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系统总结了千岛湖畔引种栽培水竹的技术措施,为该地区发展水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麻竹亦称甜竹、甜笋竹、大叶竹,属于禾本科竹亚科麻竹属的一个竹种,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台湾一带。麻竹高15—20米,胸径10—20厘米,是单产笋最高的竹种。麻竹一年四季产笋,4—10月为主产笋期,大暑前后为高峰。笋体高达1—2米,单丛鲜笋年产量可达50—100公斤;笋肉质鲜嫩,美味可口。竹杆可造纸,制筷子等。竹叶可作工艺品出口。  郴州市从1987年以来开始引种,1992年开始形成小规模试验林,到2000年全市已有6个试验点,经受了1993年1月最低气温35℃和1999年12月最低气温56℃的2次冰冻考验,只是地上部分全部冻死,第二…  相似文献   

3.
2001年2月我市从广东省英德市沙坝镇引种麻竹。引种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1%.保存率达88%。结果表明:①2001年新竹平均胸径为3.4cm,平均株高为3.9cm。2002年新竹平均胸径为5.6cm,平均株高为5.9cm。2003年新竹平均胸径为7.8cm,平均株高为9.5cm。②经三年培育,2003年每公顷平均产笋量达22.5吨,产值达3.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又名大头竹、甜竹、大叶乌竹,属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的合轴丛生竹类,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该竹好栽培、易管理,生长快、周期短,一次栽种后可连续生长50a,且单位面积产量高,用途广.近几年,我省一些地区引种麻竹栽培已获成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成为我省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5.
毛竹覆盖保墒技术在千岛湖畔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毛竹覆盖保墒技术应用研究表明:科学的集约经营是获得"一优二高"的唯一举措。产量平均提高5.2倍,竹笋健壮,嫩白,大小长短较一致,竹材大小均匀,竹壁厚,韧性强,材质好,园满挺直,无病虫害,胸径、长度均比原来粗0.9cm,长1.2m,经济效益明显,纯利润4982元/667m2。  相似文献   

6.
雅安地区麻竹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雅安地区竹产业发展迅速,随着雅安制造纸厂的建成投产和竹笋加工业的发展,对竹材和竹种的要求越来越高,雅安原有的竹林和乡土竹种已远不能满足竹产业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在引进优良杂交竹的同时,还选择性地引种笋材两用型竹种——麻竹。  相似文献   

7.
麻竹育苗可用分兜苗、大头苗、枝条繁殖苗。试验表明,用分兜苗与枝条苗作母竹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易于推广应用。麻竹在遂宁引种栽培,生态效益很好,一般栽后3a~4a即可郁闭成林,比现在的乡土树种桤、柏混交提前5a郁闭。麻竹造林与慈竹造林比较,集约经营条件下,每公顷可比慈竹增加产值22500~34500元左右。麻竹在遂宁引种栽培是成功的,可作为天保工程与退耕还林工程的造林树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经济价值极高。以四川麻竹引种区已造林4年的麻竹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麻竹的出笋时间持续约为250天左右;竹笋-幼竹的生长需要90天左右,生长呈Logistic方式增长;麻竹的发笋期呈现始发期、增进期、旺盛期、渐衰期和末期5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省德江县境内的乌江流域沿岸选点建立麻竹丰产栽培示范林,采用母竹选择、林地免垦、埋蔸造林,定时、定量、定点科学留笋长竹和合理砍伐的林分结构调控,有机肥、复合肥、化肥等多肥种相配合的林地养分补充等配套技术的组装实施,促使麻竹丰产、高效。通过示范和深化研究,集成熟化技术,为乌江流域及同类地区提供麻竹丰产栽培科学示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从生长量、生长季节与物候、树形、适应性与抗逆性等方面对千岛湖园林珍稀种引种栽培试验进行调查与效果分析,从中筛选出8种在千岛湖地区生长良好的园林珍稀树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总结泉州市永春、安溪、南安等县(市、区)麻竹主产区多个乡(镇)的麻竹造林、施肥试验等情况,提出麻竹造林中的良种选育、适地适竹、合理密度、整地施肥、造林时间、栽植方法、抚育追肥、合理采笋、留养母竹、麻竹更新等丰产栽培技术,以供麻竹大规模基地造林推广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四川引种麻竹笋用林产笋的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笋用林的鲜笋产量在造林第4年可达21.3 t.hm-2.a-1。麻竹不同竹丛之间产笋数量和鲜笋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影响麻竹单体鲜笋重量(W)的因素依次为笋壁厚度(Dp)、高(H)、基径(D)和高径比(PHD),且麻竹单体鲜笋重量可用回归式W=-1.29 0.685Dp 0.0359H-0.07PHD描述,复相关系数r=0.718,达极显著相关水平。麻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要点有:种苗和造林地选择、科学施肥、合理采笋及留养母竹、扒土晒目等。  相似文献   

13.
麻竹采用传统的移栽母竹法造林,费工费时且成本高、成活率低,不易大面积造林。为解决大面积造林竹苗缺乏的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介绍了几种切实可行的麻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竹枝扦插育苗、埋节育苗和分株育苗,用以满足不断扩大的麻竹造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闽南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现存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及现存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模型m=a·(D2H)b对麻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进行估计较为可靠,而对枝、叶生物量的估计需引进枝下高因子h及模型m=a·Db·(H-h)C或m=a·Db·[(H-h)/h]C.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现存生物量为39.518t·hm-2,按年龄分配为:3年生生物量最高,占59.17%,其次为2年生、4年生、5年生;按器官分配为:秆生物量最高,占62.81%,其次为枝、叶。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与秆生物量随竹秆高度增加而递减,枝、叶生物量自6~8m区分段分别向秆基及秆梢递减。  相似文献   

15.
用麻竹笋加工废弃物栽培蘑菇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麻竹笋加工废弃物经过粉碎均匀混入棉籽壳、玉米粉和辅料等物,经生物发酵后接种蘑菇菌种,可以将麻竹笋加工废弃物转化为食用蘑菇,蘑菇采摘后的废弃物转化为麻竹林的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70%的麻竹笋加工废弃物栽培食用菌,可明显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与其他原材料进行成分、价格对比,进一步分析了麻竹笋加工废弃物生物转化技术、麻竹林下立体栽培技术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根据笔者在闽南山地麻竹栽培多年的生产实践与大量的调查资料,从麻竹的栽植技术、经营技术、丰产培育技术出发,总结出一套较系统、科学的麻竹丰产栽培技术,为闽南地区的麻竹丰产栽培和推广种植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麻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麻竹的生物学特性,并分析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竹丛蔸幅与发笋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麻竹人工林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南靖连续4a对1995年春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株行距为3m×4m、4m×5m和5m×6m3种密 度的麻竹试验林进行水文生态效应观测。结果分析表明:(1)麻竹林冠截持量与降水量和林分密度均呈正相关,而 秆茎流和林内降水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密度为825丛·hm-2的麻竹林的年林冠平均截持 量和截持率为155.2 mm和14.61%,林内平均降水量和降水率为829.0 mm和78.11%,竹秆茎流量和茎流率为 77.3mm和7.31%。(2)麻竹林地表枯落物具有吸持其自身干质量2.8倍水量的潜在能力。(3)3种密度麻竹林的 0-60 cm土壤层最大潜在蓄水量为315.3-326.3 mm,略低于毛竹林367.9mm。(4)麻竹林地表径流和泥沙流 失量与降水量呈正线性相关,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竹林密度为825丛·hm-2的麻竹林年地表平均径流量、土壤侵 蚀模数是密度为330丛·hm-2的麻竹林的0.55、0.45倍,其NO3-、NH4 、PO43-、K 等养分年流失量则分别是密 度为330丛·hm-2的麻竹林的0.58、0.49、0.36、0.49倍。  相似文献   

19.
高效培育麻竹笋用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对麻竹笋用林立竹密度、施肥量、截梢、灌溉等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措施对竹笋产量有显著影响,前三者与竹笋产量呈抛物线型关系,竹笋产量随立竹密度、施肥量、截梢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竹笋产量与灌溉次数呈直线相关,竹笋产量随灌水间隔时间增长而减少。4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施肥量、立竹密度、灌溉、截梢。提出高效培育麻竹笋用林的优化模式为:施肥量为1800kg/hm^2,立竹密度为3600株/hm^2,灌溉为发笋期连晴10d浇水1次,截梢是保留竹秆高4m为宜。  相似文献   

20.
麻竹人工授粉群体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人工控制授粉获得的麻竹F1群体,通过RAPD标记按拟测交作图策略构建了麻竹的连锁图谱。试验过程中从250个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对双亲及44个子代进行扩增,共获得101条谱带,其中46条为符合1:1分离的拟测交位点。利用多点连锁分析,共形成7个连锁群,覆盖的总图距为305.7cM,最长为100.0cM,最短为12,4cM,标记间的平均图据约为12.74cM,从而为构建高密度的麻竹遗传图谱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