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受自然及人文环境差异的影响,并同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北方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各具特色又颇有共性,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一法多式"的造园思想.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清代私家园林为例,通过对造园要素的调查分析,对两者造园艺术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从形式手法、意境追求和细节处理等方面探讨总结了两者造园艺术的相同之处,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域差异及历史文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张芳 《绿色科技》2013,(3):121-122
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建特征与哲学寓意,从建筑、叠石、理水、植物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阐述了其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3.
浅谈古典园林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爱春 《广东园林》2007,29(1):20-21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论源于画论,强调立意;欣赏古典园林,应先欣赏其意境美和诗画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特有的生态化和“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特征,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影响遍及世界,特别是中国的邻国日本、朝鲜等。而日本在中国古典园林与本土文化相复合、变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同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从一般手法和特殊手法两方面来论述中日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差异。一般手法主要包括意境、空间和材料三方面。而特殊的手法主要是指园林风水及禁忌方面的手法。  相似文献   

5.
从美学角度探讨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多为几何式园林,讲究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强调人工美;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古典园林为自然式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具有自然性、曲折多样性的艺术形态,强调自然关和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6.
“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渔”也以不同形式隐含于古典园林之中,目前缺少两者相关的系统研究。对鱼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历史沿革进行概括,并从观赏娱乐对象、文化寓意、生态功能、意境营造、放生对象等方面研究了鱼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及应用方式。继而从造园主题、舫等园林建筑营建、沧浪意象的造景主题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渔。最后,对古典园林中鱼和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空间分割、借景、植物配植、比拟联想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手法,展现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8.
古典园林的一些造园思想包括: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巧于因借、以有限空间造无限景观、创造意境等。如果这些造园思想能够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得到有效利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仅匏够使我们伟大的古典造园思想发扬光大,而且能够与现代造园技法相结合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古典园林往往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同时文化思想会直接影响到同时期的古典园林的风格。中国与韩国的古典园林在历史空间上有一定的连系性,又各有独到之处。在文化思想方面也不例外,类似的传统观念,在古典园林中就有不同的体现,对此,文章分析了阴阳五行思想、神仙思想和儒教思想在中韩古典园林中的差异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是极为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植物景观作为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形成、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其他任何园林构成要素所无法替代和超越的.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营造历经千年的发展,在技术和方法上逐渐成熟,成为东方园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张涛 《绿色科技》2011,(12):38-39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无论在创造手法上,还是审美标准上,都与中国山水画画理相通,在造园构景时借鉴了很多山水画理论,从虚实相济、山水开合、以小见大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画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区有着丰富的竹类资源,竹材也因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美学与文化价值,在四川古典园林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对四川古典园林经典实例的广泛调研,分析了四川古典园林中竹子的空间营造和意境营造;探讨了竹在四川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并将四川古典园林中的竹文化与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中的竹文化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杨俊 《广东园林》2011,(3):14-17
江南古典园林以意境取胜,注重塑造韵味。保存至今的,同时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多为文人园林,其建造设计者多为一些艺术素养很高的文人画家,浸透了精致的文人主体情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其中的匾额楹联的设置更是这一意匠和文心的独特体现。“景以境出,情由境发”,匾额楹联在意境创造中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日园林虽然同源,但由于文化背景和自然地域差异,它们最终还是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意象,本文就两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风格和手法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和文学史上的瑰宝,描绘了楚国的人居环境和园林场景。基于“言-象-意”关系和意境心理发生机制,研究《楚辞》中的园林意境及其承载的思想内涵,分别对“大内御苑”“离宫苑囿”“贵族宅园”3类园林的场景意境解译,反映楚国园林“天人合一”,人本主义、浪漫主义、仙境的人居思想和君权至上的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16.
从网师园的历史沿革、造园立意、平面布局、主要景观及空间特色等方面分析了园内环境景观与古代文人雅士的居、息、游、赏,以及现代游览者领略文化、休闲游园等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探究了“因诗成景”、“以画入园”的独特景观营造思想和布局手法及其在有限空间的无限意境中提高人们感知、体验、参与环境的行为价值。最后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提炼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环境行为理念。  相似文献   

17.
李金宇  吴怡 《广东园林》2021,43(3):92-96
琴与园林关系密切,许多园林题名都以琴命名,抚琴、听琴的环境也以园林为佳。园林听琴分为,听有形之琴和听无形之琴。无形之琴,也就是意会之琴,是听自然之音入耳后以琴声比拟。琴在园林中有身份定位、娱情忘忧、清音造境的功能,隐喻了一种雅文化,暗合了中国古人的审美理想和生活方式。园林中营造的虚实琴境,散发出的艺术氛围,是一种特有的雅赏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正处在社会转型的中国,受到西方新的景观模式、思想设计观念的不断影响冲击,国内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呈现脱离本土环境的现象,出现诸多设计上的问题。此时,摸索着中式风格方向的居住区渐渐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生活的需求之间找到结合点-"新中式"。通过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与"新中式"景观对比综合分析,从空间布局、设计意境、设计手法等方面探讨了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方法,丰富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9.
顾倩毓  杨滨章 《绿色科技》2020,(5):29-30,35
指出了随着时代发展,东西方园林互相学习对方精华并加以利用的现象已越来越普遍。水景在中西方园林中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欧洲园林发展各个阶段的理水形式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地域特征,其理水方式取得过诸多辉煌的成果,理水形式较为丰富。风景园林学角度出发,主要分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这3个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古典园林水景特点,总结出了这3个不同园林类型的欧洲古典园林水景营造方法,以期为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园林意境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之一,对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深远意义,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意境说源于中国古典诗词,王国维先生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首次明确地建立了诗词的境界理论。通过对《人间词话》诗词境界理论经典言论的分析,将其与园林景观相联系,可以对其意境表现有更深的理解。有助于研究现代园林意境表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