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制备的鸭病毒性肝炎蛋黄抗体分别按中和抗体效价1:512稀释后,皮下注射4日龄和10日龄易感雏鸭。4日龄雏鸭注射剂量为0.1、0.3、0.5、1.0ml;10日龄雏鸭注射剂量为0.3、0.5、1.0、1.5ml。抗体注射后24h采用0.2ml(含100LD50)强毒进行攻毒,同时设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4日龄雏鸭最小预防剂量为0.3ml,保护率90%~95%;10日龄雏鸭最小预防剂量为0.5ml,保护率90%~95%。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养鸭的省份均有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但是我国尚无标准的鸭病毒性肝炎精致蛋黄抗体产品面世,为此2008年,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特组织科技攻关,在上海某鸭场成功地分离到一株强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并试制其精致蛋黄抗体成功,同时申报了《鸭病毒性肝炎精致蛋黄抗体的制备方法》的专利,并于2009年9月29日获得国家三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证号为(2009)新兽药证字31号。  相似文献   

3.
将3批(0501、0502、0503)鸭病毒性肝炎精制蛋黄抗体,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间隔一定的时间抽取样品,测定样品的中和抗体效价和攻毒保护率。结果表明:3批病毒性肝炎精制蛋黄抗体在-20℃保存24个月,在2~8℃保存18个月,25℃保存6个月,均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县自1983年首次流行鸭病毒性肝炎以后,每隔1~2年都要发生一次。为防止本病的流行,我们利用从当地分离并经鸡胚继代的鸭病毒性肝炎病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DVH)由鸭甲肝病毒(DHAV)和星状病毒(DAstV)引起的雏鸭的急性、高致死性疾病,严重危害养鸭业的健康发展。本病主要危害4周龄内的雏鸭,以1周龄左右的雏鸭最为多发。本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临床表现痉挛、角弓反张等特征性症状,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商业化DVH精制蛋黄抗体,通过鸭胚中和试验和雏鸭攻毒保护试验,研究其对浙东地区DVH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DVH精制蛋黄抗体对浙东地区流行DVH病毒具有较好的中和作用,连续2d注射0.7 mL/羽DVH精制蛋黄抗体能保护60%~100%的攻毒试验雏鸭,连续2 d注射1.0 mL/羽DVH精制蛋黄抗体则能保护80%~100%的攻毒试验雏鸭;临床推广50万mL,反馈信息显示可有效控制DVH发病鸭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一月龄以上的雏鸭也常有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的高达90%以上。常常成群突然发病,病鸭离群,不愿走动,精神萎(?),运动失调,两脚抽搐,角弓反张,通常1—2小时死亡。病变为肝肿大,呈土黄色或黄红色,有出血斑点  相似文献   

8.
《水禽世界》2010,(2):3-3
经过中国兽药监察所历时半年多的严格报批检验和农业部兽药管理部门的行政审批,信得科技申报的鸭病毒性肝炎精致蛋黄抗体(AV2111—30株)(含量规格为100ml/瓶、250ml/瓶、500ml/瓶)于近日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兽药产品生产批准文号,兽药生字(2010)150432117。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患鸭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该病的死亡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将实验室制备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抗体稀释为中和抗体效价1:512,分3批皮下注射1日龄雏鸭,0.5ml/只;5日龄雏鸭,1.0ml/只。在注射后1、3、5、6、7、8、9日分别用鸭病毒性肝炎SDWF株强毒0.2ml(含100LD50)进行攻毒。结果,1日龄攻毒对照组雏鸭80%-100%死亡,健康对照组全部健活;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抗体组保护率分别为100%、100%、100%、90%-100%、90%-100%、70%-80%、40%-60%。5日龄雏鸭攻毒对照组80%-100%死亡,健康对照组全部健活。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抗体组保护率分别为100%、100%、100%、100%、90%-100%、80%-90%、50%-60%。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无季节性、死亡迅速、死亡率高.我市自1985年首次流行本病后,已成为雏鸭的首要疾病.据1985年4~9月份统计,全市饲养雏鸭1050群,发病的雏鸭389群,发病群占37%.又据同年4~5月份送检确诊为本病的有50群40949只雏  相似文献   

12.
ELISA法检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初步建立了监测鸭病毒性肝炎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对小鸭体内鸭病毒性肝炎的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小鸭母源抗体的半衰期为4天,给雏鸭注BAV-1DHV弱毒疫苗后48小时鸭的抗体水平明显增高,第5天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峰,随后抗体水平缓慢下降,直到第25天,还能维持一定的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从淄博市分离到的Ⅰ型鸭肝炎病毒,免疫鸡制备高免卵黄抗体,经测定中和效价达到1:1024.经试验,用该卵黄抗体用于预防和治疗鸭病毒性肝炎,对1日龄雏鸭用于预防,总体保护率达到95.14%,对发病鸭群进行治疗,总体保护率达到94.67%.  相似文献   

14.
免疫蛋黄液对雏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注射该生物制剂后可控制该病,疗效高达99%以上;预防保护率高达100%,但保护期多长,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免疫蛋黄液的使用方法:建议采用髋部皮下注射,此处皮肤较松弛,易于注射,预防量为0.5毫升/只;治疗量为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死亡率相对较高,可达90%以上,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相关部门预防与治疗的重点对象之一。文章介绍了鸭病毒性肝炎的基本情况,分析该病毒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际案例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具体、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进行阐述,旨在降低鸭病毒性肝炎影响率,保证鸭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左右。病程极短,主要病变在肝脏,其特征是肝炎、肝体积肿大并有出血斑点。世界很多国家都发生过本病。1963年上海首先报道了该病的发生,1980年在北京某鸭场分离到病毒。此后福建、广东、四川、广西、江苏等地都有发生本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肝炎。该病主要发生在鸭子、鹅和鹤等禽类中,尤以1~4周龄的幼鸭多见。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患病鸭子常出现食欲减退、嗜睡、体温升高、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因此,预防和控制鸭病毒性肝炎对维护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重点介绍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防控措施,以期为现代化养殖中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ELISA检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变化主要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炎和出血.如果该病在鸭场发生、流行、传播,能给养殖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选取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分离株BZ-Ⅰ株作为疫苗株制备灭活苗,多次免疫蛋鸡制备卵黄抗体。经鸡胚中和试验法测定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为29.6;经动物试验证实卵黄抗体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雏鸭对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强毒的攻击,为雏鸭DVH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