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呼肠孤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发育受阻、鸡苍白综合症(PBS)、直升飞机病、吸收不良症及关节炎。在一项现场试验中,对接种呼肠孤病毒疫苗的母鸡的后裔与未接种母鸡的后裔进行了比较。所有母鸡都先接种Tensynvac疫苗,再注射Re—Vac—Ⅱ疫苗或Breedevvac—Ⅳ疫苗。所有种鸡都属于同一个遗传种系(Ⅴ×AA)而且日龄大致相同。两组种鸡各自生产的肉鸡在同一天放入同一鸡场的配对鸡舍中,所有肉鸡都接种HVT和SB—1马  相似文献   

2.
蛋鸡的呼肠孤病毒感染、鸡贫血病毒感染和马立克氏病赵晓晨译自德国TAD公司资料王宏兆校(本资料由大方西药饲料公司提供)呼肠孤病毒感染呼肠孤病毒广泛存在鸡群中,其中多数是不致病的,只有少数可引发临床疾病。至今为止,呼肠孤病毒主要使向用型种鸡以及肥育期向用...  相似文献   

3.
正肉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肉鸡常发的一种关节病变性传染病,以一侧或两侧跗关节肿胀、腓肠肌腱结节性肥厚以及肌腱断裂和腿曲变形为特征,可导致病鸡跛行或不能站立。同时,本病发生过程还容易继发或混合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支原体等,致使病情加剧,死淘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白羽肉鸡中MDV、REV、CAV和ARV感染状况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在山东省白羽肉用型鸡中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对淘汰的商品肉鸡、病死商品肉鸡及淘汰肉种鸡进行了上述4种病毒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ARV主要以单一形式感染,在病死商品肉鸡中感染率最高(30.07%),在3种类型鸡中ARV感染率高于MDV,REV,CAV。MDV在淘汰肉种鸡中感染率(12.82%)高于其他2种鸡群,而REV,CAV,ARV感染率在病死商品肉鸡中最高。混合感染亦相当普遍,以淘汰肉种鸡最高(混合感染率达10.25%),高于任一病毒单独感染率,其次为病死商品肉鸡。  相似文献   

5.
正肉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鸡以一侧或两侧跗关节肿胀、腓肠肌腱结节性肥厚及肌腱断裂、腿曲变形为特征,其可导致病鸡跛行或不能站立,同时,本病还易导致继发或混合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霉形体等。1流行病学致病病毒对关节有亲合性,能在鸡胚卵黄和绒毛尿囊膜上增殖,也可在原代鸡胚细胞、肝、肺、肾和睾丸培养细胞上生长。实验表明,呼肠孤病毒可在鸡源培养细胞内形成合胞体而引发疾  相似文献   

6.
正肉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肉鸡常发的一种关节病变性传染病,以一侧或两侧跗关节肿胀、腓肠肌腱结节性肥厚以及肌腱断裂和腿曲变形为特征,可导致病鸡跛行或不能站立;同时,本病发生过程还容易继发或混合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霉形体等,致使病情加剧,死淘增多,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鸡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病鸡冠髯苍白、跛行和发育迟缓,跗关节或爪垫肿胀,病鸡因疼痛不愿站立。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引发的鸡病毒性关节炎,主要危害肉鸡,引起鸡的关节炎、腱鞘炎。2种疾病均引起黄羽肉鸡瘫痪临床不易区分,本文拟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对2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关节炎是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肉用鸡的一种传染病。以胫跗关节腱鞘肿胀和腓肠肌腱断裂为其特征,故又称传染性腱鞘炎、腱裂综合症或腱滑膜炎等。目前本病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鸡发达的国家。我国于80年代中后期,于部分肉鸡群中发现琼脂扩散阳性鸡群和具有临诊症状的病鸡,并从病鸡中分离到呼肠孤病毒,从而证明我国鸡群中也存在有本病。由于病鸡生长迟缓,体重减轻,淘汰率高,经济效益降低,对肉鸡饲养业危害甚大。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呼肠孤病毒属成员之一。已证明有11个血清型,各血清型病毒间具有共同的沉淀抗原,用同一琼脂扩散试…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肉鸡呼肠孤病毒分离株致病与基因组变异情况。2017年从山东潍坊地区跗关节肿胀、出血严重商品肉鸡中收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检测、电镜观察对病毒进行鉴定;将分离到的病毒回归商品肉鸡;设计18对引物对分离株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并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将分离毒株与经典毒株S1133进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一株禽呼肠孤病毒(命名为WF17),回归商品肉鸡能完全复制出临床症状,并能从试验鸡中重新分离到该病毒。该分离株基因组完全符合禽呼肠孤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主要抗原σC蛋白基因与台湾918株最接近,相似性为92.7%,与S1133株的相似性只有55.9%。WF17株与S1133株的抗原相关指数(R值)只有0.19。目前以S1133株为主的商品化疫苗无法对禽呼肠孤病毒变异株产生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正肉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鸡以一侧或两侧跗关节肿胀、腓肠肌腱结节性肥厚及肌腱断裂、腿曲变形为特征,其可导致病鸡跛行或不能站立,同时,本病还易导致继发或混合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霉形体等。1流行病学致病病毒对关节有亲合性,能在鸡胚卵黄和绒毛尿囊膜上增殖,也可在原代鸡胚细胞、肝、  相似文献   

11.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ARV)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以关节炎、腱鞘炎、吸收障碍为特征的免疫抑制病.该病毒在商品鸡群中普遍存在,主要侵害肉鸡,也感染商品蛋鸡和火鸡.鸡群感染呼肠孤病毒后免疫功能低下,对其它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生长缓慢或停滞,饲料报酬率降低,死亡率增加,给养鸡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呼肠孤病毒不同毒株在抗原结构、致病性、细胞培养特性以及宿主特异性上都存在一定差异,且目前已经出现了高致病株[1].……  相似文献   

12.
鸡腺胃炎是一种以腺胃炎性肿大,胸腺、法氏囊萎缩为主要特征的新传染病,我地区父母代种鸡和商品代肉鸡及产蛋鸡均频繁发生,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病原分析目前,该病病原还没明确说法。人们已在腺胃病变组织中观察及分离到多种病毒,有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真菌毒素、肿瘤诱生病毒、多瘤病毒、腺病毒、双RNA病毒等,细菌及饲料原料因素也可引发。我国有人从江苏省病  相似文献   

13.
从关节炎病鸡分离的禽呼肠孤病毒(ARV)经足垫、皮下和经口接种于无 ARV 母源抗体的1日龄肉用雏鸡,观察其临庆症状、肉眼和显微病变、排毒状况和抗体应答.ARV 主要引起腱滑膜炎、肝脏坏死、心肌炎和心包炎.试验鸡在接种后3天开始死亡,足垫接种鸡的发病率高达100%;足垫和皮下接种鸡发育不良,死亡率比经口接种鸡高,病变也较严重。泄殖腔抗子回收病毒结果说明,ARV 感染鸡向外界排毒。同栏混养鸡检出特异性抗体说明受 ARV 感染。血清中和抗体比沉淀抗体出现早.同栏混养鸡的抗体水平始终低于 ARV 接种鸡.  相似文献   

14.
积水性无脑、小脑发育不全综合症是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巴尼亚姆病毒群中山病毒所引起的。该病多发生于肉牛(日本黑牛),乳牛(荷兰牛)较少。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所有异常产犊牛部体弱,须人工辅助哺乳,起立困难或站立不稳;有的表现间歇性癫痫,发作时四肢届曲或  相似文献   

15.
近日,日本学者从3头患有腹泻和2头健康的3月龄猪粪便中分离到呼肠孤病毒株OS-320至OS-324,通过交叉中和试验,把分离物分类为呼肠孤病毒Ⅱ型。血凝试验表明,分离物与其它的呼肠孤病  相似文献   

16.
从腹泻病狗中分离到Ⅲ型呼肠孤病毒狗普遍发生呼肠孤病毒感染已得到兽医血清学的证明。1963年Lou和Wenner从患呼吸道疾病狗的肺中分离到Ⅰ型呼肠孤病毒,他们用分离物注射狗产生了轻度的呼吸道疾病。此后又相继报道了从呼吸道和粪便中分离出呼肠孤Ⅰ型和Ⅱ型...  相似文献   

17.
曹昳 《当代畜牧》2024,(1):9-11
通过对疑似感染鹅呼肠孤病毒的病鹅进行实验室检测,有利于对该病的早期确诊,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取有典型病理变化的病鹅肝或脾脏组织,采用RT-PCR检测鹅呼肠孤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采用I群禽腺病毒通用型二温式PCR方法检测腺病毒,对呼肠孤病毒阳性者进行病毒扩增片段测序。结果鹅呼肠孤病毒测序结果为阳性。I群禽腺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检测无特异性条带,为阴性。本病例确诊为鹅新型呼肠孤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8.
1病原 肉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为禽呼肠孤病毒,病毒可接种于鸡胚进行培养,病变的腱鞘经常规处理后经卵黄囊接种于5-7日龄的鸡胚,经5-6天后鸡胚死亡,胚体充血和出血,绒毛尿囊膜混浊,脾脏肿大,心肌有坏死灶。绒毛尿囊膜接种病毒时在其绒毛尿囊膜上形成大小不等隆起的疱斑。1日龄肉用雏鸡足垫内接种,第二天即可引起局部红肿等典型的病毒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9.
正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因其肝脾等脏器出现灰白色坏死点,又称番鸭肝白点病或花肝病。本病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江西等地广泛流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番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MDRV是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Ⅱ亚群成员。MDRV呈球形,无囊膜,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本病毒对紫外线、温度和p H敏  相似文献   

20.
正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又称鹅呼肠孤病毒感染,是2001年以来在我国养鹅业出现的一种呼肠孤病毒病。该病主要危害1~10周龄鹅,其特征病变是肝脏兼具出血灶和坏死灶。该病由王永坤首先在江苏发现,此后在全国许多地方的鹅群流行并造成危害。1病原分析该病的病原为鹅呼肠孤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成员。若按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分类标准,可认为GRV与禽呼肠孤病毒属同种病毒,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