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农业科技进步以及科技要素的投入,对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对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以及农户收入都发挥了促进作用。在农业科技投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系统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企业以及基层农村管理人员都发挥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同时,农业科技发展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技推广、农民科技培训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围绕如何发挥农业科技作用,进一步促进基层农村经济发展,文章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吴浩 《古今农业》2006,1(3):1-10
马克思的农业发展理论实际上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的变化。早期,马克思强调西欧,特别是英国的经验,将农奴制下的农村公社—自耕小农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雇佣型大农业—社会主义集体合作制大农业的发展序列作为人类社会农业发展的唯一道路。晚年,马克思的农业发展理论发生了转变,特别是对农村公社,以及自耕小农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他认为农村公社包含了公有与私有两重因素,因而,农业发展道路并不是唯一的,完全有可能通过公有因素战胜私有因素使农村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集体合作制大农业,而不必经过自耕小农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开拓及发展和谐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为了加大力度推动我国的农业、提高生产力,进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普遍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基于CFPS数据库实证探讨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水平和关键影响因素。结论如下: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总体先下降、后反弹上升,且不同地域分布的农户和不同家庭特征的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农村贫困脆弱家庭中长期脆弱家庭和动态脆弱家庭也并存;农户家庭特征和外部发展条件显著影响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户主年长、家有患病人员、家有较多老人与未成年子女以及经历自然灾害等情况加剧家庭贫困脆弱性。户主高学历、家有较多劳动力,家庭成员参与医疗、养老保险以及家庭可便捷获取教育、医疗和信息服务,家庭贫困脆弱性有效缓解。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耕地占有量和家庭社会关系网络及农村农业机械化与合作组织发展未产生有效的贫困脆弱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技术创新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尽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6%,科技也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是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不高,核心技术领域缺乏重大突破,现有农业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和推广能力明显不足,无法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引领和支撑,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扩散不足。梳理并评述了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扩散领域的研究论文,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应重视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制度基础和社会文化情境,未来可以从乡村治理结构上去分析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扩散存在的困境和出路。  相似文献   

6.
刘峰 《农业网络信息》2009,(8):70-72,83
目前.我国建有15000余个涉农网站,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农产品价格信息、供求信息、政策法规、农业新闻等信息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8月,全国有7万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万左右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近100万经营大户、200多万农民经纪人能够定期使用这些信息资源.为此建立一个农业市场信息搜索平台能极大满足市场需求,能为广大农业市场信息用户提供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农业"是互联网技术与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其结合的目标是推动农业科技化、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实现。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在取得初步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强化认识,积极作为、加速农村网络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多网融合互联互通、推进电子商务与三农融合发展、构建农村购物网络平台、强化农民的农业科技和互联网知识的培训、规范农业电商环境、加强"互联网+农业"的立法等方面探讨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健康发展的路径,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相似文献   

8.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在近十几年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份额已达到35%以上,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然而,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及我国的国情来看,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并且农业科技要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为此,要深化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科研工作从解决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农业应用基础性研究两方面展开,以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努力早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农村“三网融合”与农产品电子商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了"三网融合"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概念和内涵,接着介绍了国外农村"三网融合"的模式,然后又介绍了我国农村"三网融合"的现状,最后详细介绍了淮安市在推进农村"三网融合"与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采取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资金流入不足、土地流转困难和劳动力转移迟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推行农村土地证券化,可以有效的扩大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土地更大范围流转,加快劳动力转移。在阐述我国农村实行土地证券化条件的基础上,对土地证券化的两种典型模式发行抵押贷款和土地股份合作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分别以江津模式和南海模式为例,说明土地证券化在我国的实践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仍不失为改善我国农地流转情况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门可佩  唐沙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63-5965,5990
首先,在正确理解农业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遵循系统性、综合性、代表性、合理性和可比性的原则,根据华东地区实际和有关文献,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相关数据,结合我国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社会发展实际,选取12个指标构建华东地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按照现代科学决策规则,提出3个备选方案对比分析,并运用兼容度极大化法生成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可依次分为3类,第1类为上海,第2类为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第3类为江西、安徽。评价结果符合华东地区农业发展实际。最后,由于华东地区在资金投入、农村人口教育、农业科技研发、农民培训教育、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提出优化投资结构、加大科技的支持力度、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加快华东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进行探讨后发现,在农业女性化趋势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效率缺失的关键是存在社会性别盲点.在科技推广中关注农村社区的社会性别敏感进而强调农村妇女参与应成为研究的重要方面.基于对陕西省眉县项目村的实地调查,微观地分析了农村社区的社会性别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社会性别敏感的外部干预对策,以期对现有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改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各区域的自然、农作物生长等条件的差异较大,生产结构呈多元化,农业科技传播的内容要与每个区域农村的生产实际都相适应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研究农业科技区域精准传播策略的目的是探索如何能使农业科技传播内容、途径与当地农村生产实际相适应。本研究应用区域传播学理论,从农业科技区域传播的规律出发,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区域传播"的成功案例为启示,提出以区域环境为坐标划分传播区域,根据传播区域的差异特征来制定传播的方式和内容,以及促进区域传播与区域环境良性互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起着基础性保障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电 子商务逐渐进军我国农村地区。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进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推动农 业地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就电子商务对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的作用,如何搭 建电子商务与农业发展模式的路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兴录 《农学学报》2019,9(12):92-95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村发展的战略。乡村振兴关键是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而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因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大量掌握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农业产业,勇于创新,敢于善于创业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本文论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高校农科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析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中共中央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竞争力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而位于西北地区的甘肃省也在积极贯彻并落实关于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任务当中。以甘肃省12个地级市和2个自治州共14个主要城市2013年农业科技数据为依据,构建农业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主要城市的农业科技竞争力进行排序,通过聚类分析法将各城市的农业科技竞争力按相似性分为四类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市农业科技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与该地区农业经济、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各地区间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提升空间和发展势头不可小觑。并提出提高甘肃省农业科技竞争力的政策建议,为研究西部地区其他省市农业科技竞争力水平做出典型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俞凌欣 《农业展望》2013,(12):25-30
首先以粗线条描述了大集体和包产到户两个不同时期中国农村生产的总体状况及农民的现实感受,指出了两种农村体制的优点与不足;接着按照统计数据对中国农村人口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的结论;然后对近10年国家一系列“三农”政策的调整和所发挥的巨大历史作用作了深刻阐述;最后对中国农村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认为农业现代化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是强国富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体现在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上。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势在必行,但不能强迫命令、一哄而上,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同时还需要协调解决好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和保护耕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复杂的世界粮食安全环境下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必须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从农村发展现状来看,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了农村“空心化”的现象,农业生产主体呈现女性化、高龄化,对粮食安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江西、辽宁、贵州、河北4省的9个村庄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空心化”的农村正面临着耕地被抛荒、土地流转不畅、农业科技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粮食安全无疑是一种威胁。为解决农村“空心化”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发展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性梯度分布格局,表现在:(1)宏观上,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速度不均衡,呈现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又快于西部的现象;(2)中观上,以城市为中心,同一区域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结构随距城市的远近不同而变化;(3)微观上,农业发展水平随地理海拔高度的降低而提高的趋势。本文对我国2发展的空间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胡建  岳坤  李维军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138-139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但目前农业科技信息供给与实际应用需求对接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认知程度、应用现状、获取途径、宣传普及、应用评价和制约因素6个方面对农业科技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对农业科技需求现状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