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梨枣在温室栽培,结果能力强,丰产稳产,枣果个大,椭圆形,平均果重38.4克,最大果重54.4克,果实成熟后为深红色,鲜枣含糖量为20%左右.梨枣果实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甜质脆,很受消费者青睐,并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2013年引种夏之梦红桃,经4a试栽观察,该品种表现果个大,着色艳丽,含糖量高、品质佳、耐贮运,丰产性强,综合性状优于同期成熟及前期成熟的其它品种。果实6月下旬—7月上旬成熟,平均果重220~350g。今年最大果重达到450g。定植后第3年株产12kg,第4年株产31.5kg。栽培时宜采用自然开心形,配置授粉树效果较好,成熟期注意做好吸果夜蛾防治,可在浙南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树莓新品种(系)在阜新地区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2~2015年,在阜新地区引进4个树莓新品种(系),结果表明:果实品质优良,风味酸甜,有香气,适宜鲜食和加工。夏果型TL及秋果型D的单果重为最大(5.4 g、3.5 g),为树莓同类果实中的大型果,发展前景极为广阔。适应性强,一年生枝生长强壮,枝粗1.10~1.25 cm,均超过1.0 cm以上。结果母枝和一年生枝的花芽形成、坐果率均衡,且结果数量多,分别为19~47个、果枝坐果数53.1~137.8个、自花坐果率98.0%~98.7%。丰产性好,夏果型TL、阿岗昆及秋果型D、秋红的单株产量分别为0.36 kg和0.40 kg、0.19 kg和0.16 kg,具备群体的丰产特性。秋果型树莓果实采收期为60 d以上,平均产量800~900 kg/667m2,夏果型树莓果实采收期为30 d左右,平均产量900~1 000 kg/667m2。  相似文献   

4.
93-03-07是以早酥梨为母本,南果梨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系。果实长圆形,平均果重200g。果皮黄绿色,光滑,皮薄;果肉白色,肉质细、脆;丰产、早果、抗寒。在辽北地区9月中下旬成熟。  相似文献   

5.
对四川广泛分布的有果用育种潜力的7个优良树莓野生种质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7个优良树莓野生种质各有优缺点.与栽培品种相比,所有种质的平均单果重偏轻.川莓的突出性状是无刺;山莓果实品质优良,但丰产性差;果实品质优良同时丰产性好的种质是插田泡和栽秧泡,但受种质多样性及所处的生境影响较大;光滑高粱泡果实品质偏酸,但Vc含量高,结合前人报道SOD和鞣化酸含量高,适合加工制成饮料或果酒;红泡刺藤可溶固形物含量高,达到14%,丰产性也好,但出汁率低,种子数量极多;而茅莓果实品质较好,极丰产.从果实鲜食风味、丰产性和适应性来说,空心莓组的5个种质中除山莓不丰产外,插田泡、栽秧泡、红泡刺藤和茅莓均优于我们引进的树莓种群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1实验园基本情况实验园位于豫东平原,地处淮河上游,在睢县林业局示范园,选择桃实验园面积1 hm2,土壤为潮土,pH值7.3,有机质含量0.7%,年日照时数2 257 h,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667 mm,年无霜期217 d。2品种特征该品种具有果个大,平均果重300450 g,最大果重1 100 g,着色好、成熟后呈粉红色、风味佳、味甜、果实丰产,耐贮运。栽培适应性强,成熟期适  相似文献   

7.
目前较好的白桃品种主要有:早熟品种早美,成熟期在6月上旬,果重150克,果的颜色比较好,含糖量在10%左右,丰产。中熟品种华育,果个大,果肉硬,耐运输,离核,糖度比较高,平均果重在200克以上,最大果重可以达350克,这个品种现在正在推广。晚熟品种晚蜜,果实特别大,平均果重在250克以上,  相似文献   

8.
秦光2号是以京玉为母本,兴津油桃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晚熟耐贮油桃新品种.对其经济性状、生物特性的观察表明,其平均单果重196 g,最大果重265 g,果实圆形,果面3/4部位着深红色,外观漂亮;果肉白色,肉细脆硬,离核,风味甜浓,可溶性固形物136.0 g/kg以上,硬度9.4 kg/cm2,香味浓,品质优.8月上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10~120 d,丰产,盛果期产量可达34.5 t/hm2.  相似文献   

9.
魁红李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国外引进试材中选育出的中熟李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大型,卵圆,平均单果重165.0 g,最大果重260.0 g;果皮底色黄,果面光滑,完熟后全红,色泽艳丽;果肉黄色,肉质细脆,汁液多,风味浓郁,脆甜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32%;果实生育期110天左右;树势中庸,早实丰产,栽培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0.
晚熟耐贮桃新品种--“秦王”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久保"实生选种,选育出晚熟耐贮运桃新品种"秦王",对其经济性状、生物特性的观察表明,其平均单果重205g,最大果重650g;果实椭圆形,果面1/2以上部位红晕,外形美观;肉白质细味甜,粘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7g/kg,硬度7.33kg/cm2;8月中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30d,丰产,盛果期产量可达40.2t/hm2。  相似文献   

11.
1品种选择 宜选择无限生长势强,坐果性好,耐低温,冬季低温情况下果面转色快、着色漂亮、商品性好、年果重150~160 g的中型果、果实抗挤压、耐贮运的达尼亚抗R144品种.  相似文献   

12.
靖州大油栗,是湖南省靖州县著名的优良种质资源,县内产业化开发正在兴起.南方各省也相继引种栽培,有的初见成效. 1主要优良性状 果大形美属特大果型良种(平均果重25~30g,最大果重42.2g),外壳紫红、油亮. 营养丰富果实含淀粉49.8%~65.9%、蛋白质9.2%~11.8%、脂肪3.8%~4.7%,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明显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世界农业》2006,(7):F0003-F0003
秀春 极早熟黄肉甜油桃,果实发育期59d,平均果重120g,较大果重163g,果皮无毛,底色黄,全面着鲜红、玫瑰红包,果肉黄色,软溶质,浓甜微香,可溶性固形物10%~11%,不裂果。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宜在北京地区露地及保护地栽培。2006年4月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果树专业委员会评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引进辽宁冬丽杏的丰产栽培及定植后的观察,该品种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晚熟品种.冬丽杏平均单果重90 g,最大果重120 g;果面光洁,底色金黄,阳面着红晕;结实早,丰产性强;适应性强,早产早丰,在乐都县具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树莓分红树莓、大红树莓、双季树莓。双季树莓浆果鲜红色,圆球形,味酸甜,香味浓,品质较好。7月上、中旬开始成熟,本种当年生枝顶端易形成花芽,当年开花结果。8、9月份果实成熟,可一直采收到下霜,故有双季红树莓之称。美国红树莓,又叫金玉,浆果鲜红色,果较大,果穗较密,味酸甜,品质好,丰产,7月中旬开始成熟。  相似文献   

16.
“延寿桃”是延寿县育种工作者利用芽变培育成的具有抗寒、丰产、果型大、外观美、风味好,通过简易防寒能够在寒地生长的优良品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有“寒地第一桃”之称. 1 经济价值 “延寿桃”果实圆形至近圆形,果底黄绿色,果面红晕艳丽,外观美.果肉乳黄多汁,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12%,抗坏血酸1.92mg/100g,滴定酸0.14%.风味酸甜可口,品质好.果实成熟时易剥皮,半离核,近核处有红色,平均单果重150g,最大果重356g,平均单株产量16.9kg,一般亩产2000kg左右,产值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冬枣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枣,又名冻枣、苹果枣、雁过红。果实近圆形,平均果重15~19g。最大果重30g,果面有红晕,完全成熟后果面赭红色,果实皮薄肉脆,果肉较厚,细嫩无渣,味甜略酸,品质极上,果实含有人体需要的19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Vc的含量是苹果的70倍。果实10月中、下旬成熟,比金丝小枣晚熟40d,故名冬枣。  相似文献   

18.
树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半灌木果树,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第3代果树之一。通常把其聚合果成熟时与花托分离的类型称为树莓,而把聚合果成熟时与花托不分离的类型称黑霉。树莓结果早,栽后2年见果,3年丰产,多数品种亩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果实风味独特,其所含营养价值远远高于苹果、柑橘、葡萄等第1代水果,是近年世界上发展迅速、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新兴水果。  相似文献   

19.
1果实经济性状秋姬李是从日本引进的李中珍品。平均单果重150克,最大果重250克,成熟果表面全部着鲜红色,果肉黄色,肉质致密多汁,离核,核极小,可食率97%。风味香甜浓郁,自花结实,耐贮运,特大果型,早果丰产。2选地建园秋姬李适合年平均温度15℃~22℃,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日照1  相似文献   

20.
HPLC-ELSD法测定红树莓果实中水溶性糖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红树莓果中水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EISD法分别测定了红树莓果实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测定值分别为37.81,40.19,2.88 mg/g.结果表明: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分别在2.5~12.5,2.52~12.6,2.505~12.49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葡萄糖r=0.999 9、果糖r=0.999 8、蔗糖r=0.998 9.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是测定红树莓中水溶性糖含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