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树冬季剪梢与产质量关系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湖桑32号为试验材料作不同剪梢程度处理,研究桑树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强度、桑叶养分、枝叶干物重及其分配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剪梢3/10区,春期(5月下旬)叶面指数超过不剪梢的对照区,生长芽叶片的光合强度比对照区提高9%;但剪去6/10的重剪梢区上述两项数值比对照区低。同时枝叶干物总重和分配于叶片中的比例,剪梢3/10区比不剪梢的对照区都高3个百分点;而重剪梢区的枝叶总干重最小,而且干物向叶片中的分配比例小。除此之外,桑叶中的水分含量,重剪区最高,但春蚕3龄期桑树摘芯后,与各区不摘芯比,叶片水分含量降低0.5—1.0个百分点;总糖、粗蛋白质和粗脂肪三者含量增加1.3—6.9个百分点;糖蛋比增加0.07—0.37,同时剪梢区摘芯后的糖蛋比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2.
甜高粱是重要的饲草作物,刈割能有效提高其生产潜力。为探究刈割后甜高粱的再生及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分配规律,在人工控制气候室中以水培法培养甜高粱42 d后株高约100 cm,留茬8 cm刈割,分析刈割前、刈割后7、21和35 d甜高粱株高、鲜重、叶片数、生长速率、光合作用、根系形态、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研究表明,刈割破坏的甜高粱株高、叶片数、茎和叶鲜重会快速恢复,在刈割后35 d已恢复至刈割前水平,甚至根系鲜重和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尖数显著高于刈割前水平。刈割后7 d生长速率显著提高,但刈割后21和35 d又降低至刈割前的生长速率。刈割对叶片净光合速率(A)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没有显著影响,但刈割后21 d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Gs)显著升高。甜高粱茎部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及叶片蔗糖含量在刈割7 d后显著降低,而刈割21 d后上升。相反,叶片淀粉含量在刈割7 d后显著升高,而刈割21 d后显著降低。刈割35 d后甜高粱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基本恢复至刈割前水平,甚至根部蔗糖和茎部淀粉含量更高。刈割没有显著改变甜高粱根、茎和叶中半...  相似文献   

3.
2015-2016年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莲雾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 所有施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百叶重、百叶面积、百叶厚及新梢长度各指标均高于不施肥处理的对照,且差异显著;加有机肥处理的莲雾叶片的叶绿素值均高于不加有机肥的,差异显著;其中NPKM处理的莲雾新梢叶片质量最高,新梢最长。2)施肥均提高了莲雾单果鲜重及单株产量,不同施肥处理的单果鲜重、平均单株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46.19-101.12%、46.47-94.05%,其中NPKM处理的莲雾果实形态最佳、产量最高。3)加有机肥分别提高了莲雾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及维生素C(Vc)含量12.28-21.16%、24.18-34.54%及27.37-46.85%,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20.00-26.70%,提高了果实内在品质。综合分析,有机无机配施的NPKM处理对增加产量、改善叶面质量及提高果实品质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绿色安全的莲雾生产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缺铁性失绿桑叶淀粉蔗糖积累特点与调节初探苏国兴,陈先声,赵霞(苏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在作者前报[1~3]的基础上,我们以生长正常与缺铁性黄化桑树为材料,通过摘心,环割处理,观察叶片的淀粉、蔗糖积累,钾、钠和总磷、无机磷含量的变化,以期为改善桑叶叶质提...  相似文献   

5.
在3年生的富士和国光苹果幼树的萌芽期、盛花期和新梢旺长期,通过对其进行不同角度的拉枝处理,研究拉枝对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能够提高苹果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但不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富士萌芽期处理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总体要高于盛花期处理枝条,国光萌芽期处理枝条的还原糖含量以90?拉枝的平均水平最高,国光叶片和富士叶片的淀粉含量均以110?拉枝处理的最高;富士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拉枝角度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国光的随拉枝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富士和国光叶片蛋白质含量随拉枝角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光质对草珊瑚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3种不同光质[白光(WL)、红光(RL)和蓝光(BL)]对草珊瑚幼苗的生长状态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不同光质处理下的草珊瑚幼苗,测定生长状态(株高、地径、总鲜重、总干重、根系形态指标、根冠比)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能利用率(LUEmax)、最大水分利用率(WUEmax)和最大光合效率(Fv/Fm)],并结合方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大部分试验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与白光和蓝光处理相比,红光除了能促进幼苗株高及WUEmax增加外,其他相关指标都显著减少;与白光相比,蓝光的根系各形态指标、根冠比、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WUEmax等相关指标显著增加,其他指标都相应减小。红光处理能够促进草珊瑚幼苗的株高和WUEmax增加,但导致其他指标显著降低。蓝光处理不仅显著增加幼苗根系的各形态指标,而且提高了其最大水分利用率,结果可为利用LED光质调控技术提高草珊瑚幼苗的培育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进行混播,播种当年对混播草群进行刈割处理。结果表明:随刈割次数增加,两种牧草根体积、根干重和根部总含糖量逐渐减小,而根系还原糖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年刈割两次,首次刈割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试验处理中,苜蓿根体积和干重呈先减后增趋势,首次刈割在盛花期根体积和干物质含量均最低,而无芒雀麦变化不明显。随首次刈割时期推后,两种牧草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大久保桃为试材,探讨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00、800、1000倍液)的多肽(天门冬氨酸)对桃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以清水喷施为对照,测定了桃树新梢长度、粗度,叶片叶绿色,果实果重、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含量。结果表明:喷施800倍的多肽稀释液显著增加了桃树新稍长度、新稍粗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喷施1000倍的多肽稀释液显著提高了桃果实的单果重、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综合比较表明:多肽稀释液可以提高桃果实品质,促进优质果生长,其最适浓度为1000倍稀释。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昭通苹果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叶片和果实的生理响应特征,以18a生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分析测定了各处理下叶片中叶绿体色素、果实和叶片中的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结果表明:化学肥料和沼肥配合施用的处理A和C,叶绿体色素、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单施化学肥料或沼肥的对照CK和处理C;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在各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叶片中的含量;叶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在各处理下均显著高于果实中的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间均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中叶绿素总量与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的相关性系数为0.994,果实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叶片游离氨基酸总量的相关性系数为0.984。  相似文献   

10.
采用 TAKRE 光合蚕桑液,对桑叶叶面进行喷施,测定桑叶叶绿素、可溶性糖、粗蛋白的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处理叶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及粗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含量随叶片衰老而下降的百分数要低于对照。(2)CAT 的活性处理叶明显高于对照,而 SOD 活性略有增加,且这些酶的活性随叶片衰老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可溶性糖及粗蛋白含量的变化相一致.(3)POX 的活性随叶片衰老而逐渐增加,但受 TAKRE 光合液的明显抑制。(4)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处理叶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研究3种不同光质[白光(WL)、红光(RL)和蓝光(BL)]对草珊瑚幼苗的生长状态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不同光质处理下的草珊瑚幼苗,测定生长状态(株高、地径、总鲜重、总干重、根系形态指标、根冠比)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净光合速率(P_n)、最大光能利用率(LUE_(max))、最大水分利用率(WUE_(max))和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并结合方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大部分试验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与白光和蓝光处理相比,红光除了能促进幼苗株高及WUE_(max)增加外,其他相关指标都显著减少;与白光相比,蓝光的根系各形态指标、根冠比、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WUE_(max)等相关指标显著增加,其他指标都相应减小。红光处理能够促进草珊瑚幼苗的株高和WUE_(max)增加,但导致其他指标显著降低。蓝光处理不仅显著增加幼苗根系的各形态指标,而且提高了其最大水分利用率,结果可为利用LED光质调控技术提高草珊瑚幼苗的培育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营养液沙培法,以9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紫花苜蓿香豆素含量和光合生理差异,以及光合生理对香豆素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影响香豆素含量高低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香豆素含量范围是12.08('清水苜蓿’)~20.12 mg·g-1('陇中苜蓿’)。香豆素含量与蒸腾速率呈显著负相关(r=-0.675,P<0.05),'清水苜蓿’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陇中苜蓿’,胞间CO2浓度、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低于'陇中苜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蔗糖和叶绿素b是影响香豆素含量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通过直接作用影响香豆素含量,叶绿素b和蔗糖通过可溶性蛋白产生间接作用影响香豆素含量。蒸腾速率是香豆素含量的主要决定因子,叶绿素b是主要限定因子。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滴灌苜蓿叶片形态特征、光合日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滴灌苜蓿光合日变化、叶片形态与干物质产量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施氮对紫花苜蓿干物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进而为优化实际生产中紫花苜蓿的氮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0(CK)、60(N1)、120(N2)和180kg·hm-2(N3)共4个施氮水平,在紫花苜蓿初花期对光合日变化、叶片形态、叶片氮含量和苜蓿产量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下苜蓿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不施氮处理,施氮处理的苜蓿叶片胞间CO2浓度低于不施氮处理。对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综合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的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重,以及叶片干重、茎秆干重、干物质产量、叶片氮含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施氮水平下,对叶片形态结构影响最大的为叶面积,其次分别为比叶重、叶长和叶宽,对苜蓿干物质产量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氮含量>...  相似文献   

14.
以沙葱(Allium mongolicum Regel)为试材,通过研究人工播种后刈割次数对其生长发育特性及根部贮藏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沙葱适宜刈割次数及适宜刈割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沙葱叶鲜重、干重及根鲜重、干重呈降低趋势(P<0.05);其地下部根长、根数、分蘖数及鳞茎直径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P<0.05);但根系中蛋白质呈增加趋势(P<0.01),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淀粉含量则先降低后逐渐升高;刈割1次的第2年抽薹率和抽薹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沙葱当年和第2年的总产量均以年内刈割3次(处理Ⅲ)最大,分别为3192 kg·hm-2和22266 kg·hm-2,各处理单茬产量则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4个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低氮胁迫对玉米苗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玉米苗期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单株干重、氮积累量、地上部氮分配比例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等指标均显著下降;根冠比、根系氮分配比例、氮素生理效率、可溶性糖、MDA、脯氨酸和POD等均显著升高,根系干重在各氮水平下差异不明显。低氮胁迫下,耐低氮品种株高、叶面积、单株干重、地上部干重、根冠比、氮积累量、地上部氮分配比例、根系氮分配比例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MDA变化幅度低于不耐低氮品种,而氮素生理效率、可溶性糖、脯氨酸和POD变化幅度则大于不耐低氮品种。与不耐低氮品种相比,耐低氮品种通过保持地上部氮分配比例,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大叶面积来维持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通过保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有机渗透物质含量和较强的POD活性来降低膜脂过氧化伤害,延缓叶片衰老,从而提高了其对低氮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胺鲜酯(DTA-6)浸种对糜子苗期形态和叶片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以粘丰5号为材料,采用播种前浸种的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10、50、250mg·L-1)DTA-6对苗期糜子幼苗生长、单株绿叶面积、叶片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DTA-6浸种对糜子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糜子株高、叶干重、茎干重和地下干重增加效果最高的为250mg·L-1 DTA-6,分别较CK增加55.73%、277.99%、162.88%、123.55%;而对茎粗增加效果最高的为50mg·L-1 DTA-6,较CK增加54.18%;不同处理下根冠比最高的为10mg·L-1DTA-6,较CK增加20.55%。DTA-6除对苗期糜子叶片蒸腾速率的调节效果不显著外,对苗期糜子的单株绿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个浓度中以250mg·L-1 DTA-6处理下糜子苗期单株绿叶面积、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增加较多,较CK分别提高71.78%、37.44%、18.04%;而净光合速率在各处理中以50mg·L-1 DTA-6最高。与对照相比,DTA-6对不同碳水化合物的调控效果不同,DTA-6处理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蔗糖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50mg·L-1DTA-6处理蔗糖含量最高。综合分析表明,不同浓度DTA-6浸种能够有效调控糜子叶片光合特性,提高叶片蔗糖含量,从而促进糜子植株健壮生长,其中以50mg·L-1调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细叶百合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内糖分及相关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低温处理打破细叶百合鳞茎休眠,探讨细叶百合鳞茎解除休眠过程中的糖类化合物及蔗糖、淀粉代谢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伴随着旺盛的糖类代谢活动,淀粉含量下降,淀粉酶活性升高。内层鳞片在冷藏60 d时可溶性糖含量达到峰值,贮藏前期,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上升,SPS和SS协同控制蔗糖代谢及转运。冷藏条件下鳞片及顶芽内淀粉向可溶性糖方向代谢过程中促进了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的增加。各种淀粉代谢相关酶在鳞茎冷藏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的作用规律不同。鳞茎各个部位总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葡萄糖含量及淀粉磷酸化酶(SP)、SS、α-及β-淀粉酶活性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糖类代谢成为鳞茎休眠解除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县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探讨了春季刈割与秋季刈割对自然植被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刺经刈割处理后,比叶面积均极显著升高(P0.01),且春季刈割比秋季刈割升高幅度更大;叶干物质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春季刈割与秋季刈割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对全碳含量和叶绿素a/b无显著影响(P0.05);而春季刈割与自然生长和秋季刈割相比,全氮含量、氮磷比、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从叶片功能性状对植物适应环境的指示作用分析,刈割可能会造成骆驼刺植被的养分保有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下降。但在经济效益方面,秋季刈割会增加骆驼刺的生物量。因此,综合考虑对骆驼刺植被最小程度的破坏以及满足牲畜饲草供应量的要求,推荐秋季刈割作为一种适时利用骆驼刺资源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氮素水平对沙地燕麦叶片非结构性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追施氮肥对沙地燕麦叶片非结构性碳氮代谢的影响,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珠日河牧场的沙化草地,于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4个生育时期,按照15%、40%、25%、20%比例,对燕麦追施70、140、210、280 kg·hm-2氮肥(纯N),分别用N70、N140、N210、N280表示,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用N0表示;检测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沙地燕麦不同部位叶片的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itrate reductase,以下简称NR),检测灌浆期沙地燕麦不同部位叶片的蔗糖含量及蔗糖合成酶活性(sucrose synthase,以下简称SS)。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极显著(P<0.01)降低沙地燕麦叶片的可溶性糖、淀粉、蔗糖等糖类物质含量,且随着氮肥施用水平的增加,沙地燕麦叶片的蔗糖、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追施氮肥沙地燕麦叶片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较对照增加,在孕穗期和抽穗期N280 氮素处理的沙地燕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在灌浆期N210氮素处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在孕穗期N210 氮素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在抽穗期则以N280 氮素处理含量最高,在灌浆期上部叶以N210 氮素处理含量最高,中部叶和下部叶以N280 氮素处理含量最高;沙地燕麦叶片在灌浆期上、中、下部叶片的蔗糖合成酶活性(3.61、6.50、13.44 μg·g-1FW·h-1)和硝酸还原酶活性(81.6、84.8、76.2 μg·g-1FW·h-1)均在N70氮素处理最强,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和其他氮素水平处理,且随着氮肥施用水平的增加蔗糖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追施氮肥对沙地燕麦叶片的硝态氮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孕穗期对照(N0)燕麦上、中、下部叶片的C/N均最大,分别是9.00、5.70、1.48,进入抽穗期和灌浆期,则以N210氮肥处理的上部叶和N280氮肥处理的中部叶及下部叶C/N最大。综合考虑沙地燕麦叶片碳氮含量、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量特性,本试验条件下,追施N210氮素处理,有利于碳氮代谢的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阐述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的抗寒性与碳水化合物、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季节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于2008年10月-2009年5月,研究了在自然温度变化过程中,假俭草E126匍匐茎中碳水化合物、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及其与半致死温度(LT50)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越冬前后假俭草E126匍匐茎LT50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季节变化趋势,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含量,可溶性总糖淀粉比率以及脯氨酸含量伴随田间气温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则呈现出先降低又升高的趋势。假俭草E126匍匐茎LT50季节变化与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含量,可溶性总糖淀粉比率季节变化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淀粉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季节变化间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可溶性总糖淀粉比率对其冬季抗寒性增强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