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概述联合收割机的种类入手,谈了驾驶操作橡胶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必须的技术准备,以及操作的技术要点和机组运行的注意事项。并从水稻联合收割机在节约型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等方面揭示正确掌握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驾驶操作要领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国产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变速控制系统的故障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变速控制系统。同时,阐述了该新型变速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创新点。通过在联合收割机上配套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地满足国产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作业要求,明显降低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故障率,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小型联合收割机割台液压系统的故障排除宁波市江北区农机局应日高目前,我国生产的小型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割台升降几乎都选用了液压系统。从1997年全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现场演示会上的机型看,其配套的液压系统基本结构相同,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维修调整方便...  相似文献   

4.
《四川农机》2001,(6):17-17
广西桂林联合收割机厂从1999年开始在我省示范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并不断完善改进,机型逐渐成熟。今年我省示范推广第二代4ZE1.5履带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20余台。为全面了解该机型在我省的适应性,省农机学会组织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田间作业及农用机械运输专业委员会和宏达技术开发部重点跟踪调查了12台机器的使用情况。这12台机器分布在我省成都、绵阳、德阳地区。其中崇州市8台,中江县1台,安县3台。上半年投入5台进行小麦收割,下半年全部投入水稻收割。累计收割小麦880亩、水稻3215亩,台平均作业3…  相似文献   

5.
一、国内外水稻收割机发展水平世界水稻的主产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其中,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的局部地区已实现了水稻的机械化收获,他们使用的机器多为日本产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目前日本水稻收割机的发展趋势是逐渐采用液压无级变速、履带自走式底盘、多段无级变速的输送键,以及保持机体水平状态和作物定长喂入等自动控制装置,使之有较好的适应性。我国水稻收割目前采用的主要有4种机具。一种是引进的日本产半喂入履带自走式收割机,这是将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很受农民的欢迎,其缺点是进口机售价太高,原装机售价达30万元…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镇海区1997年底有台州130型全喂入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78台,占总拥有量127台的61.4%,成为该区主导机型,并在进一步发展之中。其中49台租赁经营的台州130收割机,都是1997年引进的,当年共收割水稻  相似文献   

7.
我市水稻种植面积45万hm2,品种为粳稻,产量7500kg/hm2左右。成熟时株高80~110cm。10月1日开始进入收获期,田间土壤含水率在30%左右,承载能力在03kgf/cm2以下。收割后,要求茎秆堆放整齐,适于履带自走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作业。目前,国外进口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质量好,但价格高、维修配件供应困难,不便于推广应用。国产机主要有HL2010A型联合收割机和太湖1450型联合收割机,从价格与性能比较,HL2010A型联合收割机宜于推广应用。1998年,我市引进了2台HL2010…  相似文献   

8.
联合收割机的种类较多,通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①按配套动力可分为自走式和悬挂式;②按谷物喂人方式可分为全喂人式和半喂人式;③按行走方式可分为轮式和履带式;④按物料在机器内的运动轨迹可分为切流式和轴流式。往往联合收割机同时具有上述分类的几个特点,如履带自走式半喂人联合收割机、轮式自走式全喂人联合收割机。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小麦、水稻以及单季种植玉米子粒收获的需求,设计了4LZ-8型自走式纵轴流谷物(玉米)联合收割机。该文概述了4LZ-8型自走式纵轴流谷物(玉米)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方向,并对国内外联合收割机现有技术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项目发展现状和趋势稻、麦联合收割机国内外研究和生产的单位很多。国外生产并倾销我国的有美国纽荷兰公司,产品以大中型联合收割机为主,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为17%;日本久保田公司和洋马公司,产品以中小型联合收割机为主。国内研制生产稻、麦联合收割机的单位也很多,其中中小型联合收割机性能较好,目前销售量较多的产品有新疆-2型(自走式)、桂林-2型(拖拉机配套悬挂式)、秦丰4L-1型(小四轮拖拉机配套悬挂式)、台州-130型(履带全喂入自走式)、HL2010型(履带半喂入自走式)、福拖-90型(手拖配套小…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对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质量水平进行了跟踪调查,该项工作在江苏、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和四川6个水稻主产区开展,历时5个多月,700多名农机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参与了调查工作,足迹遍布100多个县(市),共对14个企业生产的14种机型进行了质量跟踪调查。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全喂入和半喂入履带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使用质量和情况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快速增长对收获机械化的迫切需求,开发研制适合国情的新型油菜收获机械.镇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和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在长期合作开发油菜联合收获机械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自选项目,组织科技人员联合研制成功了“4LYZ-2.0型履带自走式油菜联合收割机”。该产品于2006年9月28日在丹阳分别通过了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江苏省经贸委组织的新产品投产鉴定。  相似文献   

13.
1 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选购1.1 机型大小的选择 所选机型大小要与田块大小及集中联片的状况相适应。如田块较小,而且分散,应选择小型联合收割机;如田块平整又较大,应选择较大机型。1.2 行走装置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行走装置有两种,即轮式和橡胶履带式。轮式行走装置结构成熟,通用性广,但是轮胎接地面积小,在水田收割时,下陷较深,转向困难,同时对田块土壤破坏较严重,适合于田块较干和土质较硬不易下陷的地区使用。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因履带接地面积大,收割时下陷深度较浅,一般性稻田都可正常作业。对沙…  相似文献   

14.
半喂入橡胶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行走部件为橡胶履带,其有着速度快、运行噪音低、振动小、牵引力大、不损路面、触地比压小、机械总重量轻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在干地、软地、泥泞地和普  相似文献   

15.
半喂入橡胶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行走部件为橡胶履带,具有速度快、运行噪音低、振动小、牵引力大、不损路面、着地比压小、机械总重量轻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在软地、泥泞地上作业及转移,因此,在水稻收获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履带自走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结构设计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论述了履带自走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在作物切割、分离清选、转向制动、液压驱动和行走操纵等方面的结构改进设计以及为套种小麦收割而进行的变型设计,为完善该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快速增长对收获机械的迫切需求,江苏省镇江市农机推广站和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联合开发研制成功了适合国情的4LYZ-2.0型履带自走式油菜联合收割机,于2006年9月分别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和江苏省经贸委组织的新产品投产鉴定。该产品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而成,是一种高效、经济、实用的新型履带自走调整后即可用于水稻、三麦的收获。经大面积试验使用,省工节本增收效果显著,能满足我国油菜收获作业的要求。该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割幅2m;竖割刀切割长度1.3m;总损失…  相似文献   

18.
1小型全喂入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迅速得到推广浙江省自1994年起,小型全喂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在研制开发成功后得以迅速推广。据宁波市统计(996年拥有量占全省的43.7%),该机1995年仅71台,占总量的6.0%,1997年增加到1456台,占总量的51.4%.在1997年新增的m59台联合收割机中,小型全喂人自走式占到90.5%,达958台;半喂人式机由于没有廉价适用机型已全面萎缩;全喂人背负式机开始停滞发展,部分桂林IV型机,农户自行把割台部分拆下改装为履带自走式.2小型全喝人自走式联合收到机适合农家使用(l)机型小.该类机型外形尺寸,长度…  相似文献   

19.
l前言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一批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率先经营和使用联合收割机,促进了联合收割机市场的快速发育、成熟。1997年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湖州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HZ—130型自走式全喂人联合收割机、福建拖拉机厂生产的农友一叨型悬挂式简易型半喂人联合收割机突破了年产1000台大关。杭州拖拉机厂与韩国东洋物产公司合作生产HL—2010型自走式半叹人联合收割机,也具备了年产1000台的生产能力。其它一些生产规模稍小的企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奋起直追,形势十分喜人。但是,水稻联合收割机由于技术难度大、机…  相似文献   

20.
稻麦收获机械化的实现,离不开联合收割机。截至2010年底,稻麦联合收割机拥有量达86.24万台,其中自走式稻麦联合收割机70.8万台,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7.99万台。小麦收获机械化水平为88.46%,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为64.49%。到2011年,稻麦联合收割机拥有量将呈10%左右的增长,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预计将达到67.5%,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小麦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