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仲伟 《江苏蚕业》1993,(2):40-41,39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蚕种生产数量逐年增加,农村原蚕区蚕种生产也不断扩大。农村原蚕区在省、市、县、场、村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据统计原蚕区生产量已占总生产量的60%以上,成为我省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生产发展较快,农村饲养技术、制种设备条件未能配套适应,管理不甚完善,基地不够稳定,原蚕区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加强原蚕基地建设,促使我省蚕种生产稳步发展的有关问题,谈些看法。一、我省农村原蚕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1.不少原蚕区仍处于零星分散状态1991年全省34个蚕种场,除少数场外,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很快,蚕种的需要量逐年增加,但原有蚕种场的设备有限,不能满足农村养蚕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部分蚕种场陆续在农村设立原蚕区,生产原蚕种茧,运回种场制种,为解决蚕种供应开辟了新途径。我分场于80年开始建立两个原蚕点,饲育蚁量1006克,82年发展为四个原蚕点,饲养蚁量3040克。从原蚕占生产的种茧质量看,是符合省定标准的。但有些原蚕  相似文献   

3.
袁胜选  章孟贤 《蚕桑通报》2012,43(2):54-55,57
我场为1952年建立的专业种场,一直以来是浙江省内规模较大的原蚕饲育区种场。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规模逐年下降。2011年根据全场的销售形势和原蚕区生产基地的实际情况,对全年的蚕种生产布局进行了调整,在往年春、晚秋进行蚕种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了夏、早中秋的蚕种生产,全年四期饲养原蚕制种。场全年...  相似文献   

4.
建国前的蚕种业一直为专业场经营,建国后由于农村发展蚕茧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蚕种需求量增加,靠专业场生产蚕种已不能满足蚕茧生产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开始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通过试点,1952年正式建立德清原蚕区种场,从此开创了原蚕区制种的新纪元,至1957年我省原蚕区种场的制种量已超过专业场,确保了蚕种供应,促进了蚕茧生产的发展,进入80年代,原蚕区制种发展更快,全国蚕种生产量中有70%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蚕种需求量的增加,我场于1980年开始发展农村原蚕区,使我场蚕种生产量从1979年的4.7万张,发展到1992年春一期生产18万张。目前,我场同时存在四种制种形式,即场内养蚕制种、原蚕区回场制种、原蚕区就地集体制种和原蚕区就地联户联产制种。原蚕区就地制种起步较晚,但效果较好,只要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蚕种产质量。一、就地联户联产制种是一个好形式我场原蚕区大丰县新丰镇裕南村,从1985年起实行就地集体制种。目前一期能饲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市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用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村用种量已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承受能力,于是农村原蚕区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增加和扩大。1992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78.7万张,其中有56.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1.5%(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28.1万张);1993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99.3万张,其中有77.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7%(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35万张);1994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104.5万张,其中有85.4万张是在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83%(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56.5万张)。由此可见,农村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已成为我市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近几年农村原蚕区生产发展太快,管理不甚完善,局面比较  相似文献   

7.
加强原蚕基地建设 促进种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纵观全国的一代杂交蚕种生产,依靠原蚕区饲养原蚕制种的占绝大部分,而利用自有桑园养蚕制种的愈来愈少。因此,原蚕区的稳定、安全和生产水平等直接制约着种场的生存与发展,原蚕基地建设情况关系着种业的兴衰与成败。加强原蚕基地建设,已成为蚕种生产单位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正>杂交彻底率作为我省蚕种质量的四大指标之一,引起各蚕种生产单位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杂交彻底率,特别是提高原蚕区就地制种的杂交彻底率,是各种场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经过二年原蚕区就地制种的实践,1992年春和1993年春分别驻点我场原蚕区绍河点和新兴点,共饲育苏五、苏六8个批,其中二批杂交彻底率达99.8%,最低批为98%,平均杂交彻底率达99%。现就如何提高原蚕区就地制种的杂交彻底率,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嵊州市蚕种场是原蚕区制种的单一型蚕种场,原蚕区全部在本市境内。近年来本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价值提高和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蚕桑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农村经济表现出务工收入大大高于务农收入的趋势,养蚕收入在家庭经济中的份额逐渐减少。受此影响原蚕区的生产陷入困境,不仅制种成本增加,而且生产风险加大,原蚕区的发展矛盾重重。1原蚕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蚕种生产目前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是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10.
<正> 江苏省农村原蚕区自1979年开始发展以来累计制种1700多万张。1991年制种量已占全省总制种量的74%以上,并随着蚕种需求量的增加还有发展的趋势,为全省茧丝绸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农村原蚕区制种这种形式,在我省蚕种制造业中已处于主导地位。从总体来看还是好的,发展是健康的。但由于发展速度快,有关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技术力量、生产设施以及资金的投入等还没能同步跟上,因此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解决。一、关于经营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蚕桑事业的迅速发展,为适应蚕农对蚕种的需求,我场从1980年开始开辟原蚕区生产蚕种,近十年共生产蚕种727630张,占全场生产蚕种总数的43.05%,特别是近三年原蚕区蚕种所占比例逐年提高,1988年占48.53%,1989年占64.71%,1990年占70.63%。原蚕区生产蚕种,注重蚕种质量是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就我们在工作中的体会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2.
加强环境整治,提高防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云 《北方蚕业》2000,21(4):25-26
前些年,由于蚕桑发展较快,蚕种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场原蚕区制种量不断递增。在原蚕生产过程中,原蚕区由于养蚕基础设施差,蚕农防微观念淡薄,关键技术不到位,因而出现了只求蚕种数量,忽视蚕种质量的倾向。加之原蚕区大环境污染严重,致使生产的蚕种因微粒子病毒超标,而淘汰的批次比例增大,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我场总结多年在防微上的经验和教训,近两年狠抓了原蚕区的环境整治工作,使微粒子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场内生产的蚕种和原蚕区收茧回场制的蚕种日趋供不应求,农村原蚕区就地制种已成为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但就地制种中集体大呼隆形式,后期制种与地方村组和养蚕户的利益关系不大,因而操作粗放,公斤茧制种量低,经济效益差。因此原蚕区就地“组合制种”形式应运而生,这种形式利用集体房屋和部分蚕农的蚕室,几个蚕户组成一个制种组合,根据各户的种茧等级下达各小组制种指标,实行包干制种,超奖减赔。收茧后由种场、村、组和蚕农共同管理,养蚕户包干制种,后期经济责任明  相似文献   

14.
<正>生产的发展,原蚕生产的比例逐渐增加,宜兴市和桥蚕种场由1978年100%场内制种,发展到1995年81.7%场外原蚕区制种.微粒子病传染面从小到大,危害程度从轻到重,超毒淘汰率逐年增加.1996年原蚕饲养2100克蚁,生产39800张蚕种因微毒超标而全部淘汰.如何有效地防治原蚕区微粒子病制造无毒蚕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1997年全场职工思想统一,措施到位,在原蚕区生产的蚕种合格率达97.8%.总结近几年来的实际经验和教训,对原蚕区微粒子病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家蚕一代杂交种80%的生产量在原蚕区,提高原蚕区所制蚕种质量对提高我省蚕种整体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低温室是农村原蚕区就地制种的重要设施,低温室的使用性能直接影响制种成绩及制种质量。因此,改进原蚕区低温室设计是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 1988年我场第一次在镇安实行小蚕联户共育,大蚕分户饲养,联户就地制种的蚕种生产形式。1988~1992年,这种形式得到了肯定和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场蚕种生产的主要形式之一。五年来,我场原蚕区共生产蚕种257618.5张,占全场生产量的66%。实践证明,这种生产管理形式投资少,见效快,生产有保证,养蚕户、蚕种场双方满意。我场原蚕区的经营管理包括两部分,一是蚕种场对原蚕点技术员的管理,二是蚕种场技术员对原蚕点养蚕户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几年来,本省蚕茧生产发展迅速,蚕种需求量急剧增加,而且蚕品种全部更换为青松×皓月、陕蚕二号等多丝量新品种,这些品种对叶质要求高,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弱,繁育系数低,制种难度大,单靠专业蚕种场的设备能力,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开发原蚕区,迅速提高蚕种产质量,成为重要课题。1988年我场设计了“分户养蚕、联户制种”开发原委区的方案,经过两年的实践,效果较好。使我场原蚕区制种由1988年的12830张,增加到1989年的32870张,占全场蚕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个稳固的农村原蚕区基地,开展合作制种,是提高蚕种产量质量,提高蚕种场生产经营效益,实现蚕种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原蚕区建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性要求,总结了安康市蚕种场的利好政策,提出了巩固和发展原蚕区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我省现有生产一代杂交种的蚕种场计41个,1994年生产一代杂交蚕种589.2万张,其中80%是农村原蚕区制种完成的。由于连年来原蚕区制种量发展过快,虽然生产的蚕种在数量上满足了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但在质量上发生了一些问题。表现在公斤茧制种量降低,卵粒趋向粗大,不受精卵和不产卵蛾增加,后期死蛹及死卵时有发生,克蚁制种量下降,这些虽与饲养技术未能跟上,制种条件不配套,管理不完善等因素有关,但最关键的是原蚕区的桑叶质量达不到要求。下面谈谈如何加强原蚕区桑田管理提高桑叶叶质的问题。 一、改造低干无拳密植桑田 桑树合理密植能提高单位面积上太阳能的利用,充分发挥土壤肥力,增产桑叶。桑田密植主要体现在株密、条密、最终是条密程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迅速发展,蚕种需求量逐年上升,由八十年代末年发种量700万张增到现在900余万张。四川人多地少,蚕区大部分是方山丘陵,要拿出大量土地栽桑建蚕种场是困难的,原蚕区收茧制种是一条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全省110余个蚕种场,仅有47个蚕种场有自有桑园1万余亩,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省属场,除满足原原种、原种生产用桑外,余桑生产的普种远远不能满足蚕桑生产的需要,全省85%的蚕种生产量靠原蚕区收茧制种。原蚕区是四川蚕种生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