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皇草是由中国热带农科院热带牧草中心从哥伦比亚引进的象草与美洲狼尾草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 1 998年 ,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正式审定登记为热研 4号皇草。又叫杂交狼尾草 (四川叫皇竹草 )。目前 ,除南方地区种植外 ,北方部分地区也开始栽培利用 ,表现良好 ,是一种很有饲用价值的高产优质牧草。1 特征特性皇草是禾本科多年生单性繁殖草本植物 ,一般不开花结实 ,茎、根扦插栽培 ,种质不易退化 ,一次引种 ,多年利用。栽培当年 ,大部分须根分布在 0~30cm的土层中。茎秆坚硬粗壮 ,圆形 ,茎粗 1~2cm。株高 4~ 5m ,不倒…  相似文献   

2.
3.
牧草新秀王草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草 (SaccharumSinese)系非洲狼尾草与象草的杂交种 ,又称皇竹草、巨象草、皇竹、杂交狼尾草等。学名PennisetumsinesePoxb。隶属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原产热带非洲 ,1984年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引自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 ,1998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热研 4号王草”。我市 2 0 0 0年从海南热研所引入 ,通过在海拔 110 0m至190 0m多点试种 ,均表现较好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 ,产量特高 ,初年测产达 914 0kg 亩。是发展草食牲畜的优秀牧草品种。今年 ,…  相似文献   

4.
优良牧草苏丹草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丹草世界各国普遍栽培的一种优良牧草,适应性强,株高茎细,营养丰富,适口性好,该文对苏丹草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浙江畜牧兽医》2004,29(5):39-39
皇竹草根系发达 ,植株高达 5~ 6 m,生长速度快 ,生长期长达 9个月 ,适应性广 ,单株每年可分蘖 30~ 80株 ,宿根性能较好 ,一年栽种 ,连续 6~ 7年收割。皇竹草 4~ 5月种 ,一年可收割 6~ 7次 ,亩产鲜草可达 1 5~ 2 5t,营养丰富 ,既可鲜喂 ,也可青贮或加工成干草和草粉 ,是饲养奶牛、肉牛、猪、兔、鱼等的好饲料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种——皇竹草  相似文献   

6.
苏丹草是世界各国普遍栽培的一种优良牧草,适应性强,株高茎细,营养丰富,适口性好。该文对苏丹草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聚合草的栽培技术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聚合草的概况 聚合草(Symphytum peregrinum Ledeb.)别名紫草根、俄罗斯紫草、肥羊草,原产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西伯利亚和高加索,后引入到世界各地.中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从日本、澳大利亚和朝鲜引入,由于其优质、高产、用途广,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现普及于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8.
杂交苏丹草是高梁与苏丹草杂交种,产量比普通苏丹草提高40%,原产非洲苏丹,1909年输入美国,成为夏季重要牧草,是当前世界各国种植很普通的一年生夏季禾本科牧草.  相似文献   

9.
10.
红豆草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草为红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入土深12m。茎直立,分枝多,株高80~120cm.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6~14对。总状花序,花冠呈红色或粉红色。荚小,每荚含种子1粒.种子肾形,绿褐色。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在四川甘孜州13个县开展了优良牧草--高丹草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高丹草在海拔3 000 m以下的农区适宜生长,每667m2最高鲜草产量可达4 334 kg;在海拔3 000~3 500 m半农半牧区生长势差;在海拔3 500~4 000 m地区生长势更差;而在海拔4 000 m以上则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在四川甘孜州13个县开展了优良牧草——高丹草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高丹草在海拔3 000 m以下的农区适宜生长,每667m2最高鲜草产量可达4 334 kg;在海拔3 000-3 500 m 半农半牧区生长势差;在海拔3 500-4 000 m地区生长势更差;而在海拔4 000 m以上则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沙打旺、高丹草、狼尾草和黑麦草间的组合效应。引入组合效应综合指数(MFAEI)以及饲养试验,以苜蓿、沙打旺2种豆科牧草和高丹草、狼尾草、黑麦草3种禾本科牧草为原料采用体外发酵的研究方法,对p H、产气量、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有机物体外降解率等指标进行3次重复测定,利用MFAEI对饲草进行优化组合和筛选。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看出,将粗饲料进行合理搭配后,通过营养素间的互补,可显著提高粗饲料的整体发酵水平。结果表明:6种饲草配方的MFAEI从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D组F组E组。依据MFAEI原理,从6种饲草组合筛选出2个最优组合:A组为苜蓿∶沙打旺∶狼尾草=40∶40∶20,M FAEI为1.13;B组为苜蓿∶沙打旺∶高丹草=40∶40∶20,M FAEI为1.21。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其根系发达,入土深,再生能力强,分枝多,枝叶茂盛,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高,耐瘠耐旱,抗寒,生物学价值高,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是目前养殖畜禽的优质饲草,同时亦是肥田、固土、保水的理想植被。我市自2000年引入栽培以来,分别在不同的海拔、熟地、退耕地进行单作、套作、间作,其适应性良好,种植效益显著,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000hm2(公倾)以上,深受养殖农户的喜爱。现将其种植、利用的基本技术简介于后,以供参考。1栽培要求1.1品种选择紫花苜蓿品种繁多,其适应性与品种有较大相关,选择好品种是苜蓿种…  相似文献   

15.
为从物种多样性和空间结构方面阐明豆禾牧草混播系统高效生产机制,将混播种类(单播、2种牧草混播、4种牧草混播和6种牧草混播)、混播群体空间结构(行距+同行/异行/异行阻隔)作为影响因素,从豆科牧草固氮能力、转氮效率、氮素营养竞争、种间相容性和生产性能分析和比较豆禾牧草在不同混播方式中氮素固定、转移和利用效率对混播系统生态功能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混播处理的牧草产量、N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播(P<0.05),生产性能显著提高;但生产性能未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提高,异行混播+30 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2)固氮量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转氮量和转氮率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固氮率和贡献率变化不明显;异行混播+30 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转氮量、转氮率和贡献率。3)营养竞争比率随混播种类的增加变化不明显,豆科牧草相对产量和相对产量总和随混播种类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异行混播+30 cm行距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豆科牧草相对产量和相对产量总和,但营养竞争比率较低。4)牧草产量与转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相对产量总和与氮素营养竞争比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混播种类对于豆禾牧草混播系统生产性能的提升作用有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物种组合可能更为关键;通过混播群体空间结构的优化可以使豆禾混播牧草根系氮素固定、转移、利用途径和效率得到提高,为混播系统生产性能的提升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辽东地区苜蓿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2002年,丹东市苜蓿的种植面积不足133hm^2,到2003年猛增到466hm^2,出现66.7hm^2以上种植大户2个,每公顷经济效益超过5000元。辽东山区属温带湿润性气候,阴雨天多,光照相对少,年平均降雨量900~1200mm,作物生长季4~9月份降雨量为800~1000mm,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是东北降雨量最多的地区,平均气温7~9℃。  相似文献   

17.
18.
草中之王--皇竹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立祥 《中国乳业》2002,(10):28-29
皇竹草(Pennisetum hyardum)为多年生,直立丛生的禾本科植物,由象草和美洲狼尾草杂交选育而成,属四碳植物。 四川省为了发展畜牧业,于一九九三年从哥伦比亚引进试种获得成功。四川省什邡市西部农牧高科产业有限公司引入什邡地区种植试示范后,广泛表现为易栽易管,产量高。饲养牛、羊等动物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于2007-2009年分别在每年的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对MT 1象草新品系(Pennisetum purpureum cv.MT 1)和Mott象草(P.purpureum cv.Mott)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对MT 1象草新品系和Mott象草的各构件生物量、株丛产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MT 1株高和丛径极显著高于Mott(P<0.01);Mott分蘖数高于MT 1;MT 1叶生物量(营养生长期)、枯叶生物量、茎秆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均极显著高于Mott;Mott叶茎比极显著高于MT 1。MT 1株丛产量高于Mott,在营养生长期,MT 1株丛产量是Mott的1.42~1.84倍;在生殖生长期,MT 1株丛产量是Mott的1.07~1.87倍。MT 1和Mott象草的年生物产量分别为31 246.50~48 838.60和18 201.70~36 306.60 kg·h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以青为主,主养草鱼,增放其它底层鱼,带养鲢、鳙鱼”综合技术措施,使示范塘0.73hm^2,经180d饲养总产鲜鱼7086.5kg,平均单产9751.5kg/hm^2,投入产出比达到1:2,节约精饲料7125kg/hm^2。此外,采用草鱼注射和浸泡免疫防病技术,使草鱼成活率由未免疫的50%提高到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