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aqMan MGB探针实时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根据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保守基因VP60设计了1对引物和1段Taqman MGB探针,建立了用于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试验中能够检出的RHDV VP60基因质粒拷贝数达103数量级,能够检测到RHDV病毒核酸最低量可以达到5 pg,未检出其他病原的RNA。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均达到试验设计要求,能快速检测临床样品中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适合于兔各脏器及肌肉组织中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快速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2.
应用PCR和RT-PCR技术,对兔出血症病毒核酸作了鉴定,分别设计合成2对PCR扩增特异性引物,即按兔出血症病毒中国分离的NJ核酸酸序列合成1对引物(NJ引物),按国分离的FRG株核酸序列民另1对引物(FRG引物),进行PCR和RT-PCR。  相似文献   

3.
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形态及理化特性、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诊断、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疫苗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牧医文摘     
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据南京农业大学杜念兴等报道:1984年在江苏首先发现、迅即传至全国的急性传染病兔瘟,因以实质器官的出血为特征,故定名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病原为一种细小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核酸电镜图呈单股DNA典型的  相似文献   

5.
用PCR技术从同一兔出血症病料扩增和检出2种病毒核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 P C R 和 R T P C R 技术,对兔出血症病毒核酸作了鉴定。分别设计合成 2 对 P C R 扩增特异性引物,即按兔出血症病毒中国分离的 N J株核酸序列合成 1 对引物( N J引物),按德国分离的 F R G 株核酸序列合成另 1 对引物( F R G 引物),进行 P C R 和 R T P C R。从纯化的病毒核酸样品和感染 D J R K 细胞的病毒核酸样品中,均扩增出 2 对引物范围内的特异性核酸片段, N J引物扩增产物为 364 bp, F R G 引物扩增产物为 513bp。模板用 R Nase 消化后,仍出现 364 bp 带,用 D Nase S1 消化,则此带消失;反之,用 D Nase S1 消化,出现513 bp 带,用 R Nase 消化,则此带消失,证实前者模板为 D N A,后者为 R N A。 Southern 杂交试验证实, P C R扩增出的核酸片段与各自的地高辛标记特异性探针发生强阳性杂交反应。由此认为,在兔出血症病毒感染中,同时存在着 2 种不同核酸型的病毒。  相似文献   

6.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该病流行早期也被称为兔致死性病、兔小RNA病毒出血热、兔出血性败血综合征、比利时野兔传染性坏死性肝炎等。它是由兔出血症病毒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双扩散法及对流免疫电泳法研究了不同地区分离的兔出血症病毒及其与几株动物细小病毒之间的血清学关系。国内不同地区分离的兔出血症病毒同属一个血清型;兔出血症病毒与日本分离的兔细小病毒、小鼠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有一定的血清学关系;兔出血症病毒与大鼠细小病毒、猪细小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无抗原关系。这为我国分离的兔出血症病毒归属于动物细小病毒的分类地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病毒样颗粒(VLPs)是由病毒的一种或多种结构蛋白在异源系统内重组表达,并自动装配成的一种不含病毒核酸的空心颗粒。与传统疫苗相比,VLPs具有相当的免疫原性和更好的安全性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疫苗形式,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本文就VLPs的免疫机制及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样颗粒疫苗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兔出血症病毒接种幼年兔及乳兔的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传义  张英 《畜牧与兽医》1994,26(5):212-214
用兔出血症病毒人工接种一月龄与二月龄幼年仔兔,结果证实兔出血症病毒亦能感染并致死幼年仔兔,但感染类型与青成年兔的典型兔出血症不同,主要特征有病程延长,血凝价低或无血凝和黄疸肝炎等等。用兔出血症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的ELISA试验及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自血凝试验阴性的幼年兔各脏器均能检测到兔出血症病毒。人工感染乳兔虽未致临床病症,但扑杀检查见有坏死性肝炎病变和轻度肾小球性肾炎,且自肝肾等血凝检测阴性的病科中,用ELISA试验及细胞培养均可检测和分离到病毒。研究结果表明,血凝阴性并不能排除非典型兔病毒性出血症感染。  相似文献   

10.
西藏林芝地区首次发现兔出血症病毒血清亚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交互保护试验发现,用西藏兔出血症病毒制备的疫苗免疫家兔后能抵抗同源病毒和江苏兔出血症病毒攻击,保护率均为100%;而用江苏兔出血症病毒制备的疫苗对西藏兔出血症病毒却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保护率仅为33.3%。交互血凝抑制和琼脂扩散试验表明,两者在血凝素抗原及琼脂扩散抗原上均存在较大差异。首次发现兔出血症病毒血清亚型。  相似文献   

11.
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概况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易感兔致病率可达90%,病死率高达100%。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形态及理化特性、体外培养、分子生物学、病毒的检测和疫苗等方面做了系统深入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以长毛兔最易感染,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95%以上),断奶幼兔对该病毒有一定抵抗力,哺乳期仔兔基本不发病。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引起感染,其潜伏期48~72小时。  相似文献   

13.
兔病毒性出血症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以长毛兔最易感染,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95%以上),断奶幼兔对该病毒有一定抵抗力,哺乳期仔兔基本不发病。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引起感染,其潜伏期48~72h。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测兔出血症病毒和兔细小病毒的血清学关系,我们采用日本兔细小病毒(LPV)兔源抗血清和豚鼠源抗血清,分别与我国不同地区分离的8株兔出血症病毒(RHDV)抗原作常规血凝抑制试验(HIT)和间接血凝试验(IHA),结果兔细小病  相似文献   

15.
兔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以急性、高度传染性、大面积死亡为特征的家兔烈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可由兔出血症疫苗得到很好防控,但由于免疫程序不当、主观因素导致免疫失败等原因,该病呈零星散发态势,给发病兔场造成严重损失。2010年4月底,江苏溧阳市某兔场发生兔子连续死亡情况,与专家联系,初步判断为疑似兔出血症病例,后经诊断为兔出血症,立即进行兔出血症疫苗紧急免疫,从而避免该兔场发生大规模爆发和死亡。  相似文献   

16.
兔出血症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兔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病死率可高达100%,给养兔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文章主要从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编码的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基因疫苗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兔出血症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为进一步研制兔出血症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及诊断试剂提供理论基础,以期能更有效地防治此病。  相似文献   

17.
家兔主要疫病发病特点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家兔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疫病主要有:兔瘟(兔出血症)、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球虫病、疥癣病等,综合症有腹泻病、传染性鼻炎。现就其发病特点和防治措施等分别作一简要介绍。1 兔瘟(兔出血症)1.1 发病特点 本病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易感兔致病率可达90%,致死率可达100%。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原学、流行特点、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给养兔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报道,兔病毒性出血症多发于60日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2月龄以内的仔兔敏感性较低。2006年7月17日梧州市蝶山区高旺村黄某饲养的仔兔发病后伴随着尖叫、抽搐后死亡。剖检病变为胃肠高度臌胀,肝脏和肺脏有严重灰白色坏死灶、充血和淤血以及其他实质性器官肿大和充血。经梧州市畜牧兽医站中心实验室综合诊断为兔病毒性出血症,这说明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对仔兔的易感性增加,毒力增强。  相似文献   

20.
兔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以肝坏死和肺出血为典型组织病变。兔出血症病毒VP60蛋白是该病毒主要的结构蛋白和免疫原性蛋白,能够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关于该蛋白的结构、表达及功能是研究该病毒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国内学者近几年关于VP60蛋白的基因、表达和变异研究进展情况,希望能为兔出血症病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