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草酸对重寄生真菌盾壳霉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草酸对核盘菌的重寄生真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对盾壳霉分生孢子萌发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在酸碱性非缓冲基质(水琼脂)和酸碱性缓冲基质中,抑制盾壳霉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50和700μg/mL。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当草酸浓度为100~20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能够生长,且浓度为300~500μg/mL的草酸对盾壳霉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以草酸为唯一碳源的合成培养基中,在酸碱性非缓冲的条件下,当草酸浓度为100~20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能够生长,且草酸浓度为500μg/mL时对盾壳霉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当草酸浓度为25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则停止生长。在酸碱性缓冲的合成基质中,草酸浓度为100~40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能够生长,且草酸浓度为1500~2500μg/mL时对盾壳霉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含草酸钙的混浊培养基(以草酸为唯一碳源)上,盾壳霉菌落区域形成了透明圈。上述结果说明盾壳霉能忍耐一定浓度的草酸而进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且这种真菌可能对草酸分子具有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禾谷镰孢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小麦组织中的积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试验将禾谷镰孢一高产毒菌株B4-1采用单小花注滴法接种于小麦抗赤霉病品种苏麦3号和感病品种宁麦6号,用气/质联检法测定接种后4、8、12、16和20 d组织中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积累量。结果显示,在病组织中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和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等3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但未发现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和镰刀菌酮-X (fusarenon-X)等毒素。抗病品种病穗组织中,DON平均含量由接种后4 d的29.5 μg/g dry weight (gdw)下降到20d时的15.7μg/gdw,15-ADON和3-ADON量则较低,分别为1.5~3.6μg/gdw和<1.7μg/gdw;而同期感病品种病穗组织中的DON量则由23.1μg/gdw上升到47.7μg/gdw,15-ADON和3-ADON量均较高,分别达8.6~10.0μg/gdw和2.6~8.3μg/gdw。在抗、感病品种无症状穗组织中,3种毒素的含量均很低(<0.5 μg/gdw)。同时,本研究还首次在感病品种的穗颈(总花梗,peduncle)组织中检测到大量的DON和15-ADON及少量的3-ADON。  相似文献   

3.
 以1μg/g土的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棉花出苗后移栽到无氟乐灵的土壤中并接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axysporum f.sp.vasinfectum)。结果表明氟乐灵处理明显降低了棉苗枯萎病的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了棉苗对枯萎病的抗病性。氟乐灵处理组棉苗根部和茎部枯萎病菌侵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特别是上部茎片段中处理组侵染率降低更为明显。氟乐灵处理组棉苗根部和茎部的菌量明显降低,而且处理组茎部菌量的增长明显滞后于对照。以上结果表明,病菌对氟乐灵处理棉苗根部的侵入和病菌在棉苗体内的纵向扩展及增殖受到了阻抑,因而氟乐灵处理后棉苗对枯萎病菌的抗性表现了抗侵入和抗扩展的特性。试验还证明,氟乐灵处理并接种病菌的棉苗茎部组织中类萜烯醛的含量明显提高;并产生一种能抑制病菌大型分生孢子萌发的真菌毒性物质。这些抑菌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可能与抗扩展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穗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JF-12菌株的子囊孢子接种5个不同程度抗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于不同时间对穗组织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病品种(宁麦6号及扬麦3号)穗中的DON量自接种后第4~8天迅速升高,最高可达37.64μg/gdw),抗病品种(望水白)的DON含量较低(≤7.35μg/gdw),且自接种后第8天起逐渐下降,中抗(扬麦4号)和中感(宁8026)品种的DON含量居于抗、感病品种之间。DON含量与穗发病程度的相关性依品种不同而异,即在感病品种上两者有较显著的相关性(r=0.909~1.00),但在抗病及中抗品种上相关性不显著(r=0.466~0.531)。说明抗病品种可能存在降解DON的解毒机制。另外,所有供试品种均在接种后24小时、尚未表现症状时即可检测到一定量(0.46~2.41μg/gdw)的DON,表明DON可能在病菌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在华东地区对多菌灵已出现了高水平抗药性。本文报道了F.graminearum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离体条件下多菌灵对100个野生敏感型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分别为0.5748±0.0133 μg/ml和 < 1.4μg/ml。而对50个抗药性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则分别为9.2375μg/ml和 > 100 μg/ml。在麦穗上多菌灵对50个敏感菌株和抗药性菌株防效的平均EC50分别为282.6 μg/ml和 > 2 000μg/ml。从田间获得的抗多菌灵菌株对苯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表现交互抗药性,但不同于室内突变菌株,对乙霉威不表现负交互抗药性。抗药性菌株的无性和有性繁殖后代以及在无药培养基上菌丝体转代培养后,抗药水平保持不变。抗药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等与敏感菌株相比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云南省高等真菌中寻找新的天然农用抗真菌活性物质时,发现炭球菌子实体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离体抗真菌活性。采用生物活性追踪和化学分离相结合的方法,从中分离得到2个具有较强农用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经红外、质谱、氢谱和碳谱确定其为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分别测定了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对10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抑制率和2种植物病原菌的孢子萌发率,并评价了其对小麦白粉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对L-696,474最为敏感,浓度为10μg/mL时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3.5%和82.9%;小麦赤霉病菌、小麦全蚀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叶枯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对cytochalasin D最为敏感,浓度为10μg/mL时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3.6%、82.4%、81.9%、80.5%和79.7%。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在200μg/mL时完全抑制苹果炭疽病的孢子萌发;在500μg/mL时对小麦白粉病10天后的治疗作用分别为74.3%和85.7%,保护作用为67.1%和79.5%。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与DON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田间判断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级别或者检测刚收获小麦的病粒率,分析小麦赤霉病田间发病级别与其麦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之间以及病粒率与麦粒DON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小麦田间发病级别为2级以上时,麦粒的DON含量> 1000μg/kg,4级以上时,麦粒的DO N含量> 2000μ g/kg;在病粒率< 25%时,DO N含量< 1200μg/kg,病粒率在25%~40%时,DON含量为1200~2200μg/kg,病粒率> 40%时,DO N含量> 2200μg/kg。#br#本研究采用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建立的薄层色谱分析法测定样品中的DON含量,DON平均回收率为91.2%。  相似文献   

8.
化学合成寡糖诱导烟草抗黑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抑菌测定和盆栽试验表明:化学合成的Lewisx和Lewisa寡糖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Lewisx五糖和七糖处理烟草,可使烟草植株产生对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的抗性,在处理浓度0~10μg/m L内,随着浓度增高诱导效果增强,当浓度达10 μg/m L时,诱导防病效果达90%以上。Lewisx七糖处理,可导致烟草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裂解酶(PAL)等防卫酶活性不同程度地提高,PPO、POD及PAL分别在处理后第4d、第6d和第8d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分别增加了70.7%、150.0%和142.8%。  相似文献   

9.
 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洛夫林10和叶锈菌小种366组成不亲和组合,小麦叶片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HR)是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重要因素。在接种前给小麦叶片分别预注射微管解聚药物磺草硝(oryzalin)和微丝解聚药物细胞松弛素D (cytochalasin D,CD),结果表明2种药物注射使得寄主因叶锈菌侵染诱导的细胞过敏性坏死数目明显减少,并且注射药物的浓度越大,寄主细胞发生HR的数量越少。说明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的聚合状态是诱发小麦叶片发生HR防卫反应所必需的,细胞骨架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二硫氰基甲烷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体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有机硫氰化合物二硫氰基甲烷(TH-88,浸种灵)可抑制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对多菌灵(carbendazim)的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EC50在0.393 3~1.641 2 μ g/ml之间,对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形态没有影响;该药剂(浓度为1 μ g/ml)对菌体的生物膜(透性)有一定抑制作用;用药剂处理萌芽期、非萌芽期的分生孢子及其初形成的菌丝,结果表明:药剂对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呼吸作用有影响,以分生孢子萌芽期最为敏感,用二硫氰基甲烷2 μ g/m l处理刚萌芽的分生孢子5 m in,呼吸作用比对照低64.15%;处理NADH细胞色素还原酶和NADH细胞色素氧化酶,前者没有影响,但对后者有54.32%的抑制。用二硫氰基甲烷(1 μ g/ml)处理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线粒体,呼吸控制速率(RCR)比对照低27.67%;磷氧比(P/O)比对照低9.3%。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经比基尼链霉菌(Streptomyces bikiniensis)HD-087发酵产物脂肽处理后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丝体内的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分析chit基因和β-1,3 glu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旨在探究脂肽抗稻瘟病菌的作用机理。采用HPLC分析法鉴定了S. bikiniensis HD-087产生的脂肽种类,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稻瘟病菌菌丝中chit基因和β-1,3 glu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S. bikiniensis HD-087产生的脂肽主要是伊枯草素。经EC90浓度的脂肽提取物处理6 h后,稻瘟病菌菌丝中几丁质酶活性和chit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上调了6.77倍和51.27倍;处理12 h后,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和β-1,3 glu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上调了2.44倍和14.13倍。表明脂肽能够诱导稻瘟病菌菌丝体chit基因和β-1,3 glu基因的大量表达,从而破坏细胞壁结构,推测脂肽阻遏了稻瘟病菌的细胞自噬进程。  相似文献   

12.
稻瘟菌和水稻是研究禾本科作物病原-寄主互作机制的模式病理系统.云南罗平县不仅是云南省水稻主产区,栽培水稻品种多样,同时也是稻瘟病易发区,田间稻瘟菌群体组成复杂,信息流强度大.田间单孢菌株的分离和无毒基因的研究,是揭示稻瘟菌毒性变异机制和制定田间稻瘟病综合防控策略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单孢分离,从2017年云南罗平田间病...  相似文献   

13.
 通过抗菌活性测定, 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果实乙醇提取物中抗稻瘟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石油醚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从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到的15个化合物中, β-桉叶油醇和β-谷甾醇对稻瘟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它们对稻瘟菌孢子萌发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2.9和141.4μg/mL。其它化合物对稻瘟菌孢子萌发只有轻微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三唑酮、三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形态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在加入三唑酮(Triadimefon)或三唑醇(Triadimenol)的培养液中生长时,菌丝形态和生理发生明显的改变。菌丝畸形,表现为细胞肿大,细胞分隔处菌丝缢缩;药剂处理后,等量菌丝的麦角甾醇含量下降,1、5μg/ml的三唑酮和三唑醇处理,麦角甾醇含量比对照减少45.155.9%和27.5、48.9%;菌丝在药剂处理后,电解质渗漏增加,5μg/ml药剂处理一小时后,三唑酮组的菌丝之细胞电解质渗漏达2.58%,三唑醇组的渗漏为2.19%,空白对照组仅为0.65%。本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三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直接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防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杀虫剂,被开发成多种制剂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微生物制剂的生产成本高、耗时长,极大影响其生产效率。本试验通过液固两相发酵法筛选出提高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产孢量的最优增效剂浓度。结果表明0.1%浓度增效剂对金龟子绿僵菌的促产孢作用达最大化,浓度达4.48×109孢子/g;黄绿绿僵菌的最适增效剂浓度为0.05%,浓度达2.75×109孢子/g;当增效剂浓度小于0.1%时利于黄绿绿僵菌的产孢,增效剂高于0.1%时抑制产孢;而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与增效剂浓度正相关,最大浓度达7.41×109孢子/g。在真菌液体发酵过程中添加产孢增效剂,有效提高了真菌产孢量,缩短了真菌培养周期,为提高真菌制剂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