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尾松混交林细根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钻土芯与内生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马尾松占其混交林的组成比例分成5种类型(0~20%、21%~40%、41%~60%、61%~80%和81%~100%),设置15块20 m×20 m的标准样地,系统比较了不同比例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占林分胸高断面积的比例)细根生物量的分布状况、细根生长量及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马尾松不同的混交比例对细根生物量有较大影响,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细根生物量的大小依次为,马尾松混交比例41%~60%﹥0~20%﹥21%~40%﹥81%~100%﹥61%~80%.(2)5种比例混交林分的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均很明显,随土层增加细根生物量趋于减少,且大部分细根集中于土壤表层0~10 cm的范围内.这与该地区的土层较浅以及树种根系的分布特性(深根、浅根树种)密切相关.(3)5种马尾松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均呈单峰变化,均在6、7月份达到峰值,在1月份达到最低值,41%~60%林分年生物量净增值比其他4种混交林分要高.(4)5种混交林分的细根年生长量随季节变化明显,最大值出现在6~8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2~3月份.各个混交林分细根年生长量大小依次为41%~60%﹥61%~80%﹥21%~40%﹥81%~100%﹥0~20%.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林混交阔叶树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下分别种植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拉氏栲C.lamontii,苦槠C. sclerophylla,格氏栲C. kawakmii和青栲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alia,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林分生物量的分析结果表明,5个混交群落的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59.882,200.875,221.745,221.652和245.941 t·hm-2,马尾松纯林的总生物量为204.374 t·hm-2.乔木层生物量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其次为根系、树枝和树叶.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粗根主要分布在0~20 cm和60 cm以下,而马尾松和阔叶树的细根都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内.马尾松纯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最大,为3.678 t·hm-2.混交林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分别为0.937,0.801,1.816,1.625和0.987 t·hm-2.除马尾松与拉氏栲混交的群落外,其他群落的林下植被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图2表2参11  相似文献   

3.
采用钻土芯与内生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马尾松占其混交林的组成比例分成5种类型(0~20%、21%~40%、41%~60%、61%~80%和81%~100%),设置15块20 m×20 m的标准样地,系统比较了不同比例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占林分胸高断面积的比例)细根生物量的分布状况、细根生长量及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马尾松不同的混交比例对细根生物量有较大影响,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细根生物量的大小依次为,马尾松混交比例41%~60%﹥0~20%﹥21%~40%﹥81%~100%﹥61%~80%。(2)5种比例混交林分的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均很明显,随土层增加细根生物量趋于减少,且大部分细根集中于土壤表层0~10 cm的范围内。这与该地区的土层较浅以及树种根系的分布特性(深根、浅根树种)密切相关。(3)5种马尾松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均呈单峰变化,均在6、7月份达到峰值,在1月份达到最低值,41%~60%林分年生物量净增值比其他4种混交林分要高。(4)5种混交林分的细根年生长量随季节变化明显,最大值出现在6~8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2~3月份。各个混交林分细根年生长量大小依次为41%~60%﹥61%~80%﹥21%~40%﹥81%~100%﹥0~20%。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物量及养分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马尾松纯林及其与火力楠的混交林生物量空间格局和养分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的总生物量为216.41t/hm^2,枝和叶所占比例分别高出纯林3.2%和2.5%;纯林中马尾松的干生物量基本上为金字塔形,枯枝生物量所占比例为1.75%,而混交林中为4.20%。混交林马尾松的粗根主要分布在0~20cm和60cm以下的土层中,细根量则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纯林中马尾松的粗根生物量和细根都主要分布在40cm以下的土层中。不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营养元素在树干中的含量最小,在叶中的含量最大(N除外)。火力楠叶中的养分含量大于马尾松,而在根系中P、K、Ca和Mg的含量则为马尾松大于火力楠。N的含量随着马尾松和火力楠根系直径的增大而减小;P、Ca和Mg在马尾松细根中的含量最小,而纯林中则在粗根中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采用多模型选优法,确定屯马尾松单木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的生物量预测模型,编制了二元生物量表,同时提出了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预测方法和数学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亚热带次生林主要树种细根的生物量、形态特性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探讨不同林分细根生长特性差异及树种间的竞争作用,为亚热带森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黄岩山选取经过皆伐后人工播种造林恢复的23年生林分及未经过人为干扰的60年生林分,每个林分中设置10个10 m×10 m的样方,每个样方中随机选取3个采样点,使用根钻法对0~20 cm土层中林分主要树种(青冈、木荷、石栎、其他木本植物)的根系样品及土壤样品进行采集,测定3个不同直径等级(D1.>0~≤0.5 mm,D2.>0.5~≤1 mm,D3.>1~≤2 mm)细根的生物量及其形态特征(比根长、根长密度),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全磷及有机质含量,并分析细根生物量及其形态特征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1)细根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60年生林分细根总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23年生林分,是23年生林分的1.3倍,这种显著性差异主要由杂根(其他木本植物根系)生物量引起,而青冈、木荷、石栎的细根总生物量在2个林龄林分间无显著差异。(2)各径级细根生物量因树种和林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60年生林分青冈D1和D2径级细根生物量分别比23年生林分高82.1%和51.1%,差异显著(P<0.05);木荷各径级细根生物量在2个林分间无显著差异;60年生林分石栎D1径级细根生物量是23年生林分的55.5%,差异显著(P<0.05);杂根各径级生物量均表现为60年生林分显著(P<0.05)高于23年生林分,分别是23年生林分的1.5倍(D1)、1.9倍(D2)和1.9倍(D3)。(3)木荷、石栎各径级细根的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在2个林龄林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青冈和杂根的细根形态在不同林龄林分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60年生林分D3径级比根长分别是23年生林分的1.4和1.3倍,60年生林分青冈D1、D2、D3径级根长密度分别较23年生林分增加了58.36%,41.96%和49.57%,杂根根长密度分别较23年生林分增加了44.76%,120.21%和111.31%。(4)细根总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呈显著相关关系,但在树种间和林分间有所差异,在23年生林分中,细根总生物量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60年生林分中,细根总生物量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全磷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未经过人为干扰的60年生林分细根总生物量显著高于皆伐后人工播种造林恢复的23年生林分,但更容易出现养分短缺的现象;随林龄的增加,青冈可能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林下不同混交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林下混交火力楠、红叶树、木荷林分及马尾松纯林土壤肥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林分年凋落量有明显差异;成林马尾松混交阔叶树后,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土壤结构及渗透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加强。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橡胶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周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5):40-44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太岳山40年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的森林经营措施,运用方差分析法分别探讨了油松人工林表层不同土壤厚度下的细根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择伐林生长季表层细根生物量大于未择伐林,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择伐林平均单株表层细根生物量大于未择伐林,两者差异显著(P0.05);择伐林表层土壤中的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铵态氮含量高于未择伐林,差异显著(P0.05);硝态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高于未择伐林,差异不显著(P0.05);而择伐林表层土壤中的全磷含量低于未择伐林,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对5种不同比例马尾松混交林水平及垂直空间结构及林分生物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比例为>80%、61%~80%、41%~60%、21%~40%、<21%的5个混交群落的地上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32.657t/hm2、246.485t/hm2、281.583t/hm2、273.946t/hm2和216.663t/hm2。乔木层生物量中干材比例最大,其后依次为根系、树枝和树叶。5种混交比例的马尾松混交林林下草灌层植被的生物量总量分别为2.978t/hm2、1.365t/hm2、0.972t/hm2、1.142t/hm2和0.968t/hm2。其中,马尾松纯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结构及生物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20年生左右的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分别以5种混交比例设置样地,对样地林林下植被的结构和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在马尾松混交比例0~60%间增加,60%~100%间降低,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基本不变,且种类较少;(2)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加,灌木层高度呈现波动性变化,草本层高度缓慢降低;(3)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加,灌木层盖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而草本层盖度相对稳定,变化不大;(4)在各混交比例中,灌木层生物量占林下生物量的主要部分,草本层占较少部分,并且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呈现先逐渐增大后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人为干扰对马尾松林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林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2010年11月,通过对不同人为干扰程度马尾松林分节肢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扰的加剧,群落的物种数量、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而优势集中性增加;捕食性和植食性功能团个体数量增加明显,中性功能团则显著降低.重度干扰条件下,标准地存在主要害虫间歇性成灾,表明在人为活动干扰下马尾松林分抗虫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60Coγ射线对松花粉进行辐照消毒灭菌,取代传统的化学灭菌和高压灭菌方法,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松花粉的灭菌效应及贮藏效果,在实验贮藏期间定期检测样品的细菌和霉菌总数.同时还对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一定的辐照灭菌剂量对营养成分基本上没有影响,确定了松花粉最佳辐照灭菌剂量在6~12kGy  相似文献   

14.
2种马尾松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枞阳大山林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占林下植被总量的比例(91.61%)大于马尾松阔叶混交林(74.80%)。2种马尾松林下植被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呈现出:灌木层生物量中根>茎>叶;草本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远远小于地下部分生物量。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相对于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在减小,土壤含水量、>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在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林下植被生物量地下部分比例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松针抗氧化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马尾松松针抗氧化特性 ,鉴定了松针抗氧化因子 ,并讨论了各抗氧化因子与松针抗氧化作用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邵武纸厂的D1/C段有效氯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在马尾松硫酸盐法纸浆OD1/CEopD2漂白工艺过程中,进行了碱性木聚糖酶辅助漂白(X)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原有OD1/CEopD2漂白流程相比,碱性木聚糖酶用量为5.50 IU.g-1,在其它漂白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OXD1/CEopD2漂白流程,马尾松硫酸盐浆漂后白度由85.3%(ISO)提高至87.3%(ISO);在漂后浆目标白度为85%(ISO)时,与OD1/CEopD2漂序相比,OXD1/CEopD2漂序的D1/C段有效氯用量减少31%,漂白废水中AOX可降低25%。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优树子代遗传评价及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主成分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法,对229个13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中筛选出19个高产稳定型优良家系,适宜在福建省范围内推广,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28.30%。13个高产优良家系适宜在闽西北推广,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21.07%。17个高产优良家系适宜在闽东南推广,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 25.51%,表6参13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马尾松天然林生长模型及采伐年龄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尾松天然林是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标准地调查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长模型,并结合森林经营实际确定采伐年龄,结果表明,用Richards一般式能有效地表达马尾松天然林的生长规律,其生长模型为:林分平均树高H=53.094798(1-e^-0.006186A)^0.787890;林分平均胸径D=57.665304(1-e^-0.017344A)0.857815;林分平均单株材积V=0.688271(1-e^-0.026333A)0.604964.马尾松天然林的数量成熟龄为43a,采用净现值法计算得到经济成熟龄为40a,采伐年龄为40-45a。表2参8。  相似文献   

19.
高温脱脂处理对马尾松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脂处理后的木材弦向干缩系数为0.244,比素材的0.301减少19.1%,径向和体积干缩系数也具有相同性。脱脂处理材弦向湿胀性为7.3,比素材的8.4减少13.1%。因此,脱脂处理能明显改善木材尺寸稳定性。实验结果还证实了脱脂处理能够提高木材胶合强度和油漆效果。但是脱脂处理后木材顺纹静曲强度为58.21 MPa、顺纹抗压强度为35.38 MPa,比马尾松木材的减少10%-11%。所以在选择脱脂处理工艺时要充分考虑到脱脂对木材力学强度的影响,让固态的树脂酸尽量地保留在木材内,这样做既可缩短处理时间,又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确保了木材力学性能不受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