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食品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针对食品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食品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讨食品类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在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导师队伍建设、学位论文工作等4个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新工科背景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验设计等方面探索了包装测试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以新技术成果扩充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过程化考核方式,优化和创新实验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课程质量,为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应用型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实现驱动创新型中国发展,以“新工科”建设为导向,对食品专业课程“食品生物化学”进行PBL教学实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构建以提升学生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实践证明,PBL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培养团队互作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是"校企共赢发展"的必要手段。以与行业发展紧密相连的《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为例,探讨了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和人才的"请进来、送出去",使专业设置适应于社会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将职业标准纳入课程内容;构建了"三轮实训、四员定位"的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以期使种子专业人才培养在"供给侧"改革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市场对食品专业人才的要求,尝试构建双层次螺旋协同方式培养食品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借助政府与企业构建成外层次协同、企业及高校构建成内层次协同,其中政府起引导与监督作用,企业占主导作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和市场的需求方面起融合作用,内外双层次螺旋协同,以培育出符合食品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培养创新综合应用型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工科专业,也紧跟"新工科"建设的步伐,将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作为专业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达成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目标的手段之一。以"食品理化分析"课程为例,介绍了新型教学方式PBL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对学生培养的影响。经过PBL教学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思辨、交流协作和创新创造等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分析北部湾食品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和高校食品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基础上,揭示了培养应用型食品工程人才的时代意义,提出了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探讨了如何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开辟多元化的培养途径,以及如何通过构筑校企合作平台,切实保障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长效发展等高等工程教育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连续操作性要求都很强的课程。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食用菌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改革传统的食用菌实验课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知。运用创新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其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食品感官评价”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核心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食品感官评价”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并提出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案例教学、开展双语课程等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食品感官评价人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改革试点,为了培养食品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许昌学院食品与药学院对食品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采取的措施包括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实验、实践内容;在列入教学计划的实验内容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加校内外实习实训;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创新与实践课程,开设研究型实验;积极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开展课外科研实践创新活动等。通过改革探索,建立了一条适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食品专业学生培养的道路,是许昌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系统阐述了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重科学、轻工程"现象引起的后果,分析了产生的原因。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导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等6个方面,介绍了江苏大学在食品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建立,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克服教学资源较为匮乏、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的状况,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仍存在实践教学较少、校内学习与行业实践脱节、"双师型"教师较少和实践经费短缺等问题,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食品行业和社会的需求。探讨了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培养食品新工科人才的措施,包括校企共同制订培养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办创新创业技能竞赛、共建实习基地并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期为食品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一体化有效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改革与完善,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锻造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促进学术团队的建设,极大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社会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的考试是检验高校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探讨了高校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普通高校考试模式进行了探索,论述了新型考试模式的实践成效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运用WSR理论,以食品科学在校学术型研究生和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为例,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规范对食品和包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细化,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依据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结合学校自身人才培养特色,建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级实验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本科教育肩负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其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有别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形成自己的特色。对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力结构要求进行了归纳,结合自身实际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框架。  相似文献   

19.
Fac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contemporary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discipline and social talent demand,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the talent training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jor.Based on the teaching platform,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perfect talent training mode,implemented modular teaching,took the occupation as the guidance,carried out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and delivered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to the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