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孙荣军  白丽杉  吴克汶 《沙棘》2003,16(4):33-34
实验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7月上旬采集自神兴沙棘种植园的中国沙棘叶和俄罗斯大果沙棘叶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从经济实用角度考虑,采用两种提取方法,为国内沙棘种植和沙棘资源的高效和无废物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沙棘干乳剂降脂及抗氧化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存社 《沙棘》1995,8(1):33-35
研究观察血脂异常者230例,资料齐全者194例,其中治疗组(沙棘干乳剂组)102例,对照组(烟酸肌醇酯组)92例。全部患者连续用药12周,用药后第4、8、12周复查血脂。发现用药后第4周沙棘干乳剂即有降低血总胆固醇(TC)、动脉硬化指数(AI)[(TC—HDL)/HDL]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用(P均<0.05)。用药后TC平均下降19.2%,(TC—HDL)/HDL平均下降28.2%,HDL平均上升18.1%;用药后第8周甘油三酯(TG)显著下降,用药后TG平均下降20.1%。同时,还观察了用药前后血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发现治疗组用药后LPO显著下降。研究提示沙棘干乳剂有良好的调整血脂异常作用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沙棘叶中甾醇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阮栋梁  杨晓静  李和 《沙棘》2004,17(2):18-21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硝酸银-硅胶制备薄层层析,从沙棘叶的乙醚提取物的不皂化物中,分离得到了三种甾醇,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4.
试验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月份晋北沙棘叶中总黄酮含量,为科学有效利用当地沙棘叶资源提供依据。选用芦丁为标准品,硝酸铝作为显色剂,在510 nm波长下测定沙棘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6月中旬到6月下旬,沙棘叶中总黄酮含量较高。建议最佳采摘期在6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5.
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是沙棘的两种主要蛀干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的根部和干部。沙棘木蠹蛾近年在沙棘种植区大面积暴发,红缘天牛也多伴随发生。目前,从生物生态学特性、成灾原因、监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这两种害虫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不同发生地的生活史、危害特性、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及所采取的主要防治方法进行概述,以期能进一步更有效地促进其危害控制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试验示范基地及甘南县甘南林场的大果沙棘林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根部灌药的方式,研究了噻茵铜、恶霉灵、普力克、多茵灵等4种低毒土壤杀菌剂对沙棘干缩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杀茵剂均可减少沙棘干缩病的发生,但不同杀菌剂对沙棘干缩病的影响程度不同,恶霉灵对减少沙棘干缩病的发...  相似文献   

7.
对可见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叶中总黄酮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可见分光先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硝酸铝作显色剂,在510 nm波长下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在358 nm波长下测定.结果 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叶中总黄酮相对简便快速,是一种较理想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寒地沙棘干缩病流行的构成与避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靳文斌 《沙棘》2002,15(2):16-18
对黑龙江省沙棘林园干缩病流行进行调查与分析,表明寒地沙棘干缩病流行因子由外引材料带菌,寒害,品种不耐病与不抗病,管理水平低,不良的立地条件与栽培方式构成。避免与减轻其危害,要针对不同的构成因子,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避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沙棘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乙醇浓度对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为因素,选出从中国沙棘叶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6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10倍量溶剂,回流2h,第二次加8倍量溶剂,回流2h.  相似文献   

10.
沙棘品种抗干缩病性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汉君 《沙棘》2002,15(1):13-14
对26份沙棘品种(系)进行抗干缩病性鉴定与筛选,其结果无免疫品种,中抗、抗病品种材料,8份、占供鉴总数的31%。中感、感病、高感材料18份,占供鉴总数的69%。研究表明,沙棘品种抗病性与抗日烧性关系密切,与熟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沙棘叶与几种植物叶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沙棘叶、黄芪叶、山楂叶、银杏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水提方式,浸提这4种植物叶中总黄酮,浸提出黄酮量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表明,沙棘叶资源丰富,是潜在可利用的天然资源,试验结果为有效利用和评价沙棘叶品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以俄罗斯大果沙棘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5种肥料对沙棘干缩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干缩病在田间的症状有不同表现型,即干枯型、根腐型、枯叶型。试验的2a间,未做任何处理的树木,平均发病率在30%左右。通过沙棘干缩病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肥料品种对沙棘干缩病的发病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中钙肥、叶面肥可显著降低沙棘干缩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沙棘干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途径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沙棘干缩病是危害沙棘的主要病害.病原菌有性阶段为座囊菌目、座囊菌科、沙棘双丛孢座属、沙棘双丛孢座菌;无性阶段为胡颓子小色二孢属.干缩病菌在沙棘生长前期侵染,生长后期发病.杀抑菌试验表明,抑菌效果以56%靠山水分散粒剂、复配制剂KB最佳;抑菌圈直径结果表明以复配制剂KB、50%农利灵抑菌效果最好.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KB防治效果较高,但几种药剂防效达不到要求,因此,选择特性农药及提高药剂渗透性是防治沙棘干缩病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高寒地区沙棘休眠期枝条含水量与干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军  苏文清 《沙棘》2000,13(2):18-21
对不同农艺措施处理,不同地形的沙棘休眠期枝条含水量进行分析,探讨其与沙棘枝条发生干缩危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越小,其发生干缩比例越高。秋梢含水量比春梢含水量高3.46%,秋梢的干缩率比春梢高21.6%。低洼地休眠枝条含水量较低,干缩表现严重,平均这16.6%;坡地平地枝条含水量较高,干缩发生率平均为9.1%,不采取修剪措施枝条含水量比正常修剪的低6.39%,干缩率高10.1%;  相似文献   

15.
16.
沙棘抗旱性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如果只利用单因素/单项指标评价其抗逆性,则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本研究对干旱胁迫下4个沙棘品种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发现:乡土中国沙棘(河北丰宁种源)品种的抗旱性最强,引进大果沙棘―乌兰格木品种的抗旱性最差,引进的4个沙棘品种抗旱能力强弱的排序为:丰宁(0.619)> 楚伊(0.445)> 向阳(0.390)> 乌兰格木(0.274)。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水势、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脱落酸的含量可作为沙棘抗旱性的判定指标。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与对照相比,4个引沙棘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水势均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细胞膜透性、谷胱甘肽还原酶和四大激素均上升,这说明干旱逆境胁迫影响了沙棘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时通过内在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变来增加其自身对逆境胁迫的抵抗能力。这些将为沙棘抗旱树种的筛选和进一步的杂交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沙棘果肉和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组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HPLC方法测定了沙棘果和沙棘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并揭示了果和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组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沙棘叶黄酮甙元类成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军宪  王启祥 《沙棘》1997,10(3):33-34
从沙棘叶中分离得两种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鉴定它们分别是异鼠李素和槲皮素。以上两种成分均为首次由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沙棘干缩病发病规律及成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杜汉君 《沙棘》2001,14(1):13-15
沙棘(Hippophae rhamnodes)干缩病发病有一定规律性,部位高度集中在阳面(南面、西南面、上面)且往往发生在树体的特定部位、整个群体发病呈突然的成批性,集中发生于夏末秋初高温多雨季节。这些规律性的表现,与沙棘至及病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物特性、遗传因素和生态因子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山西省沙棘主产地不同类型、不同采集时间沙棘叶的多酚和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果沙棘叶样品中多酚含量低于小果沙棘叶,总黄酮含量高于小果沙棘叶。沙棘叶多酚含量在5月份达到最高,为14.69%,之后先降低后升高,8月份达次高峰,为13.61%,后又逐渐降低;总黄酮含量在5月份最低,后逐渐升高,在6月至7月达到最高,8月后又逐渐降低。沙棘叶多酚含量与年均降水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其他生态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总黄酮含量、含水量与生态因子间均未呈现出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