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策勒绿洲塔格勒剖面孢粉分析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位于策勒绿洲与荒漠交错带的塔格勒剖面孢粉记录的初步研究表明,近700aB,P,来此地区气候的干旱状况持续未变,但期间仍有几次相对湿润期,即在剖面距顶2.7-2.0m段,1.8-1.9m段和0.8-0.6m段孢粉组合特征显示出当时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生长环境相对湿润的特征,地层沉积物特征也有相应体现。  相似文献   

2.
毛缺沟姬蜂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是近年来在我国三北地区爆发成灾的重要蛀干害虫,在沙棘根茎部蛀食为害,引起沙棘枯死,对其天敌的研究一直未见报道。作者在近几年的调查中发现了一种沙棘木蠹蛾的有效寄生性天敌——毛缺沟姬蜂[Lisssonota setosa(Geoffroy)],并对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目的在于为进一步了解该天敌对沙棘木蠹蛾的控制能力,实现该天敌的人工助迁和繁殖利用。  相似文献   

3.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形态特征及其发生为害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鸭脚树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alstonium Yang et Li)是1种近年来在南宁市为害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Linn.)R.Br.]的重要害虫。通过对鸭脚树星室木虱各虫态的形态特征与其在寄主植物糖胶树上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的观察与研究表明,成虫产卵和若虫为害与糖胶树新叶生长期相吻合,是近年来该种木虱在本市发生且造成严重为害的主要原因。针对其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草原灌木带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研究灌木带修复退化草原的机理,采用集沙仪和风速廓线仪野外采集了不同高度灌木带及退化草原的风蚀物及风速廓线,利用最小二乘法对风速廓线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了相应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结果表明:灌木带对草地的防护机理在于提升了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降低了近地表的风速,从而导致灌木带相对退化草原的抗风蚀能力增强,大量风蚀物集中在近地表30 cm范围内;距灌木带的距离越远,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对不同高度灌木带的研究发现,0.3 m、0.7 m和1.5 m高的灌木带分别在距背风面3 m、5 m和6 m处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退化草原的值趋于一致,此距离为该灌木带的有效防风蚀范围,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及有效防护范围均随灌木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河中游全新世LGT和PLG剖面全氮(TN)含量分布的研究发现,全氮在黄土、古土壤中的含量明显不同,古土壤中的全氮含量一般在0.3 g/kg以上,远大于黄土中的含量。而且,全氮含量变化曲线在剖面上呈现出明显的高值和低值交替变化的特征,这种变化与磁化率曲线可进行良好的对比,也与黄土-土壤序列对应良好。认为,全氮可作为一个气候替代指标较好地反映古环境,全氮含量高指示暖湿的生物活动强的气候条件;反之,含量低则指示冷干的生物活动弱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陆地棉中棉所12中克隆得到全长为1280 bp的苯甲酸/水杨酸羧基甲基转移酶基因序列,命名为GhBSMT1。预测该转移酶分子量40.8 kD,等电点6.12,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通过原核表达获得大小约41 k D的可溶性重组目标蛋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棉花中GhBSMT1在植物激素处理和棉铃虫取食后表达转录情况,发现GhBSMT1在棉花的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水杨酸甲酯(Me SA)处理能够引起GhBSMT1下调表达,而茉莉酸甲酯(Me JA)处理对靶标基因影响不显著。另外,棉铃虫取食棉株6 h或48 h后,GhBSMT1表达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GhBSMT1在棉花各组织均有分布并受外源Me SA调控,该基因的表达还被棉铃虫取食抑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CAMP/Tibet-CoordinatedEnhancedObservingPeriodAsia-AustraliaMonsoonProjectontheTibetanPlateau) 2002年8月中下旬无线电探空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藏北高原地区边界层及其空间结构特征,得到了一些藏北高原地区边界层及其空间特征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剖面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Q型聚类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土壤盐渍化特征,并对该地区土壤盐分剖面构型的分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普遍较高,总体上盐分分布呈较强的表聚性和变异性;土壤积盐可由盐分含量、离子组成特征、碱化特征以及外源影响因子4个主成分来反映,其累计贡献率达86.2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剖面可以明显分为表聚型、底聚型和平均型3类,在数量上以表聚型和底聚型为主;其中表聚型分布于研究区东部和南部,底聚型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不同盐分剖面类型反映了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人为农业措施是形成底聚型和平均型盐分剖面的最直接因素。该研究结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地的分区、改良、管理以及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野外监测试验表明:自由风和风沙流廓线拟合虽都以Z=A·exp(-X/T)+Z1形式分布,但在风沙流中拟合系数更高;风沙流结构中,在20 cm以下随着高度的增加,各高度的输沙率百分比、含沙浓度、运动颗粒能量都呈增大趋势;20 cm以上随高度增加,各高度输沙率百分比变小,输沙率占总输沙率的51%左右,含沙量主要集中在离地面20 cm以内;风沙流在垂直方向上,高度与含沙平均粒径呈负相关,风速与含沙平均粒径变化呈正相关。这些结论对拐子湖地区防风治沙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来流风速廓线是控制与影响风沙流场变化的关键因素。基于CFD欧拉非定常模型,通过对不同来流廓线形式在特定粗糙度下垫面的数值分析,探究来流廓线对流场风速与积沙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来流廓线形式均在挡沙墙周围形成速度分区。其中,在背风侧,均匀流时回流区不明显,对数流时则回流区较明显;在迎风侧,均匀流时速度发生突变,对数流时则呈对数规律递增;不同来流形式下挡沙墙积沙分布不同,均匀流时只在背风侧形成积沙,而对数流时两侧均有积沙,且迎风侧积沙多于背风侧,来流速度越大,迎风侧积沙减小,而背风侧增多。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防沙林带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定位观测和调查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不同结构和类型防沙林带的防阻沙效能和特点,应用数量化理论公式,采用林带结构、疏透度、树种组成、带高、带宽和沙源等6个参数,经电算得出单带式防沙林带的阴积沙量、形成的沙丘高度和宽度三个预测模型。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法(LSR),得出不同结构和类型防沙林带阻沙效能的差异排序为:林草结合单带或多带式——窄带多带式和片林——紧密结构单带式——稀疏结构单带式——通风结构单带式。根据自然条件、流沙危害的程度和水资源特点,提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塔里木盆地南缘和吐鲁番盆地等3个不同风沙生态区防沙林带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sunflower downy mildew, Plasmopara halstedii, was compared to other parasitic Oomycetes and to pathogenic fungi associated with sunflower by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P. halstedii revealed a characteristic profile differing from all other samples by the dominance of 5Z,8Z,11Z,14Z,17Z-eicosapentaenoic acid. The infraspecific variation between the isolates of sunflower downy mildew was low: no correlation was visible between fatty acid profiles and isolates of different pathotypes or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 origins. Lipids from hyphae, zoosporangia and oospores of the pathogen contained the same fatty acids, though the content of 5Z,8Z,11Z,14Z,17Z-eicosapentaenoic aci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oospores. The taxonomic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fatty acid profile in P. halstedii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会宁剖面MIS3阶段黄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会宁剖面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和气候替代指标分析的基础上,重建了会宁地区约20~70 ka的古气候特征和序列。研究表明:Ba、Rb、Sr、Ti、Fe2O3、SiO2、Al2O3、MgO、K2O等在剖面上都有随深度的减小含量随之增加的趋势;CaO、Na2O等在剖面上有随深度的减小含量随之减小的趋势。MIS3气候略显温湿,可划分为3个阶段:早期(L1S1S2),55.5~45.9 ka,气候为弱温湿;中期(L1S1L1),45.9~27.3 ka,气候为干冷;晚期(L1S1S1),27.3~23.8 ka,气候为温湿;会宁剖面较明显地记录了5次Heinrich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