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测定资料及西德奥斯卡凯尔纳的预测能值公式,对青海天然草地3个主要草地类15个草地型的牧草能值,消化能,代谢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以高山嵩草为优势种的草地牧草其TDN、DE、ME均较高,山地干草原类,高寒干草原类各草地型牧草DE、ME均较低。  相似文献   

2.
依据调查资料 ,对青海天然草地豆科牧草的种类、营养成分、产草量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青海天然草地豆科牧草种类有 60余种 ,分布在 1 1 0个草地型中 ,粗蛋白含量一般在 1 8%~2 2 %之间 ,产草量一般可达 5 0 kg/hu~ 70 kg/hu。  相似文献   

3.
青海天然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辛玉春 《青海草业》2011,20(1):26-31,9
通过对青海天然草地牧草4大类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天然草地牧草具有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即"三高一低"的特点.与全国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成分相比,粗蛋白质高2.61个百分点,粗脂肪高0.4个百分点,无氮浸出物高4.92个百分点,粗纤维低20.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杜铁瑛  王海霞 《草业科学》1998,15(1):10-13,44
通过对海南州天然草地牧草多样性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天然草地的生态环境,为合理利用、改良和保护草地提供参考依据。据分析,温性草原类牧草多样性指数在3.2 ̄4.6之间,多样化程度较低;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牧草多样性指数在3.3 ̄6.6之间,多样化程度高于温性草原类。从总体而言,海南州草地牧草多样化程度较低,主要是水、热两大因子分配不均所致。有些草地型虽然牧草种类较多,但由于分布不均匀,导致了牧草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浅议青海天然草地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青海省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野外调查资料,结合2007年第二次草地资源调查时获取的最新数据,从退化草地面积、草地类鲜草产量初步对全省天然草地进行了退化趋势的分析,认为青海省天然草地的退化趋势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退化程度不明显。最近30年来,天然草地的退化速率明显加快,尤其是地处"三江源区"的天然草地,是全省退化扩展速率最快的地区。其原因,主要是人为活动和气候因素所致,自然因素对天然草地的影响是渐进式和缓慢的、不易察觉的一个过程,远不及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长期超载过牧等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干扰对草地动态演替产生的影响,更加直接,更为严重。但自然因素对天然草地的影响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天然牧草能值和能量载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留飞 《青海草业》2011,20(3):33-35
试验依据牧草营养成分,对其进行能值分析,并进行能量载畜能力核定,结果表明,目前青海省生产使用的牦牛单位日需青草重量较大,可通过提高牦牛对牧草的采食率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8.
青海天然草地在发育形成上表现出其特殊的类型和分布规律。在北半部(不包括祁连山地)表现为径向的水平分布规律。从湟水流域向西,地势逐步抬升,经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到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由温性草原逐渐向温性荒漠过渡。在青南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草地类型大体出现山地疏林草甸→高寒疏灌草甸→高寒(嵩草)草甸→高寒(针茅)草原的...  相似文献   

9.
天然草地牧草青贮技术可以长期、安全、高效贮藏优质牧草,有效防除针茅对家畜的伤害,是维护草原生态健康和草地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适用技术。本文对国内外天然草地牧草青贮技术的研究内容、应用及效果等方面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当前天然草地牧草青贮技术中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调制优质天然草地牧草青贮饲料及安全利用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草地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天然草地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草地类型复杂、草地产草量空间差异大、牧草低矮耐牧,草地营养丰富,植物种类相对贫乏,豆科牧草少,草地以高寒草地类组为主,草地可利用面积占全省草地可利用总面积的87.41%。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青海天然草地牧草混合草群营养成分分析,总结了青海天然草地的几个营养类型。结果表明,青海天然草地主要营养类型为氮碳型草地面积最大,其次是氮碳一灰分型草地。两营养类型草地面积为3902.60×10^4hm2,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3.10%。从而构成了青海天然草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论青海天然草地资源的主体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有草地总面积4212.72×10^4h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4191.72×10^4hm^2。草地总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0.47%,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0.72%,草地面积仅次于新疆、内蒙和西藏,居全国第四位。草地不仅是青海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青海草地资源生态功能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草地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高寒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防风固沙、水源涵养、调节气候等。天然草地是高寒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青海大农业经济的支柱,是青海藏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赖以当存的基础。据草地资源调查,青海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总价值为4068.03×10^8元(人民币)/年,其中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3948.90×10^8元(人民币)/年,是全省草地经济服务价值的17.60倍。  相似文献   

14.
青海天然草地退化与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玉春 《青海草业》2014,23(4):44-49
青海省天然草地的退化范围涉及全省牧区6个藏族自治州和1地、1市,尤其是青南高原"三江源区",是天然草地退化最严重的区域,是全省草地退化扩展速率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是草地治理和恢复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生态治理项目,提出了几种退化草地治理措施和技术,为退化草地的治理和恢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温性草原类草地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省境内广泛分布的温性草原类草地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该类草地区域分布规律及植被结构特点。认为温性草原类是青海省天然草地垂直带谱的基带草地,其分布范围东西跨越5个经度带,南北约跨越1个纬度带。分布地区海拔高度一般在1700~3500m,但在柴达木盆地及青南高原区海拔可上升至3900~4400m。草地植被组成每平方米牧草种类约为10~17种,以旱生丛生禾草西北针茅、疏花针茅、长芒草、芨芨草、青海固沙草等为优势种。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在利用上要做到保护和利用、建设和发展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程度分级指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玉春  杜铁瑛 《青海草业》2013,22(1):19-21,3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草地资源基础数据,参考国内外草地退化的分级标准,初步确定了青海天然草地退化的量化分级指标以及其他的辅助指标,进而将全省退化草地按退化程度划分为轻度、重度、中度3个等级,并指出了3个退化等级的表现特征和退化草地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