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浙江入侵草地贪夜蛾的迁入虫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我国的重要迁飞性害虫,2019年5月8日浙江省建德市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为害,已在全省迅速扩散蔓延。明确浙江省发现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虫源地分布及迁飞路径,对浙江省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及源头治理有重大意义。【方法】利用基于WRF模式的昆虫三维轨迹分析程序,结合草地贪夜蛾的飞行行为参数和气象资料,对入侵浙江的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路径及天气背景场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根据幼虫发育历期推算,4月26日–30日可能有首批草地贪夜蛾成虫迁入浙江省。4月下旬,西南低空急流贯穿华南及华东大部,可为草地贪夜蛾迁飞提供运载气流,而低温屏障、降雨和下沉气流可导致草地贪夜蛾的迫降。入侵浙江省建德市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有效虫源地主要分布在广西东部。【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浙江省草地贪夜蛾春季迁入种群的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我国的重要迁飞性害虫,2019年5月8日浙江省建德市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为害,已在全省迅速扩散蔓延。明确浙江省发现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虫源地分布及迁飞路径,对浙江省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及源头治理有重大意义。【方法】利用基于WRF模式的昆虫三维轨迹分析程序,结合草地贪夜蛾的飞行行为参数和气象资料,对入侵浙江的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路径及天气背景场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根据幼虫发育历期推算,4月26日-30日可能有首批草地贪夜蛾成虫迁入浙江省。4月下旬,西南低空急流贯穿华南及华东大部,可为草地贪夜蛾迁飞提供运载气流,而低温屏障、降雨和下沉气流可导致草地贪夜蛾的迫降。入侵浙江省建德市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有效虫源地主要分布在广西东部。【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浙江省草地贪夜蛾春季迁入种群的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及潜在入侵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重要农业害虫,原产于美洲地区。2018年底入侵我国,2019年4月30日,在海南省,草地贪夜蛾在海口首次发现,目前该虫已在海南省18个县市定殖。本文在收集、整理草地贪夜蛾入侵地生物生态学、地理分布等信息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如寄生蜂、线虫、病原真菌、病毒及信息素诱杀的研究和利用情况;同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对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以南和华中地区在气候条件、寄主等方面利于草地贪夜蛾的生存和为害。海南省可满足草地贪夜蛾周年生存,可成为迁飞虫源地,且海南是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该虫在海南的发生会影响我国种业安全,因此亟需加强对其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4.
徐清云 《北方水稻》2020,50(2):49-52
草地贪夜蛾作为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害虫,群体已发生多重分化,对于侵入我国的群体需要重新建立基于我国实际情况的认知体系。笔者对国内关于草地贪夜蛾天敌资源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梳理,介绍了二十余种对草地贪夜蛾具有生防潜力的天敌生物(微生物),以期为建立国内草地贪夜蛾认知体系和今后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石有  张蕊  吕宝乾 《玉米科学》2021,29(6):151-156
以扩展直径、最大持留量、室内毒力、田间防效为评价指标,测定添加0.05%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对氯虫苯甲酰胺药剂物理性状、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的影响,评价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增效作用.结果 表明,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后...  相似文献   

6.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1月新入侵我国云南的重大农业害虫,4月首次在海口玉米田中剥查发现该虫。草地贪夜蛾严重威胁到海南本地的鲜玉米生产,筛选出具有较高毒力水平的化学药剂防治该虫迫在眉睫。本文采用浸叶法测定了1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毒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较低浓度的甲维盐(5 mg/L,24 h)和多杀菌素(5 mg/L,24 h),以及较高浓度氯虫苯甲酰胺(50 mg/L,72 h)和辛硫磷(100 mg/L,72 h)时,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致死率达100%,这4种杀虫剂在24 h的LC50分别为0.28、0.31、9.77和11.7 mg/L;其他种类杀虫剂如灭多威、吡丙醚、氟虫腈、啶虫脒、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在100 mg/L浓度水平下,72 h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96.67%、88.33%、86.11%、81.67%、80.83%和80.09%。表明了可选用甲维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辛硫磷作为主要成分的杀虫剂,并组合其他种类杀虫剂,作为当前防治草地贪夜蛾幼虫主要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世界性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寄主范围极广。本文比较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茶树和玉米叶片的生长适合度。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茶树叶片的初孵草地贪夜蛾幼虫8 d死亡率高达100%。3龄(9日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茶树叶片的幼虫体重增长量显著低于以玉米叶为食的幼虫;取食3 d和6 d后,以茶树叶片为食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体重分别是以玉米叶为食的幼虫体重的35.58%和36.67%。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生长适合度明显低于取食玉米叶的幼虫。主要表现为:(1)8 d后,取食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存活率比取食茶树叶片的幼虫高出20%;(2)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成功化蛹率为54.17%;(3)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取食玉米叶的幼虫,且蛹重、蛹长和蛹宽极显著低于取食玉米叶的幼虫的蛹。尽管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生长适合度较低,但是由于茶园中存在草地贪夜蛾嗜食的杂草,初孵幼虫可以杂草为食,3龄以上幼虫可取食茶树叶片并成功化蛹。因此,推测一旦草地贪夜蛾误迁入茶园,在茶园中的嗜食杂草被其食光后,其幼虫很有可能进一步危害茶树。  相似文献   

8.
对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定点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海南6个调查点冬季均有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为害偏向于苗期、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植株受害率分别为15.59%、13.16%和12.67%,抽雄期后为害显著减少;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程度不同,三亚和东方较为严重,峰值出现在2月,百株虫量分别为33.32头和30....  相似文献   

9.
海南草地贪夜蛾寄生蜂调查与基础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是我国草地贪夜蛾入侵地之一,为了掌握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的发生与防控情况,2019年4—7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对海南省18个市县主要玉米种植区的草地贪夜蛾天敌开展了实地调查。本研究将调查区采集到的被寄生卵块、幼虫和蛹置于实验室条件下饲养观察,共发现5种寄生蜂天敌,其中卵寄生蜂为夜蛾黑卵蜂和螟黄赤眼蜂,幼虫寄生蜂为淡足侧沟茧蜂,蛹寄生蜂为霍氏啮小蜂,卵-幼虫寄生蜂为台湾甲腹茧蜂,并报道了这5种寄生蜂的主要鉴别特征和基本生物学特性。掌握海南本地草地贪夜蛾寄生蜂天敌的种类,初步探究了其对这种外来入侵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为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优势天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展不同用药方式下的田间应用效果评价试验,从中筛选出高效的非化学防控施药方法和施药剂量,为当前草地贪夜蛾防治提供合理的用药参考,从而促进肇庆市玉米产业健康发展。[方法]采用12种非化学防治防控措施,开展不同用药方式下的田间应用效果评价试验,施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调查挂牌标记玉米上草地贪夜蛾数量,计算防治效果。[结果]采用0.3%印楝素乳油稀释500倍,分2次施药,第1次施药在草地贪夜蛾卵孵期至低龄幼虫期(1~2龄)进行,按1.2~1.5 L/hm2,兑水45~60 L/hm2粗雾灌心;第2次施药,0.3%印楝素乳油稀释1 000倍+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稀释1 000倍,混合均匀喷雾,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和高龄(4~6龄)幼虫的防效最佳。[结论]印楝素乳油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喇叭口点施方式节省药剂、提高对高龄幼虫的防效,在防治草地贪夜蛾等害虫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巴渝特早是从福鼎大白茶群体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种。以福鼎大白茶(CK1)和龙井长叶(CK2)为对照,对茶树品种巴渝特早在陕西汉中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渝特早移栽成活率高,生长势强;春茶物候期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比龙井长叶晚;鲜叶产量较高;制绿茶品质优;抗寒性较强,抗旱性强;适宜在汉中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红茴砂是姜科茴香砂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仅在海南地区有自然分布,是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濒危植物。为了解红茴砂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潜在适生区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以期对红茴砂的保育提供科学指导,将45条红茴砂分布位点数据与20个环境因子相结合,运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模拟了当前气候和未来2050年RCP2.6和RCP8.5两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红茴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并分析影响红茴砂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红茴砂适生区总范围在18°~32° N、27°~122° E,面积约为1.24×106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海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影响红茴砂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最湿月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年均温度变化范围、最冷月份最低温、海拔和最热季度均温,累计贡献率达87%;在未来2050年RCP2.6和RCP8.5两种不同气候情景下,红茴砂适生区域丧失面积均达到95%以上,潜在分布区缩小到云南、四川、西藏、贵州和台湾这5个省区,新增区域主要在西藏东南部和四川中南部,同时潜在总适生区和高适生区的质心有向西北方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青花菜是近年闽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迅速的一种出口蔬菜,但其病虫害发生过重,农残超标已严重制约了该地区青花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并推广应用可持续病虫控制技术已势在必行。本研究以福建省惠安县青花菜生产田块为研究对象,在跟踪监测种植季节(9月份到翌年3月份)主要虫害发生动态并确立重点防治对象及其关键时期的基础上,研究了灯诱、性诱和高效低毒农药对其主要虫害的防治效果,从而建立起一套青花菜田间虫害的可持续控制技术。这一研究成果对闽东南沿海青花菜及类似十字花科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