材性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冀北山区阴坡与半阴坡黑桦天然次生林为对象,从生长特性、解剖特性、物理力学特性方面研究其相关特征。结果表明:1)半阴坡黑桦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高于阴坡黑桦,存在显著差异。2)除顺纹抗压强度外,阴坡黑桦其他物理力学性能均优于半阴坡黑桦,且存在显著性差异。3)黑桦生长特性与解剖特性之间相关性较大;生长特性与物理力学特性之间相关性较小,但与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相关度较高;基本密度与解剖特性和力学特性之间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坡位人工林赤松木材材性的径向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吉林省延吉市林业局帽儿山林场赤松Pinus densiflora人工林为例,对坡下、坡中和坡上等3种坡位人工林赤松木材的管胞形态特征和物理力学性征的径向变异模式及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条件下微纤丝角和基本密度及壁腔比等指标表现为在0.01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坡中人工林赤松木材管胞壁腔比平均值比坡下和坡上分别大11.62%和16.45%,微纤丝角的平均值分别比坡上和坡下小54.31%和38.77%,生长轮基本密度平均值分别比坡上和坡下大10.5%和7.02%.从各种指标差异的分析结果来看,坡中的人工林赤松木材更适合于做结构材料.图9表3参6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分布于天山北坡不同野生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形态学及解剖学特征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分布的野生鸭茅在形态及解剖学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形态学特征上,不同区域野生鸭茅在株高、茎节数、叶长和旗叶长、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药长度、小穗长度、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及千粒重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解剖学特征中,不同区域野生鸭茅叶片的解剖结构除气孔密度及上表皮细胞的长度和宽度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上下表皮细胞的气孔下陷程度、角质层厚度及下表皮细胞的长度和宽度未呈现显著性的差异(P〉O.05)。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分布于不同生态地理区域的野生鸭茅在形态及解剖学特征上的差别,同时表明,营养器官与繁殖器官各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鲁东南引种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与材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我国鲁东南引种栽培火炬松18年生人工林生长、材性的变化规律.18年生林分树高为8.2m,胸径为15.38 cm,单株材积均值约为0.05577 m3.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分别为2~5 a、1~9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的交叉点估测在20~25 a后,其数量成熟龄有待进一步确定.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由髓心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